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歷史車輪

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漢靈帝病危。

縱觀漢靈帝的一生,雖然看似荒唐、無能。但是他本人,卻是儘量遏制朝中的各個勢力,並且一度想要削弱他們。

奈何大漢宛如病重之人,朝中各種勢力錯綜複雜。漢靈帝想要加強皇帝的權威,尚未實施便已經病危。

西園八校成立時間尚晚,世家大族仍舊把持地方。

漢靈帝早就看出了西涼的董卓恃寵生嬌,目中無人。所以就聽從臣子所言,風封董卓爲少府。

少府,爲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爲皇帝的私府。

封董卓這個官職,雖然看位列九卿,風光無比。

但是董卓帳下謀士李儒卻說:“主公位居西涼,兵精糧足,縱然漢室對主公有所忌憚,卻也不敢輕動。”

“主公若是聽從陛下的任命,回到洛陽就任少府,朝廷若是再想對主公不利,只需一道聖旨,幾員獄卒便可置主公於死地。”

“朝廷用的是這招明升暗降之計,真是用心險惡,還請主公三思。”

董卓素來信任李儒,聽到他的分析以後,當即大怒。

董卓遂上書洛陽,說之自己乃是一介粗鄙武夫,只能爲國家鎮守西涼。至於少府之職,他才疏學淺,不能擔任。

董卓回書雖然委婉,但是拒絕朝廷任命的意思,卻再也明白不過。

靈帝大怒,想要治罪董卓。但是考慮到董卓手握重兵,不能擅動。所以他心中雖然憤怒,卻也不敢做出過激的事情。

再說大漢帝國,臣子推遲朝廷任命的事情並不少見,也不能以這條罪狀治罪董卓。

隨後,有一人向漢靈帝獻計,說:“董卓起於西涼,根基深厚。他所仗着,不外乎在西涼的威望,以及羌人對他的懼怕。”

“陛下若是將董卓調離西涼,此人根基既然失去,朝廷再想圖之,又有何難?”

漢靈帝聞言,當即大喜過望,說道:“如此,將董卓調到哪裡比較合適?”

那人就說:“董卓性格驕橫、自大,若是給他的職位過低,此人必定不會前去任職,以我之見,不如封其爲州牧。”

“董卓若是聽聞陛下如此封賞,必定大喜過望,欣然前去任職。”

漢靈帝聞言,久久不語。州牧代表天子牧守一方,權力太過龐大。直到現在,他只任命了兩各漢室宗親爲州牧。

一個是幽州牧劉虞,一個是益州牧劉焉。

“若是封董卓爲州牧,朕怕他的權力太大,反而助長了董卓的氣勢。”

卻不想,那人笑着說道:“陛下無需憂慮。如今大漢各個地方,被世族、豪強把持,想要總攬一州大權,何其難也?”

“董卓若是離開西涼,出任州牧,他必定會處處遭受掣肘。並且陛下還可以下令,讓他不準帶走西涼士卒。”

“如此一來,以董卓之粗鄙、驕橫,如何會是哪些地方勢力的對手?陛下再可從中周旋,不出三載,董卓必定死於他人之手。”

漢靈帝聞言,這才大喜過望。

後來考慮良久,才準備封董卓爲幷州牧。因爲幷州實力複雜,土地貧瘠,人口稀少。

再加上北方鮮卑,以及南遷入幷州境內的匈奴人,使得幷州的情況,不見得比幽州好上多少。大漢每年花費在幷州的錢財,也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董卓若是有能力,平定幷州的隱患,自然能夠爲漢室除去一樁心腹大患。若是他實力不濟,死於他人之手,漢靈帝也不會悲傷。

可以想象,當董卓接到朝廷聖旨,說要封他爲幷州牧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多麼的愉快。

代天子行事,牧守一方,總攬一州軍政大權。這完全相當於國中之國,權力大的不可想象。

與董卓的欣喜若狂相比,李儒卻是皺起了眉頭。

他跟董卓使了眼色,支走了天使以後,就對董卓說道:“主公,若是涼州派來一個州牧,主公可會甘心聽從他的調遣?”

董卓聞言一愣,而後大聲笑道:“涼州若是來了一個州牧,他只想當個無權無職的閒人還好。若是能膽敢插手涼州軍,嘿嘿……”

董卓沒有明言,但是他話中的意思卻非常清楚。

李儒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主公現在在涼州的地位,又與州牧相差多少?”

“相反,主公若是聽從朝廷調令,拋棄涼州這個根基,前去就任幷州牧的話,就無法再得到涼州地方勢力的支持。”

“憑心而論,主公若是幷州本地勢力,又怎麼會眼睜睜的看着州牧獨攬大權?”

“朝廷上次下旨,欲封主公爲少府,實爲明升暗降之計。他們看到主公識破這條計策,就再用一計,想要讓主公前去幷州失去根基。”

“幷州乃虎狼之地,勢力錯綜複雜。主公就任幷州牧,若是想要整合幷州勢力,無疑非常艱難,稍有不慎,甚至會身首異處。”

董卓聽到李儒的話,渾身上下冷汗淋漓,不由咬牙切齒的說道:“某家處處爲朝廷出力,平定涼州之亂,立下多大的功勞?”

“卻不想朝廷不但不封賞,反而處處爲難,欲之我於死地,真是可恨,可恨!”

