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一夜築城

徐晃大斧翻飛,左衝右突勇不可擋。

由於關中兵突襲西涼軍營寨,縱然西涼軍在營寨之中佈滿了哨卡,短時間內仍舊打了西涼軍一個措手不及。

奮力砍翻一個西涼軍士卒,徐晃大聲吼道:“直取西涼軍馬廄,休要戀戰!”

一路之上,關中兵在徐晃的帶領下橫衝直撞,直接殺往西涼軍安置戰馬的地方。

韓遂一邊帶領麾下士卒前行,一邊大聲吼道:“豎起大旗,披掛完畢的士卒向我靠攏,休要走了賊軍!”

他身旁的西涼軍,也都大聲吶喊着。一時間,聚集在韓遂身旁的士卒越來越多。

卻說馬超正在睡夢之中,忽然聽到了喊殺之聲,當即心中一驚。他一個鯉魚打挺起來,抓起了牀鋪旁邊的長槍。

“親兵,親兵,發生了什麼事情?”

幾個親兵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說道:“少將軍,關中兵趁夜劫營,營寨之內一片混亂!”

馬超迅速披掛完畢,厲聲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諸位兄弟隨我出去殺敵!”

當馬超大旗掛起來以後,向這邊彙集的西涼士卒亦是越來越多,他正要領兵殺奔喊殺之聲最大的地方,就看到了一個西涼士卒跑了過來。

“少將軍,主公讓你領兵殺奔馬廄的位置,莫要讓賊軍奪走了馬匹。”

馬超視之,發現說話之人正是馬騰的一員心腹,當即微微頷首,率領麾下士卒殺奔馬廄的位置。

卻說徐晃仗着出其不意,迅速殺到了西涼軍的馬廄。他看到這裡成千上萬的戰馬,當即大喜過望。

“每人一匹戰馬,迅速殺出營寨!”

徐晃聽着越來越近的喊殺之聲,不敢戀戰,大吼一聲翻身騎上了一匹駿馬身上。

五千關中兵雖然並非都是騎兵,但是文昭麾下並不缺馬,是以幾乎所有士卒都會騎馬。他們興奮異常的挑選戰馬完畢,就要跟隨徐晃殺出營寨。

徐晃看了看亂糟糟的馬廄,以及裡面剩餘的萬餘戰馬,當即說道:“砍斷繮繩,將所有戰馬放跑!”

當戰馬的繮繩被砍斷以後,受到驚嚇的它們紛紛四散而逃,使得西涼軍營寨變得更加混亂。

“賊子休走!”

此時的韓遂,已經聚集了數千兵馬殺奔過來。當韓遂看到四散而逃的馬匹以後,當即勃然大怒,領兵殺向徐晃。

徐晃看到韓遂,也不答話,拍馬舞斧直取韓遂。兩人交戰三個回合,韓遂不敵敗走。

徐晃沒有趁勢掩殺,反而大聲吼道:“全軍撤退,全軍撤退!”

五千關中兵騎着戰馬,往營寨外面瘋狂衝鋒。當然,也有一些士卒因爲騎術不精湛,跑了一半掉落下馬。

在騎兵衝鋒的過程中,掉落下馬騎士的下場可想而知。

然而,戰場之上沒有憐憫,徐晃也不能因爲少數關中兵騎術不精湛,就撇棄這麼多戰馬。

五千僞騎兵踏雪而去,當馬超領兵殺奔過來的時候,卻只能看到漫天的風雪,以及地面凌亂的馬蹄印。

馬超來到韓遂身旁,說道:“叔父緊守營寨,某這就領兵追殺賊軍!”

韓遂急忙阻止道:“窮寇莫追,孟起休要心急。如今馬廄遇襲,戰馬要麼被他們劫走,要麼四散而逃。爲今之計,還是先把逃跑的戰馬都找回來,方爲上策。”

馬超心中雖然不忿,卻也只能聽從韓遂的意見。因爲對於西涼將士而言,沒有了戰馬,他們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一直忙活到午時十分,西涼軍纔將失散的大部分戰馬找了回來。而此時,馬騰、韓遂坐在軍帳之中,眉頭緊皺。

馬騰最先開口:“若非賢弟心思縝密,率先派人四處巡視,恐怕這次賊軍襲營,就不會只損失一些戰馬了。”

韓遂卻是苦笑:“吾如此防備,亦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就連我自己,都沒想過關中兵能夠渡過黃河,更沒想到他們會來劫營。”

“此次負責劫營的主帥徐晃,當真乃世之良將也。彼見我軍有所防備,索性直接前去搶馬。此等洞察力與決斷,常人難以企及啊。”

韓遂所言不錯,若此次劫營的將領換做他人,待看到有所防備的西涼軍營寨之後,要麼不顧死活的衝擊營寨,要麼悄然退走。

徐晃卻出其不意的打了個時間差,迅速奪取戰馬,而後毫不留戀的撤退。此戰雖然沒能殺傷西涼軍,卻也讓他們士氣爲之一挫,戰鬥力驟降。

馬騰繼續說道:“黃河雖然結冰,想要踩着冰層渡河,卻也有些危險。真不知道關中兵,究竟是如何渡過黃河的。”

韓遂亦是點頭說道:“關中兵渡河,戰事必定難以倖免。不知兄長以爲,我軍是戰,是和,還是撤退爲好?”

