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爭論不休

聽到了文昭之言,司馬朗等人在送了一口氣的同時,對於出兵救援劉備,幫助他守住豫州之事就變得極爲主動起來。

畢竟,若是關中有了豫州這個屏障,也就根本不用考慮,捨棄河內郡、河南尹這兩個郡城的事情了。

司馬朗當即說道:“仲德之言不錯,主公可以派遣三員上將,分別駐兵在雁門郡、太原郡、上黨郡。”

“劉玄德兵敗,則可以牽制住袁本初的兵力,使其不敢南下攻取豫州。若袁、劉兩人僵持不下,主公就可以火中取栗,趁機攻入冀州。”

文昭眼睛微眯,沒有一時間說話,反而輕輕捋着已經很長的鬍鬚。無意之間,他看到了賈詡臉上若有若無的笑容,心中這才猛然一動。

一般來講,賈詡都是那種謀而後定之人,很少主動得罪其他人,賈詡今日之言卻是有些反常。

依照賈詡的智謀,不難猜出當他說出這樣一番話的時候,就會得罪司馬兄弟,以及許多出身河內郡、河南尹的官吏。

可事實上,賈詡還是毫不遲疑的說了出來。若說這裡面沒有什麼玄機,文昭卻是萬萬不會相信。

再次將目光放在了賈詡身上,陳旭問道:“吾觀軍師面露笑意,臉上毫無擔憂之色,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可是有什麼話還沒有說出來?”

衆人聽見文昭之言,也都再次將目光落在了賈詡身上。

賈詡也毫不怯場,微微一笑往前走了兩步。他環顧四周,靜靜看了一眼,議事廳內的文武大臣。

任誰都沒有想到,一直無比低調的賈詡,此時居然一反常態,開始露出自己尖銳的獠牙。

只見賈詡昂首挺胸,擲地有聲的說道:“諸位只在討論袁劉之戰,卻忽略了許多多其他的不穩定的因素。而且寄希望於袁本初不能擊敗劉玄德,是不是太過高看劉豫州呢?”

“劉豫州雄才大略,有明主之風此言不差。然而他現在畢竟兵不過五萬,將不過關羽、張飛,謀士也只有孫乾、簡雍。”

“關羽、張飛雖勇,袁本初帳下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也非泛泛之輩。至於孫乾、簡雍,與沮授、許攸、審配等人相比,卻是相差甚遠。”

“袁本初乃名門之後,自其起兵以來,才德之士投者不計取數,可以說是謀士如雨,武將如雲。”

“相比起麾下人才濟濟的袁本初,劉豫州的實力簡直不值一提。若無意外,劉玄德兵敗必定無疑。”

“劉玄德兵敗,縱然主公能夠出兵威懾袁本初,使其不敢領兵南下,也難保曹孟德、孫伯符不會趁機攻取豫州。”

“更何況,袁本初爲人驕傲不已,經過幾年修生養息,實力無比強大。此次遠征公孫瓚,勢如劈竹,袁軍士氣必定無比高昂。”

“若是主公攜重兵威懾袁本初,難保其不會孤注一擲,傾盡全力與主公一戰。那個時候,我等倒底是戰,還不不戰?”

賈詡的一番話,卻是使得所有人都臉色大變,就連文昭也都如此。

正如賈詡所說的那樣,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了袁紹、劉備身上,卻忽略了曹操、孫策這兩個因素。

而且相比起袁紹強大的實力,劉備顯然非常弱小。寄希望他能夠在袁紹的兵鋒下堅持不敗,顯然有些虛無縹緲。

更爲重要的是,若劉備迅速潰敗,關中大軍屯於幷州東部一線,對袁紹進行威懾,會不會惹得袁紹惱羞成怒,而爆發全面戰爭?

