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各有算計

卻說徐晃以劉闢、龔都爲副將,閻圃爲軍師,率領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巴郡。

行軍途中,閻圃向徐晃進言:“西川豪傑甚多,縱然有龐羲以及東州人氏以爲內應,將軍亦是不可輕敵。”

“於行軍途中,將軍應當戒約三軍,勿得驚擾百姓,以失民心。”

徐晃答道:“軍師所言甚善,其實我關中軍法嚴苛,主公嚴令禁止士卒們劫掠百姓。但有違抗軍令者,立斬不饒;將領若不約束士卒,一併斬之。”

“縱然軍師沒有提醒,吾亦會約束麾下士卒,讓他們對於百姓秋毫無犯。”

果真如徐晃所言,大軍行進過程之中,但有降者秋毫無犯。縱然個別城池不願投降,城破之後關中軍亦是沒有驚擾百姓。

當然,普通縣城對於徐晃麾下的五萬大軍而言,不過是微不足道的阻攔罷了。

面對關中兵強大的兵容,縱然縣令不願投降,也有不少東州人氏殺縣令投降。再加上巴郡面積雖廣,城池卻並不多。

故此,關中軍一路勢如劈竹,居然很快就攻到了墊江。

墊江距離巴郡治所江州也不過是五日路程,徐晃帶着大軍一路南下奔襲,士卒們早已疲憊不堪。

閻圃當即諫道:“將軍一路之上連克數城,大軍已是疲憊之師。不妨先在墊江休整幾日,等待主公大軍到來。”

徐晃卻是搖了搖頭,道:“主公想要從關中派兵過來,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若不趁着出其不意,迅速攻佔江州,佔領整個巴郡。”

“待劉璋回過神來,派遣大軍過來駐守,再想破城何其難也。”

徐晃身爲一個沙場宿將,對於戰機的把握自然無比精準。

這一次,他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就打到墊江,除了一路上有東州士人開城門投降以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進軍速度太快了。

徐晃用兵可以算得上是其疾如風,這場奪取巴郡的戰爭,是一場真正的閃電戰。

正是出於對戰局的把握,徐晃纔不願意放棄這個千載難逢,攻破江州的機會。

而且,別看徐晃現在推進速度這麼快,可是大軍深入巴郡腹地,卻是孤軍長驅直入,犯了兵家大忌。

時間拖得久了,待益州援軍到來,甚至有可能會斷掉徐晃後路,讓他麾下這些兵馬,成爲一支孤軍。

閻圃卻是面帶擔憂之色,說道:“孟達前往江州,已經有了許多時日,卻不知爲何直到今日,仍舊沒有接到他的消息。”

“若是沒有孟達裡應外合,想要攻破江州恐非易事啊。”

徐晃卻是傲然說道:“區區江州,何足掛齒?有孟達爲內應固然是好事,縱然事情有變,憑藉吾手中人馬,亦能強攻江州。”

“而且這一路之上,東州士人屢次獻城投降,若那嚴顏不是浪得虛名之輩,想必已經對東州人氏有所防備了吧。”

說到這裡,徐晃臉上帶上了古怪的笑意。

閻圃聞言卻是一怔,繼而失聲叫道:“將軍既然想到這點,何不及早阻止孟達進入江州?”

直到此時,閻圃纔回過神來。

巴郡太守嚴顏乃是蜀中名將,不可能沒有注意到徐晃南下的戰況,若他了解到了東州士人的所作所爲,孟達再想裡應外合獻城,無異於自尋死路。

徐晃卻是說道:“子度言談之中異於常人,絕非易與之輩,縱然不能爲我等裡應外合攻破江州,保全自己性命想必也沒有問題。”

“若是他僥倖能夠瞞過嚴顏打開城門,則巴郡之地一戰可定,豈不快哉?”

