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

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

正是中秋好時節,鄴城的喜慶氣氛也是越來越重了。

得勝歸來的大軍祝捷耀武,雖然不是第一次,但前一次耀武的路線是沿着黃河,並未包括魏郡北部的鄴城,對鄴城百姓來說,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第一次。

除此之外,這次耀武的意義也與之前大不相同。

衆所周知,驃騎將軍前次行軍耀武,是在河北大戰之後不久,主要目的是以強橫武力震懾四方不臣,接應河東白波東遷。但這一次,除了祝捷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目的。

坊間傳說,說是關中動亂,天子看透了曹、董乃是一丘之貉,在幾個忠心侍衛的護持下,從長安出奔,現在已經到了魏郡境內!

如果傳言無誤,那這次大軍耀武就有了新的一層意義,這是要在天子面前獻捷閱兵啊!

就天下大勢而言,青州逢迎天子可能有着多種多樣的意義,但對百姓們來說卻沒那麼複雜。這麼多年以來,大家夥兒算是吃夠了這亂世的苦頭,什麼是亂世?就是君不君,臣不臣,一切的一切都偏離了正軌,所以才動亂許久,遲遲難以平定。

現在天子來了青州,驃騎將軍又是素來以忠義聞名天下的,肯定不會像董卓、曹操這些亂臣賊子一樣對待天子,這樣一來,一切自然迴歸本來的軌道,太平盛世指日可期了。

人心思漢,思念的並不是漢室皇族,而是從前的那些太平安穩的日子,天子歸位,對很多人來說都算是個很明顯的徵兆。

當然,在整體氣氛比較開放的青州。隨大流的人相對有限,普通的農夫倒還罷了,那些常年居住在大城邑的人,即便是個普通的挑夫或者趕車的老闆,對此也有着自己的觀點。

八月裡下了幾場小雨。不過大軍入城這天,天氣卻很好,老輩人都說這是天公作美,樂見其事——下小雨之後地面潮溼又不泥濘,大隊人馬走在路上也不必擔心塵土飛揚,讓人掃興。

魏郡素來是冀州的中心地帶。做爲治所,鄴城的人是稠密,大家都怕來晚了沒有空地方,早早的過來,有人帶着早飯過來,有人乾脆就不早飯。

據說是從東面的建春門入城。天矇矇亮,就已經有不少人在那邊等着了。除了冀州的治所之外,鄴城還一度做爲戰國七雄之中的魏國的陪都,城內建築的佈局極爲整齊,東西的建春、金明二門之間,由一條能容下八輛馬車並行的馳道相連,非常適合大隊人馬通行。

百姓們在街邊瞅着。寬闊的東西馳道兩旁,那些酒樓茶樓的二樓高處,早早的被人預訂一空,有錢人家都定了位置,準備到時候舒舒服服的看個熱鬧。

酒樓還好,茶館這種新興的商鋪流行的時間還不長,二層樓這樣的場合畢竟是少,有那出手豪闊的富貴人家,還想看這個熱鬧,還不願意和別人湊在一起。乾脆花錢買下了路邊的宅院,在裡面用竹木搭起高臺。

不過,不管是這等在樓上的,還是在高臺的,照例有兩名衛士駐守。在屋頂和城樓上,還影影綽綽的有不少影子,懂行的人都知道,那是控制高點的弓弩手。有不少人感到奇怪,說何必這般的小心翼翼,大軍行進,難道還會怕兩邊的百姓攻擊不成?

這些終究是小節,心裡無虧,又熟知驃騎軍不擾民的作風,不管懂不懂行,對那些弓箭手都沒什麼可在意的,人們談論的焦點問題,主要還是關於天子的。

“天子來了未必是好事啊!天下亂成這樣,說到底,還不就是桓靈二位先帝不肯好好打理天下嗎?罷黜了朝中的正人君子,重用貪鄙無能的外戚和宦官,這才導致了天下大亂,先帝更是明碼標價的賣官鬻爵,能有個好兒纔怪呢。”

“可不是麼,驃騎將軍一門忠烈,當今天子卻是個從未經歷過大事的,一直被董賊囚在宮苑內不能理事,萬一不管不顧的指手畫腳起來,驃騎將軍豈不是要爲難?”

