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病危

郯縣城牆之上,陳旭站在太陽底下,眺望遠方。

這一刻,他心中並沒有覆滅一個諸侯的喜悅,反而多了一種惆悵,感覺內心深處空蕩蕩的。

“曾經熟悉的人,一起戰鬥的人,都一個個去世了。”

六月的陽光十分毒辣,陳旭卻堅持站在城牆上面,任由汗水打溼了衣襟。

“主公,這裡太熱了,我們還是進入城中吧。”

姜維看着臉色有些蒼白的陳旭,忍不住出言勸道。

自從典韋去世以後,陳旭就顯得有些沉默寡言,本來漸漸好轉的身體,也再次變得惡化起來。

曹氏未滅之時,陳旭心中尚且憋着一肚子怒火。

然而,自從郭嘉死在他面前以後,陳旭忽然感覺沒有了追求,心中憋的那口氣也緩緩散去。

聽見姜維之言,陳旭擡起頭看着火辣辣的太陽,說道:“進入城中吧。”

半月之後,張遼、司馬懿、張郃領兵從青州趕到郯縣,陳旭接見了他們,並且對於張郃好生撫慰了一番。

復三月,青、徐二州諸事乃定,雖然還有零星的麻煩事件,卻也不能阻攔關中軍成爲這裡主人的事實。

得到青、徐二州之後,陳旭履行昔日諾言,厚待曹氏一族。

只不過,陳旭卻將曹操嫡系遷往長安,而後賦予一些爵位,變相將他們軟禁了起來。

除了不能離開長安以外,曹操嫡系後人生活也都十分優越。

曹丕等人,彷彿早就料到會有這種下場,也沒有表露出絲毫不滿,反倒是夏侯氏的一些青年才俊,被陳旭提拔重用。

虎癡許褚不願投降,陳旭也並沒有爲難於他,許褚歸隱田間;荀彧掛印而走,直到許多年後,纔有人在山中發現這個垂垂老矣的智者。

有一些跟隨曹操的老將,也都忠心耿耿,紛紛歸隱田間,準備安度晚年。

漢室宗親劉曄,憂?交加一病不起,不久以後就去世了。

曹氏滅亡,天下諸侯幾乎被橫掃一空,只剩下孫權固守江東。

可是當東吳上下得知曹氏被滅的消息以後,都駭然失色,許多江東士族也開始心思浮動起來。

公元226年冬季,陳旭在郯縣州牧府中,召集所有文武商議征討孫權事宜。

此時的陳旭,相比起以前清減了許多,眼睛也不如以前那般明亮了。

“天下戰亂許久,孤秉承大義橫掃天下諸侯,時至今日,尚有孫權仗着長江天險負隅頑抗。”

“孤準備來年開春以後,盡起境內兵馬,南下消滅孫權,一統天下!”

諸將聞言,臉上都露出了激動之色。

如果陳旭真的統一了天下,那麼在場的衆人,都將成爲大秦開國功臣,必將名留青史。

這將是一個無上的榮耀,所有人自然都爭先搶後,想要充當先鋒官。

看到麾下諸將的表現,陳旭臉上不由浮現出了笑容,只是距離來年開春還有數月,商議出征之事倒也並不急於一時。

秦王臨時府邸庭院之內,陳旭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衣,坐在一塊大青石上面,靜靜看着眼前的臘梅。

姜維靜靜站在陳旭身後,撐起了一個油紙傘,爲陳旭遮擋風雪。

雪花從天空中緩緩飄落,伴隨着清風盡情舞蹈着,努力綻放自己人生之中的輝煌。

房檐之上,粗大的冰柱掛得老長,可以看出這個冬天十分寒冷。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陳旭緩緩唸叨着一首後世的詞,才發現並不應景。

有心想出一首應景的詩詞,才發現這麼多年過去,很多東西都記不起來了。

閉上眼睛,陳旭努力回憶那些摩天大樓,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羣。

可是他心中雖然有這種概念,腦海之中卻始終沒有辦法,再將後世的情況勾勒出來。

他努力回想後世的父母、親人,卻發現自己只記得他們的名字。

“到底是我老了,還是腦海中的那些記憶,其實都只是虛幻的呢?”

這一刻,陳旭迷茫了。

事實上,現在的陳旭,早就不是後世的那個陳旭了。

初來漢代的時候,兩個陳旭的靈魂就已經徹底融合,根本不分彼此,否則來自後世的陳旭,絕對不可能那麼快融於這個時代。

而且,相比起後世區區二十多年的記憶,陳旭在漢代生活的時間更久。

有些記憶,也許三年五載忘不掉,若是換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呢?

再深刻的記憶,總有模糊的那一刻。

“哎!”

看着在寒風中搖曳的梅花,陳旭忽然重重嘆了一口氣。

不知爲何,陳旭這段時間,少了往日的銳氣與決斷,總是有些悲春傷秋。

“主公!”

