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

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

“對異族,武力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這不是決策者的偏見或殘暴與否,而是由異族的特性而決定的,他們吃硬不吃軟,是賤骨頭的性子。別人對他們越兇惡,越殘暴,他們就越敬畏,反之則覺得你軟弱可欺。”

“舉例來說,文景二帝以和親行懷柔之策,連親生女兒都送出了不知凡幾,結果呢?匈奴人依然年年寇邊不斷。郅都守雁門,屢破匈奴南侵之兵,匈奴驚懼有加,不敢靠近雁門百里,反而以南宮公主爲脅,用反間計除掉了郅都,可見其色厲內荏的本性。”

“待到武帝雄起,橫掃漠北,匈奴人又是怎麼表現的?卑躬屈膝的投降,遠遁至大漢天威籠罩不到的地方去。這還是他們之前橫行了幾百年,心氣高了,否則可能連逃的人都沒有,會集體投降也未可知呢。”

在這裡,王羽偷換了個概念,漢武時代的確有匈奴部族投降,但匈奴整體內附,要推移到百年之後了。不過在場的聽衆知道他要表達的意思就夠了,沒人那麼無聊,在這些細節上與他糾纏。

“那世家豪強又是如何?”當然,異族什麼的,對大漢朝的名士來說,是很遙遠,也很不值一提的存在,他們更關心的是與切身有實際關係的內容。提問的是臧洪,做爲張邈兄弟最得力的助手,這種時候他責無旁貸。

“如果以水來比擬整個天下,那麼百姓就是大海,朝廷就是天上的風雨雷電。朝中的官吏就是江河溪流,而世家就是湖泊……”

在確定了這場會面之後。王羽就一直在思考,到底如何才能用最恰當的方式說服張邈兄弟。小說裡收服敵人往往很簡單。勢力強點,擺出個禮賢下士的姿態來,威逼利誘什麼的手段一用,對方就要納頭而拜了。

可現實比小說複雜多了,不能與對方保持利益上的一致,消弭政治見解上的隔閡,就算再強勢,也很難收服目標,特別是象張邈這種久負盛名的名士。

實際上。要不是張邈和王匡有些交情,再加上從酸棗開始雙方的良好合作關係,張邈這次也不會來得這麼痛快。

“海納百川,水氣化爲雲霧,雲霧化雨,將水還歸大地,匯聚成溪,溪流成河,如此反覆。方能生生不息。”

王羽的比喻讓衆人有種眼界頓開的感覺,江河湖海,風雨雷電,都是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如此形象的將這些事物連接起來,卻是首次得聞。海納百川之類的說法自古有之,不過水氣化雲。雲化雨水的論調卻很新鮮,同時也很有道理。

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的壯闊與宏偉。臧洪壓抑着心神深處傳來的震顫感覺,問道:“君侯的意思是。若是得不到足夠的補充,大海也會乾涸?”

“海枯石爛的說法自古流傳,未必沒有道理,也未必不會實現。就拿這徐州來說,若說千年之後,陸地會向東延伸,多出千里沃土,子源兄可能相信?”王羽悠然回答,並提出了個在他看來理所應當,卻令衆人驚奇莫名的假設。

在他而言,這並非假設,而是切切實實發生過的事情。包括崇明島,南通,甚至連雲港在內的諸多後世名城,現在還都在海里泡着呢。用海枯石爛來形容這些地方,倒也恰當。

不過,張邈等人就只有面面相覷的份兒了。

王羽自己也知道這說法聽起來像是危言聳聽,所以一語帶過,並不停留:“而湖,其實就是具體而微的海,其實想想也是,世家再怎麼高貴,尋根溯源,終究也是出身於民間,因緣際遇,乘風雲而起,纔有了後來的種種局面。”

張邈皺皺眉,但沒說話,臧洪卻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湖的好處很多,可以蓄水,防止江河氾濫,又或在旱季枯竭,物產豐富,造福鄉里,和世家的作用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太湖,如鄱陽湖,無不如此。”

王羽留了點時間讓衆人思考消化,然後突然話鋒一轉:“不過,在一些特定條件下,湖也是有害的!因爲湖也是水系循環的一部分,如果湖本身,只顧着自己的擴大,試圖獨立於水系循環之外,頂多只能一時得利,最終卻會破壞整個循環,最終一起步入滅亡!”

“試想,假若松江斷流,震澤將會變得怎樣?一開始肯定會水位高漲,甚至向周圍擴張,將周圍變成一片汪洋,進而成爲更大的湖泊,但本該入海的水卻少了。單是震澤一家可能還無所謂,只是周邊居住的人受災,無傷大雅,但如果天下的湖都這樣呢?”

震澤就是太湖的古稱,而松江則是從太湖流出的江河中最大的一條,王羽借用松江斷流,太湖水漲來比擬豪強的擴張,也算形象。

“結果不言而喻,海洋水位降低,雨水減少,江河枯竭,最後,湖泊也難以獨善其身,逐漸變成澤地,最後消散無蹤。就算如此,海畢竟還是在的,待湖泊消失後,天地會頑強的重新達成新的循環。”

說的只是個比喻,但無論王羽這個說話的人,還是聽者,神情卻都十分的鄭重。

“孟卓先生,您想看到的,真的是這樣的景象嗎?”