眼見幾個年輕人越說越不像話,一名年紀稍長的人面色嚴肅的咳嗽了聲,開口說道:“這麼說雖然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可是天子畢竟是天子,天地君親師,這綱常倫理還是不能等閒視之的。再說,驃騎將軍也是英明天授,星君下凡的人物,有他輔助,天子自然賢明。”

一些老人在點頭,但年輕人們卻都露出了不以爲然的神色,青州新政中對教育和信息傳播極爲注重,現在的青州比起後世當然還是相當閉塞,但相對於從前,已經算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了。

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思想轉變的速度也快,在這樣開放的氛圍的薰陶下,眼界一旦開闊起來,頓時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雖然不至於對上下尊卑不屑一顧了,但很多人都更願意自己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這是驃騎將軍一直提倡的,當然不會有錯!

雖然如此,倒也沒人會當街爭辯這種事,經歷了四百年的皇朝,威嚴也算是根深蒂固,不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就能徹底顛覆的。

何況,民間敢於指責天子的人,所持的觀點基本上還是和士林中流傳的差不多,還談不上什麼新意,將軍府對此採取的是不聞不問的態度,也讓人有種諱莫如深的感覺。人們談論起天子時,心裡終究沒底,爭論自然也無從談起。

更重要的是,時間也差不多了。

隨着城頭上“咚咚咚”三聲大響,人羣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儘管不知道這三聲大響爲了什麼,但鼓號乃是軍器,這鼓聲顯然是大軍入城的信號。

站在街道兩側的人,即便是最靠近城門的,對城門另一邊也看不太清楚,但大家始終沒有等到大軍出現。

開始的安靜過後,嘈雜聲又是出現。然後喧鬧又是恢復到剛纔的狀態,買賣零食的小販看到熱鬧也過來兜售,拉長了調子的吆喝更是別有風味。

大家不時的別過頭去看,看不到什麼,然後又繼續的聊。過了會,聊天的聲音變小了些,因爲有人能聽到似乎在城外有些鼓聲,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

仔細聽過才知道那不是鼓聲,雖然也是‘蓬蓬’作響,極富節奏感。一波波的聲浪如同驚濤拍岸,但和鼓的音色終究不同。

“這是……腳步聲?”有人在疑惑,有人在思索,也有人失聲叫了出來。

“真是腳步聲!”

乍聽匪夷所思,但青州的民兵訓練注重的就是紀律和整齊,在每月一次的大型會操中。也能聽到類似的聲音,但也只是相似而已。民兵畢竟不是職業軍人,在鼓樂或號令聲的引導下,固然可以令得千百人整齊劃一,但只要數量超過了千人,步伐就沒辦法完全統一。

而現在聽到的疑似腳步聲的聲響,至少也是數千甚至上萬人才能踩踏出來的。這麼多人行動起來有若一人,這裡面蘊含的意義可就嚇人了。

等到腳下傳來了輕微的震動感,而且越來越強,人們心中的疑慮頓消,議論聲變成了嘖嘖的讚歎。

“不愧是驃騎軍,天下第一強軍啊!都用不着動手打仗,便足以看出強兵本色了。在下也是每週都出操的,那隊列訓練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很難的,而且是參與的人越多就越難。聽這動靜,怕不有上萬人,隊列拉開,至少也有數裡之遙了,踏的腳步卻是這般……嘖嘖。了不起啊!”

“你也不想想外面來的是誰?前幾天衙門口不是出了公告嗎?君侯此番班師,大軍是分批行動的,最先開拔的是親衛鐵騎,隨後就是羽林軍,再後纔是泰山軍和疾風騎兵。羽林軍可是文則將軍操練出來的,訓練有素,紀律嚴明還說嗎?”

“咦?北疆不是已經安定下來了嗎?疾風騎兵怎麼最後行動?”

“那誰知道了?君侯這麼安排,總歸是有道理的吧?以在下的管窺之見,疾風騎兵這一次也是勞苦功高,從中山國一路打到了彈汗……大青山,然後又兜回了幽州,最後又去遼東戰了一場,一路轉戰何止萬里?戰績輝煌,但損耗恐怕也……”

“但願將士們沒事,眼見着中原又是大戰連場,軍中沒有子龍將軍可不行啊。”

“別說了,看,大軍已經進城了!”