就在此時,周瑜從外面走了進來,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喜色。

然而,當他到在寒冷的大雪天,自家主公居然還坐在青石上面,哪怕青石上的積雪早就被清理一空,周瑜還是忍不住眉頭一皺。

“主公,你身體不太好,又何必待在外面呢?”

周瑜雖然如此說話,卻是忍不住瞟了姜維一眼,眼神中帶上了一縷責備之色。

姜維一臉無辜,卻也沒有出言爲自己分辯。

“公瑾!”

看到周瑜以後,陳旭臉上也綻放出了笑容,起身迎了上去,挽住了周瑜的右臂。

陳旭滿臉堆笑,絲毫沒有因爲周瑜的責備而生氣,反而爲姜維打着圓場。

“伯約再三勸誡,奈何我一心想要出來觀賞臘梅,又耐不住久站,這才讓伯約把青石上的積雪清理掉,坐在了上面。”

周瑜正色道:“主公身體不太好楸儘量待在屋內烤火吧。”

自從周瑜投降以來,陳旭待其甚厚,周瑜也感念陳旭恩義,辦起事來盡職盡責。

故此,看到陳旭這幅樣子,周瑜頓時忍不住出言勸諫。

陳旭滿臉堆笑,挽着周瑜手臂說道:“好好好,都聽公瑾之言,咱們現在就進屋吧。”

聽到了陳旭的話,周瑜卻是感覺有些無奈,

這段時間,周瑜明顯感覺自家主公性格變了許多,少了一絲鋒芒畢露的霸氣,卻多了一絲孩子氣。

“主公這樣,才顯得更加可愛吧。”

跟隨陳旭進入屋內,姜維急忙讓人生起炭火,陳旭、周瑜就坐在了炭火兩旁。

陳旭將雙手放在炭火上面,用力搓了一搓,然後把雙手拿到嘴邊哈了一口氣。

“這麼冷的天氣,公瑾過來找我可有要事?”

陳旭身體又再次轉壞,打下徐州以後,就將所有事情都交給屬下處理,周瑜自然也被抓了壯丁。

陳旭倒是清閒了起來,他麾下的文臣、武將,每日卻是忙得不可開交。

故此,若不是有重要事情,周瑜也不會前來面見陳旭。

周瑜臉色一肅,道:“我查到了一個人的蹤跡,若能說得此人相助,來年開春再想攻取東吳,就會容易許多。”

陳旭微微一怔,問道:“到底是何人,能有如此能力?”

周瑜道:“東萊太史慈!”

陳旭先是呆愣當場,而後大喜過望,道:“若果此人果真來投,東吳覆滅只在旦夕之間。”

周瑜、太史慈二人,乃是東吳以前最具有影響力的兩人。

如果太史慈也來投奔陳旭,陳旭在攻打孫權的時候,再讓兩人統領兵馬,必定可以說降很多東吳將領。

如此一來,覆滅東吳的戰役,就會容易許多了。

興奮過後,陳旭說道:“太史子義當初掛印而走,然後就不知所蹤,公瑾是哪裡將其尋到?”

周瑜答道:“子義乃是青州東萊人氏,我派出去了許多士卒,前往他的故鄉搜索,終於找到了子義。”

陳旭聞言大喜,道:“既然找到了太史將軍蹤跡,吾自當親自前去邀請。”

周瑜卻是急忙諫道:“主公身體有恙,不宜長途奔波,此事還是交由我去處理吧。”

陳旭思量半晌,覺得周瑜之言有理,當即寫了一封親筆書信,信中十分真誠的表露出了對於太史慈的仰慕。

周瑜收了書信,就帶領數百騎兵,冒着風雪往東萊趕去。

東萊境內,一個略顯破舊的茅屋內,太史慈盤坐在牀榻上面,輕輕撫摸着佩劍。

此時的太史慈,相比以前清減了許多,頭髮也有些花白。

太史慈與陳旭同年,在歷史上早在公元206年就已經去世,享年四十歲。

可是由於陳旭的出現,使得太史慈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多活了二十年仍舊沒有去世。

受到演義影響,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歷史上的太史慈在東吳頗受器重,乃是東吳數一數二的上將。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太史慈乃是孫策真正的心腹,孫權繼承江東基業以後,表面讓太史慈統御南方諸事,實際上未嘗不是一種變相的流放。

故此,當孫策去世以後,太史慈始終待在東吳南方,根本沒有參與過北方的大戰。

太史慈也並不像演義中寫的那樣,爲孫權效力以後戰功卓絕,也並非在與張遼交戰之時中計,被射數箭而死。

事實上,太史慈一直在南方,可能是因爲不被重用鬱鬱而終。

曹操知道太史慈不受重用,還故意讓人送給了太史慈一個錦盒,錦盒裡面裝着當歸。

太史慈故鄉乃是東萊,歷史上東萊早就被曹操拿下,曹操送給太史慈當歸,招降之意不言而喻。

只不過,太史慈雖然一直沒有被孫權重用,可是爲了心中的忠義,仍舊拒絕了曹操的招攬。

太史慈臨死之前,振臂大呼:“大丈夫生於世上,當帶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志未從,奈何卻要死乎!”

