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

一些憤怒的學員,撤掉自己的頭冠,披頭散髮着喊道:“孔師乃何等飽學之士,名聲著於四海,卻不想被典滿那廝當衆羞辱。”

“典滿不死,孔師死不瞑目,我等絕不罷休”

“對,絕不罷休”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形容現在的學員,那就是一呼百應。不管是誰,只要發表爲孔融鳴不平的看法,都會得到衆人應和。

有一個極端士子忽然厲聲高呼:“我們應當包圍大將軍府,爲孔師請命,定要殺掉典滿這個罪魁禍首”

只不過,對於這個士子的建議,卻是應者寥寥。

傳統經學分院的太學生,雖然願意爲孔融鳴不平,卻也不是愚笨之人,他們可知道包圍大將軍府是何等大罪過。

單純出於對孔融的尊重,哪怕他們行事略有激烈,也不會引起陳旭的鎮壓。可若是要圍堵大將軍府,無疑是在威逼大將軍陳旭。

稍有不慎,這種舉動都可能會爲自己引來殺身之禍,甚至於會連累自己所在的家族。

故此,聽到這句話以後,根本沒有幾個人敢應聲。

那個喊話之人見應者寥寥,當即撕開了自己的衣服,光着上身站在原地。

他指着自己的胸膛,滿臉悲憤的說道:“孔師就是這樣在朝堂上被匹夫羞辱,我等身爲太學生,又豈能因爲想要明哲保身,而不爲天下伸張正義”

“本朝之中,閹黨橫行,魚肉百姓,陷害公卿,權傾朝野,觸者既死。饒是如此,太學前輩也敢不懼生死,屢次與宦官爭鬥”

“我等若不能繼承太學之風骨,又有何面目自稱太學生”

說到這裡,那個學員涕淚縱橫,而後大聲咆哮道:“不管爾等如何,今日大將軍若不能懲戒兇手,吾不需大將軍懲罰,直接會撞死在大將軍府前”

話畢,那人排開衆人,迎着凌冽的寒風,昂首闊步往外面走去。

其餘太學生被他說得滿臉通紅,有不少人亦是腦子一熱,大聲喝道:“太學精神有我等繼承,你又豈能專美於前”

“我等與你同去,若不能爲少卿伸冤,一同撞死在大將軍府門口,以死勸諫”

更多太學生被這種情緒所感染,大聲咆哮着,昂首挺胸往外面走去,口中大聲喝道:“以死勸諫”

郭淮看到眼前這一幕景象,心中一凜,知道要出大事了。

可他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太學生,也管不了許多事情,只能暗自爲這些人祈禱。

東漢後期太學生運動不在少數,由於當時社會中士大夫之間,形成了以品評人物爲基本形式的政治批評風氣,在當時被稱爲清議。

就比如,曹操就是因爲許劭與橋玄的品論,而嶄露頭角;龐統也是因爲司馬徽的稱讚,而揚名荊州。

這種評論不僅僅是讚揚某個人,更多的卻是批判朝政,意圖傳播正能量。

而漢末的太學,就成爲了清議的中心。

可以說,太學清議是華夏古代社會,以輿論影響政治比較早的史例。

所謂豪俊之夫,屈於鄙生之議,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通過這兩句話就可以看出,太學生清議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就好像後世的學生運動,甚至於比學生運動更加強大。