陳旭的實力雖強,袁紹也絲毫不弱,真要惹惱袁紹,後果將不堪設想。最主要的是,幾乎從始至終關中謀士沒有想過,在這個時候與袁紹爆發全面戰爭。

議事廳中靜悄悄的,文昭麾下的文武幾乎全都屏住了呼吸,落針之聲亦可聽見。就在此時,一個略顯狂傲的聲音打破了議事廳中的平靜。

只見呂布大聲說道:“要戰便戰,何懼之有?主公不妨直接傾盡全力,趁着袁紹兩線作戰之際,興大軍先滅袁紹,然後佔據大漢的整個北方,再橫掃其餘諸侯,豈不快哉?”

呂布的話,再次引爆了議事廳,武將們紛紛摩拳擦掌的說道:“溫侯所言不錯,主公正好趁此良機先滅掉袁紹,揚我關中兵之威!”

有些文臣卻是說道:“袁紹實力強勁,萬萬不可輕易與其交戰,還是應當先謀劃奪取益州爲妙。”

現階段與袁紹爆發全面戰爭,這可不是關中謀士們希望看到的局面。畢竟,這與關中的既定戰略並不相符。

哪怕當初程昱建議,譴大將分三路屯兵於幷州境內,趁着劉備將袁紹大軍拖住的時候,攻入幽、冀兩州,衆人也沒有當作一回事。

畢竟,幾乎沒有一個人覺得,劉備有能力拖住袁紹的大軍。故此在衆人看來,這不過是一舉空口白話罷了。

恐怕就連程昱自己,也不覺得這個方案能夠得以執行。

後來司馬朗贊成程昱之言,也更多地是想要藉此震懾袁紹,好在劉備兵敗的時候,能夠牽制住袁紹,使袁紹無暇奪取豫州之地。

說到底,關中的衆多謀士們,都沒有做好與袁紹爆發戰爭的準備。他們的思想,幾乎已經被關中早已定下的戰略禁錮了起來。

可是對於武將們而言,他們可不會考屢許多。武將只有在戰場上才能立下戰功,才能博取功名利祿,封蔭庇子。

故此,不少武將直接建議先消滅袁紹。

武將們要戰,揚言要滅掉袁紹;文士們卻紛紛說袁紹實力強大,不能妄自與他開戰。雙方相互爭吵扯皮,使得議事廳中亂哄哄的。

文昭環顧衆人,卻發現賈詡仍舊面帶笑容,程昱、田豐、李儒、司馬懿等人,卻是沉默不語,面露思索之色。

見衆人越爭越激烈,文昭當即感覺有些頭疼。他輕咳兩聲,阻止了正在相互爭吵的衆人,沉聲說道:“安靜,先安靜一下。”

衆人聽見文昭的話,這才紛紛停止了爭吵,把目光放在了陳旭身上。

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254章 詐死第809章 屠殺第357章 蛻變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322章 饑荒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211章 歸心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873章 勝者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69章 吳懿第337章 絕路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51章 欲擒故縱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245章 大捷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66章 攻破濮陽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492章 野炊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254章 詐死第70章 報仇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542章 子午谷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490章 狩獵第206章 擒張遼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42章 卜己之死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678章 斥徐晃第267章 不可敵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175章 推測第617章 讒言第145章 回馬槍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264章 水淹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68章 沙盜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298章 獅虎鬥第765章 對峙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43章 黃巾退兵第301章 反應第338章 弒帝第6章 虎嘯第495章 父與子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650章 九錫第98章 黃巾不死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43章 黃巾退兵第609章 刁難第296章 生死戰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247章 反攻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170章 比武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193章 心思
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254章 詐死第809章 屠殺第357章 蛻變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322章 饑荒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211章 歸心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873章 勝者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69章 吳懿第337章 絕路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51章 欲擒故縱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245章 大捷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66章 攻破濮陽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492章 野炊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254章 詐死第70章 報仇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542章 子午谷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490章 狩獵第206章 擒張遼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42章 卜己之死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678章 斥徐晃第267章 不可敵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175章 推測第617章 讒言第145章 回馬槍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264章 水淹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68章 沙盜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298章 獅虎鬥第765章 對峙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43章 黃巾退兵第301章 反應第338章 弒帝第6章 虎嘯第495章 父與子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650章 九錫第98章 黃巾不死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43章 黃巾退兵第609章 刁難第296章 生死戰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247章 反攻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170章 比武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193章 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