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慷慨赴死

陽城之內,閻象與受傷了紀靈被押上來以後,陳旭即刻降階而行,前去迎接兩人。

“手下士卒不懂事,多有得罪,還請兩位勿怪。”

話畢,陳旭親自上前,將綁在兩人身上的繩子解開。

紀靈雖然受傷被俘,但是對於殷勤的陳旭,仍舊沒有什麼好臉色。他冷哼了一聲,說道:“敗軍之將,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閻象卻是沒有說話,他仔細打量了陳旭一陣,忽然問道:“時至今日,我尚且不明白,大將軍爲何會有這種膽量,敢以數千騎兵追擊我等十數萬大軍?”

“象更不明白,大將軍如何迅速擊潰,那些被捨棄的八萬袁軍,而有餘力前去追殺我等。”

“不知大將軍,可願爲我解惑?”

閻象話音一落,文昭麾下諸將,全都將目光放在了陳旭身上。就連火爆脾氣的紀靈,亦是如此。

當初攻破袁軍營寨之後,軒轅關守軍也都傷亡慘重,城內兵力更是捉襟見肘。與之相反,袁術雖然大敗,仍舊有十萬之衆。

面對如此情形,哪怕賈詡、田豐也不認爲,陳旭能夠帶領幾千人馬,大破袁軍。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

這場追擊戰,陳軍不但沒有太大的損失,而且俘虜將近八萬袁軍。

就連袁術麾下大將紀靈、橋蕤,謀士閻象也都被俘虜。袁術、張勳等人之死,也與陳旭的追擊不無關係。

如此輝煌的戰果,甚至要遠遠超過,當日攻破袁軍營寨一役。

雖然諸將對於八萬袁軍投降之事,隱約之間有些猜測,卻也並不能確定。是以,在聽到閻象的詢問以後,衆人心中都有些火熱。

賈詡、田豐對視一眼,也都緊急盯住陳旭。

這一次能夠大破袁軍,陳旭本人的謀劃居功至偉。至於他們這兩個所謂的軍師,卻被陳旭本人掩蓋了光芒。

“哈哈哈哈!”

陳旭大笑一聲,道:“兩位還是先坐下來休息,某這就爲你二人解惑。”

閻象對紀靈使了一個眼色,兩人這纔不急不緩的來到蒲團前面,跪坐下去。

見兩人坐定,文昭臉上笑意更濃,他長跪而起,正色說道:“閻主薄的疑惑不外乎兩點。”

“其一,我哪裡來的膽量,以幾千士卒追殺貴軍數十萬人馬;其二,貴軍爲何在面對我方追兵之時,降者無數。”

說到這裡,陳旭停頓了一下,而後緩緩說道:“閻主薄應該知曉,如今天下乾旱連年,各個地方糧草缺乏極其嚴重,關中、幷州亦是毫不例外。”

“若非如此,吾也不可能如此託大,以數萬兵馬,迎戰袁公路三十萬大軍了。”

“並非陳某不願盡起大軍,與袁公路決一死戰。而是境內的狀況,根本不可能支撐起,如此大規模的戰爭。”

“前番吾用陰謀詭計,僥倖奪取貴軍營寨,繳獲糧草輜重無數。”

“然而,貴軍人多勢衆,縱然一時失利,仍有十數萬兵馬。只要給袁公路充足的時間,他完全可以再次拉起,一支幾十萬的軍隊。”

“那個時候,必定再次兵禍連連,戰亂不休。若是持續消耗下去,關中、幷州的百姓又不知會被餓死幾許。”

“正是深知這點,吾纔不願放虎歸山,下定決心以數千騎兵追殺袁軍。如此行事,並未魯莽、狂妄,乃是不得已而爲之啊!”

說到這裡,陳旭不由苦笑了兩聲。其餘衆人,這才恍然大悟。

諸將只看到了雙方勢力的懸殊,卻沒有想到,放任袁術帶領大軍離開的後果。

賈詡、田豐雖然想到了這點,但是他們終究乃是一介文士。兩軍對壘,出謀劃策兩人自然不在話下。

但是論起行軍打仗,臨陣決策,以及個人的魄力,他們終究比不上陳旭。

若是沒有這種孤注一擲的魄力,陳旭也不可能由一介黃巾首領,在短短的十幾年裡,打下如此大的基業。

閻象也爲陳旭的魄力而感到震撼,他問道:“大將軍難道就不怕我等反戈一擊,留下那些前來追擊的兵馬麼?”

這種話絕非妄言,袁軍當時有十數萬人馬。這些縱然都是潰軍,若是發起瘋來,也不是區區六千騎兵就能夠抵擋的。

更何況,陳旭還把六千騎兵兵分成了三隊。

文昭卻是笑了兩下,說道:“我軍全是騎兵,只要小心不中埋伏,縱然不能勝利,也不會有大的損失。”

“更何況,哪怕六千騎兵可能會全軍覆沒,吾亦願意賭上一把。”

說到這裡,陳旭身上露出了一絲瘋狂的神色.

