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袁紹舉動

隨着三個天使的離去,整個關東之地再次變得風起雲涌。

劉備距離關中最近,得到詔書的時間也最早。是以,當孫策正準備點齊兵馬。攻打汝南的時候,玄德已經領兵突襲了陳國。

袁紹從來沒有想過,只擁有一郡之地的劉備,居然膽敢主動向他發起進攻。於是乎,短短五日之內,劉備就已經佔據了整個陳國。

而此時,孫策也得到了劉備與袁紹交戰的消息,頓時大喜過望。他連夜催促兵馬急速行軍,想要趁着袁紹自顧不暇之際,拿下汝南郡。

卻說袁紹得知劉備突襲陳國的消息,當即勃然大怒,大聲罵道:“販鞋織履之輩,也敢犯吾城池?”

怒氣衝衝的袁紹,就要盡起大軍,前去攻打劉備。

審配急忙諫道:“那劉備乃是朝廷封的正統豫州牧,前番跟隨陳文昭,一同攻打袁公路,立下了汗馬功勞。”

“於理來講,劉備攻打陳國,倒也名正言順。若主公貿然發兵攻打劉備,反而會落人口舌。”

袁紹怫然不悅的說道:“如你所言,只許大耳賊打我,我就不能出兵反擊麼?”

沮授見袁紹發怒,急忙勸道:“主公暫息雷霆之怒!如今主公治下疆域雖然跨地極廣,卻也太過狹長,腹背受敵。”

“豫州之地雖然富庶,然而袁公路不如主公體恤百姓,境內民衆逃者十之八九。再加上陳文昭鼓動百姓往關中遷徙,更使得豫州民生凋零。”

“如今沒有了百姓的豫州,早已有些名副其實。主公佔據此地,反而要駐紮重兵,卻是有些得不償失。”

“愚以爲,主公可以趁勢讓出豫州。此舉不但可以交好劉玄德,還能向天下人展示主公的胸襟,以及對大漢的忠誠。”

由於袁術稱帝之事,袁紹的名聲也多少受到一些影響。

特別是天子頒佈詔書,號召天下諸侯討伐袁術的時候。其餘諸侯要麼進貢錢糧,要麼出兵攻打袁術。

只有袁紹,卻一直沒有絲毫動靜。

哪怕他已經發出過聲明,稱袁術的所作所爲,與他沒有絲毫關係。甚至於,袁紹還代表袁氏,將袁術踢出了宗族。

饒是如此,天下人的心中,對於袁紹仍舊產生了懷疑。

特別是袁術兵敗,袁紹趁勢而起,不費吹灰之力接管了絕大多數袁術的舊部,更是得罪了不少諸侯。

所以說,現在的袁紹看似風光,卻也有些內憂外患。沮授的建議雖然有些驚世駭俗,倒也是條上上之策。

到口的肥肉,袁紹哪裡肯吐出去?

他憤然說道:“吾耗費許多錢糧,這纔得到大半個豫州,又豈能輕易捨去?”

沮授再次勸諫:“主公雖然捨去豫州,卻可以將豫州的百姓、錢糧全部遷徙到冀州。如此一來,劉玄德縱然得到豫州,也不過是一個空殼罷了。”

“主公難道就沒有想過,陳文昭大破三十萬袁軍,卻沒有接受袁公路的疆域,反而退回關中,這又是爲什麼?”

“有時候,捨棄也是一種策略。”

袁紹聽見沮授的解釋,心中略微有些動搖。

陳旭擊敗袁術,卻沒有奪取一個城池就退回了關中。這件事情。袁紹一直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如今聽見沮授的分析,他纔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其實這段時間,由於疆域跨越的維度太廣,袁紹也有種焦頭爛額的感覺。他也感覺到,想要守住這麼大的疆域,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不然的話,陳國境內也不會只留下一點兵馬,卻被劉備趁虛而入了。

見袁紹有些意動,沮授急忙趁熱打鐵,說道:“更何況,現在劉備傍上了陳文昭這棵大樹,甚至此次劉備出兵陳國,也很有可能是陳文昭示意。”

“若主公盡起大軍攻打劉玄德,難保陳文昭不會出兵相助啊。”

袁紹心中一驚,臉上露出了一絲微不可查的懼意。陳旭自被朝廷招安以來,一直鋒芒畢露。

特別是這一次大破三十萬袁術軍,陳旭的聲威更是如日中天。縱然袁紹心中驕傲,也對陳旭有着深深的忌憚。

雖說現在袁紹的疆域,已經遠遠超過了陳旭。若是論起整體實力,陳旭仍舊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諸侯。

“主公萬萬不可!”

就在袁紹準備同意沮授的建議之時,卻見郭圖昂然出列,義正言辭的大聲阻止。

“公則爲何如此說話?”

郭圖上前一步,厲聲說道:“審配、沮授二人,意欲使得主公爲天下人嘲笑耶?”

