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再戰

月光雖然皎潔,許多袁軍仍舊燃起了火把。

沒有抓到張遼,文丑心中多少有些遺憾,可是想起了在河邊斷後的那幾百幷州軍,他也感覺心中有些沉重。

“以往只聽聞幷州軍驍勇善戰,悍不畏死,今日與其正面對決,方知傳言不虛。”

文丑率領麾下兵馬,一邊往營寨方向趕去,一邊皺眉低頭沉思不語。

“文將軍,先生早就讓人準備好了熱水,將軍征戰半宿想必已經疲倦了,還是先泡個熱水腳洗洗睡吧。”

袁軍本來就是長途奔襲,再加上文丑在追殺張遼的過程中,又跑了很長一段路程。

故此,哪怕是文丑本人,都感覺到了一絲疲憊。

至於其他袁軍士卒,自然是更加不堪。

文丑安頓好了麾下士卒,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徑直往沮授營帳方向趕去。

主帥營帳之內,燃起了一盞並不算明亮的油燈,沮授左手輕輕捋着鬍鬚,右手卻拿着一卷書細細品讀。

文丑此時對於沮授感官大有改變,自然不敢造次。

他上前恭敬的說道:“我以五千之衆,居然沒有抓到統兵五百的張遼,還請將軍責罰。”

沮授雖然是冀州文士,在袁紹麾下也擔任了文職,然而沮授自從在韓馥i麾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擔任軍職。

那個時候韓馥佔據冀州,沮授在擔任冀州別駕的同時,還被韓馥拜爲騎都尉。

及至後來,韓馥不聽勸諫執意要將冀州讓給袁紹,待袁紹奪得冀州以後,就徵辟沮授爲冀州從事。

不僅如此,袁紹與沮授交談過後,對於他的才能十分看重,再加上沮授乃冀州本地名士,是袁紹穩固冀州的最佳人選。

故此,袁紹還任命沮授爲監軍、奮威將軍。

所以文丑此時稱呼沮授爲將軍,倒也並非胡亂開口。

沮授擡起了頭,將手中書卷輕輕放在案几上面,靜靜看着一臉愧疚之色的文丑。

過了半晌,沮授才輕聲說道:“文將軍請坐。”

文丑道:“末將辜負了將軍之器重,未能捉住敵將張遼,又怎敢坐下?”

沮授聞言倒也不爭辯,只是起身倒了一碗熱水,而後將其遞到了文丑面前。

“文將軍廝殺半宿,想必已經疲憊不堪,只是軍中不能飲酒,可喝點熱水倒是可以。”

文丑見沮授絲毫沒有怪罪自己的意思,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他接過沮授遞來的熱水,道謝之後一口氣將其喝完,頓時感覺身子暖和了許多。

待文丑將水喝完,沮授纔開口說道:“左邊方向有大河阻路,我一開始根本沒有想到,張遼居然會從那邊逃跑。”

“故此,我率領兵馬埋伏在右邊,也都成爲了無用功。”

“未能抓住張遼是我考慮不周,與將軍何干?文將軍無需自責,今日折騰了半宿,還是早早回去休息爲好。”

聽見沮授說的這麼一番話,文丑徹底放下心來。

雖說他並不怕沮授的責罰,可是經歷過張遼劫營一事之後,文丑卻也不願與其關係弄得太僵。

軍中之人崇拜強者,智謀有時候也是實力的一種,沮授已經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才華。

可以說,若是今晚沒有沮授在此,文丑很有可能會被張遼劫營成功。

文丑前來面見沮授,也只不過是表達一種友善的姿態罷了,想要藉此告訴沮授,自己以後會聽從他的命令。

卻說沮授將文丑送出營帳以後,繼續拿起書卷開始閱讀,可是他的眼睛卻沒能一直放在書卷上面。

“哎!”

看了一陣,沮授終於還是將手中書卷輕輕放下,嘆息的說道:“我本以爲已經看穿了張遼,能夠一戰將其生擒,卻沒想到此人如此果敢。”

“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居然還能迅速找到最正確的逃跑路線,若不除掉此人,其日後必定會成爲主公心腹大患。”

一葉知秋。

雖然與張遼打交道不多,可是沮授對於這位名將,也感到了一絲忌憚。

不管是他出其不意前來劫營,還是後來斷臂求生的壯舉,都顯示了張遼乃是有勇有謀之輩。

“可惜這樣的人才,卻不能爲主公所用啊。”

沮授想起了張遼,又想起了冀州諸將,不由再次暗暗嘆了一口氣。

冀州將領雖然十分之多,可是能夠似張遼那樣獨當一面的人,卻也並不多見。

張郃算得上是一個,高覽卻又差上半籌,鞠義雖然乃是一員不可多得的人才,卻野心勃勃不能重用。

顏良、文丑勇則勇矣,卻謀略不足,衝鋒陷陣自然無礙,獨領一軍卻又差了一些。

“陳文昭麾下人才何其多也,若不趁着他南征益州之時,打下整個幷州斷其一臂,日後恐怕很難再找到這種良機了。”