“兩軍交戰,從來沒有十拿九穩的事情,領兵追擊,雖然有可能兵敗。但是不領兵追擊,又豈會有今日的大捷?”

“戰場之上,當進則進,當斷則斷。若是畏畏縮縮,終究難成大事。”

衆人聽聞這番言語,全都沉默不語。

紀靈最先沉不住氣,他問道:“大將軍又是如何,迫降八萬袁軍?”

文昭答曰:“孫子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愚以爲: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

說到這裡,陳旭在心中默默想道:“馬謖兄弟,先借你的話用一用,還望勿怪。”

他前面所說的那句話,乃是南中之人雍闓、孟獲叛亂,諸葛亮前去平叛之時,馬謖說的一番話。

諸葛亮正是採納了馬謖的攻心之策,這纔在斬殺雍闓以後,赦免孟獲的罪行,並且折服其心。致使諸葛亮有生之年,南中再無叛亂。

文昭繼續說道:“吾之所以犯下兵家大忌,在兵力遠遠少於袁軍之時,仍舊兵分三路。不僅僅是爲了以疲兵之計,拖垮袁軍;更是爲了以攻心之計,使得袁軍失去戰心。”

“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攻。”

“以騎兵機動的優勢,不停騷擾袁軍,慢慢消磨他們的銳氣,拖延袁軍行軍速度,只是其一。”

“子龍、嚴正領兵追擊袁軍之前,吾已再三交代他們:若遇敵反抗,則不惜代價將反抗之敵盡數消滅;若袁軍望風退避,則不可妄殺一人。”

聽到這裡,衆人都是精神一振,知道重頭戲來了。

文昭環顧四周,說道:“殺反抗之敵,乃爲震懾,爲喪袁軍之膽氣是也;不胡亂殺人,是爲懷柔,以慢其心是也。”

“習慣,是件非常可怕的東西。袁軍盡皆爲潰兵,本來都已經毫無戰心。當他們發現,只要避退追兵鋒芒,就沒有性命之憂以後,他們就會慢慢染上望風而避的習慣。”

“這也是爲什麼,當我率領騎兵追上袁軍之時,他們沒有第一時間激烈抵抗了。”

“因爲,他們都會下意識地認爲,只要不抵抗,就能夠活命,”

“更何況,那時閻主薄帶領昏迷的袁公路,以及袁軍諸將逃跑。數萬袁軍,都已經成了無頭蒼蠅,又如何會有戰心?”

“吾更是趁此良機,以食物誘之。飢腸轆轆的袁軍士卒,望風而降完全是水到渠成。”

將目光放到閻象身上,陳旭不無感嘆的說道:“假如那時,閻主薄能夠親臨前線,鼓動士卒奮死一擊,勝負猶未可知也。”

“及至後來,袁公路身旁只有五百騎兵,縱然反抗,亦不過以卵擊石罷了。”

言及於此,該解釋的陳旭都已經解釋完畢。他挺直了腰桿,沉聲說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吾雖然不及霸王項羽,袁公路也比不上高祖皇帝。然而,放虎歸山,坐視袁術興風作浪的事情,吾卻是做不出來。”

聽到這裡,諸將盡皆拜服。

閻象苦笑兩聲,不無感嘆的說到:“大將軍有勇有謀,魄力過人,閻象敗在大將軍手上,不冤啊。”

“吾往常自詡智謀過人,今日才知那是坐井觀天,不知所謂。吾只是覺得對不起主公,若非我一再獻上了錯誤的策略,恐怕如今戰局也不會是這樣了。”

文昭卻是反駁道:“閻主薄有經天緯地之才,又何必妄自菲薄?”

“先生屢次向袁公路獻計,他要麼沒有聽從先生計策;要麼對於先生的計策,沒有徹徹底底的實施下去。”

“饒是如此,先生的計策,亦是給我軍造成了巨大傷亡。並非陳旭自大,愚以爲若非先生在彼,袁公路又何懼之有?”

“如今漢室衰微,天下羣雄四起,陛下正缺乏先生這樣的人才,好用來匡扶社稷。不知先生可願來我軍中任職,爲陛下效力?”

閻象搖了搖頭,說道:“主公對我有知遇之恩,縱然兵敗身亡,吾亦絕不會轉投他處。”

“如今既然被大將軍俘虜,還請大將軍能夠全我忠義之名。”

話畢,閻象閉目不語,無論陳旭再如何勸說,他都是一動不動。

眼見卻說不了閻象,陳旭再次將目光放在了紀靈身上,說道:“紀靈將軍勇冠三軍,乃是沙場宿將。如今亂世已至,正值將軍一展才學之時,不知將軍可願投降?”

紀靈搖了搖頭,斬釘截鐵的說道:“敗軍之將,何足言勇。主公因大將軍而死,吾若不死,必爲大將軍報仇。”

陳旭一窒,再次誠懇的說道:“吾知兩位乃是忠義之人,然袁公路欺君罔上,毫無雄主之風,又何德何能使你二人如此死心塌地?”