審配性急,聽見郭圖針對他,當即怒聲說道:“郭公則休要血口噴人!”

睥睨了審配一下,郭圖侃侃而談:“如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所有人都想方設法壯大自身實力,而未曾有諸侯將土地讓於他人之舉。”

“若主公果真如你們所言,將豫州拱手讓給劉備,天下人必定以爲主公軟弱可欺。如此一來,主公豈不成爲了天下的笑料?”

“愚以爲,不但應該盡起大軍奪回陳國,還要還徹底剿滅劉備,奪取潁川!”

荀諶、辛評、辛毗亦是齊聲說道:“公則所言不錯,主公正好趁此良機,奪去整個豫州。”

袁紹最好臉面,郭圖的話完全擊在了他的軟肋之上。好在他也是個識大體之人,能夠明辨是非。

他也知道,沮授的話大有道理。

然而,袁紹也有些優柔寡斷,見帳下謀士持着不同意見,好像說的都有道理,當即有些拿不準主意。

他將目光,放在了一直不吭聲的逢紀、許攸身上。

兩人感受到了袁紹的目光,暗暗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答案。

郭圖幾人見狀,卻是心中一喜,知道逢紀、許攸兩人,一定會站在自己這邊。

許攸佯裝思量半晌,而後緩緩說道:“公與之言雖然有理,卻未免有失偏頗。然而欲成王霸之事,又豈能畏畏縮縮,把疆域拱手讓人?”

“明公佔據四州之地,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又豈會畏懼小小的劉備?”

“今日劉備攻打主公,主公以豫州相讓,世人皆會以爲主公軟弱可欺。那個時候,若諸侯全都起兵攻打明公,卻該如何是好?”

“至於陳文昭可能出兵支援劉備之事,卻是有些不太可能。明公不妨想一想,陳文昭面臨唾手可得的豫州,爲何主動退卻?”

“愚以爲,陳文昭雖然擊敗了袁公路的三十萬大軍,自身亦會傷亡慘重。再加上如今饑荒四起,關中糧食顆粒無收,幷州亦是嚴重減產。”

“很可能因爲這個緣故,陳文昭根本無力再戰,這纔不得不退兵。”

逢紀亦是說道:“子遠之言大善,主公有侵吞四海之志,焉能畏懼劉備?起大軍南下,一戰消滅劉備震懾天下諸侯,方爲上策。”

袁紹見除了沮授、審配,其餘謀士都同意出兵,當即不再猶豫。

他拔劍在手,砍掉案几的一角,厲聲說道:“吾意已決,盡起大軍消滅劉備。再敢言其他者,定斬不饒!”

沮授、審配心中一凜,不敢再勸。

軍議散了以後,審配與沮授聯袂而退,審配憤然說道:“那些人都只顧一己私利,卻沒有完完全全爲主公考慮,當真是可惡至極!”

沮授卻是低着腦袋,沉默不語。

袁紹麾下謀士之所以並不齊心,也是有原因的。

審配、沮授乃是冀州本地人氏,雖然以前關係不好,但是在沮授的刻意交好之下,兩人亦是冰釋前嫌。

兩人都是冀州名士,佔據地利之便,與冀州豪族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哪怕袁紹自己,也都要仰仗他們。

這也是爲什麼,他讓審配掌控政權,沮授掌管軍權了。

袁紹雖然不得不仰仗,這兩個冀州本地的名士,對於他們一直也有提防之心。

其餘幾個謀士,其中郭圖、荀諶、辛評、辛毗,都是豫州潁川人氏。袁紹自己,卻是豫州汝南人士,也算得上是同鄉。

他們都是豫州士人,家族在本地都屬於豪門望族。

假如袁紹能夠奪取整個豫州,並且將權力中心,慢慢遷往豫州的話,郭圖、荀諶、辛評、辛毗,也能夠仰仗自己本族的勢力,在袁紹麾下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甚至於,能夠真正掌控軍政大權,與審配、沮授分庭抗衡。

也正是因爲這個緣故,他們纔不遺餘力的鼓動袁紹,希望袁紹能夠佔領整個豫州,並且拿下潁川。

若是能夠跟隨袁紹打回家鄉,先不說他們也會跟着與有榮焉,榮歸故里。單單是潁川家族給他們的幫助,都是無與倫比的。

至於許攸和逢紀,兩人都是荊州南陽人氏,與汝南相隔不遠。他們的心思,自然與郭圖等人有些相似。

正是洞徹了這些,在袁紹詢問許攸的時候,郭圖才一點都不擔心。

其實也不僅是現在,哪怕歷史上袁紹麾下的謀士,意見總是相左,也有很大可能是因爲這樣。

審配爲人耿直,他本人亦是智謀出衆,不可能看不到這些。正是因爲知道這些,他才怒罵郭圖等人。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先不說袁紹盡起大軍,準備南下豫州。卻說劉備得知,袁紹點齊二十萬大軍南下以後,頓時大驚失色,連夜派人向陳旭求援。

