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

中秋正式成爲傳統節日,是在唐宋時代,但中秋這個詞,和八月十五祭月的傳統,卻是早在春秋時期便有了的,禮記中便有月令這一篇,專說仲秋之月。

其實,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人們本就會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在收穫勞動成果之後,舉行各種慶典。即便沒有空中那皎皎的孤月輪,做爲秋天正中央的這一天,也有值得慶祝的理由。

從前年景好的時候,每到中秋前後,家家戶戶也都會正正經經的忙碌準備,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歡慶金秋。

初平五年,開元二年的這個秋天,不但席捲天下的戰亂有平息的跡象,氣候也可說是風調雨順,在大河南北,兩淮江東,處處都能見到豐收的景象。

恍惚間,很多人都忘記了自己正身處人吃人的亂世之中,懷疑這些年的經歷是不是南柯一夢,如今已經到了夢醒時分。

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即便天公作美,哪裡都沒有大規模天災,可能否看到豐收景象,依然是分地方的。河北不用說,如今的青州新政之中,屯田墾荒已經變得不太起眼了,可這項政策卻是新政的根本,上馬的最早,持續的時間也是最長。

青州收攏的難民經歷過苦楚,知道珍惜,爆發出了極高的勞動熱情,又有國淵等屯田官吏不遺餘力的組織調度,修整了無數荒廢的水渠,重新築起了年久失修的堤壩。就算遇到災年,也不至於大規模減產,何況是這樣的好年景?

再加上青州表面上稅負很重,減稅措施卻讓人應接不暇。打下來的糧食倒有一大半可以自己留用,辛勞沒有白費,人們自然歡欣鼓舞,喜不自勝。

江淮一帶,東面是徐州地界,政策和青州本土是一樣的,中間則是王羽設立的中立區——睢安郡。

雖然王羽和袁術商定的是兩邊都不插手,讓睢安做爲自由經貿區而存在,但睢安太守王朗是從會稽逃亡而來,知道機會是誰給的。也知道珍惜。在睢安奉行的是無爲而治的準則:下面的具體事務一律交給青州派過來的僚佐施爲。自己只管會客看書,日子過得很是逍遙。

這樣一來,睢安的風貌自然也是向青州靠攏的。特別是開元二年這一年,國淵親自出面,說服了睢安各地豪強,根據各家產業的大小拿出部分土地,建立屯田農莊,然後直接套用青州現行的那一套,組織流民屯田生產。

因爲組織工作是在睢安郡設立不久便開始進行的,所以或多或少的對周邊有些輻射。一些有意主動親近青州的淮南豪強也是照貓畫虎的效仿,本意是討好王羽,做爲晉身之階。結果一不小心竟然迎來了一場空前的大豐收,一個個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豪強們在私下裡議論說,這可能就是所謂天命所歸了,不然這幾年的年景都那麼差,怎麼就趕着開元二年有這般風調雨順呢?

至於江東,後世的魚米之鄉雖然還沒得到徹底的開發,但先天條件擺在那裡——這時代的田地好不好,關鍵就看附近有沒有水源,江南水網縱橫,即便沒有水利建設,也到處都是水田,只要沒有天災,豐收幾乎是必然。

孫策對內政並不如何擅長,周瑜卻是文武雙全,無論在謀略還是政略上,都是一把好手。有他在後面組織調度,安定地方,孫策在前線征戰也是放心得很。

趕上好年景,收成卻不怎樣的地方當然也有,潁川、陳留一帶還好,畢竟有從前的底子,曹操的屯田組織的也不錯,但關中和荊州卻是相當淒涼。

原因無他,這倆地方都在打仗。

從元年春天一直打到二年的秋天,參戰的各方勢力都拼命的抽調民間的人力物力,相對強壯的男丁拿來補充兵源,弱一點的男丁和壯婦抓來做民夫修建工事,運送糧草。沒人耕種了,土地就那麼荒蕪着,再好的年景也是白扯啊。