沮授一開始反對出兵幷州,因爲冀州之內糧草並不充足,而且如今乃是秋季,距離寒潮降臨根本剩不了多長時間。

幷州正好處於北方,只要寒冬降臨氣溫將會變得很低,那個時候絕對不是打仗的好時機。

若是待冬天降臨以後,冀州軍還沒能打下幷州的話,縱然袁紹再如何不甘,也只能領兵撤退了。

在沮授看來,想要在幾個月以內,打下有張遼駐守的雁門郡,絕對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正是考慮到了這些,一開始他才極力反對出兵攻打併州。

然而,現在既然已經就開戰了,沮授也只能拋棄自己的想法,準備全心全意輔佐袁紹打下幷州。

來到營帳門口,沮授望着懸掛在天際的明月,喃喃自語道:”此次引誘幷州軍出城失敗,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然而如今走了張遼,陰館也未能拿下,幷州軍日後行事必定會小心翼翼,也只能等到主公率領大軍到來,纔有機會攻破陰館啊。”

沮授在營帳門口站了一陣,忽然冷風吹來,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緊了緊自己衣領,沮授有些擔憂的說道:“只希望今年的冬天,能夠來得晚一些。”

夜色深沉,距離黎明也沒有多少時間了。

這段時間的急行軍,沮授也感覺到了身體有些受不了,他終於支撐不住,回到營帳之內開始休息了。

黎明前有一段黑暗,這段黑暗顯得如此漫長。

現在乃是人們睡意正濃的時候,特別是營寨之內的袁軍,他們先長途奔襲而來,而後又被張遼折騰了半宿,自然是又困又累。

現在的袁軍營寨,安靜得有些駭人。

哪怕是那些巡邏士卒,也都躲在背風的位置,裹着厚厚的衣服蜷縮起來,沒有絲毫警惕之心。

不止是這些袁軍士卒,哪怕是智謀出衆的沮授,亦是如此。

再如何猙獰的巨獸,當他沉睡毫無防備之時,都會失去強大的殺傷力。

在距離袁軍營寨不遠的位置,一彪人馬卻是緩緩往這邊摸了過來,領頭之人正是張遼。

“前番劫營已經失敗,將軍爲何執意要再來劫營?”

張遼臉上雖然帶着掩飾不住的疲倦之色,可他眼睛卻十分明亮,其中流露出了一絲煞氣與戰意。

WWW● ttкan● ℃o

看了看身旁開口詢問的那人,張遼答道:“正是因爲前番劫營失敗,袁軍小勝一場,這纔會放下警惕之心。”

又有一人道:“可士卒們爲了在天亮之前趕來劫營,行軍速度十分之快,將軍你更是接連一宿高強度行軍,此去前來劫營,如何有力氣殺敵?”

袁軍營寨距離陰館還有幾十里路程,前番張遼領軍前來劫營,已經耗費了大半夜的時間。

張遼想要二次前來劫營,就必須催促士卒們不顧一切加速行軍。不然的話,可能幷州軍尚未抵達袁軍營寨,天色已經放明瞭。

故此,張遼此時率領的一千士卒,全都有些氣喘吁吁。

哪怕在清冷的夜晚之中,衆人因爲劇烈行軍,亦是感覺身上燥熱不已。

就着月色,張遼看見不少人因爲急速行軍,頭頂都冒着熱氣。

不僅是那些士卒,就連張遼亦是如此。

這些士卒前半夜還都沒有出城作戰,張遼卻是先劫營失敗,而後帶着麾下士卒慌忙逃竄。

好不容易遊過大河以後,張遼不敢有絲毫休息,就率領士卒們急匆匆趕回城中,策劃了第二次劫營。

整個晚上,張遼精神都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連續不斷的高強度行軍,哪怕他體魄異於常人,也都有些支撐不住了。

張遼抖擻精神,說道:“不僅我們感覺疲倦,袁軍狀態可能會更差。”

“我們了不起也只奔襲了半宿,袁軍卻是連續幾日急行軍,今晚又折騰了許久,現在肯定全都進入了夢想。”

“這等良機千載難逢,爾等只管隨我殺入營中,爲今晚死去的那些兄弟報仇便是,休要再有疑慮!”

