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

公元221年,秦王陳旭圍困鄴城半年之久,屢功不克,袁買弒兄獻城投降,迎接關中大軍進入城中。

城破之日,十數位袁氏文臣武將誓死不降,陳旭全其忠義,斬之。

這些人臨死之前,大呼袁氏家門不幸,對於袁買怒目而視,恨不能生食其肉。

袁買始終神色自若,對於衆人口誅筆伐無動於衷,反而主動配合陳旭,將那些死忠袁譚之輩抓捕起來。

陳旭顧念袁買獻城之功,對其加官進爵,袁氏一脈也因此得以保全。

鄴城既克,北方之地盡歸陳旭所有,幽州、冀州、兗州連成一片,秦王坐擁八州之地,聲威如日中天。

與此同時,徐賢、徐庶與東吳小戰數場,互有勝負。

陳艾、周瑜、陳泰與袁譚戰於豫州,由於關中軍只有五萬兵力,只能被動防守。

饒是如此,徐賢、周瑜二人也爲陳旭覆滅袁譚,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使得曹昂以及孫權不能出兵相助。

鄴城之內,關中文武全都喜氣洋洋,他們這次跟隨陳旭出征,覆滅了一方諸侯,這種功勞足以載入史冊。

陳旭笑着對龐德說道:“若非令明越過太行山脈,突襲魏郡奪下黃河北岸渡口,我軍想要渡河恐不容易。”

“此次覆滅袁譚,令明功不可沒。”

龐德急忙說道:“主公謬讚了,若非無當飛軍精通山地作戰,能夠在密林之中來去自如,末將又豈能立下這等戰功?”

在與無當飛軍接觸的過程中,龐德雖然發現這些夷越勇士,非常喜歡好勇鬥狠,卻也有着自己可愛的一面。

相比起羌人的反覆無常不同,夷越勇士只要真心臣服,一般情況下就不會輕易叛變。

而且無當飛軍裡面的士卒,他們家眷大多都被遷入了益州,經過數年生活下來,也開始慢慢與漢族融合。

畢竟,相比起那些遊牧民族,以漁獵、耕種爲生的夷越人,生活習性更貼近漢人。

龐德知道自家主公,對於異族人一直抱有戒心,哪怕匈奴人投誠許久,卻始終被陳旭壓制,而且經常不經意間削弱匈奴人實力。

對於夷越勇士這些可愛的人,龐德也產生了一絲好感,希望自家主公不會對他們有偏見,這纔想將功勞推給無當飛軍。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假如沒有精通山地戰的無當飛軍,龐德也不可能成功。

微微沉吟了一下,陳旭當即知道了龐德心中所想,也不由思考起了,以後對於不同異族的時候,應該採用的不同策略。

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天生帶有強大的侵略性,若是不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性,根本不可能融入漢人之中。

對於這些種族,在拉攏之餘也要打壓,如果條件允許,陳旭不介意出兵討之。

然而陳旭征戰半生,幾乎已經和邊境所有異族打過交道。

匈奴早已臣服;鮮卑人被幾次大敗,元氣大傷;羌人幾乎被屠戮殆盡;烏桓人先被諸葛亮所滅,後又被鄧艾、陳駿聯合壓制,已經淪爲極爲弱小的種族。

至於夷越之衆,經過陳政在益州的不懈努力,已經開始慢慢融入漢人之中。

陳旭接觸過的衆多異族,也只有夷越之衆與漢人融合最爲融洽,只要能讓他們好好生存,給他們等同於漢人的尊嚴。

那麼,這些在山林之中艱苦生活的異族,也非常樂意融入漢人之中。

“自古以來,華夏來自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最大,南方各族雖然也會有叛亂,卻總是難成氣候。”

“若有可能,儘量減少殺戮促進民族融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將目光放在了體型高大的沙摩柯身上,陳旭面含笑意,道:“這次討伐袁譚,蠻王以及夷越勇士功不可沒。”

“此戰過後,孤自當重賞之,但凡斬殺賊首者盡皆賞賜財物,若有表現卓絕之輩,更當加官進爵。”

“不僅如此,我意擴充無當飛軍規模,好讓這支軍隊成爲孤手中最銳利的寶劍,爲孤永鎮南方!”