曹操平定關中是在四月裡,農耕時節已經錯過,趁着夏天補種一些糜子、蕎麥之類產量低但收穫週期短的急糧,還多少有些進項。荊州可就慘了,三面受敵,處處烽煙,除了南郡、武陵和零陵之外,其他地方壓根就沒法指望。

孫策久攻江夏,因爲地形的限制,沒辦法完全展開兵力,急切間難以盡收全功。有見於此,他分出一支偏師,由周泰、蔣欽等大將輔佐,任命弟弟孫權爲將,大舉攻入荊南,將長沙、桂陽兩郡捲入了戰火之中。

荊南四郡也是開發不充分的地方,但危急關頭,有點進補總是好的,劉表甚至盤算着,萬一守不住南郡,是不是可以跑去南四郡安身呢,結果被孫策來了這麼一招分兵南下,劉表的心也涼了。

這可是物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不可謂不重。

王羽恰巧是趕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回到了高唐,劉表的淒涼他當然不會在意,一年征戰在外,總算到了家,又趕在這麼個至少對他來說相當特別的日子裡,一時間也是感觸萬千。

下屬的諸位文臣武將自然是要來道賀祝捷的,家中的父母親、妻子們和未婚妻們也是早就望穿了秋水,喧囂熱鬧自不必提,衆人濟濟一堂,倒也很有一股慶祝節日的氣氛。

按說主公久別重逢,識相的人就不應該來滋擾,總得讓主公消消停停的與家人寒暄一番,然後再議公事。但沒辦法,衆人手上都積壓了無數緊急事務,等着王羽處理或拍板,一個個都是還沒顧上寒暄幾句,便吵嚷起來。

“主公,這秋糧收購一事已是刻不容緩,您要先拿個章程出來。臣方能照章辦事啊。”國淵最是急不可耐,連寒暄都沒顧得上,從後面一把推開正拱手作揖的糜竺兄弟,直愣愣的闖了上來。

“子尼。斯文,斯文呀。”糜竺忙着整理衣冠,只是跺腳嗟嘆,糜芳卻已經大聲抱怨起來:“我說國令君,你慌什麼啊,秋糧收購的規矩不是早就定好了嗎?定價收購,不賒不欠,你照做不就是了,犯得着差點推我一個跟頭嗎?”

青州的官制基本上是全盤照搬漢朝的,但具體名稱和職責都有出入。國淵主要負責的是農耕。在朝中。承擔這項責任的應該是九卿之一的大司農。

不過大司農的官署其實相當於漢朝的中央政府財政部。凡國家財政開支,軍國的用度,諸如田租。口賦,鹽鐵專賣,均輸漕運,貨幣管理等都由大司農管理。

在對經濟極爲重視的青州,肯定不能照搬,而是要細分。所以,國淵、糜竺、王修等人的官職都是在大司農之下的,國淵爲籍田令兼治粟都尉,王修爲都內令兼都內令,糜竺則是鹽市令兼均輸令。

這也就是因爲他們幾個的官職定的比較早。王羽沒做太多修改,其實外間早就將他們視爲青州的九卿輔臣了,也算是無名而有實。

“對不住二位了,”國淵拱拱手,認錯態度倒是還不錯,但從神情中可以看出,他的注意力壓根就沒在糜竺兄弟身上,他轉向王羽,舉起一隻手,張開手掌比了比,高聲說道:“主公須知,今年可是大豐收了啊,各地的收成足足比往年多出了五成上下!”

“這樣的大豐收,已經多年未有過了,通常來說,糧價至少會跌個三四成,更多也不是沒可能,而主公要求的統一收購,可是在去年的均價上再加兩成……這,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啊!”

