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章 河北終戰

漢,初平二年,十二月二十三,瀰漫在河北大地的烽煙終於燃燒到了最濃烈的一刻!

青州刺史,大漢驃騎將軍王羽,與冀州牧,車騎將軍袁紹會戰於平原城下,勝,而未盡全功。就在袁紹軍彈盡糧絕的一刻,匈奴屠各部大單于,於夫羅,率衆傾巢而出,部族精銳共計兩萬四千騎,聲勢浩大的橫跨冀州,五日內強行八百里,趕到了平原戰場。

在戰場上膠着着的各方得到消息的時候,胡騎距離平原城,只剩下了二十里,轉瞬及過的二十里路程!

經過了大半年的鏖戰,大半個河北的軍事力量全部集結在了大河之畔。

酷烈的大戰,一觸即發!

鳴石山上的鼓角聲中,終於再次有了激昂之意,山下營壘中的大軍,依舊悻悻然的沒什麼氣勢,連戰旗都給人一種有氣無力的感覺,遠不像其他幾路人馬那樣迎風招展,獵獵生威。

人的情緒會造成這樣的影響?聽起來很怪異,可實際上一點都不奇怪。吹過平原的風是一樣的,但戰旗這種東西,畢竟是擎在人手中的。旗手沒精打采,還能指望看到旗海如林,旌麾蔽日的景象嗎?

張頜等人對此多少有些體會。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飢寒,在這寒冬臘月的時節,失卻了大半輜重,真的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要不是胡騎實在太強勢,冀州衆將原本都是要投降的,不用做其他事,只要王羽把輜重一燒,或者運到城裡去,就算打贏了這仗又有什麼用?

“王鵬舉驍勇善戰,武功蓋世。世人嘗以項藉比之,以今日之事觀之,這一比確是很有道理。”

此刻,衆將都在營內敵樓觀戰,不時有人發表些感慨,現在說話的,正是冀州上將張南。

“正南此言何解?”張頜沒說話,大將焦觸與張南交好,倒是相當湊趣。

“當日高祖以天下得失問於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卻不能與天下同利,故而天下終歸於漢。由此可見,這治國以仁。而不以功論酬者,其實是長久不了的。”這時代武將文臣的區分其實不太大,張南隨口引經據典,說的也是頭頭是道。

“正南言之成理。”張南的話頓時引起了一陣共鳴,大將蔣奇出身魏郡名門,聽了這話,當下也是一臉的忿忿不平:“我等雖敗。但還有萬餘兵馬在手,王君侯若要主持冀州,穩定地方也用得上我等。這許多好處,難道還不值得他稍加重視嗎?”

“就是。就是!”

“據說當年那項藉,每每到了分封屬下的時候,總是遲疑不決,將印信拿在手裡摩挲。直到印信的邊角都被磨平了,還是遲遲授不下去。我看吶。這位小霸王,倒是和那位霸王同出一轍,或許是刻意效仿都說不定。”

說話的尹楷出自大儒盧植門下,說起來和公孫瓚、劉備還有同窗之誼,因爲學問好,說話難免也更加尖酸刻薄,隨口道來的典故,更是說到了所有人的心裡去。

張頜沒有參與衆人的議論,但這些說法,他也都在聽,在思考。

看過沮授的遺書後,他已經暗自向王羽投效了。之所以遲遲不肯離營去拜見,表面上的理由是不想引起冀州衆將的猜疑,導致意外發生,但實際上,他心裡未嘗不是在迷茫。

這個時代,雖然儒學已經風行於世,不少讀書人也喜歡將仁字掛在嘴邊,但真正懂得政略之人,很少會把這種事當真。

正如衆將所議論的那樣,開國時期,爭霸的那二位英雄,就是最好的正反例子。

高祖是好人嗎?就算忽略掉他身上那股動輒罵人,出口成髒的痞子氣,其後他對各路功臣的大肆殺戮,也算不上什麼仁義之舉吧?

倒是項羽待人和氣,平易近人,與麾下將士同甘共苦,每戰之時,必親身臨陣,不避矢石的攻殺在前,故而百戰百勝,屢屢以弱勝強。

這一點,跟王羽還真是很像,王羽以兩萬餘衆平了青州的百萬黃巾,武功之盛,烜赫一時;楚漢的彭城之戰,項羽又何嘗不是以三萬楚軍,大破諸侯的六十萬聯軍?