“將軍所言,確實有道理,不過……”張邈的語速異常緩慢,幾乎是一字一頓。

王羽藉由比喻來宣示青州的政治理念,很巧妙的迴避了直接的語言對抗和衝突,使得緊張的氣氛變得和諧起來。這當然不代表張邈已經被說服,只是反駁的難度增加了不少。

其實,不講理的人,從來都比講道理,而且會擅長講道理的人容易對付。

前者說話,非黑即白,只要根據自身的立場和利益做出判斷就可以了。去年,在陳宮的勸說下,張邈就做出了和青州對抗的決定,因爲他覺得,和王羽似乎沒道理可講。

而現在,王羽的比喻雖然很考驗人的想象力,但邏輯性卻也很強,再用先前的觀點來應對,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將軍似乎不是這麼做的。青州世家盡皆凋零,姑且不論,可在冀州,在城陽、琅琊以及東海,將軍對豪強採取的都是嚴厲打擊的策略吧?將軍自己也說了,世家從民間來,也是萬民的一份子,一概而論,加以嚴厲打擊,又豈是爲政之道?”

想了好一會兒,張邈終於找到了個最能站得住腳的論點。

“治沉痾,需用虎狼之藥,非如此,不能立竿見影的受到成效。自桓靈以來,大漢朝就已盡顯頹勢,中平年間的大亂,更是將其推到了懸崖邊緣,天下人有眼再看,有耳在聽,哪怕沒什麼見識的愚民也知道,大漢朝病了,病得很嚴重……”

“雖然黃巾的矛頭指向的是朝廷,但那只是他們不懂,分不清朝廷和世家的區別,若是有人引導,我相信,他們會很高興的將矛頭調轉,指向他們真正的敵人。這是這個時代的大勢所趨,順勢者生,逆勢者亡!”

王羽霍然起身,揮舞着手臂,語聲鏗鏘有力,滿溢着金鐵之音。

“本將出道以來,百戰百勝,屢屢以弱勝強,爲什麼?因爲本將運氣好,而運氣從何而來?大勢所趨也!故有天下英傑紛紛相投,鑄就了這一支百勝強兵!相反,袁紹身爲天下門閥之首,擁兵十萬,卻風光了不到一年就折戟沉沙,何也?無非逆勢者亡!”

“若非松江這樣的河流被截斷,文和、漢升、公明、文則、子義這些良臣猛將又豈會盡歸王羽帳下?若非有這些臂膀的幫助,王羽雖有些韜略勇力,又豈有百戰百勝之理?既然乏人看出大勢,世風依舊,羽又豈能不下重手,革弊納新?”

張邈四人相顧失色,半晌,一直沒說話的張超才答道:“王將軍雖然年少,但這份心胸見識,卻遠在超等之上了。”他看向張邈,意味深長的說道:“兄長,王將軍言之成理,青州的繁榮景象也不是虛妄,咱們,是不是不應該太過拘泥了呢?”

顯然,他已經開始動搖了。

張邈默然不答,還在權衡此事攸關的利弊,應聲而出的是臧洪:“敢問君侯,在青、冀用過了虎狼之藥,尊駕是不是要改用溫補之藥調理了呢?之前孔明小先生拿給我等的,貴軍與闕宣簽訂的條款,莫非就是藥方?”

臧洪與張邈兄弟的關係,不是主從,更像是聯盟的同志,即便是在這樣的場合,他也有獨立判斷和行事的權力。

“雖不中亦不遠矣。”王羽頷首微笑。

“此方有何道理?”

“積水成湖,水滿則溢,都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任何強行扭轉的作爲都是不理智的,本將只是想多修幾條松江出來,給每條河都配上至少一條。如此一來,湖泊依然還在,卻不至再爲禍患。至於人工的松江要如何挖掘,正要請各位集思廣益纔好。”

“洪知矣。”沉思片刻,臧洪鄭重起身,拱手爲禮,沉聲道:“願與君侯共襄大業!”

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第50章 一擲定乾坤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第18章 泰山小霸王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第1章 英雄無覓處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六一零章 袁術的籌碼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九五三章 輕騎開路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九五零章 八方雲動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第95章 黃巾力士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四八一章 千頭萬緒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
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第50章 一擲定乾坤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三一三章 迎而戰之六三零章 江東二喬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一六零章 選銳與籌謀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第18章 泰山小霸王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第1章 英雄無覓處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三六三章 民心似水六一零章 袁術的籌碼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九三二章 陳到的請求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六五二章 激鬥與勝負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九五五章 箭嵐破甲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三二九章 夜襲茌平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九五三章 輕騎開路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九五零章 八方雲動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二一二章 小天師張寧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第95章 黃巾力士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三八零章 天塹不爲險四八一章 千頭萬緒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