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

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

熟悉的景象,同樣也勾起了王羽的回憶。

當日在虎牢關下,他與白馬義從的首次協作中,完美的擊潰了胡軫的西涼大軍,當時用的也是相似的手段——騎射。

此次面對的對手比胡軫強得多,王羽自然不敢把麴義當傻子,故技重施來耍弄對方。不過,因爲紙甲的作用,戰局正在急遽向虎牢之戰靠攏。

前世時,王羽曾經聽說過一些說法,說鐵木真時代的蒙古騎兵騎射無雙,靠着這一招打遍了大半個歐亞大陸,因此,蒙古人冷兵器時代無敵。

對此,他嗤之以鼻。

蒙古人的飛黃騰達,運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們的軍隊裝備更好,職業軍隊更多。戰術,只是相對沒那麼重要的一個因素。

面對文藝復興前的歐洲諸國,騎射戰術很有效,那時的歐洲窮的要命,能穿得起盔甲的,只有貴族和騎士而已。重裝的騎士追不上蒙古輕騎,臨時拉壯丁的步兵又沒有戰鬥力,被蒙古人欺負是很正常的。

至於中原,蒙古人面對的對手是南宋,禮教大興,文武殊途,全民**的南宋。

儘管南宋的富庶遠在歐洲之上,但軍隊裝備不會比歐洲人強到哪裡去,比歐洲人更糟糕的是,中原的貴族老爺們連戰場都不會去。因此,吞遼滅金的蒙古人,裝備比宋軍更強,南宋被滅一點不奇怪。

所以,那些崇拜蒙古韃子的學者們,一直在強調,強調漢朝沒有馬鐙,沒有馬鐙就不能進行真正的騎射戰法。衆所周知,強漢時代。草原異族被拍得一點脾氣都沒有,在韃虜崇拜者的眼中,顯然是因爲當時的草原人還不會騎射,所以才輸給了漢人。

其實,這種說法純粹是扯淡。

騎射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騎兵弓的射程、威力都不如步兵強弓,更別提與強弩相比了。想要給予步兵陣列足夠的殺傷,輕騎兵必須在相當接近敵人的地方發動馳射。

而且,輕騎兵發動騎射的時候。雖然不需要密集列陣,但若是想給敵人足夠的殺傷,他們也不可能真的不列陣,就那麼三三兩兩的在敵人陣前跑過,讓敵人找不到攻擊目標。實際上。騎射靠的也是攻擊的連貫性和集中性,就像白馬義從展示出來的這樣。

排着鬆散的橫陣,前一隊騎兵風一樣在敵陣前掠了半個圈子,然後快速撤了回來。而就在他們撤離敵軍弓箭射程的剎那,下一隊騎兵人馬剛好趕到。

戰馬風馳電掣般前衝,在距離七十步左右,隊伍的方向再度生變。所有人撥轉馬頭,由直衝改爲斜衝,再由斜衝轉爲橫掃,一邊衝。一邊彎弓攢射,每人放了差不多三箭之後,他們與敵軍的距離也從七十步變成了五十步,衆人突然把馬一撥。潮水般撤了回來。

緊接着,又是一隊人馬。依舊是羽箭攻擊爲主,箭術不精的在後,衝着敵軍陣列的漫射;箭術精湛的在前,一邊觀察敵陣,一邊快速取準射擊,打擊敵人的死角。在回撤過程中,還有人不斷馬上轉身向後攻擊。

在轉向和佯動的時候,戰馬跑的都不快,只有在發動奔射的時候,戰馬纔會放開了跑。

這是一套完整成熟的戰法,其中囊括了騎射、佯攻以吸引敵軍注意力、合理分配戰馬體力、相互之間配合等等諸多因素。只有統率力達到一定水準,部衆的技戰術能力達到相當的水準,才能完美的施展出來。

不過,就算最完美的施展出來了,也擺脫不了欺軟怕硬的弱點。

面對士氣穩固、訓練有素的敵人,騎射戰法施展的空間很小,只要敵人擺開陣勢對射就可以了。仗着戰馬的速度,騎兵可以取得三比一,甚至更高的交換比,可是,用騎兵和步兵這樣交換,本身就是虧的。