衆人聽聞張遼之言,當即閉口不言,可是許多人眼中,仍舊露出了擔憂之色。

前半夜,張遼亦是信心慢慢前來劫營,結果差點全軍覆沒,就連他自己也是脫掉鎧甲,才得以渡河逃得性命。

由此可見,袁軍主帥其實早就看穿了張遼的計策,知道他會前來劫營,纔將計就計。

不知不覺間,張遼劫營失敗這件事情,已經使得幷州士卒心中,蒙上了一層難以抹去的陰影。

張遼見狀在心中暗歎一聲,也沒有再說些什麼。

他之所以一意孤行堅持二次劫營,正是擔憂幷州軍士氣低迷,這才鋌而走險想要挽回士氣。

然而張遼如此行事,倒也並不是純粹在冒險,他在心中反覆推斷過幾次,覺得這次劫營成功率至少在七成以上。

兩軍交戰,從來沒有百分之百勝利的戰術,任何情況下交戰都會有風險存在。

一般來講,特定情況下,有三成勝算在都可以賭上一把;有五成勝算就可以悉心經營;有六成勝算則可以孤注一擲。

今晚第一次劫營,其實張遼也不過只有五成勝算罷了。

他本來就是膽識過人之輩,當他覺得二次劫營有七成勝算以後,就再也忍受不住了,領兵奔襲而來。

黎明前的黑暗悄然過去,天色也開始漸漸放明,哪怕張遼領軍急速行軍,終究還是耽誤了許多時間。

然而,整個袁軍營寨除了負責伙食的後勤部,仍舊安靜的有些嚇人。

當張遼領軍摸到了袁軍營寨旁邊的時候,心中忽然產生了一絲糾結,他擔心這次會重蹈覆轍。

可是張遼終究並非常人,略微猶豫了一下,就領兵殺入營寨之內。

……

卻說沮授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昏昏沉沉進入夢鄉,恨不能連睡兩日。

可他終究乃是一軍主帥,強行驅散了自己睡意,穿上衣服打着哈欠伸了一個懶腰。

饒是已經起牀,沮授仍舊感覺頭腦不太清醒,眼睛也有些睜不開。

就在此時,營寨之內忽然喊殺之聲四起,本來還睡意惺忪的沮授,頓時完全清醒了。

他急忙跑到門口,看着剛剛被吵醒,仍舊一連茫然之色的親兵,不由怒吼道:“敵襲,敵襲,快點拿起武器,吹響號角!”

直到此時,這些親兵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全都駭然失色,睡意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

“殺啊!”

“爲死去的兄弟們報仇!”

“活捉沮授!”

“生擒文丑!”

本來忐忑不安,隨張遼殺入營寨之內的幷州軍,見這次袁軍果真沒有絲毫防備,不由大喜過望。

就連因奔襲小半宿而疲憊不堪的身體,也頓時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他們跟隨在張遼身後,拿着火把衝鋒,衝鋒,再衝鋒。

這些人每殺過一個地方,就有烈火將營帳燃燒起來,那些在睡夢中被驚醒的袁軍,全都驚恐的大叫着。

許多人都沒有穿上衣服,甚至連武器都不知道被扔在了哪裡。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想起了那些斷後戰死的袍澤,張遼眼中就浮現出了一股血色。

他忘卻了身子的疲憊,大聲咆哮着,手中長刀上下左右翻飛,帶起了一片殘肢斷臂。

其餘幷州軍見自家主帥如此生猛,更是士氣大振,吶喊着四處衝鋒。

這一次,雖然張遼只帶來了一千人,可是他們卻如同猛虎出籠一般,殺得袁軍鬼哭狼嚎。

袁軍營寨之內,也陷入了混亂之中。

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263章 心憂第220章 徐晃第485章 家事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488章 博浪沙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80章 前途堪憂第322章 饑荒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2章 救人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145章 回馬槍第92章 離去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220章 徐晃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9章 殤第385章 鴻門宴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372章 勸降第250章 搶功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800章 繼承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316章 赴長安第377章 驚變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119章 噩耗第145章 回馬槍第1007章 託孤第380章 謀兵權第51章 欲擒故縱第637章 衝突第580章 抉擇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89章 中伏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36章 賞賜風波第40章 出戰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262章 中計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172章 放風箏第771章 擒張任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269章 止戈第59章 殤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765章 對峙第844章 叔侄第802章 狼煙第237章 借貸第680章 責罰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8章 遊街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373章 王承第280章 司馬懿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611章 三問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221章 試探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738章 再戰第759章 昏迷第357章 蛻變第719章 心憂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844章 叔侄第388章 董承身死
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263章 心憂第220章 徐晃第485章 家事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488章 博浪沙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80章 前途堪憂第322章 饑荒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2章 救人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145章 回馬槍第92章 離去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220章 徐晃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59章 殤第385章 鴻門宴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372章 勸降第250章 搶功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800章 繼承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316章 赴長安第377章 驚變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119章 噩耗第145章 回馬槍第1007章 託孤第380章 謀兵權第51章 欲擒故縱第637章 衝突第580章 抉擇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89章 中伏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36章 賞賜風波第40章 出戰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262章 中計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172章 放風箏第771章 擒張任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269章 止戈第59章 殤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765章 對峙第844章 叔侄第802章 狼煙第237章 借貸第680章 責罰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8章 遊街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373章 王承第280章 司馬懿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611章 三問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221章 試探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738章 再戰第759章 昏迷第357章 蛻變第719章 心憂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844章 叔侄第388章 董承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