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四方雲動

秦王府邸之內,陳旭看着手中的書信,卻是久久不語。

“本初兄,真的去世了。”

這一刻,陳旭心中卻是五味陳雜,沒有預料中的欣喜若狂,反而多了一絲惆悵。

先是勇猛豪氣的孫伯符,後是天下表率袁本初,兩大諸侯先後離世,讓陳旭感覺有些壓抑。

閉上了眼睛,回想起當初在陣前,與袁紹交談甚歡的情景,陳旭卻是嘆了一口氣。

“任你英雄了得,終究還是要化爲一捧黃土。”

將手中書信輕輕放在案几上面,陳旭眉頭緊緊皺了起來,喃喃自語:“沒想到,歷史已經發生了這麼巨大的改變。”

因爲陳旭的出現,這個時空並沒有爆發官渡之戰,袁紹比歷史上多活了很長時間。

而且,袁紹也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猶豫不決,哪怕死了都沒有決定下一任繼承人。

也許是因爲袁紹遭受打擊太多,故此纔會變得果斷起來,直接冊封長子袁譚爲新任冀州之主。

有了袁紹的開口,再加上沮授、許攸的鼎力支持,袁紹剛剛去世,袁譚就已經接管了冀州大權,並且把袁尚軟禁了起來。

“本初雖然離世,冀州卻並沒有出現預料中的混戰,反而平靜異常。”

在爲袁紹的離世感嘆過後,陳旭卻是有些煩躁。

就在此時,吳迅從外面走了進來,對着陳旭說道:“主公,關中文武此時都已經聚集在了議事廳。”

“都來了麼?”

陳旭低聲呢喃了一陣,就拿着案几上的書信,大步往議事廳趕去。

這個時候,議事廳內已經吵翻了天,原來衆人儘早就知道了袁紹離世的消息,正在討論這件事情。

田豐挽起了袖子,大聲說道:“袁本初離世,袁譚不足爲慮矣,若此時不出兵攻打冀州,待局勢穩定下來以後,再想圖謀必定難如登天!”

田豐就是冀州人氏,無時無刻不希望陳旭能夠領軍,直接攻下冀州。

那樣的話,他也就可以榮歸故里了。

當然,若僅僅是因爲這個緣故,田豐也不會因私廢公。

在田豐看來,冀州現在雖然看似平靜,卻也隱藏了不少禍端。

冀州內部派系傾軋本就十分嚴重,很多人也只敬佩袁紹,如今袁紹溘然長逝,袁譚雖然接管冀州,卻並不能很快穩定局勢。

故此,田豐纔想讓陳旭出兵冀州,趁着冀州不穩之際,迅速消滅袁譚。

趙雲亦是出身冀州,聽見田豐之言當即點頭說道:“元皓先生所言不錯,此時不出兵冀州,更待何時?”

無論何人,都有着榮歸故里的心思,哪怕是田豐、趙雲這等人物,也不能免俗。

兩人話音剛落,鍾繇當即說道:“此事萬萬不可,主公剛剛與東吳簽訂盟約,相約出兵攻打荊州。”

“若此時違背盟約,轉而前去攻打冀州,豈不會讓吳王心寒?”

“如此一來,好不容易與東吳建立的盟約,很有可能再次破裂,愚以爲,依照盟約共伐荊州方爲上策。”

董昭聽見鍾繇的話,當即點了點頭,道:“元常之言大善,袁譚小兒並非成大事之人,若是南方平定,一戰可擒矣。”

“與之相反,那劉玄德卻是人中豪傑,若有機會聯合東吳將其消滅,絕對不容錯過這個良機。”

一直沉默不語的程昱,此時也開口說道:“假如對於冀州不管不顧,難保曹孟德不會背棄盟約揮師北伐。”

“若曹孟德吞併袁譚領地,勢力定會急劇膨脹,此事不得不防。”

衆人聞言眼神卻是驚疑不定,一開始衆人都覺得,徐州與冀州乃是盟友,根本沒有想過曹操會攻打冀州之事。

可是聽程昱這麼一說,衆人當即霍然驚醒。

這個世界上,只有永恆的利益,而沒有永遠的盟友。

袁紹去世以後,冀州已經成爲了一塊肥肉,縱然曹操背棄盟約,領兵攻打冀州也並非沒有可能。

“如果曹孟德真的領兵攻打冀州,對於主公而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忽然輕笑了起來。

賈詡如今在關中的地位,已經十分穩固,就連程昱等人,對於這個擅長把握人心的老狐狸,都十分敬佩。

故此,衆人聽見賈詡的話以後,都將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陳旭也走了過來,問道:“文和何出此言?”