從經濟上來說,養一個騎兵的費用,至少是一名步兵的五倍;而訓練一個騎兵的週期,也遠比步兵長;再加上戰馬的因素,騎射在陣列而戰中,確實沒多少發揮的餘地。

特殊情況例外。

什麼是特殊情況?那就是騎兵穿了甲,擁有了較強的遠程防禦力,那騎射的威力就可以得到完美的發揮了。正常情況下,騎兵穿的皮甲頂多防防流矢,鐵甲的話,一來花費太高,置辦不起;二來人馬具裝的鐵騎,也不可能這麼來回奔馳。

王羽突發奇想搞出來的紙甲改變了這一切。

從形象上來說,穿得頗爲臃腫的幽州騎兵看起來和重騎兵很像,但實際上,由紙筋和絲帛做成的厚甲並不很重,三十斤左右的分量,對來自東部草原的駿馬來說,算不上多大負擔。

而且,在防禦遠程攻擊上,紙甲還擁有與鐵甲相近的性能。從某個角度來說,紙甲的性能比鐵甲還要好些,因爲除了擋箭,紙甲還能起到緩衝的作用,這一點,在面對強弩的時候尤爲明顯。

高速飛來的弩矢若是打在身上,就算傳了鐵甲,抵擋住了其穿透力,巨大的動能帶來的衝擊力也不是那麼好消受的。

中箭的一剎那,傷處彷彿被大錘砸中似的,會讓人連氣都透不過來,運氣再差些,說不定會直接被這股衝擊力推下馬。

紙甲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因爲箭矢攜帶的衝擊力,絕大部分都在穿透紙甲的過程中消耗掉了,傳遞到人、馬身上的,不過十之一二。只要箭矢的力量不足以徹底穿透厚厚的紙和布,紙甲對騎兵的防護就更好。

至於把甲弄成金色,就是王羽根據白馬義從的特點,制定出的攻心計了。

無論是白馬還是金甲,這些純粹且發亮的顏色都能製造出相當強烈的視覺效果,對敵我雙方的感官造成相當大的刺激。

這和後世的國家熱衷於搞閱兵是一個道理的,甭管展示出來的新武器和軍容到底中不中用,只要看到數以千萬計的人,排成整齊的隊列。穿着整齊劃一的軍服,亮出擦得錚亮的武器,一排排亮相的時候,就足夠鼓舞己方的士氣,並壓制敵人的士氣了。

王羽不知道公孫瓚創建白馬義從時是何種心情,但他搞金色紙甲的時候,是出於這樣的思路。

現在看來,效果很好。

在不可思議的金甲,和騎射造成的大量殺傷的雙重打擊下。冀州軍陷入了全面被動。

聲勢浩大,連綿不絕的齊射再也組織不起來,少數悍卒在將校統領下進行的反擊也是戰果寥寥。

對付高速移動的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覆蓋射擊,由有經驗的軍官預判出騎兵的動向。然後發動千人以上的齊射,將一個區域徹底變成死亡地帶。這樣的攻擊,對輕騎兵是最有效的。

冀州軍中不缺乏有經驗的軍官,但幾次反擊都沒能奏效,敵軍落馬者寥寥無幾,反倒是己方的弓箭手遭到了敵人有針對性的報復,傷亡慘重。

驚雷般的馬蹄聲。敵人沖天的戰號聲,身邊同伴慘死時發出的慘叫,以及受傷者時起彼伏的哀嚎聲。

種種不利因素交集在一起,大軍的士氣越來越低迷。士兵們寧願抱着頭縮在盾牌後面,也不肯再聽從軍官的號令,拿起弓弩,進行無謂的反擊。

儘管身處陣列最前方。他們看得很清楚,敵人的盔甲並不是真的金甲。箭射上去,不會發出清脆響亮的金屬碰撞聲,而是‘噗,噗’的一聲聲悶響;

儘管他們也知道,敵人不是真的刀槍不入,在最初的幾**規模的覆蓋射擊下,也時不時的有人墜落馬下;

儘管他們很清楚,被敵人一直這麼打下去,這一仗就輸定了……

可是,士兵們依然不願意站出來反擊,用自己的命,去換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殺傷敵人的渺茫希望。

同袍成片成片的倒下,敵人卻不知疲憊,不會受傷,沒有比這更打擊士氣的了。也就是麴義練兵的本事還不錯,若是換成黃巾軍那種烏合之衆,崩潰早就開始了。

不過,麴義本事再高,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三萬大軍都練成先登死士。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崩潰是遲早的事。

