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典韋返鄉

公元224年開春,陳旭興兵三十萬,得到天子詔書準備討伐曹昂。

陳旭率先派遣使者勸降曹昂,徐州上下得知戰爭將起,全都人心惶惶,不少人勸說曹昂投降。

面對陳旭無可匹敵的兵鋒,先後死去曹操、荀攸的徐州,很難得以保全,一部分人有這種想法,倒也不足爲奇。

曹昂六神無主,召集郭嘉、荀攸、劉曄、滿寵等人議事。

“陳文昭起兵三十萬,再加上負責運輸糧草的民夫,號稱百萬之衆,以天子名義勸說孤投降。”

“如今徐州上下人心不穩,許多人私下勸說孤投降陳文昭,諸位可有良策教我?”

曹昂面容顯得有些憔悴,眼中也佈滿了血絲,可以看出曹昂這段時間,過得並不算好。

荀彧忠於漢室,聞言當即一改往常溫文爾雅的姿態。

他厲聲喝道:“老主公窮盡一生打下如此基業,立志匡扶社稷,恢復漢室江山,及至病逝仍舊不忘此志。”

“主公既然繼承老主公基業,又豈能聽見陳文昭之名當即膽寒,意欲投降耶?”

劉曄亦是漢室宗親,出言附和道:“文若所言不錯,主公當繼承老主公意志,率領青徐二州軍民擊敗陳文昭,匡扶社稷。”

兩人幾乎將自己一生都獻給了曹氏,都渴望曹操能夠掃平天下,匡扶漢室。

事實上,這個時代曹操由於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天下人眼中,乃是忠於漢室之人。

因爲這個緣故,也有很多漢室忠臣先後前來投奔曹操。

而且陳旭屢次清洗朝堂,幾乎將朝中忠於漢室之人全都殺掉,剩餘的人要麼歸隱,要麼出逃投奔曹操。

劉備兵敗以後,他麾下也有一些人才,也陸續前去投奔曹操。

故此,曹昂繼承曹操基業以後,他麾下有很多人才,都是漢室忠臣。

哪怕曹操去世,這些人也不曾磨滅自己的理想,想要讓曹昂繼承曹操志願。

他們期待着有朝一日,曹昂能夠擊敗陳旭,迎回天子,匡扶社稷,讓歷經數百年的大漢江山,再次輝煌起來。

現在看到曹昂心思浮動,衆人紛紛上前慷慨陳詞,力主與陳旭決一死戰。

曹昂聞言滿臉羞愧,看着有這麼多人主張抵禦陳旭,他也慢慢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散會之後,郭嘉卻是悄悄前去面見曹昂。

齊王府邸,臥室之內。

“嘉拜見主公!”

面對曹昂,郭嘉沒有了以前的放蕩與灑脫,反而謹守着君臣之禮。

見郭嘉向自己行禮,曹昂急忙上前托住他的雙手,道:“軍師曾經面對父親之時,也未曾如此,何故對我這樣生分?”

郭嘉微微笑了一下,卻也並不接話,反而開始轉移話題。

他正色道:“此次陳文昭興兵來犯,主公可有信心能夠擋住關中大軍?”

曹昂楞了一下,這才擠出一個勉強的笑容,說道:“徐州上下一心,又有軍師助我,縱然陳文昭兵馬再多,又能奈我何?”

“更何況,東吳孫權乃我等盟友,又豈會不知脣亡齒寒的道理?”

“彼見陳文昭起兵來攻,定會出兵相助,集合兩人之力,未嘗不能與陳文昭爭鋒一二。”

郭嘉沒有說話,雙目只是靜靜凝視着曹昂。

郭嘉的眼神,沒有銳利的光芒,反而是這種平靜,使得曹昂感覺心中有些不安。

事實上,在曹昂說這些話的時候,就連他自己都不相信。

兩人對視了一陣,郭嘉忽然說道:“主公心中果真這麼想嗎?”

曹昂聞言沉默了起來。

過了許久,他才略顯苦澀的說道:“陳文昭麾下兵多將廣,集合八州之地,縱然有孫權相助,恐怕也很難擋住。”

“可是我繼承了父親基業,自然不會輕易將之拱手讓人,定會死戰到底!”

說到這裡,曹昂臉上閃過了一絲瘋狂。

郭嘉見狀,卻是露出了失望之色。

“對於東吳孫權,主公根本無需抱太大信心,此人守城足矣,進取卻頗爲不足。”

“主公若真想與陳文昭決一死戰,還要憑藉自身實力才行。”

曹昂聞言,眼神變得越發暗淡。

看了曹昂一陣,郭嘉忽然嘆了一口氣,道:“主公可曾知道,老主公在臨死之前,跟我說了些什麼嗎?”

