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苦衷

陳旭帶兵前往美稷的時候,南匈奴已經陷入了雙方混戰的局面。

立須卜骨都侯篡位,他的單于之位,本就名不正言不順。

他病死以後,立須卜骨都侯的兒子,又沒有他父親的威望,這才使得南匈奴再次開始內亂。

交戰的雙方,一方是忠於立須卜骨都侯兒子的軍隊,他們的軍隊有三萬人。

另一方卻是於夫羅的弟弟呼廚泉,他召集忠於他父親的匈奴人,想要奪回單于之位。但是他手下的人馬,只有不到兩萬餘人。

雙方在西河郡長城以北的位置,交戰了很多次。呼廚泉雖然處於下風,但是立須卜骨都侯的兒子,也一直不能將他消滅。

陳旭拿着斥候發過來的戰報,望着身後速度很慢的步卒,忽然對於夫羅問道:“你弟弟呼廚泉,跟你的關係怎麼樣”

這個時候,於夫羅還不知道,自己弟弟正在爭奪單于之位的事情。

聽到呼廚泉的名字,他有些黯然的說到:“弟弟自幼與我親善,但是立須卜骨都侯那廝反叛,既然殺掉了我的父親,就不會留下我弟弟。”

說到這裡,於夫羅咬牙切齒,臉色猙獰。

陳旭聞言,頗爲詫異的說道:“你難道不知道你弟弟未死”

“什麼”

驟然聽聞這個消息,於夫羅大喜過望,也顧不得尊卑有別,大聲質問陳旭。

陳旭也不怪罪,笑盈盈的把情報,遞到於夫羅手中。

看完了的手中的情報,於夫羅人不禁喜極而泣,他張開雙臂,大聲說道:“天可憐見,我弟弟沒事,他沒死”

揮舞着手中把的情報,於夫羅不顧形象的大聲咆哮者。

於夫羅與呼廚泉之間的關係,非常要好。歷史上,呼廚泉幫助於夫羅奪回單于之位。

於夫羅死了以後,沒有把單于之位交給自己的兒子,反而讓給了呼廚泉。

兩人間的關係之好,由此可以管中窺豹。

陳旭看着於夫羅手舞足蹈的樣子,在心中暗暗感嘆着:“胡人也是人,也有着自己感情。”

發泄了一陣,於夫羅伏在地上,對着陳旭說道:“主公,有了我弟弟麾下的一萬多匈奴兒郎,再加上我手中的七千騎兵。”

“只要我現在輕裝返回匈奴王庭,憑藉我在族中的威望,必定可以迅速掃清叛亂,重新奪回單于之位。”

“還請主公允許我,帶領帳下騎兵先行趕回美稷”

陳旭聞言,先是沉默不語,而後對於夫羅說道:“你兄弟兩人的兵馬加在一起,也不到三萬,在人數上還是處於劣勢。”

“我允你輕裝前行,並且派遣我麾下一萬騎兵前去助你。但是你必須答應我,待奪回單于之位以後,派遣一萬匈奴騎兵到我麾下用命。”

“並且你們日後,不得再劫掠漢人境內,你可答應”

聽到陳旭的話,於夫羅有些猶豫了。

說實話,剛纔聽聞陳旭要派遣一萬騎兵,前去助他,他心中還是欣喜若狂。

但是陳旭後面的要求,卻是有些強人所難。

南匈奴的實力雖然不弱,但是經歷多次內亂,實力也削弱了不少。

特別是東漢末年,大漢叛亂四起,漢室幾次三番向南匈奴徵調騎兵,讓他們輔助平叛。

在平叛的過程中,南匈奴的傷亡也並不小。

然而,他們的付出,卻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正是因爲這樣,南匈奴部落之中,纔有很多人對於夫羅的父親不滿。