“公明,如果換成你是麴義,你會怎麼應對?”眼見麴義的將旗拼命搖動,反覆傳達着相同的信息,但前線卻愈顯頹勢,王羽知道,此戰最關鍵的時刻要到了。

“不退則進!”徐晃的回答很有他的個人風格。

“如果在接戰之初,發現不利之後,就果斷後撤,我軍也無法大舉追擊,此戰就只是小挫。等日後研究明白了紙甲的虛實,再謀決戰不遲。但那個時機,麴義已經錯過了,現在,敵軍士氣已喪,全靠一口氣在撐着,一旦聽到撤退的命令,勢必演變成一場潰退……”

就算是撤退,也分保持秩序的撤退和潰退兩種。

前一種,雖然也是輸了,但損失往往不會太大;而後一種就是全軍覆滅的前兆了。尤其是在幽州輕騎這樣的軍隊面前潰退,只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所以,他只能前進,依靠近戰來反擊。”

想了想,徐晃又補充道:“某觀其在廣川之戰中的氣度,應該有反擊的勇氣,但有那些名士參軍在,冀州軍未必能迅速做出決斷。他們做決斷的速度越慢,我軍取勝的希望就越大。”

王羽點點頭。易地而處的話,他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遠程打不過,只有將希望寄託在近戰上唄。

反擊可以壓縮戰場的空間,讓輕騎無法跑來跑去的騎射。與步兵對敵,弓騎兵可以邊打邊退,但這樣的打法,後者未必能討到多大便宜,如果太過戀戰,甚至可能會耗盡馬力,被對方反敗爲勝。

馬比人跑的快沒錯,但馬的耐力卻未必比人強。要知道,騎射戰法中,騎兵需要反覆衝刺,雖然可以通過輪換來休養馬力,但消耗的馬力終究無法迅速恢復。

更何況,戰場上不是隻有幽州輕騎。還有一萬多步卒在,騎兵不可能就這麼跑了,把同袍丟在戰場上。

不過,要做出這個決定可不容易。

紙甲的弱點和優點一樣多,在近戰中的表現不會比皮甲強多少。但第一次見到的人,卻未必能看得出來,尤其王羽還壞心眼的搞了個金甲的噱頭。

被滿眼的金光晃着,被漫天的箭雨摧殘着,又有幾個人能冷靜的思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呢?

就算將領有這個眼光,也有這個魄力,士氣跌至谷底的冀州士卒,又能否完整的執行主將的命令呢?

就算麴義排除了這些不利因素,並把握住了時機。他又能否抵擋住自己佈下的後手呢?

說話間,冀州將旗打出來的旗號終於變了。

“嗚嗚……嗚嗚!”蒼涼的號角聲透露出了一股悲壯的情緒;

“咚咚咚咚!”驚天動地般的戰鼓聲更是連成了一片,沒有絲毫間隙,一股激昂的戰意呼之欲出!

“起!”能擔任前排盾手的,本來就是軍中最敢戰的悍卒,聽到催戰的號角聲和鼓聲,這些大力士毫不猶豫的將大櫓從土中拔起。穩穩的端在了身前。

他們早就受夠這種只能捱打,不能還擊的局面了,現在,反擊的號角終於吹響了。他們終於可以用手中的盾牌爲大軍開路了!

“前!”盾手的勇氣,鼓舞了一部分士兵,見軍心可用,前軍的裨將毫不猶豫的下令前進。盾牆緩緩移動。半數以上的長矛手緊緊追在了他們的身後,後面是差不多比例的刀盾兵。

大部分弓弩手則傻乎乎的呆立在原地。直到發現頭頂和身前的盾牌不見了,才亂哄哄的驚叫起來。

弓弩手的傷亡比列未必是最高的,但他們的士氣受到的打擊絕對是最嚴重的,因爲他們一直在戰鬥,徒勞而絕望的戰鬥着。

最初,冀州軍的反擊是很混亂的,這一點直接體現在了他們的陣列上。

不過很快,情況就得到了改善。麴義無視大軍的一部分在前進,另一部分在遲疑的亂相,沒有出動督戰隊彈壓,而是順勢分了兵,主將旗隨前軍前進,令副將、參軍整頓後軍。

看着戰局的演變,王羽的心情頗有些複雜。

徐晃的判斷是準確的。冀州軍的指揮層,應該是存在異聲的,說不定就是因爲這些異聲,才導致麴義沒有抓住反擊的最佳時機。爭執無果後,他順勢而爲,將大軍一分爲二,親率敢戰之卒爲前驅,將干擾他判斷的副將留在原地觀望。

