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吾命休矣

詳細詢問過這員小帥帶過來的那人,陳旭才瞭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原來,皇甫嵩看到廣宗難以攻克,就退出威縣,用來迷惑陳旭。

他帶兵前去曲周以後,就讓曲周附近的郡國兵進城,而後每日廣豎旗幟、大聲吶喊。

他自己卻帶領官兵精銳,秘密向下曲陽疾行而去。

卻說前些時日,張寶正在爲自己寸功未立而發愁,突然聽到張角病死、張樑戰死的噩耗,他悲痛萬分,數次昏厥過去。

後來斥候傳來消息,說是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一個叫做陳旭的黃巾渠帥。廣宗城破之時,此人率領一萬餘黃巾軍回援,救得黃巾軍無數,而後更是復奪廣宗。

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張寶心裡纔好受了一些。能夠從皇甫嵩手下救出黃巾軍,並奪下廣宗,可見此人的非凡之處。

他在悲痛之餘,也爲自家侄女找到一個好歸宿,而感到高興。

沒過多久,官兵就截斷了黃巾軍斥候南下的道路。從那以後,張寶就失去了陳旭等人的消息。

話說張寶陣亡之前,突然聽到斥候傳來消息,說是廣宗被官兵攻破。陳旭等人前來下曲陽投奔他的時候,官兵銜尾追殺,現在正被官兵圍困。

張寶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就要前去接應陳旭等人。

好在下曲陽的黃巾軍中,有個渠帥生性謹慎,他建議張寶探查清楚情況以後,再去救援不遲。

張寶聽從那個渠帥的建議,廣派斥候前去偵查,果真在晉縣與臨平之間,發現了一支被官兵圍困的黃巾軍。

張寶生怕自己的侄女與侄女婿有失,就要盡起下曲陽人馬,前去救援那支黃巾軍。

先前勸張寶要謹慎的那員渠帥,再次進言:“下曲陽乃黃巾軍之根本,不容有失。不如地公將軍坐鎮此地,我率領一萬人馬前往,定能救下小姐。”

張寶當時就回答道:“玲兒雖是我侄女,我卻待其如親生。今日她與她家良人被官兵圍困,我身爲叔父,豈能不親自前往救援?”

遂不聽那員渠帥之言,執意親自帶兵前去救援。好在他還有些理智,只帶領了一萬兵馬前往。

真正的陳旭此時尚在廣宗,張寶帶兵前去救援這支所謂的黃巾軍,毫無疑問,是中了官兵的計策。

中了埋伏的張寶,被官兵亂箭射死,他帶領的一萬黃巾軍,亦是死者七八。

卻說冀州有一名士,姓沮名授,字公與,此人有曠世之才。初爲臨平縣令,黃巾起義爆發,張寶佔領下曲陽以後,晉縣縣令畏懼黃巾之威,棄城而逃。

鉅鹿太守素知沮授才能,就將他調往晉縣,封爲縣令。

沮授成爲縣令以後,招募義兵,並依仗城中豪強、大戶,屢次擊退黃巾軍攻城。

後來黃巾軍勢大,晉縣官兵太少,無法防守,迫不得已,沮授棄城復回臨平。

待冀州南方黃巾軍穩定下來以後,鉅鹿太守再次向臨平增兵四千。如此,沮授僅憑一己之力,就扼守住了黃巾軍南下必經之路,使得張寶數次鎩羽而歸。

皇甫嵩率兵北上,用計殺死張寶,斬首七千餘人之後,沮授就向皇甫嵩獻計:“不如讓官兵穿上黃巾軍的衣甲,於前面逃跑,皇甫將軍再率軍官兵從後面追擊。”

“待詐開城門以後,晉縣可一戰而定。”

皇甫嵩深以爲然,依計行事。

晉縣黃巾守將,看到有一支黃巾潰兵向城中逃來,官兵正在後面追擊。

眼見那些被追擊的黃巾軍形勢危急,他就下令打開城門迎接黃巾軍進城。卻不想,這波黃巾軍的潰兵乃官兵假扮。

如此,皇甫嵩輕鬆攻佔晉縣,斬首萬餘。而後將張寶頭顱懸在旗杆上,攜大勝之威,前去攻打下曲陽。

短短兩個月之間,先是張角病死,而後張樑、張寶紛紛戰死,很多黃巾軍信仰崩潰,開始對官兵心存懼意。

面對皇甫嵩的攻城,下曲陽內部也開始分裂。

有人認爲當棄城而走,先保存實力,再做打算;有些張寶的死忠,卻想與官兵決一死戰,爲地公將軍報仇;還有一些人想要死守下曲陽,與城共存亡。

後來幾個渠帥帶領帳下士卒,在夜間偷偷離開下曲陽。

那個曾經勸說張寶不要親自出戰的渠帥,他說服了那些想與皇甫嵩決一死戰之人,讓他們一起死守下曲陽。

下曲陽的黃巾軍經過分裂,守城士卒只剩兩萬餘人。好在那個渠帥頗有才能,數次打退皇甫嵩的攻城,才保住了下曲陽。

這員小帥帶來的黃巾士卒,正是下曲陽守城渠帥,派來向陳旭求援之人。

下曲陽一共派出了幾十個前來求援的騎兵,卻只有這一人拼死來到廣宗。到達廣宗之後,他的戰馬差點都被累死。

陳旭瞭解到了下曲陽戰事的經過之後,大聲說道:“某中皇甫老賊奸計矣!”

