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高順

糧食,對於所有百姓來講,都是非常重的要東西。沒有了糧食,很多人都可能會餓死。

所以聽到黃巾軍想要借糧之後,這些百姓都猶豫了。

若是黃巾軍不講信義,有借無還的話,這些家中本就沒有多少存糧的百姓,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艱苦。

況且,私自借糧給黃巾軍,那可是勾結叛逆。若是讓官府之人知道,他們都還會獲罪。

但是,也有人心中有其他的想法。在這個糧食極度匱乏的年代,很多百姓家中的存量,亦是寥寥無幾。

若黃巾軍果真能夠在五天以後,歸還雙倍的糧草,那麼縱然有些風險,卻也值得一搏。

還有些人的心思非常簡單,在他們看來,這次若不是黃巾軍,一直在鮮卑人身後追趕他們,使得鮮卑人沒有時間四處劫掠。

恐怕他們村落中的糧食,也都會被席捲一空。

縱然他們能夠提前躲進山中,但是自己的房屋,恐怕也會被鮮卑人一把火燒掉。所以說,黃巾軍是他們的恩人。

對於恩人,他們絕對不會吝嗇糧食。

看到衆人還在猶豫,一個少年上前,憤然說道:“這些年來,鮮卑人搶了我們多少的糧食,殺了我們多少的兄弟姐妹?”

“如今黃巾軍前來與鮮卑人交戰,幾百人就敢襲擊五萬人的鮮卑人大寨,只有幾十個人活着回來。”

“他們躲在大山裡面,好好做自己的山大王,又有什麼不好的?人家下山跑來跑去,浴血奮戰又是爲了什麼?”

“人家現在缺糧了,就算不說,俺們也應該盡上自己的一份力氣,爲黃巾軍籌些糧草。”

“不管你們怎麼想,反正俺會把俺家中的糧食,都送給黃巾軍!”

“說得好!”

一個老漢拍着乾枯的手掌,排衆而出,高聲喝道。

少年急忙上前,扶住顫巍巍的老漢,口中說道:“阿翁,你怎麼來了?”

老漢輕輕揉了揉少年的腦袋,欣慰的說到:“我若是不來,怎麼能聽到你剛纔說的話?”

少年低着頭,說道:“阿翁,我會給你留點吃的。就算黃巾軍不還給我們糧食,我也會進山、下河,幫你找吃的東西。”

卻不想,老者一梗脖子,說道:“留什麼糧食?你忘了你阿母、姊姊是怎麼死的?”

“把糧食都給黃巾軍送去,就算咱們餓死,只要他們能夠多殺幾個鮮卑人,咱也死而無憾。”

少年想起幾年前鮮卑人的那次劫掠,想到自己阿母與姊姊當時的慘狀,不由眼圈發紅。他咬緊了嘴脣,狠狠點了點頭。

老漢拉着少年的手,顫巍巍的往家中走去,口中還說道:“別管其他人怎麼想,咱們都要把糧食送給黃巾軍。俺要是餓死了,你這娃就直接去投奔黃巾軍吧。”

村民們望着那對父子離去的背影,心中都有些發苦。

幾年前有一小股鮮卑人南下打草谷,村中有很多人,都死在他們的屠刀之下。那個少年的阿母與姊姊,也是被玷污致死。

就連老漢當時也是命懸一線,哪怕後來救活了,身子骨也是越來越差。

所以這一對父子,對於鮮卑人的恨意,就連滾滾的御水河水都無法洗盡。

其實又何止是這對父子,村中其餘的村民又何嘗不是呢?生活在邊境上,他們祖祖輩輩都遭受着胡人的騷擾、劫掠,早就苦不堪言。

若不是如此的話,陳旭等人在西岸逃跑的時候,那些百姓也不會冒着危險,前去救他們了。

老漢與少年的對話,打動了很多村民的心,他們紛紛大聲喊道:“俺也要把家中的糧食送給黃巾軍!”

“還有俺!”

……

以上的一幕,在很多村落之中都有發生。

幷州境內雖然地廣人稀,但是有很多百姓的支持,黃巾軍幾日的口糧卻再也不用發愁。

其實不止是普通的百姓,就連有些附近的大戶人家,也都會慷慨解囊,把家中的餘糧送一些給黃巾軍。

鮮卑人可不像官府那樣,只盤剝普通的百姓,對於那些大戶人家,卻是不敢擅動。

野蠻的鮮卑人,他們不僅搶奪普通百姓的財物,那些富的流油的大戶,更是他們喜歡劫掠的對象。

所以,北方的鮮卑人,可以說得上是所有漢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平城,本就坐落在太行山脈的山腳之下。但是整個太行山橫亙八百餘里,黃巾軍的大寨離這裡也不近。

陳旭估計,大寨之中的糧草至少需要五日才能運到。但是僅僅不到四日,王延就親率一萬黃巾精兵,帶着糧草來到了陳旭的營地之中。

然而,可汗已死的鮮卑人,完全沒有了繼續劫掠的心思,也沒有人想着要爲和連報仇。相反,幾個大部落的首領反而開始爭權奪利,都想要登上可汗之位。

那些小部落的首領,生怕被這些大部落吞併。所以他們都趁着夜色,偷偷離開了鮮卑人的大寨,北上返回各自的部落了。

王延還沒帶着糧食過來之前,河對岸的鮮卑騎兵,就早已走得精光。

歷史的慣性,是何其的強大。哪怕有着陳旭的干預,這場鮮卑人的入侵,亦是有些虎頭蛇尾。

擁有了糧食,陳旭吩咐士卒們將糧食,雙倍還給了那些借給他們糧食的百姓。不管是窮人,還是當地大戶。

有些人領到雙倍的糧食,歡天喜地;有些人卻只願意拿回屬於自己的那份糧食,堅決不肯多要。

但是黃巾士卒們,早已得到了陳旭的死命令。們直接把糧食丟在了百姓的家中,然後瀟灑的離去。

自此以後,黃巾軍在百姓之中的威望,越發響亮。

甚至就連市井之間,也有歌謠傳唱:“北方有胡人,歲歲來劫掠;官非官,匪非匪,黃巾興兵伐鮮卑。”

還有歌謠曰:“官府狠似狼,刮地三百尺;鮮卑兇似虎,殺人又來就食。南方有黃巾,被冠名反賊,驅狼佑我地,吞虎保我民。”

亦有歌曰:“黃巾軍,真信義,借糧一石還兩石;若是官府如黃巾,何愁天下不太平?”