一名旗手走入了城門,出了城門洞衆人才看清他手中的大旗,很簡單的紋飾顏色,火紅色大旗,上書一個黑色的大字“林”!

旗幟上隱隱有虎紋,旗手穿着全身魚鱗甲,錚亮的甲片在日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本來有些噪雜的街道上瞬時安靜,大家都看到了出現在街道上的軍隊,一水穿着魚鱗甲的矛戈兵排着整齊的隊列,矛戈斜舉,踏着大步,整齊向前。

軍隊的着甲率太高,一眼望去,就像是一支鐵人軍似的,街道上很多人下意識的都是眯了眯眼睛,甲冑和兵刃閃爍的寒光太刺眼了。

在漢朝,華夏的尚武之風猶存,無論是雄壯武威,殺氣沖天的軍隊,還是訓練有素,注重軍紀和整體的軍隊,都不是絕無僅有。但裝備如此精良的步兵,還真是難得一見。

漢朝的北疆,比後世的那些王朝都要拓展得更遠,河套是在東漢末期才逐漸失去的,所以漢軍的戰馬來源並不匱乏,精銳部隊也多數都是騎兵。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用最精良的裝備武裝騎兵纔是王道,誰會在步兵身上花這麼大力氣呢?

普通的軍隊中,低級軍官能撈到一件扎甲穿,這支軍隊就已經算是裝備精良了,而羽林軍的普通士兵身上穿的竟然也是魚鱗甲,這其中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扎甲是將長鐵片捆紮起來,護住身軀主幹,魚鱗甲是用甲片疊在一起,有戰裙和護肩,防護比扎甲全面得多,防禦力也高出一籌。當然,代價就是耗費也大。既耗鐵,也耗人工,一般都是軍官裝備的。

混在人羣中的馬岱一行人是最震驚的。

開始看到青州軍擺出來如臨大敵的架勢,馬岱多少還有些不屑,覺得王羽身在大軍之中。還在行進途中下這麼多功夫,和傳說中氣魄沖天的絕世猛將形象多少有點不符。

但羽林軍一進城,他就差點跳起來,因爲他聽到了身邊的議論聲,說那個舉旗的竟然就是羽林軍的主將於禁!

如果是這樣,王羽的小心謹慎倒是有情可原了。一軍之將這麼重要的人物擺在頭前了,不小心點怎麼行?

至於爲什麼讓于禁走在最前,馬岱就沒去考慮了,他沒空考慮這些旁枝末節,他被羽林軍的軍容嚇到了。

他一度在想,是不是這羽林軍將走在前排的步卒都弄了身甲。這些披甲的沒準都是軍將或是精選的精銳,到了後面就不行了。

街道上越來越安靜,只能聽到步點鼓的節奏和齊步踏地的聲音,一排排穿着鐵甲的步卒走進城中。

街道雖然寬敞,但軍列肯定是無法展開的,只能拉着一個長長的長蛇陣,第一排是披甲勁卒。每一名士兵都是精神飽滿體格健壯,神色堅毅的目視前方,整齊的向前行進。

第一排如此,第二排如此,第三排同樣如此!

喧鬧和議論一點點的被壓下去,到最後變得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在全神貫注的看着行進中的羽林軍,每個人都在感嘆,每個人都在議論,馬岱更是滿腦子的疑問。天下間怎麼會有如此豪闊的兵馬?

大軍是從東門進城,冉冉升起的朝陽將金色的光輝灑在士兵們的身上,在微涼的空氣中,,金屬特有的寒光耀目生輝。閃爍成了一片。大多數人都是眯着眼睛觀看,不時的還要閉一下再睜開。

當馬岱的注意力從鐵甲上轉移開,開始觀察更多的細節,他發現,行進中的羽林將士們臉上一派平靜,對周圍豔羨的目光示若不見。

很顯然,雖然對外宣稱是什麼耀武、閱兵,實際上羽林將士並無意於展示軍威什麼的,他們充滿自信,這是百戰百勝而來的自信,他們不需要炫耀和證明什麼,他們只是在行軍而已。

確是天下至銳!馬岱在心裡做出了這樣的論斷。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一萬多矛戈兵的隊列足有五里以上,羽林軍卻只用了小半個時辰的時間就走完了。一個人走五里路肯定用不了半個時辰,但排着如此整齊的隊列,還能達到這樣的行進速度就相當驚人了。

