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基甸勇士

這一次並非真正要帶新兵們上戰場,而是爲了再次淘汰一大批人。

隨着文昭麾下勢力的擴張,增加軍隊數量已經成爲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可是文昭一直堅信,只有精兵才能打天下。

當然,這所謂的精兵,也只不過相對於其餘諸侯麾下的士卒,顯得更加紀律嚴明、裝備精良罷了,不可能人人都如同後世的特種兵那樣。

現在能夠留下來的士卒,大多都是真正想要建功立業,不怕死的人。那些扔掉武器趴在地上,如狗舔一般喝水的人,聽說自己被淘汰以後,都有些不忿。

然而在校尉大喝之下,卻也沒有人敢出言反駁,只是憋着滿腔委屈與怒火,默不作聲。

校尉沒有理會衆人的表現,只是在心中暗贊自家主公挑選精兵的方法,果真與衆不同。

先以良田以及家人團聚爲誘惑,淘汰了一大批沒有鬥志之人;而後以戰場之上的殘酷爲恐嚇,又嚇跑了一些心智不堅之輩。

及至後來,更是佯裝帶領衆人前去攻打羌人,在喝水之時通過觀看士卒們的姿勢,將那些警惕心不強的士卒淘汰。

特別是最後一次選拔,完全讓人拍案叫絕。

試想一下,一千餘尚未經過訓練的新兵,又累又渴。並且他們旁邊,隨時都可能會出現敵人。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仍舊毫無顧忌趴在河邊,像狗一樣舔食河水之人,他們的警惕心又何在?

相反,那些把武器放在身旁,蹲在河流旁邊,一邊用雙手捧着水喝,一面觀察着四周的情況。這些人,無疑是警惕心非常高的士卒了。

戰場之上無兒戲,若是士卒們缺乏了警惕之心,早晚都會戰死沙場。

與其讓這些毫無警惕心的青壯日後戰死沙場,還不如將他們留在涼州屯田,充實這裡的人口。

也許有人會說,先天警惕心不夠強,可以通過後天培養。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更何況現在乃是亂世,這些士卒經過簡單的訓練以後,隨時都可能會奔赴沙場。就算能夠通過訓練改變他們的性格,那些天生警惕心強的士卒,無疑會變得更加優秀。

正是考慮到這些,那個校尉纔對於文昭這種挑選兵卒的方法,而感到拍案叫絕。

其實這種挑選戰士的方法,是文昭借鑑了後世《聖經》上面的戰例,才加以改變而成。

據《聖經》記載,以色列乃是神的選民。

當時以色列的敵人米甸人非常強大,基甸便兩次禱告神,求神顯明差遣他拯救以色列人的憑據。這兩次神都聽了基甸的禱告,堅固了基甸必勝的信心。

基甸率領以色列人與米甸人對陣時,以色列人只有三萬二千人,米甸人卻有十三萬五千人。

當以色列與米甸人,在軍力數字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耶和華反而覺得以色列人太多,縱然戰勝米甸人,也不能彰顯他的榮耀。

基甸就聽從的耶和華的話,告訴以色列人:“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以色列人。

這就是耶和華對基甸軍兵的第一次精選。

可是面對着十三萬五千米甸人,當基甸的戰士只剩下一萬的時候,耶和華仍舊覺得人太多,就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我好在那裡爲你試探他們。”

就這樣,基甸就帶一萬以色列人下到水旁,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餘的都跪下喝水。

隨後,基甸就只挑選了三百,用手捧着舔水的以色列人與米甸人交戰,其他人卻都被基甸遣散,各歸各處。

就這樣,第二次精選只留下了三百人。

後來,基甸將三百人分成三隊,把號角和空瓶交在他們手中,瓶內都藏有火把。

三更之初,三百基甸勇士來到敵人的營旁,就吹起號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齊聲吶喊:“爲耶和華而戰!爲基甸而戰!”

就這樣,突然被劫營的米甸軍營大亂,敵人互相擊殺,紛紛潰逃。以色列人就從各地聚集來,追趕米甸人。

那一戰,基甸捉住了米甸的兩個王,殺死十二萬米甸兵士,驚散了他們的全軍。

在《聖經》中,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在少數,可是像這樣挑選勇士,通過劫營大破敵人的戰例,卻也並不太多。

拋開裡面神話的因素,基甸挑選精兵以及攻打米甸人的方法,都非常值得借鑑。文昭正是看過這一段內容,纔想到了這個選兵的方案。

就這樣,五十萬人被選中的不到五萬。這五萬兵馬被陳靜、鍾繇集中起來訓練,其餘人卻分散到涼州的各個郡縣屯田。

只待秋收過後,就會有大批人馬涌來涼州,將這片荒涼、偏僻、人口稀少的地方充實起來。

文昭不遺餘力的遷徙百姓,是因爲他深知歷史上涼州之所以戰亂不休,不僅有羌人作亂的因素。

涼州稀少的人口,也導致了漢室對於涼州的掌控力度不夠。

試想一下,後世一個普通中等城市,人口也有二十萬到五十萬之衆。現在諾大的整個涼州,所有人口加起來尚且只有三十萬左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用地廣人稀來形容涼州,已經有些不太合適;用千里無人煙形容,纔是真正的恰如其分。

當一個龐大卻又與異族相鄰的地域,裡面缺乏足夠人口之後,想要保持這裡的穩定,根本毫無可能。

文昭正是爲了涼州長久的安定着想,才挖空心思將百姓們,遷徙到涼州的各個郡縣。

只要涼州人口多了起來,官府必定會派遣更多官吏,加強對於涼州的管轄。

各郡郡兵的多寡,完全與郡內的人口掛鉤。只要人口充足,涼州各郡的郡國兵自然也會慢慢多起來。

雖說在正面戰場上,郡國兵的戰鬥力不值一提。然而,若是讓他們緊守城池,防備羌人進犯,卻也能夠勝任。

如此一來,涼州自然能夠將成爲關中穩定的大後方,以及天然的馬場與練兵之地。

第216章 內亂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76章 奇蹟第48章 東阿危急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600章 魯肅(上)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6章 文昭論戰第1章 魂入漢末第779章 下戰書第625章 殤第814章 婚事(下)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271章 唐姬第32章 賊兵來犯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221章 試探第121章 戰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308章 換糧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866章 孫權第163章 洞房第40章 出戰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350章 怒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63章 綠洲第305章 謀劃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960章 登岸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500章 新法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252章 密謀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633章 郭淮第32章 賊兵來犯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67章 人頭滾滾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03章 孫尚香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776章 解惑第866章 孫權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899章 解惑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15章 買糧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284章 旭之志第262章 中計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960章 登岸第853章 陳駿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337章 絕路第72章 華雄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18章 魄力
第216章 內亂第93章 以死脅迫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76章 奇蹟第48章 東阿危急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600章 魯肅(上)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76章 文昭論戰第1章 魂入漢末第779章 下戰書第625章 殤第814章 婚事(下)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271章 唐姬第32章 賊兵來犯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221章 試探第121章 戰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308章 換糧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866章 孫權第163章 洞房第40章 出戰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350章 怒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63章 綠洲第305章 謀劃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960章 登岸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500章 新法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252章 密謀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633章 郭淮第32章 賊兵來犯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67章 人頭滾滾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03章 孫尚香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776章 解惑第866章 孫權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899章 解惑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15章 買糧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284章 旭之志第262章 中計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960章 登岸第853章 陳駿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337章 絕路第72章 華雄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18章 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