“對於蠻王本人,我將會稟明朝廷,封你爲真正的蠻王,統御夷越大小各族。”

沙摩柯聞言大喜,急忙拜伏於地,向陳旭行了夷越之中最高的禮儀。

陳旭大笑數聲,上前將沙摩柯扶了起來,溫言寬慰一陣使得君臣皆歡,沙摩柯更是指天發誓,向陳旭表露忠心。

處理完了沙摩柯的事情,陳旭斂容對着關中文武說道:“袁譚雖然被滅,仍有曹昂、孫權不知天命。”

“我意攜大勝之師,揮兵南下滅亡曹氏,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諸將聽聞此言,當即大喜過望,紛紛上前請戰,各位將領爲了爭奪現先鋒職位,甚至爭吵了起來。

就在諸將爭論不休的時不候,田豐忽然上前,厲聲喝道:“此時前去攻打曹昂,萬萬不可啊。”

諸將的滿腔熱情,被田豐這麼一吼過後,頓時宛若一盆冷水澆在臉上,頭腦也清醒了過來。

陳旭眉頭微皺,問道:“我軍新滅袁譚,氣勢正盛,若此時揮兵南下,沿途郡縣又豈不會望風而降?”

“元皓又是因何原因,出言阻止孤南攻曹氏?”

面對從陳旭的質問,以及諸將齊刷刷的目光,田豐卻是怡然不懼,仍舊昂首挺胸。

只見他侃侃而談:“此次出兵攻打袁譚,前後花費一年時間,大軍消耗的錢糧也不計其數,補給已經有些後繼乏力。”

“好不容易拿下富庶的冀州,然而這些年袁譚窮兵黷武,以至於冀州府庫並無太多錢糧。”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主公此時前去攻打曹氏,哪裡會有糧草供給大軍消耗?若戰事僵持下去,主公最終也只能領兵撤退。”

“如此一來,豈非空耗錢糧?”

陳旭聞言,當即沉默不語。

正如田豐所言那般,別看現在陳旭兵鋒正盛,銳氣逼人,可是後勤壓力卻十分巨大。

前幾年與諸侯聯軍交戰,縱然陳旭處於防禦方,三年下來,幾乎也將關中積蓄的錢糧,全都消耗一空。

戰爭讓大半個關中都變成了一片廢墟,之後陳旭在這方面花費的錢糧,更是不計其數。

若非曹操驟然去世,給了陳旭一個出兵覆滅袁氏的好時機,關中文臣絕對不會同意,在這種情況下出兵。

畢竟,關中錢糧並不足以支撐大軍消耗許久。

假如袁軍再頑強一些,繼續拖個一年半載,恐怕陳旭只能領兵撤退了。

哪怕現在得到了冀州、兗州,卻也只是一個空殼子罷了,根本沒有繳獲太多錢糧。

不僅如此,爲了安撫因爲戰亂而被波及的百姓,陳旭反而要將冀州府庫,那些並不算多的庫存拿出來。

如此一來,現在出兵攻打曹氏,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看到陳旭沉默不語,田豐繼續侃侃而談。

“主公攻取幽州、荊州並沒有過去太多時間,縱然這兩州之地已經穩定,卻也留有很多後患。”

“冀州、兗州更是新得之地,袁氏在這兩州威望很高,縱然袁氏已經覆滅,主公也需好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將其徹底收歸囊中。”

“若現在起兵攻打袁氏,不僅後勤糧草不濟,恐怕後方也不會穩固啊。”

細細思量了一下田豐之言,陳旭不由想起了歷史上,曹操覆滅袁紹以後,迫不及待南征,以至於功虧一簣的事情,忍不住心中一驚。

“元皓所言甚是,我現在佔據八州之地,只要好生經營數年,必能聚集百萬之衆。”

“那個時候,再以絕對優勢攻打曹昂、孫權,畢其功於一役,豈不美哉?”

心中有了計較,陳旭當即上前,握住田豐雙手嘆道:“若非元皓出言提醒,孤恐怕會釀成大錯啊。”

“既然如此,那麼孤就先班師回朝,修生養息數年再興兵不遲。”

田豐聞言卻是急忙說道:“不可,不可!”

陳旭聞言大奇,道:“既然不能興兵攻打曹氏,爲何又不能班師回朝?”

田豐道:“幽州、兗州新定,袁氏殘留實力猶在,而且百姓尚未完全接納主公。”

“若主公此時領兵返回長安,難保這兩州之地不會叛亂四起。依我愚見,主公應當親率兵馬在此屯田兩年。”

“如此一來,既能威懾宵小之輩,也可以幫助恢復冀州、幽州生產,還能囤積大量糧草。”

“主公日後若想要攻打曹氏,既可以從冀州直接攻向青州,或者從兗州直接攻向徐州。”

“如此一來,就會減少大軍來回奔波的消耗,真要開戰起來,也能極其迅速聚集大軍攻入曹氏境內,豈非一舉兩得?”

陳旭聞言,慎重思索起來。

冀州乃是天下少有的富庶之地,兗州以前也極爲富庶,不過被陳旭將人口掠奪一空之後,就開始變得蕭條起來。

饒是如此,這兩州也極其重要,絕對不容有失。

假如陳旭現在領兵撤退,先不說袁氏舊部可能會死灰復燃,與這兩州毗鄰的曹昂,也絕對會有所動作。

想要讓兩個新打下來的州城穩如泰山,陳旭最好親自領兵駐守此地。

“元皓此言大善,可長安城內,卻該交由何人統領政務?”