他們認爲,匈奴的勇士不應該爲了漢室,而白白喪了性命。

奈何於夫羅一家三口,全部非常親近漢室。

所以,當張純聯合烏桓叛亂,於夫羅帶兵幫助大漢平叛的時候,立須卜骨都侯纔會舉兵造反。

可以說,於夫羅父親的身亡,與大漢脫不了關係。血淋淋的前車之鑑,於夫羅如何會不吸收教訓

況且於夫羅被漢室忽悠,被袁紹欺騙以後,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單純南匈奴王子了。

至於陳旭所說的,匈奴不準再劫掠幷州郡縣,於夫羅亦是有苦說不清。

自從匈奴被漢武帝擊敗,分裂成爲南北匈奴以後,南匈奴對於大漢的畏懼,就已經刻在了骨子裡。

這也是爲何,即使大漢已經日薄西山,下令徵調匈奴兵平叛的時候,於夫羅父子仍舊不敢違背命令了。

然而,他們雖然畏懼大漢,但是更畏懼飢餓與死亡。

南匈奴生活在西河郡長城以北的位置,這裡雖然土地肥沃,但是匈奴人卻並不擅長耕種。

每到寒冬季節,草木枯黃之時。

若是沒有儲存到足夠的糧食,匈奴人不去劫掠的話,就會餓死很多人。

正是因爲這樣,懼怕大漢的南匈奴,才經常劫掠大漢邊境的各個縣城。

其實不止是南匈奴,身在幽州境內的烏桓人,以及西涼境內的羌人,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大漢以及當地官吏,對於這些胡人,亦是忌憚不已。

他們經常限制與這些胡人經商,對於糧食、鐵器的管制,也是非常嚴格。

徵調胡人作戰之時,大漢往往也是不給這些胡人發餉銀,並且總是派他們當做炮灰。

胡人立下戰功以後,大漢只是給他們一些虛銜,或者從戰利品中挑選一些無用的東西,發給他們就行了。

大漢上到公卿,下到普通百姓,他們骨子裡對於胡人的歧視,怎麼也掩飾不住。

正是因爲這些胡人,一直面臨着歧視與壓迫。在冬天飢寒交迫的時候,他們纔會鋌而走險,屢屢四處劫掠。

其實,這些胡人在心中,對於漢人的生活,全都無比嚮往。

想到了部落人口的凋零,以及那些在冬天餓死族人們。於夫羅咬了咬牙,跪在地上將心中的憋屈一一道來。

一段敘述過後,於夫羅痛哭流涕的說道:“主公,並非於夫羅不願意答應主公的條件。”

“但是,我們匈奴的兒郎,素來被天朝的將軍所歧視。兒郎們爲大漢作戰,馬革裹屍,卻一直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正是這樣,才使得部落中很多族人不滿,屢次發動叛變。”

“還有,我們匈奴,雖然不是像天朝這樣的禮儀之邦,卻也並非只知道劫掠。”

“若不是部落中的糧食不夠過冬,每年都有很多族人餓死。我們又怎敢冒犯天朝虎威,屢次出兵劫掠”

話畢,於夫羅以額叩地,久久不起。

一旁的趙雲聞言,卻是勃然大怒,以槍指着於夫羅說道:“照你這麼說,爾等屢犯大漢邊境,還好似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感受到趙雲身上的殺氣,想起了他的恐怖,於夫羅渾身一個哆嗦,急忙說道:“不敢,不敢”

典韋亦是虎目圓瞪,冷聲說道:“往日別人領着幷州,你們四處劫掠,俺們管不着。”

“但是我家主公,現在身爲幷州牧。你們若是還敢如此行事,某必當請命爲先鋒,屠掉整個南匈奴”

於夫羅聽到典韋的話,更是駭得面無人色。

他來到陳旭軍中以後,就打聽到,武力超羣的趙雲,並不是陳旭軍中第一武將。

那個身高恐怖的壯漢典韋,纔是陳旭帳下第一大將,有萬夫莫當之勇。

趙雲與典韋如此說話,正是顯露了他們心中的傲氣,以及對於胡人的不屑。

不僅是他們兩人,漢人之中,哪個不認爲胡人乃是蠻夷之邦

大漢自稱天朝上國,禮儀之邦,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使得他們打心眼裡瞧不起那些胡人。

