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

“招降曹操!?”

大捷之後的第一場軍議,王羽第一句話就把衆將驚得跳起來。

“主公當三思啊,曹操非是尋常之人,與二位公孫將軍,高、袁、馬、陳諸位皆大有不同,此人胸懷大志,擅長招攬人心,如今已是身負天下士族之望,又精擅合縱連橫的手段……若當真以此人出鎮邊疆,恐怕會適得其反,戰禍連綿啊!”

諸葛亮的反應最快,想了想便整理好思路,語重心長的提出勸諫。

“孔明說的沒錯,那廝心黑手狠,絕對不是善茬!對付這種人,就該窮追猛打,不給他留下絲毫喘息的機會,直接砍成肉泥,這才妥當!”太史慈緊跟着說道。

他和典韋不打不相識,頗有幾分惺惺相惜,對王羽放過典韋的決定是無比贊同的,可曹操……他甚至有些懷疑,主公是不是被大勝衝昏頭了,不然怎麼會想出這麼個主意呢?

就連一向對人不對事,專門和諸葛亮唱反調的魏延也不贊成王羽的提議,他黑着張臉說道:“別說那曹操未必看得清形勢,就算他識相,可誠明他們的仇怎麼辦?難道就讓他們白死了嗎?反過來說,這一仗曹操的兄弟、子侄死了一大堆,他又豈能絲毫不放在心上?”

或許這是青州成軍以來,王羽遭到屬下質疑最多的一次了。他倒是不覺惱火,這個念頭本來也是他在面對典韋時的突發奇想,連他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遑論其他人?

衆人的反駁也都很有道理。

魏延持的是仇恨論,未盡之意也是在提醒王羽,放過曹操。呂布那邊怕是不好交代。大概是中原戰局的突變給他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太史慈對曹操的評價異常的高,認爲不能給對方一絲一毫的機會,不然就會存在巨大的隱患。

諸葛亮則是單純從野心和才能來分析,將曹操和現有的幾大諸侯區分開。

目前定下來的五路諸侯各有異同。但共同的特點就是格局有限。

幽州、遼東那二位就不用說了,公孫瓚剛強有餘,變通不足,公孫度則是一心盯着遼東那一畝三分地;馬超和高、袁都是被打服了的,前者還和王羽有了姻親關係,只要王羽健在一天。他們應該也不會鬧出什麼亂子來。

陳家的底蘊比其他四家都深,但那父子也不是什麼有大志的人,只要在海外開拓中能看到切實的利益,想必也不會再有反覆。

但曹操不同,他是真正的梟雄。挫折只會讓他成長,時間給他帶來的是新的力量。真把他當做公孫瓚對待,或許能少留點血,少打幾仗,但幾年,或是十幾年後會怎樣呢?搞不好他會串聯起一幫諸侯反攻中原,搞得天下大亂吧?

王羽沒有反駁,也反駁不了。他耐心聽了一陣子,見沒有更具代表性的意見了,這才擡擡手,待衆人安靜下來,他慢悠悠說道:“諸君的意見都沒錯,不過你們似乎都沒理解我的意思,我說的招降,不是給他諸侯的地位,而是將其收歸麾下,做爲治政之臣。”

一片寂靜。

連諸葛亮都愣住了。啞口無言,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覷。

這個提議比先前的那個更匪夷所思,不過倒是把衆人提出的異議解決了一大半。

青州執行的是軍政絕對分離的政策,即便是在戰局最緊張的階段,也沒出現田豐或是國淵掌握兵權的局面。反過來也是一樣,武將插手內政也是絕無僅有的。若是真讓曹操到內政系統任職,風險一下子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搞定了曹操的好處遠不止這些。正如諸葛亮所說,曹操乃是反青州的士族衆望所歸,他若頑抗到底,或者戰死沙場,很可能會鼓舞反青州勢力繼續戰鬥下去,可他若是降了,縱然還有頑固分子在,整個反青州的士族陣營也會分崩離析。

當然,以目前的形勢而言,這些士族翻不起什麼大浪來,鐵血肅清也只是多耗費些時間。但若放眼將來,這樣做就得不償失了。

青州的擴張速度一直很快,而即將要進行這場大擴張,更是規模空前。當年打平袁紹,奪取冀南諸郡,人才就緊張過,全靠王羽調整政策,收編了一部分士族才解決問題。而接下來的這場擴張,需要的人才可不是幾倍這麼簡單,青州軍眼見着就要全取中原了!

如果能和平解決大部分士族,不使用太激烈的手段,還可以完整的得到那些世家的傳承——或是文獻,或是技術,又或其他些什麼,戰爭最容易破壞的就是這些東西。

總之,若能招降曹操,肯定是利大於弊就對了。

太史慈嘟囔着說道:“曹操那廝……怕是不會輕易就範吧?”

“降不降是他的事,只要咱們把態度亮出來,場面做足,告訴天下人主公有容人之量就足夠了。”趙雲突然插話道:“當然,該打咱們也得繼續打,不能給他用緩兵之計的機會,等到他窮途末路了,何去何從,就沒多少選擇的餘地了。”

“原來是這樣!”諸葛亮眼睛一亮,顯然是被趙雲提醒,想起了什麼:“主公要消除的只是士族壟斷朝堂的種種特權,並非不允許世家存在,但由於過去種種,難免讓世人誤會……就亮自身而言,當年也曾經誤會過主公呢。”

他自嘲一笑,接着說道:“藉助這場招降的談判,正好對新政做個宣傳,也算是提前做個鋪墊,正是兩全其美的法子。主公的眼光果然長遠,亮望塵莫及也。”

“罷了,別來這套。”王羽擡手指指諸葛亮,笑道:“孔明,拍馬屁什麼的不適合你,你還是做好鐵面軍師這份差事吧。”

衆將也都跟着笑,氣氛頓時輕鬆起來。

“既然定下了。就當儘早安排。孔明你這就修書回高唐,着文舉、正平速來帳下聽用。”

“臣這就去辦。”諸葛亮應聲而去。

王羽轉向方悅,吩咐道:“無忌,你辛苦些,帶人去東面迎一迎。看看文和、坦之他們什麼時候能到,需不需要增援。”

“主公放心!”方悅起身應命,回答的雖然很大聲,但眼神看起來卻有些遊移不定的樣子。

王羽擺擺手,斥道:“怎麼?有話就說,這麼婆婆媽媽的算什麼?”