兩人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酬功方面。

高起、王陵的原話,還有另一半: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將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這纔是戰國時代的舊勳貴們最認可劉邦的地方。

誰招到的兵,就是誰的,誰打下來的地盤,也會作爲酬功之賞。而項羽總是猶豫再三,試圖先全面評估過某個人,再決定是不是讓他執掌一軍一城。

項羽的做法未必沒有道理,但從實際效果來說,就比劉邦差多了。

現在的王羽,似乎也有這種傾向。他對百姓的同情,總是大於對豪強的安撫。對待冀州的一衆降將,不以殘存實力大小、各人背後的家世來區分,而是以各人的能力。

比如張頜自己,就很受看重,從龍湊之戰後,青州來招攬的使者至少有五六波,單是夠分量的就有田豐和孔融分別出馬的兩次。

雖然還沒得到正式的任命和實質性的許諾,可張頜一點都不懷疑,自己到了青州後,很快就會受到重用。

在鄃縣時,王羽招降還可以說是爲了兵不血刃的奪城,可現在,張頜手中只有兩千殘兵,實力並不比焦觸、張南強多少。

可是,對焦、張之流,孔融只是許諾,只要投降,就保證他們的性命無憂,其他的待遇,一概沒提。

顯然,這又是王羽限制豪強的政策傾向的體現,當然也可以說是任人唯賢。張頜對自己及同僚們的軍略,還是有着很清晰的認識的。

王羽的賞識,對他很有觸動,不是每個勝利者,都會對敗軍之將這般禮遇的。可讓他擔心的。這位勝利者的前途到底如何?

儘管王羽出道至今,從無敗績,以弱勝強的大戰不知凡幾,可是,當年的項藉不也是如此嗎?後者一輩子只打過一次敗仗,結果就把江山和性命一起都給賠上了,王羽會有所不同嗎?

張頜不是很確定,他甚至找不到可以參考的對象。

青州五上將之中,徐晃、黃忠都是寒門出身。特別是黃忠,混跡了半輩子,居然還只是名小吏!這種底層出身之人,就算家世有點名堂,對仁慈大義那一套東西。也會特別推崇。

于禁壓根就是王家的私兵嫡系出身,完全不具備參考價值。

太史慈的家世倒是不錯,可這人行事的作風,本來就與常人迥然有異,說他投效王羽是奔着前程去的——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張頜是一百個不信。

再有就是趙雲……想到這位少年將軍,張頜的心情有些複雜。如果沒猜錯的話,他和對方應該有些淵源,他對趙雲的瞭解,遠在其他人之上。以這少年的性情。投效王羽的時候,會考慮什麼長遠之計,利益攸關的內容嗎?

武將如此,文臣也差不多。

田豐本身就是個異類。在韓馥手下吃不開,在袁紹手下一樣吃不開。在青州倒是如魚得水了。那賈文和據說是在戰場上被俘虜的,加入的過程也是可想而知。

孔融?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此人和禰衡那種人相交莫逆,城府能深到哪兒去?他在朝時,聚在他身邊的,盡是一羣不得志的,真正的實權人物,不知被他得罪了多少,最後被董卓發配北海,連幫忙說話的都沒有,可見其人緣如何。

至於國淵、王修之流,那都是走投無路的傢伙。想想吧,在投效王羽之前,國淵甚至已經在去遼東的船上了!

把這麼一羣人聚在一起,打造出了震驚天下的青州軍,當然是王羽的本事,可他施政的偏頗,始終是個隱患。

百戰百勝這種事,是不足爲憑的,誰知道垓下之戰什麼時候上演?比如眼下這仗,會不會就是小霸王的垓下呢?沒人知道,張頜的疑慮也是因此而來。

在這個時代,稍有見識的人就知道,仁義只要在嘴上掛着就好了,完全不能當真。如果不是地位太低,想借此揚名,其實連嘴上都不用說,自然會有人幫忙宣揚的。

以王羽的權勢地位,實在沒必要把這種事當真,甚至還落在實處。爲了百姓不受荼毒,就和兩萬四千胡騎死拼,犯得上嗎?