下首的馬超聞言,當即起身說道:“西涼健兒勇冠天下,更何況如今又是寒冬時節,我軍不但佔據地利、更有天時相助。”

“天氣寒冷,縱然我軍戰鬥力下降,賊軍更是如此。況且,賊軍兵力本就沒有佔據優勢,我等若是奮力一戰,未嘗不能生擒陳賊。”

馬超剛剛說完,就有左右來報:“關中兵大軍渡過黃河,正在安營紮寨!”

馬超奮然起身,說道:“如今沙土鬆軟,天寒地凍,賊軍想要建立營寨絕非易事。我等正好趁此良機,不斷襲擾關中兵建立營寨。”

“只要賊軍不能構建營寨,不消三日,關中兵被凍死者、凍傷者將會不計其數。那個時候,我等就可以不戰而勝了。”

寒冷的冬天想要在這裡構建營寨,的確不太容易。大地表面的沙土極其柔軟,木頭紮在上面就會根基不穩。

若是想要把木樁打深一些,就不得不面對沙土下面,被凍得硬邦邦的泥土了。而想要將木樁,打進硬邦邦的泥土之中,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韓遂、馬騰聽見馬超的計策,當即眼睛一亮。

無論關中兵怎樣渡河,只要能夠不停地騷擾他們,使得關中兵無法安營紮寨。依照如今天氣的嚴寒程度,三日之內關中兵必定不戰自潰。

幾人又謀劃了一陣,這才定下計策,開始調兵遣將,前去騷擾關中兵,使得他們不能安營紮寨。

卻說徐晃搶了五千匹戰馬回來,文昭心中極其高興,重賞了徐晃,而後就開始督促士卒安營紮寨。

然而,在安營紮寨的過程中,文昭卻感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黃河西岸的土地,表層本來就是沙土之地,柔軟無比。如今大雪紛飛,柔軟的沙土上面,更是包裹了一層雪白色的外衣。

由於懼怕黃河的冰層,承受不了太大重量。是以,東邊營寨裡面的許多東西,都未曾運輸過來。

工具不全,再加上此地土質不適合安營紮寨,關中兵廢了很大功夫,仍舊沒有將營寨建立起來。

文昭來到一個打木樁的士卒身旁,他扒開了地面的雪層以及沙土。輕輕敲了敲下面硬邦邦的泥土,臉上終於露出了無奈的神色。

“無論有多大困難,今日一定要將營寨紮好。不然的話,在這麼寒冷冬季的夜晚,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熬過去。”

自家主公都已經下達了死命令,關中士卒自然是排除萬難,盡力安營紮寨。爲了早點將營寨紮好,許多關中兵都放下武器,幫忙往地上打木樁。

“報,西涼軍殺奔過來,離此地已經不足十里!”

文昭心中一驚,大聲吼道:“諸位將士速速披上甲冑,隨我殺敵!”

“殺!”

關中兵丟下手頭安營紮寨的事情,拿起武器匯聚在文昭身後,就要前去迎敵。

然而,兩軍剛剛交鋒沒有多久,西涼軍那邊就傳來了鳴金收兵的聲音。他們也不戀戰,迅速脫離戰場。

文昭帶領麾下士卒再次來到河畔,準備安營紮寨。他心中正疑惑間,忽然又聽到左右來報,西涼軍又殺奔過來了。

無奈之下,文昭只好再次召集兵馬前去應戰。

西涼軍與往常一樣,仍舊一戰擊潰。饒是如此,連續被折騰了四五次的關中兵,也感到了有些煩躁。

司馬懿來到文昭面前,說道:“主公,賊軍這是疲兵之計,不可不防啊。”

李儒卻是皺着眉頭,望着仍舊毫無進展的營寨,說道:“賊軍如此行事,疲兵只是其一;他們很有可能故意騷擾,使得我軍營寨不能建立起來。”

李儒的話,使得衆人心中一驚。

所有人都明白,在如此寒冷的冬季,大軍若不能安營紮寨,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甘寧道:“既然如此,我們可以不理會他們的挑釁,只管安營紮寨就是。”

文昭深以爲然,一面令人整軍備戰,一面催促儘快安營紮寨。

這一次,馬超見關中兵不來應戰,當即派遣斥候前去偵查。得知關中兵,正全力以赴安營紮寨以後,馬超再也坐不住了。

“諸位兄弟,隨我衝擊賊兵營寨。此次無需戀戰,只要能夠破壞掉他們的營寨即可!”

這一次的西涼軍沒有一觸即潰,他們悍不畏死,向關中兵的營寨發起了衝鋒,摧毀了關中兵辛辛苦苦打的一些木樁。

然而,他們如此行事,倒也並非沒有代價。有千餘西涼軍的屍體,永遠留在了關中兵的營寨之內。

饒是如此,他們的目的也已經達到。關中兵前面的努力,再次化爲了泡影。

呂布踹翻一個案幾,恨恨的說道:“西涼軍真是該死,不敢明刀明槍與我們交戰,只會弄些小動作!”