曹昂聞言一怔,繼而搖頭道:“不知。”

曹操臨死之前,曾經單獨召見了郭嘉,兩人交談許久,郭嘉出來以後臉上還有淚痕。

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曹操與郭嘉說了什麼,卻沒有人敢去詢問。

郭嘉臉上露出回憶之色,繼而說道:“老主公曾經說過,若事不可爲則舉城投降,曹氏宗族必能得以保全。”

曹操雖然與陳旭處於敵對方,而且面對面見過的機會屈指可數,卻是十分了解陳旭。

他相信,憑藉陳旭的胸懷氣度,只要曹昂獻城投降,陳旭絕對不會爲難曹氏一族,也不敢爲難。

也正是應了那句俗話:最瞭解你的人,永遠是你的敵人。

正是有了這種斷定,曹操纔會暗中叮囑郭嘉,若事不可爲儘管投降,好保全曹氏不被滅族。

畢竟,諸侯爭霸天下十分殘酷,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失敗者甚至有可能全族被滅。

曹操乃曹氏掌舵人,也不得不爲自己家族考慮。

曹昂聞言,卻是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看着郭嘉,他絕對不敢想象,自己那個英明神武的父親,居然會留下這種遺言。

若非他知道郭嘉絕對忠誠,恐怕就會以爲郭嘉假傳曹操意思,想要自己投降陳旭了。

“父親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曹昂聲音有些乾澀,眼中甚至產生了一絲絕望。

如果曹操真的說過這番話,那麼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曹操根本不相信,曹昂能夠擋住關中大軍。

對於曹昂而言,這種不信任也是一種深深的傷害。

好似看穿了曹昂的心思,郭嘉當即說道:“昔日四國聯軍攻打關中,聲勢如此浩大,最終卻一敗塗地。”

“聯軍不僅沒有滅亡陳文昭,反而讓其趁機奪取荊州、幽州,以致實力大進。”

“其實早在諸侯聯軍露出頹勢的時候,主公已經知道,陳文昭橫掃天下將勢不可擋。”

Wшw _тTk ān _C○

“若非如此,老主公也不會鬱鬱寡歡,這麼早就帶着遺憾離世。”

可以說,諸侯聯軍的失敗,已經使得曹操絕望了。

曹操是那種性格極其堅韌之輩,若是還有一絲可能,他就絕對不會放棄。

可那個時候的曹操已經老邁,再也沒有餘力與陳旭交戰,他也知道憑藉自己的兒子,根本不可能與陳旭爭鋒。

如果沒有奇蹟發生,曹氏早晚都會被陳旭所滅。

既然如此,曹操也要爲自己的宗族打算,這纔在彌留之際召見郭嘉,對他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之所以沒有告訴其他人,曹操心中未嘗沒有留下一絲念想。

曹昂雙拳緊握,臉上青紅交加,過了許久才鏗鏘有力的說道:“我絕不投降!”

看着曹昂臉上露出的堅毅之色,郭嘉慢慢笑了,而後說道:“我也向老主公保證過,只要郭嘉還活着一日,陳文昭就休想奪取主公家業。”

公元224年春天,秦王派遣使者勸降曹昂,曹昂斬殺使者拒絕投降,秦王大怒,兵分兩路攻打曹昂。

第一路,陳旭以張遼爲徵東將軍,司馬懿爲軍師,冀州降將張郃爲副將,自冀州起兵十萬攻入青州。

曹昂令曹丕爲主帥,荀彧爲軍師,樂進爲上將,夏侯徳爲副將,統兵五萬前往幽州據城死守,抵擋張遼麾下的十萬大軍。

臨走之前,曹昂、郭嘉、曹丕三人,在一個密室之中交談許久,外人根本不知幾人的談話內容。

第二路,陳旭親自統兵十萬,令趙雲爲先鋒,直接從兗州攻入魯國境內,僅僅花費半月時間,就佔據了整個魯國。

魯國位於豫州東北部,乃是兗州、徐州、豫州三州的交匯之處。

當初陳旭擊敗袁術,卻沒有餘力佔領他的地盤,導致豫州反而被其餘幾位諸侯瓜分。

最終,曹操得到豫州北部幾郡,孫策得到豫州南部幾郡。

陳旭領兵攻下魯國以後,就切斷魯國西部幾郡與徐州之間的聯繫,只需花費些許時間,豫州北部領地都將易主。

曹昂得知魯國失守,自忖豫州北部領地都將丟失,又擔心陳旭從魯國攻入徐州,當即起兵十萬,準備與陳旭交戰。

合鄉城內,旌旗飄揚。

曹昂幾乎傾盡國力,才聚集了十萬兵馬駐紮於此,徐州之中力主投降的文武,也都被清洗一空。

曹昂向境內所有百姓,展露出了自己與陳旭決一死戰的信念。

城牆上面,曹昂舉目眺望,郭嘉、劉曄、滿寵、許褚等人待立左右。

“真沒想到,魯國居然這麼快就被陳文昭攻下。”

陳旭領兵攻打魯國之前,曹昂就準備調遣兵馬準備前去救援。

不曾想,趙雲率領輕騎殺入境內,魯國國相雖然據城死守,可城內卻有不少人想要投降,最終殺掉國相迎接趙雲入城。

魯國境內其餘縣城,有些縣城被趙雲傳檄而定,有些縣城頑強抵抗,可是面臨關中大軍,很快就被攻克了。

故此,當曹昂領兵殺來之後,才發現已經晚了,整個魯國現在都已經易主。

“諸位可有破敵良策?”