這樣的歌謠,響徹幽、並兩州,當地官吏聞言大驚失色,紛紛彈壓。奈何流言似虎,怎麼也止不住。

幷州雁門郡,馬邑城,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聽到百姓們傳唱的歌謠,臉上露出了憂色。

他轉過頭去,對着身旁另外的一個少年說道:“嚴正兄,黃巾軍如此盅惑民心,若是他們登高一呼,出兵幷州的話,整個幷州將不復朝廷所有矣!”

被稱爲‘嚴正’的少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他沒有附和那個少年的話,反而問道:“歌謠之中,可有虛構之事?”

那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聞言不語。

是啊,若非黃巾軍果真做了一些深得民心之事,百姓也不會爲他們作這些歌謠了。

嚴正笑了一笑,自言自語的說道:“黃巾軍的所作所爲,值得這種稱讚。”

“如今天下民不聊生,我自幼習文學武,希望能夠一展胸中所學。但是時至今日,仍是一事無成,不得不寄居在阿遼的家中。”

說到這裡,他的臉上露出了苦澀的神情。

而後他振作精神,忽然對那個少年說道:“阿遼,我想離開你們張家,出去遊歷一番。”

少年看到嚴正閃爍的眼神,知道他在說謊。心念微動,就想到了一種可能,急忙說道:“嚴正兄,你,你不會是想去投奔黃巾吧?”

嚴正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只是默默不語。

少年早就知道嚴正的性格,看到他如此表現,如何不明白他的心思。

少年急忙壓低聲音說道:“嚴正兄,你要想好了,黃巾軍可是反賊。你一旦前去投奔他們,就再也沒有了退路。”

嚴正搖了搖頭,說道:“阿遼,我並不像你一樣,家世很好。我們高家自從那次鮮卑入侵以後,就已經徹底沒落。”

“我曾經聽聞幷州刺史帳下的主薄呂布,有萬夫莫當之勇,威震鮮卑、匈奴。說實話,在此之前,我想前去投奔他。”

“但是,自從黃巾軍北上攻打鮮卑人以後,我就改變了心思。跟隨他們,哪怕像那劫營的五百人一樣,全部戰死沙場,我心中也絕不後悔。”

嚴正是少年的字,他姓高,單名一個順字。而那個被稱爲‘阿遼’的少年,叫做張遼。

高順家境本來也很不錯,但是自從鮮卑人劫掠以後,他們高家就開始敗落了。

自那以後,高順便嚴於律己,刻苦專研武藝、兵法,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參軍攻打鮮卑人。高順因爲武力過人,所以在當地也有些名聲。

張遼雖然只有十七歲,但是自幼以勇武聞名鄉里,更是喜好結交豪傑。

他聽聞過高順的名聲,與他相見之後,年幼的張遼更是對他敬佩不已。所以他一直與高順交好,甚至經常接濟高順。

高順的才華,沒有人比張遼更加清楚。相比起他那過人的武藝,高順對於練兵以及兵法,更是有着獨到的見解。

就連張遼自己,也經常向高順請教武藝與兵法。

現在忽然聽聞這個自己敬佩的人,要去投奔反賊黃巾軍,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205章 罷兵第504章 判刑第769章 吳懿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28章 拜將第17章 殺人第558章 張鬆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19章 名揚州郡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4章 約戰第281章 往事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316章 赴長安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59章 殤第210章 獻城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1006章 家宴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188章 依附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114章 田豐第437章 離間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688章 追擊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727章 始末第328章 龜兒子第161章 斬赤龍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456章 中伏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70章 報仇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271章 唐姬第856章 傷勢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66章 勸降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88章 矛盾論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296章 生死戰第485章 家事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984章 楊樹下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794章 三策第713章 鄧芝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85章 鴻門宴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308章 換糧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90章 清洗第802章 狼煙第245章 大捷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84章 決定第395章 困境第628章 有鬼第331章 賭約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948章 蘆葦蕩第30章 缺糧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84章 水淹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12章 太平道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447章 韓遂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412章 獻策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76章 文昭論戰第198章 諸侯會盟
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205章 罷兵第504章 判刑第769章 吳懿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28章 拜將第17章 殺人第558章 張鬆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19章 名揚州郡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4章 約戰第281章 往事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316章 赴長安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59章 殤第210章 獻城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1006章 家宴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188章 依附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114章 田豐第437章 離間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688章 追擊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727章 始末第328章 龜兒子第161章 斬赤龍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456章 中伏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70章 報仇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271章 唐姬第856章 傷勢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66章 勸降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88章 矛盾論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296章 生死戰第485章 家事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984章 楊樹下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794章 三策第713章 鄧芝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85章 鴻門宴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308章 換糧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390章 清洗第802章 狼煙第245章 大捷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84章 決定第395章 困境第628章 有鬼第331章 賭約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948章 蘆葦蕩第30章 缺糧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84章 水淹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12章 太平道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447章 韓遂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412章 獻策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76章 文昭論戰第198章 諸侯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