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反心

歷史雖然有極其強大的修正性,仍舊因爲文昭的到來而被改的面目全非。

由於文昭的插手,導致張魯挖出玉璽的事情提前了許多年。

而且因爲董昭在楊松面前進言,使得張魯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聽從閻圃的建議,反而在漢中南面稱王。

這一系列事情引發出來的變故,使得張鬆舉薦法正出使荊州,也整整提前了九年。

現在的法正只不過是一個新都縣令,尚未被任命爲軍議校尉。而且法正現年剛剛二十三歲,在劉璋眼中也太過年輕。

故此,劉璋根本沒有聽從張鬆的舉薦,派遣法正出使荊州。

自己的建議被拒絕,張鬆心中一直鬱鬱不平,他向劉璋辭別離開了成都,前去新都面見法正。

對於張鬆的到來,法正自然是十分高興,非常熱情的將張鬆迎到了府邸之內。兩人坐定以後,法正就讓人準備了一些酒食,與張鬆對飲起來。

法正喝了一杯酒,問答:“子喬今日爲何會來到此地?”

張鬆也不說話,只是連飲三杯烈酒,這才嘆息道:“此次張魯稱王,天子下達詔書要求主公征討漢中。”

“我素知孝直有經天緯地之能,這纔在主公面前舉薦孝直,想讓你出使荊州,好立下大功能夠得到主公重用。”

法正端着酒杯的右手一頓,問道:“子喬爲何說出使荊州乃大功一件?”

張鬆灑笑兩聲,說道:“以孝直之才,難道還猜不出來麼?與漢中相鄰的諸侯,又不止主公一家,那劉荊州亦是如此。”

“此次張魯稱王,主公與劉荊州都乃漢室宗親,如何不會接到天子命令討伐張魯的詔書?若是其餘諸侯,尚且能夠不顧天子詔書,主公與劉荊州卻是無法拒絕啊。”

“故此,這次出使荊州勸說劉景升出兵漢中,根本沒有絲毫難度,這難道不是大功一件?”

張鬆對於法正這個好友,亦是十分夠意思,想方設法要讓法正出人頭地。可以說,若非張鬆一直在劉璋面前極力舉薦,法正還不見得能夠擔任新都縣令這個職位。

法正將杯中酒水喝完,而後在手中慢慢轉動着酒杯,說道:“看來是劉益州沒有理會子喬的舉薦,拒絕讓我出使荊州吧。”

張鬆猛然往口中灌進了一杯酒,頹然說道:“正是如此!”

話畢,他也不再說話,只是不停的喝酒。

至於法正,眼中卻是閃過微不可查的陰霾。他胸中有滿腹才華,亦是少年輕狂,卻不想在益州屢屢碰壁,甚至要讓好友盡力周旋才能得到一個縣令的職位。

每每念及於此,法正心中又有一股怨氣。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其實在法正心中,一直沒有將劉璋視爲君主,不然方纔他也不會稱其爲‘劉益州’了。

屋內的氣氛有些壓抑,兩人隨後都沒有在說什麼,只是推杯換盞喝個不停。及至最後,兩人全都酩酊大醉,也顧不上什麼禮儀,勾肩搭背搖搖晃晃的來到了庭院之內。

“噗通!”

兩人喝得太多,居然一起栽倒在地。法正先爬了起來,指着張鬆哈哈大笑起來。

繼而,法正突然拔出腰中的佩劍,在庭院之內搖搖晃晃的開始舞劍。他一邊舞劍,一邊放聲歌唱。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文昭盜竊曹操的短歌行,這個時候卻被法正拿出來吟唱。唱到這裡之後,發證的聲音忽然戛然而止。

