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以死相諫

雖然有不少學員激憤難當,然而更多人卻是目瞪口呆,心中凜然。,

太學幾個分院之中,只有傳統經學分院門檻最高,能夠考進去的學員,沒有一個是傻瓜。

通過程昱歷數孔融罪狀的表現,他們已經明白陳旭這是鐵了心要保住典滿,爲此甚至不惜誣陷孔融,得罪許多大儒、名士。

如此一來,他們所謂的請願,就顯得有些可笑了。

在一個縱橫沙場十幾年的梟雄面前,如果妄圖以這種方式逼他改變心意,絕對不現實。

一時間,大將軍府外面有許多學員,顯得有些進退維谷。

若繼續待在此地鬧事,非但於事無補,甚至有可能會爲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假如現在退去,卻顯得有些虎頭蛇尾,恐怕會惹人嘲笑。

學員們固然有氣節,有熱血,卻更有腦子。

除了那些真心敬佩孔融之人,其他學員心中都或多或少產生了一絲退意。

正如文昭前面所言,父母將他們送到這裡學習,不是爲了讓他們鬧事,而是想要他們能夠學到一些東西,並且更好地進入關中權利核心。

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縱然幫助孔融伸冤也沒有什麼,可是當事情已經不可挽回的時候,再如何掙扎也都已經成了枉然。

自古以來,能伸張正義者固然不少,可是能夠爲了正義而不惜性命的人,卻也並不很多。

最重要的是,在門口許多學員心中,他們並非真正想要爲難文昭,其實很多人甚至十分擁戴陳旭這個當朝大將軍。

畢竟,關中能夠發展到今日之局面,幾乎全是陳旭的功勞。

現在,他們已經看到了文昭強硬之態度,看到了陳旭的決心,若是繼續逼迫,只能與陳旭鬧翻。

故此,許多人都開始猶豫不決,不知道後面到底該怎麼辦是好。

至於那些仍在繼續叫囂的學員,要麼與孔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要麼仗着自己後臺過人,無所畏懼。

還有些人,完全是意圖不軌,甚至於被他人所利用都不知曉。

將衆人表情盡收眼底,文昭臉上才微微露出了笑容,現在這個情況正是他要的效果。

誣陷孔融,雖然會激怒一部分大臣,甚至讓文昭在士林之中的名聲,變得非常不好。可這件事情所帶來的利益,卻也非常巨大。

首先,文昭無疑是表明了自己強硬態度,頗有殺雞儆猴的意味。

試想一下,連孔融這個聖人後代,名揚天下的大儒,文昭都能夠毫無顧忌的誣陷、定罪,更何況是其他人?

文昭的所作所爲,對於那種忠於漢室,卻顧惜自己性命的人,就會成爲一種無形震懾。

以後如果還有人想要鬧事,就會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考慮自己是否能夠承受這種結果。

朝中大臣固然有一些忠於漢室,可如果說這些人能夠爲了漢室去死,文昭卻不相信,縱然真有幾個人,也絕對不會太多。

這樣的話,文昭日後再專權朝堂,遇到的阻力必會大大降低。

至於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名聲,文昭並非十分在意,因爲他出身不好,也就註定了會很難得到當世大儒的認同。

文昭之所以能夠走到今日,手下還有不少士人爲之效命,憑藉的不是名聲,而是實力。

如果他的勢力膨脹到一定程度,哪怕有些士人不見得喜歡陳旭,可是爲了家族利益,也會投在他麾下效命。

而且此次逼死孔融,與楊彪鬧翻,也已經使得陳旭再無退路,只能硬着頭皮逆流而上。

冷冷掃視了哪些叫囂的學員幾圈,文昭待他們慢慢冷靜下來以後,才反手將利劍收入鞘中。

他淡然說道:“太學生就應該有太學生的樣子,這件事情朝廷自會有所公斷,你們還是散去吧。”

“如果你們真想早日參與朝議,爲百姓們做些實事,就好好學習,爭取早點畢業,而後謀個一官半職。”

說到這裡,他眉頭一挑,厲聲喝道:“正如仲德所言,再敢有鬧事者,以孔融同黨論處!”