“末將是在想。高唐那邊……”方悅顯得有些遲疑。

這場大戰的最後一個懸念就在東線。東線留守部隊的兵力有限,面對的對手卻非常強勁,一旦有個閃失,無論是高唐失陷,還是被夏侯淵尋機攻取泰山道,襲略青州。都會對天下局勢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騎兵是沒辦法及時增援了,從太原一路到河內,幾乎馬不停蹄,最後這場大戰更是激烈無比,將士們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再要長途奔襲,去救高唐,那就真要應了那句:百里而趨利者。必蹶上將軍了。

從距離上來說,讓賈詡和周倉水路並進,急行回援纔是最穩妥的。而王羽的命令卻是要賈詡趕來匯合,進而圍攻洛陽的套路。

“高唐那邊有文遠、子敬他們在,不怕對付不了孫策和夏侯淵,就算真的打不贏,也不至於一敗塗地。以子敬和叔至的穩重,若真有什麼麻煩,求援信早就到了。”

王羽並非不擔心,但高唐那麼遠。擔心又有什麼用?真是打了大敗仗,分兵回援就成了添油戰術了,與其浪費時間趕路,還不如集中全力先拿下洛陽再說。

現在的洛陽,並未經歷過歷史上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浩劫。曹操若在洛陽設立防線,屏蔽南陽、荊州也是個麻煩,還是趁你病,要你命,先把這個籌碼搶過來再說。

賈詡來修武的路上,還有李典的五千精銳擋着,王羽打算把這支有生力量也吃掉,徹底孤立洛陽。

吩咐過方悅,王羽又叫過李十一,讓他去于禁軍中傳令,先是圍堵李典,然後三路大軍齊頭並進,拿下洛陽。

戰後還有不少善後的事務,趙雲、太史慈也先後領了軍令去忙,魏延卻是磨磨蹭蹭的不肯走,等到沒人了,他才湊過來提醒道:“主公要收降曹操,溫侯那邊……”

“嗯,岳丈那邊,我自會去說,文長有心了。”王羽點點頭,起身要走,卻見魏延還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他有些不耐煩了,斥道:“我說文長啊,你這鬼鬼祟祟的是想幹嘛?就不能痛快點一次說完麼?”

魏延摸摸後腦勺,訕訕道:“某就是有個想法……主公,您不覺得咱們隱霧軍還有點不足麼?”

“嗯?”王羽停下腳步,轉頭看了魏延一眼,若有所思的笑了:“你繼續說。”

“別的都還好,潛伏夠隱蔽,突襲夠犀利,刺探情報也很得力……”魏延一邊觀察着王羽的神情變化,一邊緩緩說道:“就是,嗯,打硬仗的本事差了點。”

王羽不以爲忤,反問道:“文長,隱霧軍是你該管,你有什麼提議?”

魏延抓着頭皮,有些發急:“誒,主公,您怎麼還不明白呢?就是,就是那個啊……嗯,循義練兵很有一套的,陷陣營的戰法和咱們隱霧軍也很搭調,所以,所以呢……”

他面色本來就深,這一發急更是紫裡透紅,看得王羽肚裡好笑。

不愧是魏延,果然是無利不起早啊。盟軍才遭重創,這就惦記起盟友的家當了,把陷陣營和隱霧軍合二爲一?還真別說,很棒的主意呢,我喜歡!

“嗯,知道了。”心裡這麼想,王羽臉上卻是不動聲色,點點頭,嗯一聲,然後就那麼揚長而去,留下魏延在原地抓耳撓腮,鬱悶非常。

雖然有點不仗義,但這主意本身是好的啊,有了高順和陷陣營,那隱霧軍就不比疾風軍差了,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搶起功勞來,絕對是一等一的啊。

這麼關鍵的問題,主公咋就不給個準信兒呢?這真是讓人神傷啊。

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二七九章 義從易主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第70章 英雄誰屬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八九七章 如釋重負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七三二章 漢軍威武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四二一章 滅軍殺將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第54章 謀事貴深遠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第72章 夜探皇城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六九六章 三裡挑一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第72章 夜探皇城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五九九章 巧收諸葛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八百章 鬥智鬥力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五二一章 投機者魏延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第33章 籌謀須在先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
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二七九章 義從易主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五三零章 難以揣度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五七零章 門閥之害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第70章 英雄誰屬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八九七章 如釋重負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七三二章 漢軍威武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四二一章 滅軍殺將四九九章 知己之敵九一一章 紙甲滅連弩現第54章 謀事貴深遠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五七一章 郯城之變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第72章 夜探皇城四七五章 獻捷揚威名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六九六章 三裡挑一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第72章 夜探皇城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六零二章 工藝與海外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二三一章 故事重提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五九九章 巧收諸葛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八百章 鬥智鬥力八五六章 荊襄之變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八五五章 猛虎再添翼五二一章 投機者魏延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第33章 籌謀須在先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