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昔日孩童

幷州,太原郡,晉陽城中。

陳宮聽着斥候的彙報,臉色微變。

他揮手讓斥候離去,而後急忙召集幷州文武前來議事。

待衆人齊聚州牧府以後,陳宮謂衆人曰:“袁本初盡起冀州大軍,兵分三路攻入幷州。”

“第一路由顏良爲主帥,審配爲軍師,興兵兩萬攻入上黨;第二路由沮授爲主帥,文丑爲先鋒,領兵兩萬攻入雁門郡;袁紹親率七萬人馬,星夜兼程往太原郡殺奔而來。”

“幷州守軍加在一起不過三萬,袁軍來勢洶洶,諸位可有破敵良策?”

陳宮話音一落,幷州文武臉色全都一變。

以三萬之衆抵擋十一萬冀州大軍,無論如何看幷州都處於絕對劣勢。

更爲重要的是,袁紹此次傾巢出動,冀州謀士猛將全都隨軍出征。

反觀幷州境內,將不過張遼、王延,謀士不過陳宮一人,雙方勢力相差實在太大了。

或謂陳宮曰:“賊軍勢大,使君不妨派人向主公求援。”

此人之言得到許多人認可,面對實力強大的冀州軍,哪怕幷州將士再如何驍勇善戰,心中也難免有些畏懼。

陳宮卻是眉頭一皺,說道:“主公率領大軍南征益州,關中守軍本來就不多。這些士卒還要防備其餘諸侯來犯,如何能夠派出援軍前來幷州?”

諸將聞言面面相覷,都有些不知所措。

陳宮看見衆人露出怯意,當即拔劍在手,厲聲喝道:“主公將幷州這等緊要之地,都交由我等手中,我等又豈可心懷恐懼?”

“自主公縱橫天下以來,攻必克,戰必勝,威震天下,諸侯聞主公之名當即喪膽。”

“爾等都乃最早跟隨主公之將校,見證了主公之輝煌,主公之崛起,又豈可貪生怕死,在此弱了主公名頭!”

諸將聽聞陳宮之言羞得臉色通紅,一人當即抖擻精神,憤然喝道:“縱然戰死,亦不足惜!”

“縱然戰死,亦不足惜!”

幷州將校全都大聲怒喝。

這些將校之中,有許多都是以前的黃巾軍將領,這些年來文昭讓他們幫助陳宮駐守幷州。

有很多最早跟隨文昭的黃巾將領,都先後戰死沙場,文昭如此安排,未嘗沒有讓他們安享餘年的意思。

畢竟,相比起跟隨文昭征戰四方,駐守幷州顯得要安全許多。

長時間沒有經歷戰事,已經使得這些當初無比熱血,悍不畏死的黃巾將校,失去了往日銳氣。

這也是爲什麼,纔開始聽見袁紹大軍來犯之時,這些將校會有些膽怯了。

可是陳宮三言兩語,卻讓他們想起了往日金戈鐵馬的歲月,想起了自家主公對於他們的器重,這才紛紛表明心跡。

見衆人士氣被挑旺起來,陳宮心中常常舒了一口氣。

未戰先怯乃兵家大忌,若是幷州諸將都沒有戰心,又如何守得住幷州之地?

環顧衆人,陳宮喝道:“上黨有王延將軍領軍一萬駐守,顏良、審配縱有通天之才,也休想從此地攻入幷州。”

“雁門郡有張遼領軍五千駐守,張遼將軍乃是主公麾下少有之良將,據城抵擋兩萬冀州軍也不在話下。”

“只有太原郡面臨壓力極其龐大,以一萬五千之衆抵擋七萬冀州軍,稍有不慎都可能會丟城失地。”

“而整個幷州戰事之成敗,也都將在太原見分曉。”

一個將領說道:“雖然我等並不懼死,然而冀州軍畢竟實力太過強大,縱然兵敗我等亦死不足惜,可若是未能替主公守住家業,也會死不瞑目啊。”

這員將領隱晦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倒也頗有道理。

幷州雖有八百里太行山爲天險,可是比起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卻又相差甚遠。

假如袁紹分兵攻打太原縣城,憑藉太原郡現有之守軍,根本沒有辦法守得住各個城池。

陳宮說道:“爾等休要擔憂,吾自有主張!”