田豐笑道:“荊州平定以後,益州已經沒有了外患,主公不妨另外派人駐守益州,而後將政公子調回長安,令其主持長安一應事務。”

“如此一來,既能儘早鍛鍊政公子的能力,又能穩固後方,何樂而不爲?”

陳旭聞言大喜,當即下達命令,讓陳政返回長安主持政務。

不僅如此,陳旭還派遣陳虎擔任益州刺史職位,並且派遣數位忠誠、精幹之士前往益州,協助陳虎治理益州事務。

張遼被陳旭調到身旁,準備讓他成爲日後攻打曹氏的主力將領,陳駿卻被任命爲幽州刺史。

與鄧艾密談許久之後,陳旭再次派遣鄧艾前往幽州,輔佐陳駿處理幽州事務。

至於陳旭本人,卻是留在了鄴城之內,而後開始讓大軍在冀州境內屯田,並且安撫百姓。

陳旭攻下冀州以來,頒佈仁政、優待百姓、提拔重用本地有名望的士人,僅僅花費了兩年時間,冀州百姓已經不怎麼排斥陳旭了。

畢竟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心中沒有太多想法,只要能夠過得好,無論被誰統治都是一樣。

當然,其中也未嘗沒有袁譚窮兵黷武,惹得冀州百姓心中不滿的因素在裡面。

兩年以前,當陳旭拿下鄴城之後,周瑜、徐賢也都紛紛撤兵,袁譚、孫權雖然心有不甘,卻也畏懼陳旭兵鋒,不敢逼迫過甚。

故此,這兩年時間裡,三位諸侯之間根本沒有爆發戰爭。

孫權乃守城之輩,當週瑜投降陳旭,太史慈掛印而走之後,孫權還要忙着處理內部紛爭,更是沒有了進取之心。

至於曹昂一方,由於曹操帶來的風波尚未徹底抹平,和周瑜之間罷戰之後,曹昂也忙着處理內務。

天下再次陷入了平靜之中,百姓們也在心中渴望着,永遠也不要再爆發戰爭了。

公元222年,還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那就是曹氏集團最主要的謀士之一,荀攸荀公達病逝。

荀攸的病逝,對於曹氏集團而言,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當陳旭聽聞這個消息以後,不由深深嘆了一口氣,道:“老一輩先後離去,這難道在預示着,一個時代即將落幕麼?”

不知爲何,兩年來陳旭始終感覺心中鬱郁,身體也不像以前那麼健朗了。

特別是他每次拿起武器,想要訓練武藝的時候,發現不如以前那麼得心應手之後,就會變得越發沉默。

也許只有典韋,知道自家主公究竟爲何鬱郁。

對於一個武將而言,看眼自己武藝慢慢荒廢,卻不能有所改變,這種心情常人很難理解。

時間飛速流逝,陳旭攻下冀州兩年時間,積蓄了不少錢糧之後,又開始心思浮動,準備出兵攻打曹昂。

這一日,陳旭正在屋內練字,姜維忽然衝了進來,面帶悲色的說道:“主公,尚書賈詡病逝,幷州刺史陳宮病倒。”

“啪嗒!”

毛筆從陳旭手中滑落,掉在地上發出了一道脆響。

第68章 欲投黃巾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90章 狩獵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59章 殤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505章 求情第18章 神勇第15章 買糧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776章 解惑第503章 傳統第265章 驚變第1002章 郭嘉請降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42章 子午谷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222章 吹捧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856章 傷勢第172章 放風箏第823章 下馬威第362章 陷陣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23章 擊賊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811章 滅族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46章 再議黃巾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1章 魂入漢末第219章 白波軍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444章 嫁禍第318章 魄力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528章 安置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925章 改名第355章 鍾繇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325章 敗逃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224章 襲城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274章 安心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1005章 回家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608章 盜竊案第727章 始末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479章 回蒲阪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71章 函谷關第262章 中計第20章 重逢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59章 初戰告捷
第68章 欲投黃巾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90章 狩獵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59章 殤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505章 求情第18章 神勇第15章 買糧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776章 解惑第503章 傳統第265章 驚變第1002章 郭嘉請降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42章 子午谷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222章 吹捧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856章 傷勢第172章 放風箏第823章 下馬威第362章 陷陣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23章 擊賊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811章 滅族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46章 再議黃巾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1章 魂入漢末第219章 白波軍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444章 嫁禍第318章 魄力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528章 安置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925章 改名第355章 鍾繇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325章 敗逃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224章 襲城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274章 安心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1005章 回家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608章 盜竊案第727章 始末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479章 回蒲阪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71章 函谷關第262章 中計第20章 重逢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59章 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