矛戈兵的隊列過去,接下來的是弓弩兵。

弓弩兵的陣容當然沒有前面的矛戈兵那麼威風,他們將弓弩背在背上,身上穿的也不是鐵甲,而是鑲嵌甲葉的皮甲,但堅毅的眼神和從容的神情卻是一般無二。

弓弩陣列後面是車陣。

做爲一種過時已久的戰法,戰車早已退出了戰爭的舞臺,但只要對北疆大戰有所瞭解,就會明白,戰車或許過時了,但戰車和步兵的結合卻依然有着相當的威力,正是依靠這些大車,青州軍的東征纔打得那麼順手。

再接下來纔是騎兵,看過了前面的步兵再看這時的騎兵就不會太過震驚了。不過騎兵們身上穿的板甲,戰馬身上披着的馬鎧都是一片火紅色,視覺效果也相當驚人,當他們排成整齊的隊列,轟隆隆的前行,那種碾壓一切的氣魄,更是使得所有旁觀者都屏住了呼吸。

在騎兵最前列,也是單獨的一名騎士高舉軍旗,顯然就是烈火鐵騎的主將了。如果不看那匹通體火炭般顏色的神駿戰馬,單是看她擎旗策馬,昂然而前的英姿,誰也想不到在重重鐵甲之下,竟然是個女子之身。

王羽的將旗則是在鐵騎隊列中央,在重重甲騎之中也分辨不清人,但火紅的將旗從城門中跳出的一剎那,歡呼聲頓時響徹了全城。

“咱們驃騎軍果然威武雄壯,天下無雙!”

“恭祝君侯百戰百勝,早日定鼎中原!”

“由此虎賁之軍,又有君侯天縱之才,天下太平,指日可期了!”

一開始,人們驚異於驃騎軍的精良裝備,隨後震懾於殺氣和軍威,直到看到王羽的將旗,有人喊出第一聲,氣氛這才熱烈起來。

人們忘情的呼喊着,彷彿已經看到了亂世的終結,太平盛世的來到。這一瞬間,有關於天子的議論盡數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即便是最思念從前美好時光的老人們,也不再糾結於過去,只要天下太平了,不再受亂世中朝不保夕,顛沛流離的苦楚,管他是誰家天下呢?

“真威風啊。”馬雲騄看得兩眼直放光,聽到這話,馬岱本來就已經相當愁苦的神情中,更添幾分無奈之色。他搖搖頭,湊到妹妹耳邊,低聲道:“連人都分辨不出,你就說威風?”

“怎麼分辨不出?那個走在前面擎着旗可不就是呂家姐姐了?看,多威風啊!”馬雲騄的盯着騎兵陣列最前方,目不轉睛,馬岱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沉默片刻,忽而展顏一笑道:“說不定很快你們就能見面了,倒也用不着如此羨慕……”

馬雲騄眼睛一亮,正要追問,卻聽得軍列中幾聲哨響,隨即將士們齊聲高喊起來:“大漢驃騎,振邦安民!”

千萬人齊聲高呼,聲勢何等浩大,馬雲騄頓時被嚇了一跳,馬岱也吃了一驚,但比起驚訝,更多的還是疑惑,他用微不可聞的聲音喃喃低語道:“大漢驃騎麼……還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呢,希望當面見過之後,能有個完整的瞭解吧……”

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第75章 順風順水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第200章 以正對奇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第17章 夫戰,勇氣也第9章 亂世之梟雄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四九一章 昨日重現三八七章 烽火燃不熄第200章 以正對奇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第61章 明槍與暗箭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第31章 誰人不識君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
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第75章 順風順水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第200章 以正對奇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五三九章 夜宴議政事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第17章 夫戰,勇氣也第9章 亂世之梟雄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四九一章 昨日重現三八七章 烽火燃不熄第200章 以正對奇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第49章 破軍有白馬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七七九章 大包大攬二二零章 田豐來訪第61章 明槍與暗箭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第31章 誰人不識君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第47章 千軍共一呼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九零六章 龍山會戰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