由於幷州乃是文昭起家之地,是一個極其緊要去處,故此文昭纔會將幷州牧之職交給陳宮,讓他駐守此地。

這麼多年以來,其餘關中謀士都已經闖下了赫赫威名,只有陳宮默默駐守在幷州,不爲衆人所知。

也許很多人都並不認爲,陳宮之才能夠與李儒等人相提並論。這一次袁紹領兵來犯,正是陳宮展示自身才華的時候。

幷州境內,這幾天信使四處奔波,太原郡各個縣城都張貼了官府公文。

一座小縣城城門口,許多百姓聚集在一起,他們身上穿着的衣服,比起以往不知好了多少。

由此可見,這些年幷州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許多。

一個不到三十歲左右的青年男子站在人羣之中,靜靜看着榜文裡面裡面的內容,眉頭越皺越緊。

“冀州袁紹無故犯我城池,不日即將攻入城中,由於太原兵力太少,治下縣城根本不能分兵一一把守。”

“爲了太原百姓安危着想,州牧有令:晉陽以東縣城之內百姓,當遷徙往晉陽以西躲避戰禍,並且要把家中糧食全部帶走,不得拖延!”

讀到這裡以後,青年就默默往家中走去。

他推開房門,看着頭髮已經花白的奶奶,臉上露出了掙扎的神色。

老婦人見孫兒回家,疑惑的問道:“今日城中十分嘈雜,伯德方纔出去觀看,可曾探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年輕人說道:“祖母,袁紹興兵攻打併州,由於幷州境內兵力不足,是以使君下令將各縣城守軍抽調往晉陽,並且讓百姓們往西邊遷徙,以免招致戰禍。”

老婦人心中一驚,說道:“冀州軍要打過來了麼,使君能不能守住城池?”

她沒有考慮自己安危,反而擔心陳宮能不能守住太原。

年輕人沉吟半晌,而後說道:“從雙方兵力來看,冀州軍佔據絕對優勢。然而去歲主公派兵劫掠冀州,使得袁本初元氣大傷,冀州存糧必定不多。”

“使君將百姓遷往西,就是想要堅壁清野,而後集中兵力死守晉陽。”

“如今秋季已經將要過去,寒冬也快要來臨,只要戰事能夠拖上一兩個月,冀州軍必定不戰自退。”

陳宮若在這裡,必定會爲這個青年之言而感到震驚,可是老太太卻好像已經感覺習慣了。

她聽聞孫兒之言這才放下心來,說道:“只要使君能夠守住城池,讓俺們遷徙就遷徙吧。”

看着露出笑臉的老婦,青年掙扎了許久猛然跪在地上,說道:“話雖如此,然則兵戰兇危,稍有不慎整個幷州都會丟失。”

“吾家深受主公恩惠,如今正值幷州生死存亡之際,孫兒想要前去投軍!”

說到這裡,青年雙目含淚,額頭緊緊貼在了地面,不肯擡起頭來。

父母在,不遠遊。

這個青年天資過人,雖然出身貧窮卻也滿腹才華,可是因爲家中老奶奶之緣故,既沒有去太學讀書,也沒有參軍報效國家。

老太太聽見青年之言先是十分愕然,而後大笑着說道:“別看我年齡很大,可是也已能照顧自己。”

“幾年前我就勸你去太學讀書,可你這孩子一直執拗,不肯離開我老人家。今日縱然你不肯前去投軍,老婦也要趕你過去呢。”

“不然的話,如何對得起主公大恩?”