李儒說的絲毫沒有誇張,歷史上的幾個州牧,都是漢室宗親,名揚天下。但哪怕是在幽州擁有巨大聲望的劉虞,也被公孫瓚所殺。

劉表、劉焉雖然能站穩的陣腳,但是他們終其一生,對於地方勢力的掌控,仍是非常淺薄。

說到底,他們都是用了拉攏、聯姻的方法,再借助自己漢室宗親的威望,這才勉強擁有一州之地。

但是他們死後,地方勢力立刻懷有二心,引他人進來,獻上荊州、益州。

董卓既沒有他們的聲望,也沒有漢室宗親的名頭,以及他們那樣的心機。再加上他野心勃勃,若是出任州牧之職,必定與地方勢力死磕。

如此一來,失去涼州根基的董卓,很有可能會命喪幷州。

知道了朝廷的險惡用心,董卓自然知道該怎麼辦。

而後他上書朝廷,說道:“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爲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

領了幷州牧這個官職,他卻拒絕交出兵權,上幷州赴任。並且率領自己所屬部隊進駐河東,以觀時變。

董卓的拒絕,更使得漢靈帝憤怒無比。但是他還沒來得及進行下一次的動作,就已經溘然長逝。

漢靈帝駕崩以後,少帝劉辯繼位。由於劉辯年幼不曉事,暫時由何太后臨朝主政,皇權更加衰微。

宦官和外戚大將軍何進,爲了取得控制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採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

何進優柔寡斷,想要除去十常侍,又害怕沒有了他們的掣肘,世族一家獨大。

現在的西園八校,也有很多掌管在士族手中。沒有了十常侍,他自己也會被架空,所以何進一直不肯動手。

後來,身爲士族代表的袁紹,爲了儘早消滅宦官這個心腹大患,就向何進建議,召集境外軍隊,前來洛陽誅滅宦官。

何進想到,他身爲大將軍,掌管天下兵馬。若是能夠召集地方的軍隊進入洛陽,那麼除去宦官以後,就再也不用懼怕士族一家獨大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件事情。

何進雖然忌憚士族,但是他也知道,大漢士族實力強大,若是不依仗他們的話,早晚必被讓他們所害。

所以何進一方面防備那些世族,另一方面又拉攏士人。

橋瑁自從被十常侍陷害,罷免官職以後,一直待在豫州。

何進知道橋玄乃海內名士,對於落難的橋玄,亦是十分關照。所以在兩年以前,他就上書漢帝,爲橋瑁洗清冤屈,使得橋瑁得以恢復東郡太守的職位。

這次何進召集地方軍事勢力入京,他就想到了三人。一人是涼州董卓,一認人是幷州丁原,一人是東郡橋瑁。

前兩個人都是地方豪強勢力,手握大軍,並且被士族所瞧不起。

至於召橋瑁入京,他也有着自己的考慮。

首先,橋瑁乃是士族集團,若是何進召集進京的勢力沒有士人的話,難保袁紹等人心懷不忿。

其次,他有恩於橋瑁,並且橋瑁手下兵微將寡,縱然來到洛陽,也與大事無益。

說白了,召集橋瑁進京,只不過是何進爲了平衡而走的一個閒棋。

何進的心思非常複雜,卻不想消息走漏。十常侍懼怕被何進減除,就率先動手,把何進賺進皇宮,將他殺死了。

何進死後,袁紹這些一直謀劃誅滅宦官的士人,懼怕宦官報復,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破皇宮,幾乎將宦官屠殺一空。

如此一來,象徵至高無上皇權的皇宮,居然遭受了兵禍,很多地方都被大火燒燬。

就連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也被張讓和中常侍段硅劫持,逃到了黃河渡口小平津。

宦官殺何進,袁紹等人殺宦官,董卓帶兵進京,而後殺丁原盡降其衆,之後董卓把持朝政,廢立漢帝。

可以說,以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能震動讓天下。但是這麼多的事情,居然發生在了一起。

歷史的車輪,還是滾滾奔跑着。天下大勢,仍舊沒有改變。

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27章 亂起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62章 孤膽英雄第188章 依附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64章 野心第205章 罷兵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449章 說客第309章 劉備第578章 獻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31章 賭約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230章 郭嘉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487章 臨江仙第516章 再審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247章 反攻第894章 決戰日第551章 凱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310章 馬騰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804章 爭鋒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06章 鴻門亭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46章 追擊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192章 比試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16章 天子崩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210章 獻城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02章 戲志才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302章 戲志才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326章 誘敵第212章 張揚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004章 病危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265章 驚變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9章 王延之謀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805章 約戰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175章 推測第885章 內亂第78章 折服第614章 閻行欲降
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27章 亂起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62章 孤膽英雄第188章 依附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64章 野心第205章 罷兵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449章 說客第309章 劉備第578章 獻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31章 賭約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230章 郭嘉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487章 臨江仙第516章 再審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247章 反攻第894章 決戰日第551章 凱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310章 馬騰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804章 爭鋒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06章 鴻門亭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46章 追擊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192章 比試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16章 天子崩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210章 獻城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02章 戲志才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302章 戲志才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326章 誘敵第212章 張揚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004章 病危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265章 驚變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9章 王延之謀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805章 約戰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175章 推測第885章 內亂第78章 折服第614章 閻行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