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叔侄

“踏踏踏!”

整齊的腳步聲由遠及近,陳宮擡眼望去,只見遠處旌旗遮天,灰塵蔽日。

隔着很遠,陳宮就能看到一杆‘陳’字大旗,在空中隨風飄揚。

走在最前面那人,騎着一匹黑色駿馬,一身黑衣黑甲,手持一杆長槍,腰中懸掛一柄寶劍,身上帶着一股不怒自威的神色。

“主公。”

陳宮看見馬上那人,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急忙率衆迎了上去,向着陳旭施禮。

陳旭騎在戰馬上,早就看到了前面的陳宮,以及陳宮身後出來迎接的人馬,心中不由產生了一股暖流,急忙讓大軍停了下來。

這麼多年以來,關中其餘頂級謀士,幾乎都是名震華夏,可是隻有陳宮默默無聞,一直無怨無悔的守在幷州。

每當想到這裡,陳旭都不由感到有些愧疚。

看到陳宮向自己走來,還向自己鄭重行禮,陳旭急忙滾鞍下馬,就朝陳宮那裡走去。

他上前將扶住陳宮手臂,繼而後退一步,恭恭敬敬向陳宮回了一禮。

陳宮見此情形,眼中也露出了笑意,上前說道:“主公如今乃是秦公,更是天下最強大的諸侯,又豈能向我行禮?”

陳旭直起身子,正色道:“於公來講,叔父乃是關中頂樑柱,鎮守幷州這麼多年,也受得起我這個大禮。”

“於私來講,我是叔父族子,面對叔父,自當行晚輩之禮。”

見陳旭表情不似作僞,陳宮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他上前拍了拍陳旭的肩膀,說道:“文昭長途跋涉而來,還是先到城內好生歇息一番吧。”

聽見陳宮這麼稱呼自己,陳旭臉上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以前陳宮在外人面前,都是稱呼陳旭‘主公’,聽見今日陳宮喊自己表字,陳旭卻是感到十分親切。

進入晉陽州牧府內,陳旭沒有前去休息,反而將陳宮留了下來。

細細打量了陳宮一陣,看着他雙鬢之間的白髮,以及他那額頭上的皺紋,想到關中那些年齡大一些的武將、謀士,都已經漸漸老去,陳旭忽然感覺有些心酸。

“叔父。”

想到辛酸處,陳旭忍不住動情的呼喚了一聲,陳宮先是楞了一下,繼而面含笑意的看着陳旭。

感受到了陳宮眼中探尋的神色,陳旭深吸了一口氣。

他有些迷茫的問道:“我今年已經四十有一,關中許多謀士、武將,亦是不再年輕。”

“可如今天下,仍舊有其餘三大諸侯,每個都實力強勁,侄兒一直在想,能否在有生之年清平四海,囊括九州,親手結束這個亂世。”

在陳宮面前,陳旭也沒有掩飾什麼,繼續說道:“我承認,我有野心,想要建立蓋世功勳,想要被萬人敬仰。”

“可是我也想要早點結束戰亂,讓大漢子民能夠少死一些人,讓我們的子孫不繼續生活在亂世之中。”

“然而幾十年來,我殫精竭慮,幾乎每日不敢鬆懈,本人更是常年在外征戰四方,甚至因爲殺人太多,自身都有些冷血。”

“爲了勝利,我甚至屠過城,殺過手無寸鐵的小孩、女人,將那些毫無反抗能力的俘虜全部屠戮,而後用他們的腦袋建成京觀。”

“那些忠於漢室,鐵骨錚錚的名士,我爲了自己的權利,不知殺掉多少;有時候爲了一場戰爭的勝利,我甚至以自己的袍澤充當誘餌。”

“我雙手沾滿鮮血,甚至於不分善惡,不分對錯,只是爲了讓別人怕我,只是爲了讓自己熟悉的人少死一些。”

“可時至今日,已經死了太多的人,我仍舊未能消滅其餘諸侯。”

陳旭情緒有些激動,有些痛苦的說道:“二十多年了,天下還有三個強大的諸侯,異族更是在邊境虎視眈眈。”

“試問我的人生之中,又有多少個二十年?也許我根本沒有辦法,活到下一個二十年了。”

“我時常在問自己,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所作所爲,究竟值得麼?”