青年沒有接話,只是跪在地上重重磕了幾個響頭,滿臉淚水。

青年本來是東郡人氏,年少時分便父母雙亡,只與奶奶和一個妹妹相依爲命。

後來天下大亂,百姓生存極其艱難,青年妹妹也在饑荒之中死去,老奶奶只得不遠千里帶着青年來到太原避禍。

直到來了太原以後,兩人生活纔好過了許多。哪怕是青年後來習武學文,也得到了官府的接濟。

所以說,陳旭這個幷州之主,對於他們一家有大恩。

更爲重要的是,若沒有陳旭,恐怕青年與他妹妹早在孩童之時,都已經死去了。

直到現在,青年還記得當年在東郡城門口,三匹快馬急速向他和妹妹衝來,差點就將兩人踐踏而死的畫面。

那個時候,陳旭宛若天神降臨,喝退戰馬將他們兄妹兩人救了下來。

這種恩情哪怕已經過去將近二十年,青年仍舊未曾忘卻,這些年他更是一直刻苦習文學武,想要日後爲陳旭征戰天下。

其實他雖然沒有什麼名氣,可是自身卻十分有才華。

若非無法捨棄自己家中的老奶奶,恐怕青年現在早就已經名揚天下了。

陳旭這個蝴蝶恐怕並不知道,當初自己一個下意識的舉動,居然會改變青年的一生,並且爲自己以後帶來極大益處。

老太太扶起了自己的孫兒,說道:“你要記住,你小時候雖然居住在東郡,可我們家祖地乃是潁川。”

“他日你若能夠闖出一些名堂,還是應當迴歸故里。”

青年抹了把眼淚,狠狠點了點頭。

老太太擡起了頭,望着南方自言自語的說道:“你阿翁死得早,伯父一家不知道怎麼樣了,我記得你還有個堂兄呢。”

“他的名字,叫徐庶。”

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972章 爭功第65章 譁變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769章 吳懿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29章 薦文昭第965章 一封信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329章 虐呂布第231章 遭遇第525章 兩封信第637章 衝突第145章 回馬槍第494章 關平第740章 戰畢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82章 挑選第339章 船毀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999章 刺殺第55章 假借天命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110章 議事第265章 驚變第779章 下戰書第260章 分歧第285章 無名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32章 賊兵來犯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797章 入涼州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744章 糾結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36章 賞賜風波第247章 反攻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31章 練兵第233章 斬將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551章 凱旋第659章 誣陷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769章 吳懿第97章 清河絕唱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437章 離間第246章 追擊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18章 敲暈第193章 心思第121章 戰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78章 折服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相邀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57章 驚變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1005章 回家第59章 殤第399章 密信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101章 詭異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984章 楊樹下第360章 鬥將第360章 鬥將第43章 黃巾退兵第267章 不可敵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116章 很年輕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405章 軒轅關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277章 張裕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357章 蛻變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955章 鬥陣(上)第609章 刁難
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972章 爭功第65章 譁變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769章 吳懿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29章 薦文昭第965章 一封信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329章 虐呂布第231章 遭遇第525章 兩封信第637章 衝突第145章 回馬槍第494章 關平第740章 戰畢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582章 挑選第339章 船毀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999章 刺殺第55章 假借天命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110章 議事第265章 驚變第779章 下戰書第260章 分歧第285章 無名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32章 賊兵來犯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797章 入涼州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744章 糾結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36章 賞賜風波第247章 反攻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31章 練兵第233章 斬將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551章 凱旋第659章 誣陷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769章 吳懿第97章 清河絕唱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437章 離間第246章 追擊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18章 敲暈第193章 心思第121章 戰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78章 折服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1章 相邀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57章 驚變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1005章 回家第59章 殤第399章 密信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101章 詭異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984章 楊樹下第360章 鬥將第360章 鬥將第43章 黃巾退兵第267章 不可敵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116章 很年輕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405章 軒轅關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277章 張裕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357章 蛻變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955章 鬥陣(上)第609章 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