因爲太學之中的學員,幾乎每個人都是當世才俊,並且許多人的家世背景都非同一般。

當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將會是一股龐大到不可想象的勢力。

其實不僅是太學生,就連郡國學諸生,也會與太學清議遙相呼應,形成了更廣泛的輿論力量。

漢桓帝永興元年,冀州刺史朱穆,因打擊橫行州郡的宦官勢力被治罪,罰往左校服勞役。

當時,太學書生劉陶等數千人詣闕上書,指責宦官集團的罪惡,讚揚朱穆滿腔憂國之心,志在肅清奸惡的立場,表示願意代替朱穆服刑勞作。

迫於無奈之下,漢桓帝不得不赦免了朱穆。

漢桓帝延熹五年,名將皇甫規在論功當封時,因爲拒絕賄賂當權宦官受到誣陷,被嚴刑治罪。

當時太學生張鳳等三百餘人發起集會,使皇甫規得到赦免。

正是因爲太學生屢次以勢壓人,與宦官作對,才遭受了宦官的殘酷鎮壓。

漢靈帝熹平元年,因朱雀闕出現匿名書,指斥宦官專權,主持清查的官員四出逐捕,居然抓捕了千餘人的太學生。

這一次殘酷的鎮壓,才使得太學運動從此沒落。

可以說,東漢太學生幾乎是華夏曆史上,最早出現的學生革命運動。

他們以自己的熱血,自己的英勇,自己大無畏的精神,試圖讓這個天下更加充滿正義。

他們的英勇無謂,不只表現在聚會鬧事上面,還有過真正的武裝鬥爭。

漢靈帝建寧元年,大儒太傅陳蕃與大將軍竇武密謀誅殺宦官,不料事情敗露導致宦官率先發難,大將軍竇武被殺害。

陳蕃聽聞這個噩耗以後,帶領下屬官吏以及諸生八十餘人,拔刃突入承明門,力圖強殺宦官。

雖然最後陳蕃被殺,諸生八十餘人盡皆遇難,可是卻也讓整個天下爲之動盪,士林儒士哀哭切齒。

所以說,漢代之儒生不僅僅主持清議,只是打打口水仗,其中還有不少能奮身以赴國難的人。

雖然後來經過宦官鎮壓,太學早已落了,可是太學生那種不畏強權,勇於鬥爭的精神卻流傳了下來。

文昭重開太學,雖然加入了許多其他內容,可是太學傳統經學分院的太學生,仍舊對於自己那些前輩的事蹟,十分神往。

故此,當他們稍微被鼓動以後,就熱血涌上頭腦,浩浩蕩蕩前去包圍大將軍府。

太學之中有不少李儒佈下的眼線,在太學生剛剛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李儒就已經得到了這邊的情報。

聽聞太學生意欲圍堵大將軍府,李儒當即大驚失色,一面前去稟報陳旭,一面通知高順,讓他帶領陷陣營整裝待發。

至於負責蒲阪治安的陳青,也開始頻繁調動兵馬,整個蒲阪城都變得有些風聲鶴唳。

“你說什麼,太學生要來圍堵大將軍府”

猛然聽到這個消息,陳旭震驚的站起了身體,不可思議地說道。

李儒尚未答話,文昭就聽到了一陣吶喊之聲傳來:“典滿逼死少卿,其罪當誅”

“其罪當誅”

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8章 折服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539章 戰!第505章 求情第23章 擊賊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280章 司馬懿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807章 勸降第600章 魯肅(上)第492章 野炊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364章 赦令第487章 臨江仙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727章 始末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378章 殺眭固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11章 歸心第364章 赦令第1007章 託孤第628章 有鬼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4章 劫營第277章 張裕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600章 魯肅(上)第1005章 回家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84章 旭之志第208章 絕路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373章 王承第196章 靈帝崩第51章 欲擒故縱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318章 魄力第567章 玉門關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650章 九錫第696章 輓歌第617章 讒言第322章 饑荒第682章 不安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713章 鄧芝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779章 釋放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928章 拜將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289章 疑惑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278章 相見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188章 依附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823章 下馬威第659章 誣陷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744章 糾結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77章 奇襲丘縣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552章 韓莒子第304章 曹嵩第637章 衝突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669章 固若金湯
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8章 折服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539章 戰!第505章 求情第23章 擊賊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280章 司馬懿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807章 勸降第600章 魯肅(上)第492章 野炊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364章 赦令第487章 臨江仙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727章 始末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378章 殺眭固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11章 歸心第364章 赦令第1007章 託孤第628章 有鬼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4章 劫營第277章 張裕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600章 魯肅(上)第1005章 回家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84章 旭之志第208章 絕路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373章 王承第196章 靈帝崩第51章 欲擒故縱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318章 魄力第567章 玉門關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650章 九錫第696章 輓歌第617章 讒言第322章 饑荒第682章 不安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713章 鄧芝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779章 釋放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928章 拜將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289章 疑惑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278章 相見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188章 依附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823章 下馬威第659章 誣陷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744章 糾結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77章 奇襲丘縣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552章 韓莒子第304章 曹嵩第637章 衝突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669章 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