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大戰開幕

武關城下陽光明媚,可是城上守將張繡卻感覺有些身子有些發冷。

城外戰旗密佈,荊州兵密密麻麻根本看不清邊際;他們手中武器反射着的太陽光芒,將城中守軍晃得都有些眼花。

“文聘、劉備領軍五萬來犯,城中只有三千守軍,卻該如何是好?”

張繡還沒來得及說話,就看見城外一將拍馬上前。

此人舉起手中武器,遙城上張繡厲聲喝道:“陳賊欺君罔上,威逼天子,擅殺大臣,罪不容誅!”

“今天兵到此,爾等還不獻城納降,更待何時?”

“若城中守將識時務與我等一同匡扶漢室,尚且可以留名青史;假如不知好歹,執意頑抗,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荊州軍揮舞着手中的武器,全都大聲呼喊着,聲音幾乎衝破天際。

張繡聞言臉色一變,繼而回罵道:“吾主對於漢室忠心耿耿,救天子於危難之中,扶大漢江山於傾倒之時,更是不辭辛勞屢屢興兵討伐叛逆。”

“爾等賊人無故犯我城池,還敢在此口中狂言,當真是可笑之極!”

“要戰便戰,武關只有戰死的勇士,絕無投降的懦夫!”

“戰!戰!戰!”

城中雖然只有三千守軍,可是面對來勢洶洶五萬荊州大軍之時,卻也沒有人將畏懼表露在臉上。

他們聽見張繡之言,亦是毫不示弱扯着喉嚨大聲吼叫。

文聘叫回了那個喊話的荊州將領,隨後親自拍馬上前,對着張繡說道:“將軍名震涼州,更是保護天子脫離李傕、郭汜此二賊之掌控,勞苦功高。”

“然將軍投降陳文昭之後,官職不過一偏將,麾下兵馬不過兩三千,將軍比不覺得屈才麼?”

“吾主乃漢室宗親,名聲著於四海,求賢若渴。將軍若是願意開城納降,何愁不能加官進爵,光宗耀祖?”

張繡冷哼兩聲,喝道:“吾主身爲當朝大將軍,都不敢胡亂冊封官職,就連子龍這些關中大將,也不過是偏將職位。”

“劉表匹夫只是一介州牧,卻在沒有經過天子同意的情況下肆意冊封官職,其狼子野心,真是昭然若揭。”

“武關乃關中南部門戶,吾主令我駐守這等緊要去處,難道還不夠看重我這無名之輩麼!”

“要戰便戰,賊將休要再言其他!”

文聘聽見張繡的話,眉頭微微皺起。

他回到本陣,對着身旁的劉備說道:“城中守軍雖然不多,卻是士氣高昂,再加上武關乃是天下少有之險關,想要破城恐非易事啊。”

關羽、張飛對於陳旭感官極其不錯,本來跟隨劉備起兵攻打武關之事,兩人都有些不情不願。

現在聽見文聘之言,關羽當即冷哼一聲,說道:“關中軍驍勇善戰,張繡年少之時便名震涼州,武關又豈會輕易攻破!”

張飛亦是點頭說道:“張繡此人乃是子龍師兄,子龍勇冠三軍,忠義無雙,張繡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汝欲憑藉三言兩語就勸降此人,未免太想當然了!”

關羽和張飛語氣都不怎麼友好,甚至有一些帶刺。

文聘乃是劉表極其器重的大將,一直領兵駐守北方,手下心腹許多。這些人臉色不善的看着關羽、張飛,對於他們的態度極其不滿。

劉備見狀急忙說道:“文將軍勿怪,我兩位賢弟說這樣的話,也不過是提醒將軍莫要輕視張繡罷了,並無惡意。”

文聘卻是微微笑了一下,說道:“兩位將軍好心,我自然知曉,只是如今兵臨城下,使君以爲當如何攻破武關?”

劉備答道:“武關城牆太過險峻,若非逼不得已還是不要強攻爲妙。將軍不妨先派人叫陣,看看張繡會不會領軍出城迎戰。”

“彼若出戰,我軍衆而賊軍寡,我將多而賊將少,欲破賊軍不難矣。”

文聘微微頷首,而後示意一位偏將上前叫陣。

那將見狀大喜,當即躍馬挺槍跑到了城牆下面,厲聲喝道:“上將在此,哪個賊人敢出城受死!”

城中諸將聞言當即勃然大怒,紛紛向張繡請戰。

張繡搖了搖頭,說道:“賊衆我寡,貿然出城作戰有敗無勝,不可取也!傳我軍令,令士卒們分成兩隊休息,日夜不停巡視城牆,而後高掛免戰牌。”

“再有敢言出城作戰者,立斬不饒!”