心中雖然憂慮,可曹昂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反而是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衆人聞言,卻都沉默不語。

別看對面只有二十萬大軍,可那些都是百戰精兵,並不像曹昂麾下的兵馬一般,很多是新徵召不久的新兵。

面對屢戰屢勝,並且氣勢逼人的關中軍,哪怕勇武如許褚,都沒有請命出城與關中軍廝殺。

不是許褚心有畏懼,而是他知道現在的曹軍根本敗不起,許褚沒有十足把握,自然不敢向曹昂請命。

郭嘉凝視着遠方,過了許久才說道:“魯國雖然丟失,可魯國以西還有幾個郡國,仍舊歸屬主公管轄。”

“陳文昭若是不想讓這路兵馬,落入雙線作戰的境地,就必定會先興兵攻打其餘郡縣,再來與主公決一死戰。”

“若吾所料不差,對面關中軍雖然號稱二十萬,事實上根本沒有這麼多兵馬。”

“甚至於,就連陳文昭本人,都不在對面。”

衆人聞言,盡皆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說道:“陳文昭身爲主帥,不在此地又在哪裡?”

郭嘉卻是笑而不語,不過眼中卻閃過了一道寒光。

郭嘉對於人心的把握,雖然比不上賈詡,卻也相差不遠,也許在別人看來,陳旭乃是戰無不勝的軍神。

然而郭嘉卻知道,陳旭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

“此次若能殺掉陳文昭,繼而引起關中內亂,主公才能趁勢而起。”

有了郭嘉的提醒,曹昂當即派人出城試探,果真發現外面只有十萬關中軍,而且陳旭真的不在此地。

本來還畏懼關中軍兵鋒的曹軍,頓時被鼓舞起了士氣,準備趁着陳旭不在之際,盡最大力量消滅城外的關中軍。

然而,城外有周瑜、田豐、趙雲等人坐鎮,縱然曹昂盡起大軍與之交戰,亦是敗多勝少。

就在雙方大軍戰於合鄉之際,陳旭卻是兵分數路,前去與攻打魯國以西的幾個郡國。

陳旭、典韋親自統兵兩萬,由東向西跨越兗州,前來攻打陳留。

陳留其實歸於兗州管轄,只不過當初袁紹爲了讓曹操出兵攻打關中,就將陳留讓給了曹操。

陳旭滅亡袁譚,幾乎拿下了整個兗州,只有陳留始終歸屬曹昂。

陳旭威震天下,出身於陳留北部的東郡,也算得上是半個陳留人,典韋更是地地道道的陳留豪俠。

當兩人攜帶關中大勢,率領兩萬軍隊攻入陳留以後,陳留境內官吏當即望風而降。

陳旭、典韋一路勢如劈竹,帶着兩萬軍隊直接朝着陳留東南奔去。

官道之上,一彪人馬在上面疾馳。

陳旭對着典韋說道:“兄長,我曾經說過,總有一日會讓你滿載着榮耀,領兵打回自己故鄉。”

“前面就是己吾,相隔幾十年,兄長終於又回來了。”

哪怕這麼多年以來,典韋已經見慣了大風大浪,可是現在仍舊顯得有些激動。

他深吸了一口氣,對着陳旭說道:“多謝主公。”

陳旭笑着說道:“你我二人乃兄弟也,又何談謝字?”

第73章 暴走第12章 太平道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377章 驚變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809章 屠殺第972章 爭功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145章 回馬槍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9章 毀田第807章 勸降第252章 密謀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19章 名揚州郡第188章 依附第161章 斬赤龍第20章 重逢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552章 韓莒子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879章 酷吏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118章 敲暈第222章 吹捧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316章 赴長安第27章 亂起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492章 野炊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35章 燒糧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680章 責罰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96章 末路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196章 靈帝崩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72章 劫營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601章 魯肅(下)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47章 黃巾再起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108章 破敵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210章 獻城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38章 再戰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214章 苦衷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309章 劉備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272章 少年第185章 高順第911章 勸諸葛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795章 益州定第225章 招賢納士
第73章 暴走第12章 太平道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377章 驚變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809章 屠殺第972章 爭功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145章 回馬槍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9章 毀田第807章 勸降第252章 密謀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19章 名揚州郡第188章 依附第161章 斬赤龍第20章 重逢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552章 韓莒子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879章 酷吏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118章 敲暈第222章 吹捧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316章 赴長安第27章 亂起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492章 野炊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35章 燒糧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680章 責罰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96章 末路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196章 靈帝崩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72章 劫營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601章 魯肅(下)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47章 黃巾再起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108章 破敵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210章 獻城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38章 再戰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214章 苦衷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309章 劉備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272章 少年第185章 高順第911章 勸諸葛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795章 益州定第225章 招賢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