其餘諸將亦是個個義憤填膺,揚言要領兵攻下西涼軍營寨。

也有些人提議,暫時撤回黃河東岸。

他們如此言語倒也並非怯戰,只是他們明白:若西涼軍不停衝擊營寨,導致關中兵無法安營紮寨的話,大軍也只能先撤退到黃河東岸了。

文昭沉默半晌,臉上忽然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他笑着對衆人說道:“只構建一個營寨,如何能夠彰顯我軍之聲威?”

“諸位莫要焦急,今天晚上,我就爲衆人建造一座城池出來。”

“一夜建造一座城池?不會吧?”

當陳旭之言傳到軍中以後,士卒們議論紛紛。不僅是普通兵卒,就連許多將官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文昭卻沒有理會疑惑的衆人,他不再讓人打木樁安營紮寨,反而讓士卒們挖來了巨量的沙石。

而且,就連這段時間由於‘殺羌令’,而被搜官府集到的羌人腦袋,也被陳旭運到了黃河西岸。

夜幕降臨以後,騷擾了一整天的西涼軍終於退去了。而此時,關中兵的營寨甚至連雛形都沒有構建完畢。

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不少關中兵看着如此惡劣的天氣,心中都有些發慌。

與士卒們的擔憂不同,陳旭此時卻有些興奮,他大聲喊道:“諸位將士,見證奇蹟的時候到了!”

隨後,文昭讓士卒們將沙土、雜草,以及西涼軍的屍體混雜在一起,堆積成了一個簡陋的小型城池。

趙雲擔憂的說道:“主公,沙石松軟無比,用這些東西構建的土牆,很容易就會倒塌。”

文昭卻是微微一笑,道:“無妨,此事明日便見分曉。”

第二天一大早,馬超就帶着西涼軍,前來襲擾關中兵營寨。但是當他看到眼前,這座堅固的城池以後,頓時呆若木雞。

沙土中摻雜了不少西涼軍的屍體,以及羌人的首級,隱隱約約還能見到他們的輪廓。屍體輪廓的存在,使得這座看起來不算雄偉的土城,好似一座鬼蜮一般。

“那,那不是王大個子麼?”

一個西涼士卒,手指顫抖的指着土牆上面,那個略顯模糊的面孔,有些驚駭的說道。

“鬼,貴,鬼啊!”

西涼士卒大吼一聲,根本不理會馬超的吆喝,在面對這座一夜崛起的鬼城的時候,紛紛四散而逃。

不只是他們,就連馬超心中亦是有些打鼓。

土牆之上,文昭笑眯眯的爲帳下諸將解釋:“現在天氣寒冷,若用土沙築城,然後以水灌之。當水結成冰以後,摻雜了沙土的城牆,就會堅硬如同鐵石一樣。”

“城池,一夜便可建成。”

諸將敲打着堅固不已的土牆,全都拜服不已。

(退燒了,但依然頭昏,都不知道自己在些什麼,今天還是一章。)

第42章 卜己之死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800章 繼承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42章 子午谷第51章 欲擒故縱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98章 黃巾不死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437章 離間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84章 下一代第655章 鬧事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181章 追殺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0章 出戰第608章 盜竊案第1001章 怒火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925章 改名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44章 一病不起第72章 華雄第117章 交談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955章 鬥陣(上)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40章 聆聽第468章 沙盜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107章 身亡?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444章 嫁禍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399章 密信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44章 鬥將第61章 救人第524章 簡雍第206章 擒張遼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363章 斬李暹第55章 假借天命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49章 援兵第732章 第三天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190章 回寨第76章 文昭論戰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181章 追殺第617章 讒言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20章 重逢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638章 諸葛至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363章 斬李暹第57章 驚變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59章 殤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56章 折辱第873章 勝者第280章 司馬懿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503章 傳統第481章 春耕第262章 中計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766章 陰招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63章 斬李暹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504章 判刑第771章 捉鄧賢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63章 不負將軍第28章 返鄉
第42章 卜己之死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800章 繼承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42章 子午谷第51章 欲擒故縱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98章 黃巾不死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437章 離間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384章 下一代第655章 鬧事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181章 追殺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0章 出戰第608章 盜竊案第1001章 怒火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925章 改名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44章 一病不起第72章 華雄第117章 交談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955章 鬥陣(上)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40章 聆聽第468章 沙盜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107章 身亡?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444章 嫁禍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399章 密信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44章 鬥將第61章 救人第524章 簡雍第206章 擒張遼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363章 斬李暹第55章 假借天命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49章 援兵第732章 第三天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190章 回寨第76章 文昭論戰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181章 追殺第617章 讒言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20章 重逢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638章 諸葛至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363章 斬李暹第57章 驚變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59章 殤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56章 折辱第873章 勝者第280章 司馬懿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503章 傳統第481章 春耕第262章 中計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766章 陰招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63章 斬李暹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504章 判刑第771章 捉鄧賢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63章 不負將軍第28章 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