任何人都想不到,一代豪傑陳文昭,居然也會有如此柔弱的一面,就好像一個小孩,在長輩面前訴苦一般。

陳宮沒有說話,只是靜靜聆聽着,等到陳旭平靜下來以後,他才親自爲陳旭倒了一杯水。

“先喝點水吧。”

將水遞給陳旭,陳宮臉上滿是慈祥的笑意。

“多謝叔父。”

陳旭也感覺自己方纔有些激動了,結過水杯輕輕抿了一口,感覺有些燙嘴,就對着杯中的水吹了幾口氣。

陳宮來到一個蒲團旁邊,撩起下襬跪坐在了上面,眼神有些迷離。

初次與陳旭相見之時,還是陳宮因爲有事經過濮陽陳家村,這纔看了陳旭一眼。

只不過那個時候的陳旭,還只是一個小孩子,看不出有任何與衆不同的地方,陳宮也沒有對其太過留意。

後來注意到陳旭,也是因爲陳旭膽大妄爲,居然在濮陽城頭當街殺了許多人,而且把張其一家殺個精光。

須知,張其可是張恭的親戚。

十常侍當初權傾朝野,哪怕士族都不敢與其爭鋒,陳旭這個無名小子,居然敢如此膽大妄爲。

那個時候的陳宮,在驚歎陳旭膽大之餘,也有些擔憂他的安危,畢竟兩人同屬一脈。

可是兩脈經過這麼長時間,終究還是太過疏遠,而且陳宮沒有多大勢力,對於陳旭也不能給出什麼幫助。

那個時候,陳宮背地裡其實也搖頭嘆息過,認爲陳旭太過年輕氣盛,徒逞匹夫之勇,終究難成大事。

然而世事難料,陳旭不僅躲過了張恭的報復,而且還能得到橋玄的看重,以兵法相授。

可以說,陳旭雖然不是橋玄弟子,卻與橋玄弟子無疑。

試問橋玄是誰?

這可是一個名動天下的名士,能文能武,剛直不阿,有經天緯地之才,哪怕十常侍權勢滔天,也因爲橋玄的緣故,而不敢妄動他的族子橋瑁。

如果他能夠晚生四十年,恐怕絕對會在漢末亂世中,成爲一個閃耀的人傑。

陳宮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覺得不可思議,他並不認爲,陳旭能夠得到橋玄的器重。

須知,橋玄的名聲,甚至不在陳宮恩師邊讓之下,這等人物,又怎會看重一介匹夫?

可是後來,陳旭在平定黃巾叛亂之中展露的才華,卻讓陳宮對其刮目相待。

那個時候的陳宮,尚且只是一介白身,陳旭的政治地位,甚至已經超過自己,陳宮對於陳旭,也開始關注了起來。

甚至於,他當初還點撥了陳旭一下,讓陳旭躲過了一些災禍。

可世事無常,陳旭這個擊退黃巾的功臣,終究還是逃脫不了被十常侍爪牙陷害的下場。

甚至就連東郡太守橋瑁,也因爲橋玄離世而被陷害入獄。

就在陳宮以爲,陳旭會命喪黃泉之時,陳旭卻是被人所救,而後憤然投奔黃巾,從南向北轉戰千里。

哪怕在張角三人死去以後,他仍舊帶領殘存的黃巾軍南征北戰,生生殺出了一條血路。

最讓陳宮震驚的是,陳旭最終居然能夠以劣勢兵力,擊敗大漢名將皇甫嵩,而且將其擊殺。

當陳宮得到那個消息的時候,他就知道若陳旭不死,絕對能夠在這個亂世中,博出一番事業。

直到陳旭北破鮮卑,而且接受朝廷招安,佔據幷州之地以後,得到陳旭呼召的陳宮,當即毫不猶豫趕了過來,加入陳旭麾下。

陳宮的設謀,也讓人口凋零的幷州,多了將近兩百萬的人口,還有許多上佳兵源。

可以說,如果沒有陳宮的計策,哪怕陳旭佔據幷州,終究還會因爲人口太少,而很難發展起來。

自從陳旭取得關中,將政治中心轉移之後,陳宮就一直擔任幷州牧的職位,十幾年來兢兢業業,使得幷州越發興盛。

也正是因爲有陳宮駐守在幷州,陳旭才能一心擴張,而不必擔心後方有失。

時間流逝,叔侄二人雖然經常有書信往來,見面的次數卻越來越少,兩人上一次見面,還是在三年以前。

這一刻,叔侄二人見面,陳旭在陳宮面前沒有壓抑住感情,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卻讓陳宮感慨良多。

見陳旭終於將杯子裡面的水喝完,陳宮捋了捋自己的頭髮,看着其間夾雜的銀髮,亦是唏噓不已。

“是啊,時間過得可真快呢,不知不覺間頭髮都有些白了。”

感嘆過後,陳宮將目光放在了陳旭身上,說道:“我至今還記得,你在濮陽帶領義軍抵擋黃巾軍的事情。”

“那個時候的你,雖然已經初露鋒芒,卻還是稍顯稚嫩。”

“可是又有誰知道,昔日只是在十里八鄉有些名聲,甚至連飯都吃不飽的陳家大郎,會有着今日之成就?”