在很多人看來,太史慈這句話充滿了豪氣,可若是與他的平生經歷相結合,就會發現其中的苦澀。

換一個角度,這句話也就變了一個意思:不能帶三尺長劍征戰沙場,不能在朝堂之中晉升官爵,平生志向沒有達到就要鬱鬱而終,其中到底有多少不甘啊。

陳旭的出現改變了歷史,太史慈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相比起歷史上,那個不被孫權重用的太史慈,這個時空的太史慈,卻被孫權器重了許多。

也許正是因爲這個緣故,太史慈纔沒有鬱鬱而終,比歷史上多活了二十年。

可此時的太史慈,卻顯得有些形容枯槁,可以看出掛印而走之後,太史慈生活的並不開心。

最爲重要的是,太史慈身爲將軍的時候,一直清廉節制,身上更是沒有絲毫剩餘的財物。

回到家鄉以後,太史慈一開始還可以打獵爲生。

可是現在他已經成了花甲老人,又逢大雪紛飛,縱然想要打獵也沒有機會了,也就顯得有些飢寒交迫。

其實憑藉太史慈的威望,只要他肯表明身份,州郡大戶定會全力資助,甚至會將太史慈引爲座上賓。

然而,太史慈卻獨自一人,隱居在山中的小茅屋內,哪怕飢寒交迫,也沒有向別人尋求幫助。

“哎!”

走到門前,看着外滿飛舞的雪花,太史慈忍不住劇烈咳嗽了幾聲。

“可惜,所投非人啊。”

想起了前段時間,有士卒找到自己的場景,太史慈就忍不住搖了搖頭。

寒風凜冽,在這個破舊的茅屋內,一代名將太史慈,居然死於飢寒交迫之中。

幾日之後,當關中士卒再來探望太史慈的候,看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卻說周瑜冒着風雨北上,尚未抵達東萊境內,就知道了太史慈病逝的消息,只得原路返回郯縣。

周瑜剛剛抵達郯縣,又聽到了一個噩耗,那就是陳旭病危。

臨時秦王府邸之內,陳旭臥在病牀上,雙目有些無神。

軍醫診斷許久,才緩緩退出病房,陳艾早就在外面等待着,急忙抓住軍醫問道:“我父王的病情如何?”

軍醫嘆了一口氣,道:“主公本來只是偶感風寒,然而這麼多年來他征戰沙場,也留下了許多暗傷。”

“年輕時候氣血旺盛,尚且還能壓制住傷勢,可是現在氣血衰敗,自然舊傷復發,身體每況日下。”

陳艾焦急的問道:“那麼如何纔好呢?”

軍醫沉吟許久,這才說道:“也只能慢慢變調理了。”

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389章 殺貴妃第751章 叛徒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192章 比試第884章 決定第16章 挾持第190章 回寨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235章 鮑信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36章 賞賜風波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325章 敗逃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338章 弒帝第376章 奇蹟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762章 迷路第384章 下一代第884章 決定第342章 斬郭汜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525章 名利第31章 練兵第364章 赦令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144章 鬥將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925章 改名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807章 勸降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227章 來使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68章 欲投黃巾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92章 比試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892章 陷陣營第211章 歸心第268章 棺木第328章 龜兒子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475章 逃脫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260章 分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006章 家宴第638章 諸葛至第229章 交易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95章 益州定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678章 斥徐晃第49章 援兵第451章 馬玩第208章 絕路第763章 綠洲第821章 諸葛亮第263章 心憂第231章 遭遇第284章 旭之志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188章 依附
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389章 殺貴妃第751章 叛徒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192章 比試第884章 決定第16章 挾持第190章 回寨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235章 鮑信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36章 賞賜風波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325章 敗逃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338章 弒帝第376章 奇蹟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762章 迷路第384章 下一代第884章 決定第342章 斬郭汜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525章 名利第31章 練兵第364章 赦令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144章 鬥將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925章 改名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807章 勸降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227章 來使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68章 欲投黃巾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92章 比試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892章 陷陣營第211章 歸心第268章 棺木第328章 龜兒子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475章 逃脫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260章 分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006章 家宴第638章 諸葛至第229章 交易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95章 益州定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678章 斥徐晃第49章 援兵第451章 馬玩第208章 絕路第763章 綠洲第821章 諸葛亮第263章 心憂第231章 遭遇第284章 旭之志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188章 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