賈詡捋了捋鬍鬚,道:“袁本初雖然去世,冀州之內雖然派系傾軋十分嚴重,卻仍舊不容小覷。”

“若是曹孟德起兵攻打冀州,短期之內想要將其吞併,難如登天。”

“假如袁譚下令死守城池,與曹孟德打持久戰,這場戰事縱然拖上三年五載,也未嘗沒有可能。”

衆人聽到這裡,都是心中一凜,田豐、趙雲亦是臉色微變。

一開始,他們都覺得冀州唾手可得,卻沒有想到考慮到攻城的難度。

賈詡與其是在說曹操,卻也是在提醒關中文武,不要太過小覷冀州,免得到時候陷入戰爭的泥潭,有苦說不出。

賈詡就是這種人,雖然有些想法卻也並不直說,反而拐彎抹角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不得不說,明哲保身之法,被賈詡用到了淋漓盡致。

見衆人聽出了自己的言下之意,賈詡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曹孟德若果真與袁譚僵持起來,主公既可以趁着這個機會消滅荊州,也可以將袁譚拉攏到主公這一方,令其牽制曹孟德,何樂而不爲?”

衆人都想着消滅冀州,只有賈詡思維無比跳脫,居然異想天開想要拉攏袁譚,再爲關中多上一個盟友。

不過仔細想來,這種想法卻是令人拍案叫絕,如果真能讓曹操與袁譚敵對,陳旭甚至可以聯合袁譚消滅曹操。

李儒此時也插口道:“既然如此,主公何不讓陛下頒佈詔書,而後冊封曹孟德爲冀州牧?”

“除此之外,主公還可以效仿與東吳結盟之事,和曹孟德相約攻打冀州,而後平分冀州之地。”

“若那曹孟德起兵北伐,交惡袁譚之後,主公再與袁譚結盟,豈不快哉!”

衆人聞言都是眼睛一亮,覺得此計可行度很高。

陳羣卻是搖頭道:“話雖如此,然而曹孟德並非常人,其麾下亦是人才濟濟,假如識破此計卻該如何是好?”

李儒陰笑幾聲,而後說道:“若曹孟德不領兵北伐,主公可以繼續頒佈詔書,冊封袁尚爲幽州牧,袁熙爲兗州牧。”

“如此一來,袁氏三兄弟各領一州之地,定然會相互爭鬥,主公再拉攏一人剿滅其餘兩人,必可奪取袁氏基業。”

田豐聞言卻是搖頭道:“文優此言差矣,如今袁譚成爲冀州之主,袁尚已經被軟禁,至於袁熙卻是胸無大志,絕對不會與袁譚相爭。”

衆多謀士你一眼我一語,每個人說的話都很有道理,卻讓陳旭聽得有些頭大。

直到此時,他才瞭解爲何歷史上,袁紹麾下謀士衆多,卻落得了一個好謀無斷的名聲了。

好在陳宮、司馬懿、法正等人不在長安,否則的話,假如每人各持一言,就連陳旭都會感覺不知所措。

看着衆人爭論不休,甚至有些武將也加入了爭論的行列,陳旭當即將目光放在了賈詡身上。

如果說歷史上郭嘉是曹操的謀主,諸葛亮是劉備的謀主,那麼賈詡就是陳旭的謀主。

謀主是謀士,地位卻要遠遠高於謀士。

一般來講,陳旭雖然器重田豐等人,可是在衆人有分歧的時候,他也會聽聽賈詡的建議。

衆人看到了陳旭的目光,當即不再說話,也都齊齊看向了賈詡。

賈詡知道陳旭的意思,思索半晌當即說道:“諸位爭論的焦點無外乎三個,其一乃是袁本初身死,若不有所動作,恐怕會錯失良機。”

“其二,假如現在出兵冀州,無異於背棄了與東吳之間的盟約,南方局勢很有可能再生變故。”

“其三,對於冀州的變故,曹孟德究竟會有怎樣的態度。”

衆人聽見賈詡這麼分析,也都暗暗點頭。

賈詡繼續說道:“想要解決這三個問題,其實並不算難,依照主公如今的實力,完全可以兩面開戰。”

陳旭聽到這裡,心中卻是一動。

“主公雖然與吳王相約伐楚,卻不一定非要盡起關中大軍,世子鎮守益州這麼長時間,益州如今亦是兵強馬壯。”

“吳王若是領兵攻打荊州,主公完全可以向世子修書一封,令其領兵協助東吳攻打荊州。”

“如此一來,就不會違背與吳王的盟約了。”

看了看衆人表情,賈詡再次說道:“至於北方局勢,其實文優方纔的計策,已經十分妥當。”

“先作書於曹孟德,他若是起兵北伐主公則與冀州結盟;如若不然,便離間袁氏兄弟,令冀州大亂再徐徐圖之。”

“至於袁尚被軟禁之事,想必文優自有解決方法。”

賈詡一番話,深入淺出分析好了當今局勢,聽得衆人都是暗暗點頭。

……

江州,州牧府。

陳政將益州文武全都聚集起來,拿着手中的書信說道:“父王讓我協助東吳,出兵攻打荊州,還需要諸位鼎力相助。”

法正結果書信,將裡面內容看了一遍,說道:“如果貿然領兵攻入荊州,必將會遭受荊州軍的頑強抵抗。”

“縱然能夠取勝,我軍亦會傷亡慘重,得不償失。”

陳政聞言大奇,問道:“若不出兵荊州,卻該如何是好?”