“二十年了,你從一介白身,南征北戰打下諾大基業,成爲天下第一諸侯,名聲傳於四海。”

“你如今也才四十出頭,如何會沒有下一個二十年?”

“剩餘的諸侯除了孫伯符以外,每個人年齡都比你大上不少,哪怕這些人都老去了,你仍舊可以繼續征戰天下十餘載。”

“如此,文昭還沒有信心統一天下,結束這個亂世麼?”

聽到這裡,陳旭渾身一震,這才猛然醒悟。

陳宮卻是仍舊說道:“更何況,就算你未能統一天下,不是還有阿政麼,你所做的一切,終究還是有價值的。”

“不管你在蛻變的過程中,變成什麼樣子,只要自己能夠不忘初心,早就已經足矣。”

陳旭深吸了一口氣,躬身向陳宮施了一禮,而後說道:“多謝叔父開導,旭念頭通達了恨多。”

陳宮笑了,笑得很開心。

雖然陳旭不是他兒子,陳宮卻一直以陳旭爲傲,他時常在想,也許陳旭的成就,能夠超過祖先陳平吧。

事實上,陳旭如今的成就,已經超越了陳平很多。

:後面的兩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好好看完,以後我不會再說了。

首先這裡還是要說一下防盜版的事情,其實我前面已經解釋很清楚了,但今天還有很多書友在書評區詢問。

以後更新章節的時候,我會先寫一章錯誤的章節,等盜版網站把錯誤章節盜走,再修改成爲正版章節,這個時間大概需要半個小時。

所以說,以後新章節剛發佈的時候,大家不要去看,等半個小時再去看,就不會看到錯誤章節了。

當然,就算大家不小心點進去了,也沒有關係,等一段時間把書籍移除書架,並且刪除緩存,再重新搜索這本書就行了。

而且你們訂閱過防盜章以後,再次點開看正版章節,也不會繼續收費,這個大家請放心。

爲了讓大家看得安心,我以後會在下午七點以前,把章節修改完畢,大家統一在下午七點以後開始看新的章節,也就不會看到那些防盜章了。

如果大家想要提前知道,我什麼時候修改內容,可以加入羣,我修改完防盜章以後,就會在羣裡吼一聲,這樣你們就不用等到七點了,羣簡介上有。

第二件事情,就是關於這本書以後的更新,我明天就開始準備寫新書,又不想將這本書草草完結,所以我會一面寫新書,一面寫這本書。

從今以後,這本書每天一更四千字,我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寫,寫到哪裡算哪裡,會按照大綱完結。

當然,如果這本書後續成績變好的話,我還會回來爆更的。

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34章 劫營第364章 赦令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744章 糾結第513章 隱情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385章 鴻門宴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755章 虎豹騎第363章 斬李暹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247章 反攻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65章 驚變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633章 郭淮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296章 生死戰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552章 韓莒子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680章 責罰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507章 求助第235章 鮑信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14章 請罪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795章 益州定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488章 博浪沙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70章 報仇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638章 諸葛至第107章 身亡?第48章 東阿危急第286章 劍道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82章 挑選第932章 隕將日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12章 張揚第270章 交鋒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738章 再戰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551章 凱旋第110章 議事第580章 抉擇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71章 函谷關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578章 獻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17章 殺人第245章 大捷第222章 吹捧第88章 矛盾論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112章 騎兵第539章 戰!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40章 出戰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816章 天子崩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387章 圍殺第534章 憂慮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233章 斬將第33章 離間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467章 殺羌令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45章 大捷第614章 閻行欲降
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34章 劫營第364章 赦令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744章 糾結第513章 隱情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385章 鴻門宴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755章 虎豹騎第363章 斬李暹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247章 反攻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265章 驚變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633章 郭淮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296章 生死戰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552章 韓莒子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680章 責罰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507章 求助第235章 鮑信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14章 請罪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795章 益州定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488章 博浪沙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70章 報仇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638章 諸葛至第107章 身亡?第48章 東阿危急第286章 劍道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82章 挑選第932章 隕將日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212章 張揚第270章 交鋒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738章 再戰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551章 凱旋第110章 議事第580章 抉擇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71章 函谷關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578章 獻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17章 殺人第245章 大捷第222章 吹捧第88章 矛盾論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112章 騎兵第539章 戰!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40章 出戰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816章 天子崩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387章 圍殺第534章 憂慮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233章 斬將第33章 離間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467章 殺羌令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45章 大捷第614章 閻行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