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圖謀諸葛

在太學軍事分院之內,文昭並沒有因爲郭淮乃是歷史名人,就刻意提拔他。

小樹若是沒有經歷過風雨,永遠不能長成參天大樹。

這個時代的郭淮,究竟是比不上歷史上的那人,還是要遠遠超越另一個時空的郭淮,都尚且只是一個未知數。

文昭所能夠做的事情,只是默默注視着郭淮的一舉一動,待他有所成就之時,不吝嗇自己的提拔就好。

若是現在給予他太多恩寵,反而有可能會拔苗助長,助長他的傲氣,對於郭淮養成計劃不太好。

就這樣,文昭親切的與小貓、郭淮交流許久,這才帶着程昱等人離開。

饒是如此,小貓與郭淮也感受到有些受寵若驚,其餘學員對於他們更是羨慕嫉妒恨。

輕輕地文昭來了,正如他輕輕地走,文昭微微擺了擺手,辭別了小貓兩人。

回到大將軍府中以後,文昭由郭淮聯想到了許多歷史名人,他感覺自己心裡有些蠢蠢欲動。

“姜維、鄧艾、羊祜現在應該都還非常小,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可是我卻知道諸葛亮在襄陽。”

“千百年來,諸葛孔明一直都是智慧和忠義的化身,劉備正是擁有了此人,才能夠三分天下得其一。”

“我若不知曉此人才能便罷,既然知道了諸葛亮的才能,定然不能讓其繼續像歷史上那樣,前去輔佐劉備。”

劉備投奔劉表,若是再讓諸葛亮投了劉備,則荊州早晚都是劉備的囊中之物。

那個時候的劉備,可就真的猶如龍入大海,鳥上九霄,再也難以制衡了。

“現在的諸葛亮,應該還隱居在襄陽隆中,估計也快二十歲了。若是我直接下令徵辟,尚未有絲毫名聲的孔明,不但於理不合,他也不見得會來。”

“既然如此,就只有強行將他綁來了。”

文昭到底是出身黃巾,當初程昱、田豐都是被他強行擄走,這才慢慢使得兩人歸心。

只要能將諸葛亮請來,不管是用什麼手段,文昭都有自信可以慢慢將其收復。

念及於此,文昭當即召集來了一個親兵,向他說道:“你將文優軍師叫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親信領命而去,文昭卻是拿着陳靜送來的戰報,看過之後嗟嘆不已。

“可惜了,若是馬玩沒有逼死宋建,阿靜現在就可以直接領兵西進,徹底結束羌患了吧。”

這個戰報送來已經許久了,文昭對於有功之人自然毫不吝嗇封賞,陳靜不但被封爲破羌將軍,還被任命爲涼州牧,統領整個涼州的軍政大權。

至於其餘諸將,亦是各有封賞。

現今羌人損失五萬精銳,整個部落之中的青壯不足三萬。

若是宋建未死,陳靜現在帶領大軍西進,縱然不能一戰殲滅剩餘的羌人,也可以將其徹底趕出隴西四郡。

然而宋建身死,卻讓涼州錯過了這個大好的戰機。

假如陳靜現在帶領大軍西進,沒有了宋建的羌人,必定會忍不住心中的恐懼,四散而逃。

分散的羌人絕對不容易圍剿,故此文昭才下令,不許陳靜趁着這個時候西征。現在文昭只能寄希望於,馬超能夠掌控羌人,將他們緊緊聚在一起。

雖然馬超此人,野心與勇武都絕非宋建可比,可是讓他統領統一的羌人,也要好過羌人再次像以往那樣,分散而居。

右手無意識敲打着案几,發出了篤篤篤的響聲,文昭隨後在稿紙上寫下了馬玩兩字,而後在它上面打了一個大大的叉。

“他若能安分守己,吾自可保其一生富貴,可若是他沒有認清現狀,我也不介意讓他知道,涼州失去了馬玩,也沒有多大損失。”