張繡征戰沙場這麼多年,對於守城戰十分清楚,如今荊州軍兵多,關中軍兵少。

爲了防止荊州兵日夜不停攻打武關,使得城內士卒疲憊,張繡這才下令讓士卒們分開休息守城。

城中諸將聽見張繡之言,雖然心中仍舊憤憤不平,卻也知道這是最好的選擇,當即不再言語。

卻說那個被文聘點中,前來武關城下叫陣的將領,喊了半天卻見城中根本沒有任何反應,感覺受到了輕視,當即開始污言穢語。

武關諸將聞言大怒,可是礙於張繡將令卻也不敢再出言請戰,只能對着城外那員將領怒目而視。

張繡見諸將都面帶不忿之色,又覺得城下那員荊州將領罵得太過難聽,當即拿來了一張兩石強弓,躲在城牆後面悄悄拉開弓弦。

那個荊州將領越罵越起勁,罵出感覺以後更是吐沫橫飛,滔滔不絕。

“嘎吱,嘎吱!”

兩石大弓弓弦被拉開,發出了一聲聲令人牙酸的聲音,城上衆人見狀全都屏住了呼吸。

“啾!”

張繡鬆開了弓弦,箭矢極速向外面飛去。

那個叫罵的荊州將領,根本沒有感受到了城牆上面氣氛的改變,仍舊吐沫橫飛叫罵着。

“小心!”

文聘一直注意着城牆上面的動靜,看到一直箭矢射了下來,急忙出聲提醒。

“噗嗤!”

然而那個荊州將領,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叫罵中,根本沒有聽到文聘的喊聲。

箭矢飛快衝下城牆,正中這員將領咽喉。

他兩眼瞪得老圓,口中發出了‘嗬嗬’響聲,最後一跟頭栽落下馬。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

城牆上關中士卒看見自家主將如此神勇,隔這麼遠就能一箭射死荊州將領,不由士氣大振,紛紛高聲吶喊。

方纔因爲被罵而憋的一肚子怒火,頃刻之間也就煙消雲散。

“兩箭之地都能將人射死,賊將未免也太厲害了!”

荊州士卒見此情形全都臉色大變,看着持弓而立的張繡,眼中露出了畏懼之色。

其實張繡能夠射死那員荊州將領,除了他使用了兩石大弓以外,還佔據了城牆的便利。

不然的話,想要射死兩箭之地以外的人,也有些太過勉強。

城牆上面歡呼聲此起彼伏,張繡張開雙手在空中虛按兩下,衆人才都閉上了嘴巴。

他將大弓放在地上,遙指城外那具屍體,氣沉丹田大聲喝道:“如此粗鄙之人,死不足惜。爾等要戰便戰,拍這等人上前,不過是自降身份罷了!”

別看張繡長得清秀,大吼起來亦是聲如巨雷,城下荊州士卒幾乎都聽到了他的聲音。

“戰!戰!戰!”

關中士卒聞言士氣更勝,紛紛大聲怒吼。

文聘見麾下將士士氣已泄,當即心中一沉,而後喝令退兵。

目送荊州大軍離開以後,張繡這才長長鬆了一口氣,可他也知道,今日只是開始罷了,惡戰還在後面呢。

回到城中的屋內,張繡拿出了一封密信,上面寫到‘賊至乃發’,只是信封已經被撕開了。

張繡拿出了裡面信紙,有些出神的望着上面字跡,皺着眉頭喃喃自語:“荊州軍若至,只需緊守城池,避不出戰即可。”

“這封信早就被送了過來,可見主公出徵益州之前,就已經料到荊州大軍會來攻打武關。”

“然而賊軍有五萬之衆,關羽、張飛二人又是萬人敵,武關只有三千守軍,主公難道就不擔心麼?”

“還是說,主公十分信任我的才能,認爲我一定可以爲他守住此關?”

想到這裡,張繡眼中忽然閃爍着亮光。

卻說曹操在徐州等待許久,終於等來了袁紹的使者,果真不出荀攸所料,袁紹願意將陳留送給曹操,希望他能出兵共伐陳旭。

曹操聞言大喜,就對冀州使者說道:“貴使只管回去覆命便是,待吾接管了陳留以後,定會盡起大軍攻入關中,討伐陳賊,迎回天子。”

冀州使者圓滿完成使命,就星夜兼程往冀州趕去。

送走了冀州使者,曹操卻是有些擔憂的說道:“孫伯符盤踞江東,麾下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又是陳文昭盟友。”

“前番因爲爭奪豫州之事,吾與孫伯符交惡,若今日盡起大軍攻打關中,孫伯符引兵來攻卻該如何是好?”