胡人雖然也瞧不起漢人,認爲他們懦弱無比。

但是漢人的傲,是發自骨子裡面的傲氣,是真正的瞧不起胡人。就好像貴族瞧不起奴隸一般。

而胡人呢,他們或是因爲自卑,或是因爲嫉妒,而產生的一種扭曲的傲氣。就好像絲的仇富心理一樣。

與趙雲、典韋他們不同,陳旭的靈魂來自後世。

他深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並且他的見識,也要遠遠超過漢代的人。

兩個民族之間的衝突,要麼是一方徹底消滅另一方,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要麼就是趟開自己胸懷,用文化進行侵略,徹底同化另外一個民族。

來自於後世,接受民族團結教育的陳旭,自然不會選擇第一種方法。況且他日後征戰四方,最缺乏的就是人口。

若是能夠完全折服匈奴,那麼這些驍勇善戰的匈奴騎兵,就會成爲陳旭手中的一柄利劍。

人生來平等,沒有哪一個種族,比另外的種族高貴。每一種文化,都有着他自己的精髓與魅力。

若是陳旭連這一點都不懂,他在後世接受那麼多年的教育,也就太失敗了。

所以他聽完於夫羅的訴苦以後,再聽到趙雲、典韋的斥責,心中就有一絲不快。

看着於夫羅誠惶誠恐的樣子,陳旭跳下馬背,親自將他扶了起來。

而後他轉頭斥責趙雲、典韋道:“單于若非真心納降,又怎會向我等剖白心扉”

“匈奴既然臣服大漢這麼多年,他們都是我等兄弟姐妹,與普通的大漢子民,又有什麼區別”

陳旭環顧諸將,厲聲說道:“我不管你們以前有什麼想法,但是在我軍中,只要是我麾下將士,皆是爾等袍澤。”

“若是日後有人膽敢歧視、欺辱胡人士卒,休怪某翻臉不認人”

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1007章 託孤第972章 爭功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23章 擊賊第516章 再審第254章 詐死第384章 下一代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696章 輓歌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23章 擊賊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617章 讒言第898章 試探第477章 反目第1004章 病危第580章 抉擇第26章 易首邀酬第513章 隱情第372章 勸降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170章 比武第36章 賞賜風波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224章 襲城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976章 曲有誤第570章 離別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582章 挑選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216章 內亂第485章 家事第606章 鴻門亭第80章 前途堪憂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59章 殤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921章 入徐州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797章 入涼州第96章 末路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786章 噩耗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75章 輕視第47章 黃巾再起第33章 離間第956章 鬥陣(中)第933章 狙擊戰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357章 蛻變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190章 回寨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74章 滿腚傷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13章 火起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565章 密謀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78章 折服第279章 水師第268章 棺木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82章 李儒三策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135章 趙家村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5章 臥虎嶺
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1007章 託孤第972章 爭功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23章 擊賊第516章 再審第254章 詐死第384章 下一代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696章 輓歌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23章 擊賊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617章 讒言第898章 試探第477章 反目第1004章 病危第580章 抉擇第26章 易首邀酬第513章 隱情第372章 勸降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170章 比武第36章 賞賜風波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224章 襲城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976章 曲有誤第570章 離別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582章 挑選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216章 內亂第485章 家事第606章 鴻門亭第80章 前途堪憂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59章 殤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921章 入徐州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797章 入涼州第96章 末路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786章 噩耗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75章 輕視第47章 黃巾再起第33章 離間第956章 鬥陣(中)第933章 狙擊戰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357章 蛻變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190章 回寨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74章 滿腚傷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13章 火起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565章 密謀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78章 折服第279章 水師第268章 棺木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82章 李儒三策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135章 趙家村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5章 臥虎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