法正笑着說道:“主公只是讓我們協助吳王,在一旁牽制劉玄德罷了,公子只需屯兵荊州邊界,就能夠吸引大量荊州軍注意力。”

“如此一來,東吳起兵攻打荊州,也會容易許多。”

陳政聞言暗暗點頭,而後將目光放在司馬懿身上,問道:“仲達以爲此計如何?”

司馬懿沉吟半晌,笑道:“孝直此計大妙,公子只管依計行事即可。”

陳政聞言當即不再多慮,令徐晃統兵三萬駐守上庸,做出隨時準備攻擊襄陽的架勢。

他自己卻是盡起江州之兵,來到巴郡最東部,對荊州虎視眈眈。

而此時,東吳軍隊也終於集結完畢,孫權統兵十三萬,浩浩蕩蕩殺奔荊州。

徐州,齊王府。

曹操坐在主位上,眼神有些飄忽,臉上也帶着一絲悲痛之色,甚至沒有注意正在激烈爭吵的衆人。

“從小到大,本初與我都是相交莫逆,哪怕各自割據一方之後,我們經常也有書信往來。”

“不曾想,本初就這麼去了,走得如此突然。”

曹操想起了兒時與袁紹相交的情景,感覺有些傷感,有些惆悵。

低頭看了看披散下來的頭髮,其中已經夾雜着些許銀白色,曹操也有一種英雄暮年的感覺。

“時間一年年流逝,年齡一年年變大,我佔據兩個半州,卻一直沒能再有所進展,哎。”

深深嘆了一口氣,曹操忽然感覺有些頭痛,好在他毅力過人,急忙用雙手抱住腦袋,過了許久才感覺好了一些。

郭嘉一直細心聆聽着衆人的爭論,曹氏集團此時也有着極大的分歧。

有些人認爲,袁紹已經死去,正是徐州北伐的大好時機,只要能夠滅掉的袁譚,佔據他的領地,就可以與陳旭分庭抗衡。

甚至於,曹氏的實力將會一舉超過陳旭,統一天下有望。

可還有一些人覺得,想要吞併袁譚的勢力並不容易,若不能儘快結束戰事,陳旭肯定會趁虛而入。

甚至於,袁譚也會直接投入陳旭懷抱,所以不能妄動刀兵。

而且如今陳旭勢大,聯合所有諸侯對付陳旭,纔是最爲正確的做法。

雙方各持觀點,在大殿之內爭論不休,甚至有些臉紅脖子粗,只有郭嘉注意到了曹操的不對勁。

他趨步上前,有些擔憂說道:“主公,你怎麼了?”

其餘衆人看到郭嘉的動作,也都注意到了曹操,看着他臉色蒼白的模樣,都是心中一驚。

勉強笑了一下,曹操說道:“並無大礙,只是頭痛病又犯了,現在已經好多了。”

郭嘉聞言,眼中卻是閃過一道憂色。

“主公身體要緊,今日議事還是先停下來吧,待主公身體好點以後,再商議不遲。”

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549章 水淹第208章 絕路第759章 昏迷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284章 旭之志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13章 婚事(上)第713章 鄧芝第214章 苦衷第763章 綠洲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591章 王延第284章 旭之志第453章 張遼至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638章 諸葛至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268章 棺木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32章 賊兵來犯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689章 中伏第328章 龜兒子第763章 綠洲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208章 絕路第956章 鬥陣(中)第542章 子午谷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680章 責罰第70章 報仇第69章 程昱第650章 九錫第719章 心憂第48章 東阿危急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296章 生死戰第61章 救人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765章 對峙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3章 黃巾退兵第33章 離間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242章 出塞第628章 有鬼第363章 斬李暹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453章 張遼至第823章 下馬威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377章 驚變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333章 投效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181章 追殺第32章 賊兵來犯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867章 美人殤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879章 酷吏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630章 縱第689章 中伏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41章 白馬失守第487章 臨江仙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525章 名利第723章 小霸王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134章 褚燕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932章 隕將日第210章 獻城第254章 詐死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491章 心憂第287章 厚葬之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620章 追與逃
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549章 水淹第208章 絕路第759章 昏迷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284章 旭之志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13章 婚事(上)第713章 鄧芝第214章 苦衷第763章 綠洲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591章 王延第284章 旭之志第453章 張遼至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638章 諸葛至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268章 棺木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32章 賊兵來犯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689章 中伏第328章 龜兒子第763章 綠洲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208章 絕路第956章 鬥陣(中)第542章 子午谷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680章 責罰第70章 報仇第69章 程昱第650章 九錫第719章 心憂第48章 東阿危急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296章 生死戰第61章 救人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765章 對峙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3章 黃巾退兵第33章 離間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242章 出塞第628章 有鬼第363章 斬李暹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453章 張遼至第823章 下馬威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377章 驚變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333章 投效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181章 追殺第32章 賊兵來犯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867章 美人殤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879章 酷吏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630章 縱第689章 中伏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41章 白馬失守第487章 臨江仙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525章 名利第723章 小霸王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134章 褚燕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932章 隕將日第210章 獻城第254章 詐死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491章 心憂第287章 厚葬之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620章 追與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