郭嘉聞言卻是大笑兩聲,說道:“此事主公但可放心,只要主公領軍前往攻打關中,再留下精兵強將防備江東,那孫伯符必定不會覬覦主公領地。”

曹操皺着眉頭說道:“孫伯符此人雖然年輕,卻驍勇善戰,銳意進取。彼見我軍勞師遠征,縱然留有些許兵馬防備江東,也不見得會嚇住此人吧。”

郭嘉說道:“豫州之地對於孫伯符而言可有可吾,他一直覬覦的乃是荊州之地。”

“如今劉表派遣文聘、劉備領兵攻打武關,作爲荊州世仇的孫伯符,又豈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之機會?”

“彼之所以暫未出兵攻打荊州,不過是懼怕明公攻取江東罷了。只要明公表明自己並無與其交戰之意,孫伯符定會起兵伐劉表。”

曹操聞言這才恍然大悟,又商議了一些詳細事宜,遂領兵往陳留趕去。

卻說孫策佔據江東以後,每日厲兵秣馬,發展內政。

由於周瑜的勸諫,孫策並未像歷史上那樣,對江東士族以血腥手段鎮壓。

這段時間孫策與江東士族相互妥協,雙方之間關係已經明顯改善了許多,不少江東士族甚至派遣族中子弟,來到孫策麾下任職。

孫策由此得到了許多人才,聲威更震,一直有心殺入荊州,爲自己父親報仇雪恨。

奈何前番幾次作戰,江東都未能佔據優勢,再加上與曹操交惡,懼怕其趁機襲擊江東。

故此,孫策這一次對於出兵荊州之事,謹慎了許多。

州牧府內,孫策與周瑜、魯肅、張昭、張紘等人聚集在一起,探討着如今天下局勢。

魯肅侃侃而談:“陳文昭挾天子以令諸侯,又佔據三州之地,麾下兵精將勇,百姓歸心,天下諸侯至強者莫過於此人。”

“然陳文昭四面受敵,今又起大軍攻入益州,其餘諸侯豈會坐視不理?”

“劉表派軍攻打武關,袁本初、曹孟德蠢蠢欲動,天下諸侯都在此時粉墨登場,擴張勢力,江東又豈能無動於衷?”

“明公與劉表乃世仇,若是趁着荊州空虛之際佔據荊襄之地,不僅可以擴充勢力,還能爲父報仇,何樂而不爲!”

想起了自己父親,孫策當即咬牙切齒的說道:“劉表、黃祖這兩個老匹夫,吾誓殺汝!”

張昭卻是急忙勸道:“曹孟德虎踞北方,只與明公以及袁本初接壤,冀州與徐州結盟,曹孟德想要擴張勢力,唯有南下一途。”

“再加上當初在豫州之時,主公曾與曹孟德交惡,若起兵攻打荊州,彼趁虛而入卻該如何是好?”

“主公,主公!”

周瑜聞言沒有說話,心中也有些糾結,就在此時,一人急匆匆跑了進來。

孫策見狀心中一驚,問道:“何事慌慌張張?”

那人跪在地上,道:“斥候來報,袁本初將陳留讓與曹孟德,曹孟德已經率領大軍殺奔關中!”

孫策不驚反喜,說道:“吾所懼者唯曹操耳,其領兵攻打關中,江東再無後顧之憂,此次定要殺死黃祖,爲父報仇!”

曹操得到陳留遠征關中之事,出乎很多人預料,江東文武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也沒有人再反對出兵荊州之事。

孫策次日便點齊三軍,祭拜天地以後就浩浩蕩蕩殺奔江夏。

因爲陳旭攻打益州之事,天下諸侯都動了起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混戰即將來臨。

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325章 敗逃第78章 折服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617章 讒言第485章 家事第444章 嫁禍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207章 於夫羅第285章 無名第372章 勸降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8章 黃巾不死致所有書友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467章 殺羌令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591章 張郃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250章 搶功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740章 戰畢第769章 吳懿第476章 重逢第489章 糾結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194章 陷陣營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88章 矛盾論第504章 判刑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366章 內亂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525章 兩封信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395章 困境第31章 練兵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329章 虐呂布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0章 東阿對第549章 水淹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795章 益州定第267章 捷報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38章 虛張聲勢第606章 鴻門亭第20章 重逢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299章 大婚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90章 中意第485章 家事第84章 水淹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32章 賊兵來犯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63章 不負將軍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370章 詐城
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325章 敗逃第78章 折服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617章 讒言第485章 家事第444章 嫁禍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207章 於夫羅第285章 無名第372章 勸降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8章 黃巾不死致所有書友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467章 殺羌令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591章 張郃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250章 搶功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740章 戰畢第769章 吳懿第476章 重逢第489章 糾結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194章 陷陣營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88章 矛盾論第504章 判刑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366章 內亂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525章 兩封信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395章 困境第31章 練兵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329章 虐呂布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0章 東阿對第549章 水淹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795章 益州定第267章 捷報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38章 虛張聲勢第606章 鴻門亭第20章 重逢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299章 大婚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90章 中意第485章 家事第84章 水淹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32章 賊兵來犯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63章 不負將軍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370章 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