如果前方戰事有利,這些牆頭草說不定很快就會跟上來;若是不利,有麴義擋着,他們也來得及逃跑。不得不說,麴義這人相當有決斷,做出來的選擇,算是無奈之中最明智的判斷,不愧爲上將之才。

只可惜……王羽嘆了口氣。

他在錯誤的時間點上,帶着一羣錯誤的同伴,對上了錯誤的對手。

自己這邊,也有上將!

公孫瓚這個老牌的大漢名將不消說,徐晃也是獨當一方,歷史上曾令巔峰時期的關羽吃癟的名將!

“公明何在?”王羽斷喝出身。

“徐晃在此!”

“率你部兵馬,與我擊破當面之敵!”王羽今天沒有衝陣的打算,龍湊這個舞臺是屬於公孫瓚的,也是屬於徐晃的。

“喏!”鐵甲鏗鏘聲中,徐晃抱拳應命,大踏步的下了高臺,雄壯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了人海之中。

不多時,前軍將旗升起,血一般鮮紅的旗幟上,斗大的一個‘徐’字獵獵生威,號角、戰鼓齊鳴,戰號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無堅不摧……”盾手拔盾而起,將最前排的位置讓給了身後的同伴。取代他們的,是一隊渾身都包裹在鐵甲中的怪獸,手中的五尺雪亮鋒刃,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攻無不克!”五百柄利刃高高舉起,如同蠻荒巨獸開合的牙齒,那是漢代武器的最高成就之一——斬馬劍!鋒刃映着陽光,璀璨的光芒連成了一片。

“長驅直入……”徐晃站到了前列,揚斧前指,身後,數千手持長柄斧鉞的壯士列成了密集的魚鱗陣。

徐晃一手打造出來的這支部隊,是一支純粹的重裝部隊。他們的戰法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保護他們的不是盾牌,而是身上的甲冑,以及狂猛的攻擊力!

這支部隊從一開始,就烙上了徐晃的個人印記,與于禁的御林軍一道,一攻一守,構成了青州軍步兵的攻守兩極,王羽的左膀右臂。

正是因爲對徐晃,和這支部隊賦予了極大的信任,所以王羽難得的在激戰中作壁上觀。其實,如果不考慮立場的因素,王羽還真就不願意錯過即將發生的這場對決。

徐晃這支催鋒營,前身是白波精銳的黃巾軍,每次到了戰場上,都會陷入狂熱狀態,不畏生死,力大無窮;而麴義的先登營,具備同樣的特點。

這兩位名將的碰撞,當然會迸發出驚人的光彩。

當然,對麴義來說,局面非常不利。徐晃的部隊經過了大半年的整訓,訓練程度遠在麴義的大軍之上,更重要的是,在這場碰撞之前,麴義的部隊就已經左支右拙了。

所以……

“所向披靡!”徐晃的大斧重重落下,五千青州精銳長驅而前之時,王羽已經預見了此戰的最終結局,因爲這場對戰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二六三章 奉旨討不臣第45章 溫酒斬華雄一零五章 以柔克剛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五一二章 聲東擊西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第38章 縱馬任西向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五五二章 新漢開元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第14章 槍出猛虎嘯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第84章 再連一環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二九二章 無雙騎射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第60章 誰人話忠義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
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二六三章 奉旨討不臣第45章 溫酒斬華雄一零五章 以柔克剛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五一二章 聲東擊西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第38章 縱馬任西向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九三九章 破敵有良策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七三一章 幽州之殤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五三八章 一併解決二七五章 決勝一着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九零二章 江淮戰火燃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四七八章 徐州之亂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二二六章 宛洛之變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五五二章 新漢開元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第14章 槍出猛虎嘯一九八章 確立權威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第84章 再連一環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二九二章 無雙騎射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第60章 誰人話忠義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