聽見徐晃的話,閻圃心中雖然仍舊有些擔憂孟達,卻也稍微放下心來。

其實他卻卻不知道,徐晃之所以沒有提醒孟達,卻是因爲以前文昭交代他了一番話。

歷史上的孟達,是個不擇不扣的二五仔,先背叛劉璋投降劉備,又背叛劉備投降曹魏,後來再背叛曹魏想要投降蜀國,卻被司馬懿所殺。

也許這個人有些能力,可是沒有一個君主喜歡二五仔,文昭自己亦是毫不例外。

相比起法正這個睚眥必報之人,孟達卻是更加令人厭惡。至少只要善待法正,他在大是大非上都能站住陣腳。

而在孟達心中,卻毫無忠義二字。

若孟達投降文昭,並且立下了大功,縱然文昭不喜歡此人,也只能重用他,這並不是文昭希望看到的情況。

故此在文昭離開漢中之前,就已經隱晦的告知徐晃,他不喜此人。

徐晃聞弦而知雅意,自然不會果真讓孟達活着立下這個大功,縱然孟達不會被嚴顏所殺,徐晃也會製造出一些意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孟達秘密回到江州之後,就被嚴顏帶領着士卒們將其抓捕。

直到下獄以後,孟達才知道自己的謀劃早已敗露,龐羲等人都已經被殺,益州大軍也在趕往江州的路上了。

嚴顏看着身爲階下囚的孟達,沉聲說道:“按照時間來講,其實我完全能夠領兵趕往巴郡北方,將徐晃拒之門外。”

“你可知道,爲何我一直龜縮在江州,裝作事毫不知情的樣子麼?”

臉色蒼白的孟達略一思索,就答道:“將軍可是想要以江州爲誘餌,將徐晃所率領的五萬大軍,全都留在此地?”

讚賞的看了孟達幾眼,嚴顏說道:“你是個聰明人,應該知道我需要你怎麼做。”

孟達卻是面帶嘲諷地說道:“吾今日既然已經成了階下囚,又豈會有活命之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想讓我給徐晃將軍送假消息,絕無可能!”

嚴顏尚未說話,秦宓卻是大笑兩聲,道:“誰說要殺你了?”

孟達撇了撇嘴,不屑的說道:“吾既背叛了劉益州,引關中軍進入巴郡,難道劉益州還能留我性命?”

秦宓道搖了搖頭,道:“非也,非也!子度並非私通關中軍,反而是主動舉報龐羲叛亂,並且引誘關中軍進入巴郡,相助嚴將軍大破賊軍。”

“子度非但無過,反而有功,而且是大功!”

孟達微微一愣,而後大喜過望,問道:“果真如此?”

嚴顏、秦宓一起說道:“絕無戲言!”

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510章 切磋第76章 文昭論戰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19章 名揚州郡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77章 奇襲丘縣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898章 試探第355章 鍾繇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96章 末路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558章 法正第366章 內亂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723章 小霸王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235章 鮑信第111章 民心第640章 聆聽第524章 簡雍第269章 止戈第185章 高順第769章 吳懿第108章 破敵第88章 矛盾論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591章 王延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491章 心憂第249章 匯合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98章 獅虎鬥第119章 噩耗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821章 諸葛亮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33章 離間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188章 依附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637章 衝突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399章 密信第771章 擒張任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47章 渡河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364章 赦令第492章 野炊第412章 獻策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41章 白馬失守第241章 殺意第264章 水淹第226章 百態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章 阿虎之勇第271章 唐姬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468章 沙盜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472章 劫營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759章 先登營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650章 九錫第769章 吳懿
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510章 切磋第76章 文昭論戰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19章 名揚州郡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77章 奇襲丘縣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898章 試探第355章 鍾繇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96章 末路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558章 法正第366章 內亂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723章 小霸王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49章 一掃陰霾第235章 鮑信第111章 民心第640章 聆聽第524章 簡雍第269章 止戈第185章 高順第769章 吳懿第108章 破敵第88章 矛盾論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591章 王延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491章 心憂第249章 匯合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98章 獅虎鬥第119章 噩耗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821章 諸葛亮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33章 離間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188章 依附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637章 衝突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399章 密信第771章 擒張任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547章 渡河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364章 赦令第492章 野炊第412章 獻策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41章 白馬失守第241章 殺意第264章 水淹第226章 百態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3章 阿虎之勇第271章 唐姬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468章 沙盜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472章 劫營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759章 先登營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650章 九錫第769章 吳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