話說到這份兒上,即便是對內政一無所知的武將們也明白髮生什麼事了。

若是換在從前,國淵當然不會有這種煩惱,漢朝通常的模式是直接收糧,而青州新政的作法以錢幣繳稅,然後對農民手中的糧食統一收購。

這樣的豐收年裡,以青州輕徭薄稅的做法,百姓賣糧的熱情肯定高漲,如果仍以新模式進行收購,就算是稅收可以返還一部分,對財政的壓力同樣非同小可。

王羽還沒說話,糜竺卻沉吟道:“這未嘗不是好事,反正百姓手中有了錢,總也是要花的,錢越多,商品市場就越繁榮啊。由於主公下令,提高了工匠們的待遇,各地工坊勞動熱情高漲,軍隊的訂單都做完了,正打算往民用領域發展發展呢。”

話音未落,一邊王修已經嚷嚷起來了:“子仲啊,你可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要知道,中原百姓有儲蓄的壞習慣,錢發出去了,被他們積攢起來,幕府這邊就得多鑄錢……主公常說貨幣濫發的危險是其一,那錢幣可都是真金白銀鑄造出來的,你叫我去哪兒給你找那些多餘的金銀出來?”

糜竺不肯示弱,嘟囔道:“不是有倭島的金山銀礦麼,還有這兩年外面的五銖錢也流入不少,融了重鑄還不簡單……”

“真是不當家,就不知道油鹽貴吶!”王修氣惱道:“開採金山銀礦難道不需要人手嗎?海貿方纔興起,有幾個願意撇家舍業,遠渡重洋的?當地土人?你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當地那些土人連說話都得現教,訓練他們開礦,比訓練猴子做工又能容易多少?”

“二位,二位,你們先別吵,先讓主公給我個答覆再說……”國淵在一邊弱弱說道。

糜竺、王修齊齊轉頭,異口同聲的斷喝道:“閉嘴!”

國淵:“……”

幾大內政重臣吵得熱火朝天,各司的幕僚們自然要上前幫襯,在一邊也是吵做了一團。武將們不理內務,聽得也是雲山霧罩,不知所云,搞不懂豐收了還有什麼好吵的,魏延比較機靈,拿眼去看王羽臉色,頓時吃了一驚,連忙扯扯正咧着嘴看熱鬧的太史慈。

“子義兄,你看主公的神情,怎麼這麼怪異呢?”

太史慈打眼一看,也有些吃驚。按說國淵這幫人沒啥顏色,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干擾主公一家團聚,然後又自己吵得熱火朝天,主公就算不發怒。也該有點不爽纔對。可現在看看,主公竟是在那裡耐心聽着,嘴角還帶了一絲微笑,分明是興致盎然哇。

“這可奇了,”太史慈捏着下巴,煞有其事的唸叨着:“若俺是主公,誰敢這麼亂來,肯定一人一巴掌打過去,讓他們知道規矩再說,可主公這樣子。真是怪啊。”

“可不。”魏延大點其頭。

若是換了其他君主。他不假思索就能說出答案。無非制衡唄,臣子越不團結,君主的位置就越穩當。可自家主公哪是那種人?他恨不得把權力都分派出去呢。

魏延哪知道,王羽這會兒已經神遊天外了。

看着三國名臣們以近乎後世的方式和內容進行爭論,恍惚間,王羽也有了種難以分清前世今生的感覺。

雖然還只是雛形,但解放生產力的第一步已經很完美的邁出去了,只要精心呵護一段時間,這萌芽肯定會茁壯成長起來。

華夏文明並非後世那種人畜無害的軟弱文明,在兩漢、先秦時代的幾千年裡,華夏文明已經進行了很多次對外擴張的嘗試,開始是成功的。直到遇到大自然構築的天塹之後。

以秦皇漢武的雄才大略,在這些天塹面前,依然顯得那樣的無力,現在輪到自己了,而自己的應對之策,就是現在看到的萌芽。

王羽確信,萌芽長成參天大樹的一天不會遙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應該就能看到,而即將開始的這場中原大戰,就是萌芽能否破土而出的關鍵!