想到這裡,文昭眼中厲色一閃而過。

於私來講,陳靜是文昭族弟,馬玩輕視陳靜的軍令,也就代表沒有將文昭放在心上。

於公來講,陳靜是涼州刺史,乃是馬玩上官,馬玩如此行事,卻是無視上官,無視軍紀。

於公於私,文昭對於馬玩這次的表現,都極其不滿意。

“真可惜啊,多麼好一個機會,就這樣浪費了。”

“篤篤篤”

文昭剛剛在心中感嘆了一陣,就聽見了敲門之聲。

他料想乃是李儒過來,就將書寫着馬玩的紙收了起來,開口說道:“進來”

“嘎吱”

門被推開了,果真是李儒走了近進來。

李儒上前向文昭作了一揖,而後問道:“不知主公喚我前來,所謂何事”

“先生還是先請坐吧。”

李儒知道文昭的性格,也不太過矯情,直接跪坐到了文昭的對面。

待李儒坐定以後,文昭這才挺直了脊樑,身子微微前傾,說道:“文優曾經與阿靜組建過不少死士,不知現在訓練的如何了”

李儒與陳靜性子都有些陰柔,故此文昭纔將這些見不得光的事情,交由兩人主持。

自從陳靜前往涼州以後,這些死士都由李儒派人秘密訓練。死士隊伍雖然已經建立了許多時間,可是卻從未出動一次。

李儒聽見文昭的話,當即心中一凜,就知道文昭有些見不得光的事情,要交給死士們處理。

李儒長跪而起,說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些死士主公若想要使用,定然不會讓主公失望。”

陳旭聞言大喜過望,當即說道:“你派遣一些人去襄陽隆中,讓他們搜尋到一個名爲諸葛亮的青年,將其請回關中。”

李儒卻是一愣,詫異地問道:“諸葛亮乃何人”

文昭道:“你無需知道他是何人,只管派人去請他過來便是。此人乃一介文士,現在應該是隱居在隆中的山上,躬耕壟畝。”

“若有可能,讓死士們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將其活着帶回來。”

“若實在事不可爲”

說到這裡,文昭眼神微閃,沒有繼續說下去。

然而,李儒卻是明白了自家主公的意思,心中更是凜然。

以李儒的智謀,聽到這裡自然可以猜測出來,自家主公對於這位名叫諸葛亮的文士,十分忌憚。

不然的話,也不會千里迢迢,派人想將他邀請到關中了。

甚至於,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自家主公寧願毀掉此人,也不願意他繼續留在襄陽。由此可見,文昭對於此人有多麼看重了。

這一刻,李儒將諸葛亮三個字,深深印在了自己腦海之中。

第6章 虎嘯第753章 反攻第570章 離別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302章 戲志才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902章 錦囊第804章 爭鋒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301章 反應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247章 反攻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809章 屠殺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524章 簡雍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79章 圖謀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93章 以死脅迫第625章 殤第389章 殺貴妃第190章 回寨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12章 太平道第813章 婚事(上)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16章 挾持第216章 內亂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265章 驚變第492章 野炊第513章 隱情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263章 心憂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88章 追擊第677章 拒絕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353章 烏龍第461章 議事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295章 衝突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252章 密謀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906章 再設計第713章 鄧芝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14章 婚事(下)第906章 再設計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51章 欲擒故縱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475章 逃脫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175章 推測第102章 馬驚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29章 薦文昭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625章 殤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91章 心憂第524章 簡雍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357章 蛻變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215章 幷州平定
第6章 虎嘯第753章 反攻第570章 離別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302章 戲志才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902章 錦囊第804章 爭鋒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301章 反應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247章 反攻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809章 屠殺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524章 簡雍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79章 圖謀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93章 以死脅迫第625章 殤第389章 殺貴妃第190章 回寨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12章 太平道第813章 婚事(上)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16章 挾持第216章 內亂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265章 驚變第492章 野炊第513章 隱情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263章 心憂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688章 追擊第677章 拒絕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353章 烏龍第461章 議事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295章 衝突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252章 密謀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906章 再設計第713章 鄧芝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14章 婚事(下)第906章 再設計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51章 欲擒故縱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475章 逃脫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175章 推測第102章 馬驚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29章 薦文昭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625章 殤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91章 心憂第524章 簡雍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357章 蛻變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215章 幷州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