聽着文昭軟硬兼施的話,不少學員心中更是萌生退意,幾個寒門士子對視幾眼,終究還是向文昭躬身一禮,而後率先離開。

相比起其他學員,這些人對於文昭的感激更加濃烈。

有人帶頭,自然會有人效仿。

沒過多久,圍在大將軍府門口的學員,居然只剩下二十餘人。

望着昂然而立,絲毫沒有退卻意思的二十餘人,文昭盯着最前面那個光着身子的士子,微微嘆了一口氣。

“你也不願離去麼?”

那人沒有說話,只是鄭重向文昭施了一禮,而後說道:“這一拜,是感謝大將軍爲百姓們做的事情。”

說完之後,他再次鄭重行了一禮,說道:“第二拜,是我敬重大將軍爲人。大將軍以微末之身,南征北戰十餘年,居然打下了諾大的家業,真乃人雄是也。”

深吸了一口氣,他再次鄭重拜道:“第三拜,是我感念大將軍之心胸氣度,爲了謝達大將軍方纔一衣之恩。”

三拜過後,那人忽然臉色一肅,厲聲喝道:“我知曉大將軍之難處,更知道以大將軍之雄才偉略,當王天下。”

“然而縱容屬下行兇,誣陷當時大儒,終究要有人站出來,爲了正義年拋頭顱、灑熱血!”

“今日縱然不能說服大將軍還少卿清白,懲治典滿,吾亦要以死相諫!”

話畢,他瞅準旁邊的一顆大樹,猛然衝了過去,一頭狠狠撞在樹幹之上,腦漿崩裂而亡。

聽到‘以死相諫’這四個字的時候,文昭已經感到事情不妙,可是他想要阻攔,已經有些來不及了。

那個士子心存死志,故此撞擊大樹的力氣十分巨大,將整顆大樹都撞得瑟瑟發抖。樹上孤零零的幾片枯葉,也被震落了下來,隨風飄揚。

文昭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張了張嘴吧,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其實對於這哥恩怨分明、正義感爆棚、義無反顧的士子,文昭亦十分欣賞,可彼此立場不同,都有着自己的堅持,又豈能分得清誰對誰錯?

他只能暗自嘆道:“卿本佳人,奈何從賊!”

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270章 交鋒第516章 再審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476章 重逢第628章 有鬼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467章 殺羌令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380章 謀兵權第93章 以死脅迫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322章 饑荒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957章 鬥陣(下)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769章 吳懿第212章 張揚第719章 心憂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795章 益州定第286章 劍道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72章 勸降第560章 反心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111章 民心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004章 病危第20章 重逢第5章 臥虎嶺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1章 魂入漢末第551章 凱旋第446章 考覈第263章 心憂第279章 水師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552章 韓莒子第373章 王承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78章 折服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28章 返鄉第285章 無名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960章 登岸第380章 謀兵權第301章 反應第28章 返鄉第719章 心憂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14章 請罪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377章 驚變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175章 推測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190章 回寨第250章 搶功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444章 嫁禍第331章 賭約第1005章 回家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0章 中意第59章 殤
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270章 交鋒第516章 再審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476章 重逢第628章 有鬼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467章 殺羌令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380章 謀兵權第93章 以死脅迫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322章 饑荒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957章 鬥陣(下)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769章 吳懿第212章 張揚第719章 心憂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795章 益州定第286章 劍道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372章 勸降第560章 反心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111章 民心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004章 病危第20章 重逢第5章 臥虎嶺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1章 魂入漢末第551章 凱旋第446章 考覈第263章 心憂第279章 水師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552章 韓莒子第373章 王承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78章 折服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28章 返鄉第285章 無名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960章 登岸第380章 謀兵權第301章 反應第28章 返鄉第719章 心憂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14章 請罪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377章 驚變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175章 推測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190章 回寨第250章 搶功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444章 嫁禍第331章 賭約第1005章 回家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0章 中意第59章 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