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聲討陳旭

天子及冠以後,整個天下的目光都匯聚在了蒲阪。

歷史上也正是這段時期,天子與曹操徹底決裂,淪爲一個真正的傀儡。

衆人都想要看看,陳文昭到底是像他嘴上說的那樣忠於漢室,還是有不臣之心,意圖挾天子以令諸侯。

關中風起雲涌,整個蒲阪城中也開始戒嚴起來,道路之中不時有全副武裝的甲士,穿梭而過。

出乎衆人意料的是,天子及冠後的幾日,蒲阪城居然沒有發生任何大事,天子以及百官,也沒有向陳旭提起親政之事。

可是陳旭看着李儒送過來的一條條情報,臉色卻是無比陰沉。

李儒掌管關中各種隱秘力量,對於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自然亦是十分重視。

根據密探們彙報,這段時間朝中大臣十分活躍,不少公卿相互串聯,在府中商議許久,卻不知道他們商議的具體內容。

饒是如此,陳旭亦是非常輕易就洞悉了,他們串聯的目的。

又過了幾日,關中仍舊平靜的十分詭異,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建安六年二月中旬,又到了大朝會的時候,陳旭以及百官都上殿與天子商議大事。

衆人商議了一些軍國大事之後,忽有一人出班奏道:“陛下,中平年間天下饑荒四起,頒佈禁酒令尚且情有可原。”

“然而如今關中風調雨順,大將軍仍舊沒有將禁酒令廢除,反而利用禁酒令搜刮百姓錢財。愚以爲,此事有損國體,極其不妥,還請陛下解除禁酒令。”

陳旭、賈詡、李儒、田豐、陳羣等人聞言,都不由將目光放在了說話之人身上。此人乃當世大儒,爲聖人孔子的第十九世孫,名聲著於海內。

孔融以前在青州擔任北海相之職,後來因爲曹操攻打青州,孔融兵敗而逃,隱於山東。

陳旭爲了提高朝廷的影響力,就下令在各地徵辟當世大儒,其中就有孔融。孔融得到天子的徵辟文書以後,沒有絲毫猶豫就來到了關中。

孔融先被天子封爲將作大匠,後又升任少府。

每逢朝會訪問召對之時,孔融常引證定議,暗喻公卿大夫都不過掛名,朝政全被陳旭一手把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陳旭雖然對於孔融頗爲不滿,可是礙於他的名聲,卻也不好過分爲難孔融。

而且朝中大臣,對於陳旭有意見之人不在少數,若是每一個人他都要處理,恐怕朝中也不會是剩下多少公卿了。

聽見孔融的言語,陳旭等人都是心中一凜,知道正戲要來了。

孔融表面的話,好像是指責陳旭強行頒佈禁酒令,搜刮民脂民膏;事實上,這卻是孔融對於陳旭威信的一個挑戰。

田豐身爲陳旭手下屈指可數的謀士,在這個時候自然不會無動於衷。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上前向孔融微微行了一禮,以示對孔融這個當代大儒的尊重。

“少府此言差矣,這些年雖然收成略好,可是大軍連年征戰,卻會消耗掉大量糧食。若不未雨綢繆,頒佈禁酒令以節約糧草,待收成欠佳之時,必會饑荒再起。”

“大將軍胸懷百姓,眼光卓越、長遠,縱然被些許見識淺薄之人誤解,也一意頒佈禁酒令。如此大無畏的情懷,當真是舉世罕見啊。”

孔融聽見田豐這番夾槍帶棒的話,臉色當即變得十分難看。

別看田豐爲人正直、刻板,可是說起話來卻是十分犀利。他在誇讚陳旭、反駁孔融的時候,又變相諷刺了孔融目光短淺,見識淺薄。

哪怕田豐尊敬聖人孔子,對於孔融的名望亦是非常敬重,可是在殘酷的朝堂爭鬥之中,他卻義無反顧表明了自己立場。

孔融乃當世大儒,又豈會如此輕易被田豐刁難住

他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緒,他冷哼兩聲,略帶嘲諷的說道:“大將軍連年征戰,窮兵黷武,卻仍舊未能掃平天下諸侯,反而空耗國力。”