理智告訴張頜,王羽的話不是託詞,是出自真心的;但理智同樣告訴他,這種性格的主君不是個有前途的,至少在華夏曆史上的勝利者當中,沒有這種人,倒是失敗者之中,有一位很相似,也很出名的。

所以,他遲遲無法下定最後的決心。

然而,時間不等人,呼嘯而來的胡騎打斷了他,讓他沒時間繼續猶豫下去了,必須在戰前做出決定才行!

如果就這麼看着雙方激戰,將來入了青州,就算王羽這個主君不計較,他又該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一衆袍澤呢?這種芥蒂,可不是說兩句好話就能化解的。

何況,王君侯也不是好糊弄的人,他的仁義,似乎只是出於強者對弱者的維護,而不是給人暗算,或者耍兩面三刀的藉口。

自己和這些同僚不同,他們得到的條件就是保住性命,早降晚降都一樣,可自己……

怎麼辦?到底要如何選擇?

張頜躊躇着,茫然着,直被一股巨大的聲響所驚醒。

聲音是從西面傳來的,伴隨着遮天蔽日的煙塵,馬蹄聲凌亂,呼嘯聲中帶着無盡的憤怒和焦躁,和張頜預期的胡騎全然不同。以他的瞭解,胡虜嚎叫是爲了威懾敵人才對啊?

“那是什麼?”尹楷突然指着煙塵下面高叫道。

“那騎白馬的是什麼人?”衆將急看時,卻見煙塵下,鋪天蓋地的胡騎前面,一匹神駿的白馬正在飛馳,就好像是草原上野馬羣的馬王一般。

“老天……我看到了什麼,那騎白馬的……他剛纔是在回頭放箭,是不是?還射死了一個人!他,他是在以一己之力,騷擾整支匈奴大軍嗎?”再仔細看看,衆將的臉色再變,一個個都完全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瘋子!青州軍中盡是瘋子!”

說話間,那白馬騎士已經射了兩箭,射殺兩名胡騎,還用槍挑飛了匈奴人報復的一陣箭雨!

威風八面!

囂張至不可思議!

沒人想到匈奴大軍的到來,竟是這麼個開場!

也沒人知道,那名白馬騎士到底想幹什麼?即便與對方頗有淵源,而且已經認出了對方的張頜也一樣。

霎時間,如果忽略胡騎帶來的嘈雜聲,方圓數十里之內,唯有難以置信的驚呼聲在迴盪。

()

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五零二章 挑釁與暴怒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七零六章 所謂霸氣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第61章 明槍與暗箭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第73章 一計不成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六百章 誰坑了誰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一二九章 豈不憚艱險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第100章 烽煙處處第67章 三英戰呂布六三三章 張頜論武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第6章 事了拂衣去五二二章 一紙勝萬言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七六八章 所謂教化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一三八章 陽人之戰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六百章 誰坑了誰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五九九章 巧收諸葛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第57章 拔劍即生死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四八八章 誰願送死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四零八章 胃口極好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九七五章 吾志高遠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第66章 激戰大河畔四九零章 潛入安邑第92章 風火七星壇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五六一章 恐怖組合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
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一零一章 漢帝劉協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五零二章 挑釁與暴怒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七零六章 所謂霸氣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第61章 明槍與暗箭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第73章 一計不成第28章 欲求殺人手六百章 誰坑了誰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一二九章 豈不憚艱險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第100章 烽煙處處第67章 三英戰呂布六三三章 張頜論武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第6章 事了拂衣去五二二章 一紙勝萬言四七四章 全面壓制七六八章 所謂教化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一三八章 陽人之戰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六百章 誰坑了誰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五九九章 巧收諸葛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九六九章 孫策兵敗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第57章 拔劍即生死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五一一章 無名英雄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六一六章 都在行險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一二四章 無心插柳六五五章 連鎖反應三五九章 連環反間計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四八八章 誰願送死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四零八章 胃口極好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九五八章 致命一擊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八五三章 賈詡論勢九七五章 吾志高遠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八三二章 當頭一棒第66章 激戰大河畔四九零章 潛入安邑第92章 風火七星壇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五六一章 恐怖組合七六三章 大舉追擊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