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

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

諸葛亮顯然沒想到,賈詡突然把皮球踢到自己這裡,他愕然擡頭,發現衆人的目光已經集中過來,雖然不至於怯場,但多少還是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

當然,以他的聰慧,也不會誤解賈詡的用意。後者察言觀色的本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青州第一,若非觀察到自己神情的變化,知道自己的思路剛剛豁然開朗,對方也不會把這個露臉的機會送過來。

諸葛亮心裡又是感動,又是震驚。

感動的是賈詡身爲幕僚之首,卻全無獨攬大權的意思,反倒是提攜起後進來不遺餘力,一如徐庶、魯肅,一如自己和士元,就連那個年紀尚幼的陸遜,以眼下這樣的進境進展下去,出仕的年紀也不會比自己大多少。

畢竟時時得聞軍機大事,戰略決策,就算是個庸人,耳濡目染下來,也會變得很有見識,再有些天賦的話,欲成棟樑,又有何難?

驚的不是賈詡的觀察力,而是對方看起來已經成竹在胸了。本以爲自己的算籌能力不比那位長相、爲人都很和氣的軍師差多少,可現在看看,姜畢竟還是老的辣,自己還是遜了一籌。

要加倍努力了!

心裡給自己打着氣,諸葛亮也不矯情謙讓,拱拱手道:“亮管窺之見,如有謬誤之處,還望諸君指正……”

“放心,文長不在還有我,若有錯失,某自不與你干休。”魯肅笑着打趣道。

上行下效,在王羽的言傳身教下,年輕人們更崇尚當仁不讓,毛遂自薦,似諸葛亮這種少年老成。四平八穩的作風,其實是有點不搭調的。不過,這點小節也沒多大影響,只是讓衆人多了個打趣他的藉口罷了,誰讓他年紀最小,表現得卻最老成呢?

衆人都是莞爾,諸葛亮自己也沒在意,正色道:“正如軍師所說,幽州的戰事太過正常。太過順利,與劉虞之前表現出來的圓滑老練迥然而異,不過,要說其中有什麼陰謀,也不太像……”

在河北大戰時。劉虞牽制公孫瓚,蒐羅麴義,策反王門以及冀州衆將,十足一個老謀深算的黃雀,就等着袁紹這隻螳螂和王羽、公孫瓚這兩隻蟬兩敗俱傷,好橫空出世,一口吞掉所有對手呢。

實際上。最終的決戰地點在高唐,令得劉虞鞭長莫及,他確實很有希望揀這個便宜。

相對於他在河北大戰之中的表現,和一直以來對公孫瓚的壓制。薊縣之戰中,他表現得實在不是一般的拙劣。

“若有陰謀,薊縣之戰時,他就需以身爲餌。在白馬將軍的鐵騎衝鋒之下詐敗,遍數天下羣雄。大概也只有主公和江東的那位小霸王有這個膽魄了,劉虞麼……而這一敗之後,劉虞辛苦召集的大軍全面潰散,縱然捲土重來,也來不及從公孫將軍的追擊下解救劉虞,所以……”

諸葛亮斬釘截鐵的做出了論斷:“這一仗的勝負沒有任何疑問,就是劉虞慘敗!”

魯肅愣了愣,遲疑問道:“這麼說,孔明也贊同是主公過慮了?”諸葛亮的說法論據充分,但論點和賈詡的似乎南轅北轍,可先前他分明是要順着賈詡的意思往下說……總之,感覺起來怪怪的。

“劉虞敗了,並不代表大局已定。”諸葛亮搖搖頭,神情凝重:“亮先前一直把劉虞當成了主要對手,現在仔細想想,這似乎是個誤會。”

“誤會?”魯肅眉頭緊皺,心念電轉,遲疑道:“你的意思是說……”

“劉虞是劉虞,雜胡豪強是雜胡豪強,胡族是胡族,胡族內部又有各種區別……其實我們面對的一直是三個以上的敵人!這些敵人表面行動一致,其實各自有各自的訴求,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能還沒有我軍和公孫軍的關係牢固,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看,肯定會出現偏差!”

一語驚四座,在場衆人都露出了深思神色。

的確,大家都被胡族和雜胡對劉虞的擁戴給迷惑住了,以爲胡人真的一根筋,會爲了劉虞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實際上,這些胡人和中原的豪強沒多大兩樣。荊州就是最好的例子,劉表名義上是老大,但他的決策只有在與地方豪強達成共識時,纔有實現的可能,若不然,他也只有乾瞪眼的份兒。

他剛入荊州的時候的確一窩端掉了五十幾個豪族,但那是在荊州四大家的支持下,對付的也是四大家的對頭,所以才那麼順利。如果他調轉矛頭來對付蔡瑁或蒯越,死的必然是他這個荊州牧。

在幽州之戰前,劉虞做這個幽州牧,最符合胡人和雜胡的利益。開戰之後,形勢就有所不同了。

“胡族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沒有確切的情報,尚不得而知,但幽州的雜胡豪強肯定知道我驃騎軍的名頭,別忘了,當初他們之中可是有人親身見證過的……”