得到了劉備的求援書信以後,文昭當即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甘寧奮然說道:“主公借我三萬精兵,某定會協助劉玄德擊破袁本初。”

其餘諸將,亦是紛紛請戰。

陳旭擺了擺手,說道:“諸位稍安勿躁,還是先聽聽幾位軍師,對於此事有何看法。”

諸將聞言,都不再言語,將目光齊刷刷放在了田豐幾人身上。

田豐、賈詡、李儒的養氣功夫都非常出衆,面對衆人灼灼的目光,他們也沒有絲毫怯場。

田豐沉思半晌,率先開口道:“此事易耳,主公可以讓陳虎將軍出兵雁門郡,徐晃將軍出兵太原郡,王延將軍出兵上黨郡,虎視幽州、冀州、兗州。”

“袁本初聽聞我等大軍調動,必定心緒不寧,不敢再盡起大軍攻打劉玄德。”

陳旭略一思考,當即撫掌大笑,說道:“元皓此計大妙!”

陳虎、徐晃、王延本就駐守在袁紹邊境一側。

他們只要作出想要攻擊袁紹的姿態,袁紹必定擔憂後方有失,不敢率領大軍南下。

這樣一來,既解了劉備之憂,又可以省下調動大軍,所需要消耗的錢糧。

趙雲卻是忽然說道:“主公,我等現在與袁本初還是盟友關係,如此行事,恐有不妥吧?”

李儒輕笑兩聲,說道:“子龍也太耿直了,自春秋以來,再無義戰。今日結盟而明日爲敵者,亦是司空見慣。”

“更何況,主公現在代表的是整個大漢,袁本初只是一方諸侯,又有何德何能,可以與主公結盟?”

趙雲再次說道:“話雖如此,若袁本初惱羞成怒,直接領兵攻打主公,卻該如何是好?”

這一次,卻是賈詡大笑了起來,他說道:“有劉玄德、孫伯符虎視眈眈,還可以利用詔書制約曹孟德,他袁紹縱然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與主公交戰。”

趙雲聞言,遂不再多語。

商議出了結果,文昭就回復劉備的使者:“你可速速回去告知玄德兄,讓他勿憂。江東孫伯符已經準備起兵攻打汝南,曹孟德也接到了天子詔書,準備出兵兗州。”

“我也會屯兵幽州、冀州、兗州邊境,只要袁紹膽敢南下,必定使其無家可歸!”

劉備使者聞言大喜過望,再三拜謝不已,就欲回報劉備。

“先生還請稍等!”

文昭叫住了使者,問道:“不知長文在潁川可還好?”

對於這個內政能夠比肩荀彧、張昭的大才,陳旭一直都有些念念不忘。只不過他現在與劉備的關係不錯,也不好明着挖牆腳,這纔沒有招攬陳羣。

使者聽到陳旭的話,苦笑了一下,說道:“陳先生已經掛印而走!”

“什麼,掛印而走?”

此時陳旭的腦海中,一直迴盪着這句話,就連劉備使者何時離去都不知曉。

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第2章 救人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8章 返鄉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305章 謀劃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12章 太平道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366章 內亂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229章 交易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276章 名士第565章 密謀第932章 隕將日第989章 刺客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240章 被圍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274章 安心第64章 野心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52章 暗鬥第680章 責罰第271章 唐姬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245章 大捷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95章 皇甫嵩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98章 黃巾不死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894章 決戰日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55章 虎豹騎第262章 中計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186章 馬賊第176章 困境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894章 決戰日第296章 生死戰第116章 很年輕第308章 換糧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771章 捉鄧賢第96章 末路第885章 內亂第809章 屠殺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611章 三問第309章 劉備第59章 殤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322章 饑荒第338章 弒帝第525章 名利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696章 輓歌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260章 分歧第960章 登岸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357章 蛻變第468章 沙盜第468章 沙盜第680章 責罰第217章 大才來投
第2章 救人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8章 返鄉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305章 謀劃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12章 太平道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366章 內亂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229章 交易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276章 名士第565章 密謀第932章 隕將日第989章 刺客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240章 被圍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274章 安心第64章 野心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52章 暗鬥第680章 責罰第271章 唐姬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245章 大捷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95章 皇甫嵩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98章 黃巾不死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894章 決戰日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55章 虎豹騎第262章 中計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186章 馬賊第176章 困境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894章 決戰日第296章 生死戰第116章 很年輕第308章 換糧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771章 捉鄧賢第96章 末路第885章 內亂第809章 屠殺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611章 三問第309章 劉備第59章 殤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322章 饑荒第338章 弒帝第525章 名利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696章 輓歌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260章 分歧第960章 登岸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357章 蛻變第468章 沙盜第468章 沙盜第680章 責罰第217章 大才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