說這話的時候,陳旭心中滿是懊悔。

出於後世的經驗,他一直以爲,皇甫嵩會在完全消滅廣宗黃巾軍以後,纔會北上攻打下曲陽。

卻不想,他的到來,已經改變了歷史。

歷史改變了,但是陳旭的思維仍然沒有改變。他過度依賴自己的歷史知識,卻不想釀成大錯。

若是依常理來講,行軍打仗講究兵貴神速,皇甫嵩絕對不會一直呆在曲周,大半個月仍是裹足不前。

若是陳旭稍微分析一下,就算猜不出皇甫嵩會奔襲下曲陽,也能夠嗅出一絲味道。但是他先入爲主的觀念,卻讓他喪失了基本的判斷能力。

陳旭臉色陰沉,他對着那個小帥說道:“傳我軍令,大軍立刻撤離廣宗,北上救援下曲陽。”

那員小帥聞言,猶豫了一下,還是一咬牙說道:“渠帥,現在地公將軍已經戰死,下曲陽的黃巾軍又分裂了,廣宗只有三千騎兵,如何能救下曲陽?”

陳旭聞言,亦是沉默不語。分裂後的黃巾軍,還算是黃巾軍麼?

而且,就算最終救出了下曲陽的黃巾軍,他們會以自己爲尊嗎?

那個前來求援的士卒,看到陳旭猶豫,連忙跪在地上說道:“我來的時候,我家渠帥就說過了,現在大賢良師、人公將軍、地公將軍先後死去。”

“那麼,從今以後,您作爲大賢良師的女婿,就是我們黃巾軍當之無愧的領袖。”

“我家渠帥派我前來求援,不是他貪生怕死,而是他無法捨棄城中的數萬黃巾軍家眷。不然的話,我家渠帥大可棄城而走,何苦死守下曲陽?”

“還請將軍明鑑,發兵救援下曲陽!”

話畢,這個前來報信的士卒,以額叩地,直接磕出了鮮血。

陳旭見狀,急忙將他扶了起來,說道:“我並沒說過不去救援,你何必如此?”

話畢,陳旭對着那個小帥說道:“只要下曲陽的城牆上,還掛着黃巾軍的旗幟,他們就是我等兄弟。明知兄弟有難卻不去救援,又與禽獸何異?”

陳旭的話語,鏗鏘作響,那員小帥滿臉通紅,而後退出去傳令。

陳虎已經帶着七千黃巾步卒,並兩千沒經過訓練的馬匹,前往泰山郡。

陳旭自己卻帶着三千騎兵北上,前去救援下曲陽。

依路線來講,陳旭等人應該先北上進入安平國,到達經縣。而後往西走薄落亭,渡過漳河,再次進入鉅鹿郡。

這樣再一直向北,就可以到達下曲陽。

騎兵的速度不可謂不快,陳旭讓帳下士卒人不離馬,馬不離鞍,連續行軍兩日,終於到達了經縣。

“沙丘宮平臺好像就在這裡。”陳旭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在馬背上暗暗想到。

馬上行軍,並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特別是對這些騎術還不精湛的黃巾軍而言,長時間的顛簸,更是異常難受。

陳旭到達經縣之後,發現以前駐守在這裡的郡國兵,已經完全撤離。他看着手下士卒,一個個捂着屁股痛苦的樣子,不由動了惻隱之心,就下令讓他們下馬休息一下。

陳旭自己卻帶領了十餘騎,前去瞻仰沙丘平臺。

這裡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在此騎馬很不方便,於是陳旭就把馬交給自己的下屬,而後帶上兩人,前去觀看沙丘平臺。

走在柔軟的沙丘之上,陳旭突然感覺腳下一空,他便掉進了一個陷阱之中。

陳旭還來不及反應,突然聽得四周喊殺之聲四起。很多藏在沙土裡面的官兵從地上爬了出來,殺掉陳旭的兩個隨從以後,紛紛拿着長槍,刺向掉在陷阱中的陳旭。

陳旭掉在陷阱之中,扭了腳踝,看着一支支長槍刺向自己,大呼一聲:“吾命休矣!”

第389章 殺貴妃第235章 鮑信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264章 水淹第779章 下戰書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530章 議事第696章 輓歌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22章 吹捧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32章 第三天第17章 殺人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00章 議事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769章 吳懿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342章 斬郭汜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322章 饑荒第339章 船毀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24章 國輔第467章 殺羌令第779章 下戰書第77章 奇襲丘縣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243章 陷陣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28章 龜兒子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194章 陷陣營第28章 返鄉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528章 安置第640章 聆聽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377章 驚變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476章 重逢第813章 婚事(上)第1章 魂入漢末第222章 吹捧第925章 改名第867章 美人殤第547章 渡河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2章 李儒三策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74章 滿腚傷第185章 高順第284章 旭之志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606章 鴻門亭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723章 小霸王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226章 百態第39章 王延之謀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384章 下一代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318章 魄力第453章 張遼至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299章 大婚第472章 劫營第763章 綠洲第64章 野心第47章 黃巾再起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84章 水淹
第389章 殺貴妃第235章 鮑信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264章 水淹第779章 下戰書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530章 議事第696章 輓歌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22章 吹捧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32章 第三天第17章 殺人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00章 議事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769章 吳懿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342章 斬郭汜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322章 饑荒第339章 船毀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24章 國輔第467章 殺羌令第779章 下戰書第77章 奇襲丘縣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243章 陷陣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28章 龜兒子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194章 陷陣營第28章 返鄉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528章 安置第640章 聆聽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377章 驚變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476章 重逢第813章 婚事(上)第1章 魂入漢末第222章 吹捧第925章 改名第867章 美人殤第547章 渡河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2章 李儒三策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74章 滿腚傷第185章 高順第284章 旭之志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606章 鴻門亭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723章 小霸王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226章 百態第39章 王延之謀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384章 下一代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318章 魄力第453章 張遼至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299章 大婚第472章 劫營第763章 綠洲第64章 野心第47章 黃巾再起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84章 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