陡然間,他心中豪情頓起,仰天長嘯一聲,將衆人齊齊嚇了一跳。

在一片驚訝且疑惑的目光的注視下,王羽悠然一笑,擺擺手道:“諸君且稍待,本將這就去沐浴更衣,然後便登堂議事。”說罷,他轉身便入府去了。

衆人面面相覷。半晌,王修遲疑問道:“主公……不會是惱了吧?”

“要不是你王叔治橫插一竿子,又何至於此?”糜竺商人出身,最爲奸猾,趕忙趁機推卸責任。

王修惱了,指着糜竺的鼻子叫道:“我說的難道不是正理麼?你以爲鑄幣就那麼簡單嗎?這技術含量高着呢,不然當初董仲穎又豈會碰得頭破血流?要我說,你這就是新人上了牀,媒人丟過牆,要不是貨殖司處置得當,你以爲我青州商業何以繁榮若斯?”

“兩司合一又有何難,無非是多添加點人手罷了。”說風涼話的本事,糜芳可是一個頂倆,王修說的不客氣,他當即也是一句話堵上,噎得王修差點咬到自己的舌頭。

“好了,好了,不要吵了,各司有各司的責任,但都是爲我青州添磚加瓦的,不要鬧得這麼不像樣子,有事說事麼。”賈詡出來打圓場了。

“放心吧,主公不是惱了,以某看來,他的心情很不錯的,大家把手頭的事務都整理一下,等下軍議上也不要爭執,主公天縱之才,青州今天的局面他肯定是早有預期,你們只管把難處報上去便是,這般吵嚷,成何體統啊。”

賈詡的面子,大家都是要給的。

當年王羽初入青州的時候,賈胖子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想要大權獨攬當個丞相也是大有希望的。結果王羽也沒主動敲打過他,他也有這個才幹,胖子卻悶聲不響的一直在讓渡權力,政務、軍務、情報,到現在,賈詡幾乎變成純粹的軍事參謀了。

大家都知道,賈軍師一貫崇尚明哲保身,不過在權力的誘惑面前,能做到如此理智和明智可不容易,遍數當世,能在賈詡之上的,可能也只有立誓不稱帝的主公王羽了。

外面不知情的人看來,可能覺得王羽、賈詡有苦衷,或是有什麼不能見人的陰謀之類,但青州衆臣卻知道,這二人就是純粹的對權力沒有太多欲望而已。

賈詡是理智得可怕,而主公的目標卻是在華夏的千秋萬世,以及對更廣闊的世界的征服。這兩個人都是相當可敬可佩的,而互相之間,也有着非同一般的默契在。

賈詡既然說主公沒惱,那應該就是不會錯了,大夥依言行事便是,無須多慮。說起來,這也是在青州效力的好處之一,只要差事做得好,就不用擔心太多有的沒的。

從王羽抵達高唐那天開始,連續的軍議,一議就是十餘天。搞得王羽雖然回了家,卻和在外征戰差不多,一共和妻子們也沒見上幾面。

沒辦法,雖然王羽在外面也處理公務,但政務方面的事千頭萬緒,文臣們怕干擾作戰,也不敢拿去煩他。偏偏青州新政全無前例可循,儘管國淵等人才具十足,但很多問題還是隻有王羽能解答。

累積至今,自然文山會海,不可開交,王羽自己也有了覺悟,身居高位者,私事公事爲一體,家事也是國事,當然不要指望有什麼私人空間,所謂的高處不勝寒,也就是這樣而已。既然有了覺悟,王羽處理事務的時候也談不上有什麼苦楚,也算是樂在其中了。

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第82章 靈帝秘寶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一一八章 潛入金墉城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七二零章 馬踏胡營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第6章 事了拂衣去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七七五章 兩個消息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四一章 英傑輩出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第17章 夫戰,勇氣也六五一章 陰謀浮現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
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第82章 靈帝秘寶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六一三章 一語服羣儒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一一八章 潛入金墉城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七二零章 馬踏胡營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第6章 事了拂衣去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七七五章 兩個消息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四一章 英傑輩出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四四一章 難忍之痛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第17章 夫戰,勇氣也六五一章 陰謀浮現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