諸葛亮指的是高唐會盟時,轅門射戟那件事,自負勇武的閻柔被青州衆將壓的頭都擡不起來。那驚人的一幕帶給他的,肯定不僅僅是屈辱,還有恐懼。

當時,隨同劉虞來的,還有鮮于世家的重要任務,鮮于銀。鮮于銀加上閻柔,足以在很大的程度代表幽州地方勢力的態度了。

結合以驃騎軍一直以來的戰績,他們若還是自以爲在正面作戰中有什麼勝算,那就不是自大的問題了,完全就是瘋了,腦子不正常。

“子龍、文長二位在中山戰場的活躍,更是將劉虞的實力削弱到了極點,沒有了王門那幫人搖旗吶喊,劉虞頓時就變得勢單力孤起來。而主公責令董卓下達的聖旨,更是將劉虞身上的大義名分剝離,對胡虜來說,他的價值已經很低了。”

“反觀另一邊,在幽州這樣的地方,與大舉北上的驃騎軍和公孫軍組成的聯軍作戰,對鮮于輔、閻柔等人來說,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自尋死路了。而鮮卑、烏桓也沒有與漢軍正面搏殺的習慣,所以,在幽州決戰,並不符合胡虜的利益。”

“在胡虜而言,最好的辦法是效仿當年的檀石槐,誘敵深入,待我軍深入草原後再行反擊。而劉虞身爲幽州牧,驅使胡虜助戰沒問題,讓他流亡到塞外和胡虜混在一起,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雙方的目的發生了偏差。”

“聯繫雙方的最後一根紐帶,是同仇敵愾之心。公孫將軍對付胡人的態度,相當強硬,和主公的那句名言:只有死了的胡人纔是好胡人一致,斬盡殺絕是兩軍共同的特徵。另外,我青州對豪強的政策也是以壓制爲主,故而劉虞和胡虜的關係沒有立刻破裂。”

“即便如此,實力對比還是一樣,我軍完成部署之時,想必就是胡虜和劉虞分道揚鑣的一刻。偏偏就在這時,公孫將軍搶先進兵了……”

“對劉虞和胡虜聯軍整體來說,這是個各個擊破的絕好機會。對劉虞本身來說,也是他維繫統率權,不被拋棄的最後機會……於是,纔有了薊城的這場大戰。”

諸葛亮指着王羽桌案上放着的那封情報,言之鑿鑿的說道:“信上說的很清楚,戰局發生逆轉時,劉虞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撤退,而是將兩千近衛全數投入了阻擊,反倒是鮮于輔、閻柔的軍隊率先撤退,劉虞敗退,是在近衛傷亡過半,大軍潰散之勢已成的時候,這不可能是詐敗。劉虞,已經被拋棄了!”

一片寂靜,連王羽都被諸葛亮的驚豔表現嚇了一跳。

諸葛亮的論斷,不出王羽的預料,早就有不詳的預感在他心頭盤旋了。但用縝密的思維和推理,將整個事件還原出來,他就沒這個本事了。

他心中暗歎:諸葛亮這樣的人要是放在後世去做偵探,怕是福爾摩斯都只有拜倒傾伏,五體投地的份兒啊。

諸葛亮停頓片刻,讓衆人消化前面的分析,然後繼續說道:“在薊城之戰前,胡虜或許還存了觀望的心思,戰局逆轉之後,他們不但徹底拋棄了劉虞,還將其當成了誘餌。”

“誘餌?”

“劉虞北逃,公孫將軍會鍥而不捨的追擊到底,不管這場追擊戰最終是怎樣的結果,公孫軍和我軍的距離都會被拉得很遠,離邊塞的距離更近,而且還多次分兵……如果劉虞僥倖在被追上之前,找到城池安身,公孫將軍全力攻打,那胡虜的機會就來了!”

“噝!”議事廳內充斥了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

誘敵深入,疲敵之後圍攻,這確實是胡虜一貫的作風,本以爲他們只會在草原上施展這招,沒想到,在中原,他們一樣能把絕招亮出來。

三萬公孫軍,在涿縣分了一次兵,鄒丹的五千兵馬中,足有兩千多騎兵,而城內只有麴義的三千步卒,加上數千民壯罷了,公孫瓚對麴義的確相當重視。

打敗劉虞後,本着擒賊先擒王的打算,公孫瓚率主力窮追,但佔領薊城,打掃戰場多少也要留點人。實際上追擊出去的兵馬,也就是兩萬左右。

而十萬雜胡……在薊縣之戰中,雜胡的損失不算太大,而他們和草原上的同族一樣,都有聚散自如的特性。如果預先有了準備,他們隨時可以重新集結起來。

再加上蠢蠢欲動的鮮卑……

薊縣的位置,就在後世的北京一帶,從這裡向西北而行,出了居庸關,就是宣化、張家口,在明朝,宣大作爲邊關重鎮,本就是韃虜寇邊的重災區。鮮卑人的王帳所在,彈汗山,離上谷郡邊界尚不足百里……

公孫軍,危險!()

第54章 謀事貴深遠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第14章 槍出猛虎嘯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一零八章 猛虎再添翼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第48章 陷陣亦無悔第200章 以正對奇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第90章 驅狼搏虎三三二章 大舉反攻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第5章 世事總無常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第84章 再連一環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第48章 陷陣亦無悔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第36章 梟雄劉玄德八四三章 班師會雙雄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六五六章 異變陡生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
第54章 謀事貴深遠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四三二章 針鋒相對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第14章 槍出猛虎嘯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二一五章 螳螂與黃雀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一零八章 猛虎再添翼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六零八章 錯綜複雜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第48章 陷陣亦無悔第200章 以正對奇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第90章 驅狼搏虎三三二章 大舉反攻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第5章 世事總無常三七六章 提前決戰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第84章 再連一環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第48章 陷陣亦無悔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二五三章 精準預測第36章 梟雄劉玄德八四三章 班師會雙雄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六五六章 異變陡生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