他扔掉了手中的佩劍,身體呈一個大字躺在了庭院內的草灘上,靜靜觀看着天空中的明月。

張鬆亦是從地上爬了起來,搖搖晃晃的走到法正身旁,學着法正的樣子躺在地上。

都說醉酒誤事,喝酒能讓人感覺十分糊塗,其實不然。喝酒麻醉的只是身體與神經,很多人喝醉以後頭腦卻是十分清醒。

шωш ▪ⓣⓣⓚⓐⓝ ▪CΟ

只不過頭腦雖然情形,身體卻有些不受支配,甚至說話也都有些不經過大腦。當然,喝醉以後身體不受控制頭腦卻十分清醒,也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

毫無疑問,法正與張鬆就是如此。

漢代多狂士,他們的行爲舉動放蕩不羈,卻不會遭受他人的鄙視。像法正、張鬆這樣酒後放縱,哪怕被人看到也不會說些什麼。

兩人都躺在草灘之上,聽着蟲鳴鳥叫的聲音默默不語。

足足沉默了一炷香的時間,張鬆醉意稍去以後才問道:“孝直方纔吟唱的詩句,可是陳文昭所做的短歌行?”

法正答道:“正是。”

張鬆謂然一嘆,道:“孝直可是有心投奔陳文昭?”

法正先是沉默不語,而後才說道:“劉璋並非明主,益州之地早晚必被他人所得矣。吾聞陳文昭雄才大略,求賢若渴,從這首詩句之中,也可以看出他對於人才的渴望。”

“法某不才,卻也自幼飽讀詩書,精通兵法韜略。若有機會,也想去看看陳文昭到底是真的選賢舉能,還是徒有虛名。”

張鬆定定望着天空中的明月,有些不甘的說道:“益州之地乃天府之國,地勢險要,人口衆多,才德之士輩出。”

“可惜劉益州並非明主,不然在這個亂世之中,未嘗不能做出一番事業。”

法正當即說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子喬若是有意,不妨棄劉而去,尋一明主投之,好在亂世之中封侯拜相,博取功名利祿。”

張鬆對於碌碌無爲的劉璋早就心有不滿,若是劉璋能夠善納良言,任用像法正這樣的賢士,也未嘗不能仗着山川之險抵禦其他諸侯。

若是這樣,劉璋還值得張鬆輔佐一番。

可是劉璋毫不猶豫拒絕了張鬆舉薦的人才,卻使得張鬆有些心灰意冷,再無輔佐劉璋之意。

(票票,求票!)

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802章 狼煙第603章 孫尚香第799章 陳沫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525章 名利第620章 追與逃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58章 遊街第603章 孫尚香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504章 判刑第41章 白馬失守第765章 對峙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241章 殺意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249章 匯合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505章 求情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504章 判刑第789章 屠城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110章 議事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370章 詐城第326章 誘敵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769章 吳懿第504章 判刑第274章 安心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216章 內亂第902章 錦囊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371章 函谷關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9章 毀田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989章 刺客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37章 離間第261章 相爭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02章 戲志才第92章 離去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389章 殺貴妃第609章 刁難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866章 孫權第611章 三問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804章 爭鋒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504章 判刑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54章 約戰第461章 議事第769章 吳懿第733章 破寨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52章 密謀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39章 王延之謀第301章 反應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759章 昏迷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534章 憂慮第633章 郭淮
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802章 狼煙第603章 孫尚香第799章 陳沫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525章 名利第620章 追與逃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58章 遊街第603章 孫尚香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504章 判刑第41章 白馬失守第765章 對峙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241章 殺意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249章 匯合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505章 求情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504章 判刑第789章 屠城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110章 議事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370章 詐城第326章 誘敵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769章 吳懿第504章 判刑第274章 安心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216章 內亂第902章 錦囊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371章 函谷關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9章 毀田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989章 刺客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437章 離間第261章 相爭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02章 戲志才第92章 離去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389章 殺貴妃第609章 刁難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866章 孫權第611章 三問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804章 爭鋒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504章 判刑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54章 約戰第461章 議事第769章 吳懿第733章 破寨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52章 密謀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39章 王延之謀第301章 反應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759章 昏迷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534章 憂慮第633章 郭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