“大將軍替陛下執掌天下兵馬,外不能平定諸侯,安撫四方;內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甚至還剝奪了百姓們飲酒的權利。”

“這等行事,上失聖望,下虧黎民,如此素餐尸位,又豈能執掌國家偉器”

“陛下現在已經及冠,聰穎異常,大將軍何不交出手中權力,好應天下民心,讓陛下重振漢室之聲威”

孔融這番話,使得大殿之內所有人都臉色大變,哪怕高位上的天子亦是如此。

天子雖然有心掌管軍政大權,可是卻也沒有想過,如此犀利的聲討陳旭。

陳旭雖然乃是一介權臣,然而漢室之所以能夠維持到今日,陳旭卻是功不可沒。

袁術稱帝之時,若非陳旭領兵討伐,天下諸侯必定紛紛效仿,漢室早在那個時候就會名存實亡了。

現在雖然仍舊是諸侯並起,可在名義上大家仍舊尊奉漢室,並無一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妄自稱王稱帝。

有袁術與張魯的前車之鑑,不得不讓諸侯心中膽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與陳旭這個權臣脫不開關係。

正如歷史上曹操說的那樣:天下若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這句話放在陳旭身上,卻也是恰如其分。

故此,哪怕是朝中其餘公卿聽見孔融之言,亦是覺得他有些誇大其詞了。

在他們心中,也有些許恐懼,怕孔融的話會激得陳旭發怒,反而無益於天子親政。

對於像陳旭這樣一個崛起於亂世,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梟雄,激怒他並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衆人都震驚說不出話的時候,陳旭反而大笑了起來,只是他的眼神,卻顯得有些可怕。

其實對於朝中公卿以及天子,陳旭對他們還是十分善待。哪怕孔融來到蒲阪以後,屢次出言不遜,陳旭也只是一笑而過。

可是今日,聽着孔融有些無理取鬧的話,陳旭心中真正發怒了。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陳旭雖然不是天子,卻是天下最強大的一位諸侯,他若發怒,又會如何

第491章 心憂第513章 隱情第898章 試探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185章 高順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302章 戲志才第821章 諸葛亮第468章 沙盜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738章 再戰第582章 挑選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77章 拒絕第362章 陷陣第378章 殺眭固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925章 改名第243章 陷陣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453章 張遼至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776章 解惑第552章 韓莒子第355章 鍾繇第626章 建言第299章 大婚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319章 邀戰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29章 薦文昭第902章 錦囊第475章 逃脫第121章 戰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81章 董卓第54章 約戰第273章 甘寧第1005章 回家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02章 狼煙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558章 張鬆第1005章 回家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513章 隱情第68章 欲投黃巾第40章 出戰第489章 糾結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1章 訛詐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989章 刺客第170章 比武第196章 靈帝崩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77章 張裕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275章 出巡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50章 東阿對第144章 鬥將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478章 韓遂死第163章 洞房第807章 勸降
第491章 心憂第513章 隱情第898章 試探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185章 高順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302章 戲志才第821章 諸葛亮第468章 沙盜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738章 再戰第582章 挑選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77章 拒絕第362章 陷陣第378章 殺眭固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925章 改名第243章 陷陣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453章 張遼至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776章 解惑第552章 韓莒子第355章 鍾繇第626章 建言第299章 大婚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319章 邀戰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29章 薦文昭第902章 錦囊第475章 逃脫第121章 戰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81章 董卓第54章 約戰第273章 甘寧第1005章 回家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02章 狼煙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558章 張鬆第1005章 回家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513章 隱情第68章 欲投黃巾第40章 出戰第489章 糾結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1章 訛詐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989章 刺客第170章 比武第196章 靈帝崩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77章 張裕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275章 出巡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50章 東阿對第144章 鬥將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478章 韓遂死第163章 洞房第807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