“吾自出道以來,每日都是求賢若渴,恨不能招盡天下賢才。兩位若肯屈就於吾之帳下,吾必定待兩位如心腹。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陳旭真誠、急切的話,終於使得閻象、紀靈有些動容。

閻象臉色複雜的看着陳旭,而後說道:“大將軍若是果真如此看重我,閻象只希望能夠再見一下故主。不知大將軍,能否答應?”

文昭臉色一喜,說道:“這有何難?來人,帶袁公路屍體前來。”

沒過多久,就有四個士卒,擡着一個鋪蓋着白布的牀榻過來。陳旭親自上前,緩緩揭開了牀榻上面的白布,露出了躺在裡面的袁術。

“主公!”

閻象絲毫沒有怨恨袁術囚禁他一事,看到袁術的屍體以後,當即撲了過去,痛哭流涕起來。

紀靈亦是來到了袁術的屍體旁邊,默默垂淚。

陳旭等人見狀,也都感覺心中有些發堵,爲兩人的忠義而感動。

哭了半晌,閻象抹了一把眼淚,忽然擡頭望着陳旭,說道:“吾主妄自稱帝,犯下了大逆不道的罪行。他兵敗身亡以後,少不了被剖棺戮屍。”

“閻象斗膽向大將軍求情,希望大將軍能夠以諸侯之禮葬之。”

陳旭聞言,臉上卻露出了難色。若是其餘諸侯,縱然兩人處於敵對方,將其殺死以後,陳旭也會以諸侯之禮葬之。

然而,袁術妄自稱帝,可是犯下了誅九族的罪行。剖棺戮屍也是一道必須的程序,就好似當初的張角等人一樣。

他們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因爲反叛朝廷,死去之後屍體還不得安寧。

看到陳旭面露難色,閻象忽然大聲說道:“吾別無所求,只願大將軍以諸侯之禮葬下主公。若要剖棺戮屍,我閻象願意以身代之。”

話畢,閻象直接衝向旁邊,觸柱而死。

“先生,先生。”

陳旭急忙上前,抱着已經斷氣的閻象,哽咽的說道:“先生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諸將盡皆默然,有些人還偷偷抹了一把眼淚。

“鏗鏘!”

忽然之間,紀靈趁着衆人放鬆警惕的時候,猛然奪走了一個甲士的佩劍。寶劍出鞘,發出金戈交鳴之聲。

“保護主公!”

典韋見狀,急忙大吼一聲,拿出自己的雙鐵戟,護在了陳旭身旁。趙雲等人亦是拔出了腰中的佩劍,慢慢圍向紀靈。

紀靈卻好似沒有看到衆人的動作一般,喃喃說道:“若是閻主薄一人之死,不能爲主公洗脫罪名。我紀靈,也願代替主公受剖棺戮屍之刑。”

“還請大將軍,能以諸侯之禮葬掉吾家主公。”

話畢,紀靈將佩劍架在自己的脖子上,猛然用力,鮮血噴濺而出。

他那雄壯的身體栽倒在地上,如同晨鐘暮鼓一般,敲在了衆人心上。

此時的陳旭,卻是有些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語:“袁公路何德何能,擁有這等忠貞不渝之士以死相隨?”

其餘諸將,亦是感嘆唏噓不已。

第486章 授課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01章 封官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章 虎嘯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14章 苦衷第771章 擒張任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385章 鴻門宴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965章 一封信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20章 重逢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627章 葫蘆谷第677章 拒絕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32章 第三天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15章 買糧第906章 再設計第976章 曲有誤第40章 出戰第267章 不可敵第308章 換糧第73章 暴走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771章 捉鄧賢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3章 阿虎之勇第453章 張遼至第51章 欲擒故縱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201章 封官第242章 出塞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94章 策馬北上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302章 戲志才第659章 誣陷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222章 吹捧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507章 求助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8章 矛盾論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317章 謀關中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22章 饑荒第86章 甦醒第355章 鍾繇第680章 責罰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32章 第三天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249章 匯合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339章 船毀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135章 趙家村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640章 聆聽第976章 曲有誤第972章 爭功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70章 報仇第87章 擇婿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328章 龜兒子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49章 援兵第65章 譁變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65章 一封信
第486章 授課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01章 封官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章 虎嘯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14章 苦衷第771章 擒張任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385章 鴻門宴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965章 一封信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20章 重逢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627章 葫蘆谷第677章 拒絕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32章 第三天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15章 買糧第906章 再設計第976章 曲有誤第40章 出戰第267章 不可敵第308章 換糧第73章 暴走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771章 捉鄧賢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3章 阿虎之勇第453章 張遼至第51章 欲擒故縱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201章 封官第242章 出塞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94章 策馬北上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302章 戲志才第659章 誣陷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222章 吹捧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507章 求助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8章 矛盾論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317章 謀關中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22章 饑荒第86章 甦醒第355章 鍾繇第680章 責罰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32章 第三天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249章 匯合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339章 船毀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135章 趙家村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640章 聆聽第976章 曲有誤第972章 爭功第545章 高幹戰死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70章 報仇第87章 擇婿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328章 龜兒子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49章 援兵第65章 譁變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65章 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