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益州定

沫水水流本來就比較平緩,如今正值冬季,更是如此。

河流旁邊水底的泥沙清晰可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寒風吹過,一道道波紋隨風擴散。

“踏踏踏!”

沉悶的腳步聲從遠處來,震得大地瑟瑟發抖,道路兩旁枯萎的乾草,此時也劇烈搖晃着。

一杆‘陳’字大旗隨風飄揚,爲首一員大將正是陳旭。

“犛牛急報!犛牛急報!”

就在陳旭率領大軍向前疾行之時,忽然從對面飛來一匹快馬,隔着很遠就大聲喊話。

陳旭聞言一驚,急忙讓大軍止步,等待信使的到來。

信使臉上帶着興奮神色,大聲說道:“主公,甘將軍尚且沒有兵臨城下,劉璋就已經願意投降。”

“只待主公率領大軍抵達犛牛,劉璋便會率領益州文武奉上印綬。”

信使一番話,使得陳旭以及身後諸將都呆愣當場,繼而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

別看關中軍一路勢如破竹,可是益州之地仍舊有好幾個郡城,至今仍舊沒有被攻克。

只要劉璋一日不投降,這些郡城一日都不可能被陳旭所掌控。

劉璋投降就好像一個催化劑,也是一個重大的標誌,從今以後,整個益州都將納入陳旭囊中。

“傳我軍令,全軍急行!”

陳旭再也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下達命令以後,就迅速往犛牛趕去。

大軍再次往前行了半日,就已經抵達犛牛管轄範圍之內,遠處一彪人馬林立,正是甘寧率領的關中水軍。

甘寧看到陳旭過來,急忙率衆上前施禮,陳旭擺了擺手,道:“軍旅之中,無需多禮,劉季玉願意獻城投降之事,是否屬實?”

甘寧笑道:“末將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也覺得有些不可置信,但是見到元皓先生之後,才知道其中不會有假。”

驟然聽到田豐的名字,陳旭情緒激動異常,急忙上前抓住甘寧手臂,說道:“元皓在哪裡?”

甘寧早就料到陳旭會有這個反應,笑着說道:“先生掛印而走以後,直接前去投了劉璋,此次說服劉璋獻城投降之人,正是先生。”

陳旭聞言仰天大笑,居然笑出了眼淚,繼而欣慰的對衆人說道:“我就知道,元皓必不會負我。”

隨後陳旭翻身上馬,揚起了手中長槍,喝道:“前往犛牛!”

卻說田豐向劉璋獻上三策以後,劉璋雖然一開始非常憤怒,可是考慮再三,也知道大事去矣。

思來想去,在許多人的勸說下,劉璋最終還是準備投降。

然而,自從下定決心直到今日,劉璋心中一直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面對自己的將是什麼命運。

哪怕有田豐的再三保證,劉璋在沒有見到陳旭之前,始終難以心安。

“使君,大將軍已經進入犛牛境內了。”

田豐走到書房內,看着正坐在那裡發呆的劉璋,不由輕聲說道。

劉璋聞言,頓時感覺有些手足無措,說道:“先生,我,我……”

田豐見狀不由暗暗搖頭,想道:“空有巴蜀之地這等天府之國,本人卻是如此不可造就,哪怕主公不攻打益州,巴蜀之地早晚也會易主。”

心中雖然這樣想,田豐表面卻仍舊不動聲色,說道:“大將軍領兵到來,使君何不出城相迎?”

劉璋急忙點頭道:“都依先生之言!”

此時犛牛城中反對投降的人,幾乎都在田豐的鼓動下,被劉璋清掃一空。

哪怕劉璋現在想要反悔,也已經來不及了,因爲犛牛城中其餘文武,都已經有了投降之心。

犛牛東門大開,劉璋率領衆人出城十里納降,他自己捧着印綬站在最前面,強行忍住心中的不安情緒。

沒過多久,遠方當即灰塵大作。

陳旭率領關中大軍呼嘯而來,只見旌旗遮天蔽日,甲冑、武器反射之光,幾乎照耀天空。

“踏踏踏!”

腳步聲越來越近,劉璋心中卻是越來越緊張。

哪怕是在比較寒冷的冬天,劉璋手中亦是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卻仍舊強忍着保持鎮定。

爲了表示投降誠意,劉璋早已讓麾下文武全都輕裝上陣,並且沒有攜帶武器。

來到距離劉璋不遠的位置,陳旭急忙止住大軍,翻身下馬往劉璋那裡走去,典韋以及黑甲衛自然是緊隨其後。

劉璋看着氣勢非凡的陳旭,心中更是忍不住一顫。

他急忙上前一步跪在地上,雙手捧着印綬說道:“罪臣劉璋,不識天時,不遵皇命,貿然與大將軍爲敵,罪該萬死。”

雖然這些都不是劉璋心裡話,可是落得如今地步,他也不得不將罪過攬在自己身上。

陳旭見狀卻是急忙跨步上前,一把扶起了劉璋,挽着他的手臂說道:“並非吾欲奪使君家業,奈何天子有命,纔不得不如此。”

“使君今日既然願意開城納降,使得益州數郡之地免受戰禍之苦,吾定會於陛下面前爲使君美言。”

陳旭說這話倒也不是故意打臉,只是時至今日,壞事雖然做了,但是牌坊還是要立起來,要牢牢佔據大義名分。

哪怕衆人都知道這只是藉口,可是又能如何?

亂世之中靠的終究還是實力,陳旭實力強大,把黑的說成白的別人也不能奈他何。

劉璋聽聞此言,臉上更是露出了極其難看的笑容,說道:“多謝大將軍。”

就在此時,劉璋身旁的一位將校,忽然從懷中抽出了一柄利刃,直接撲上去刺向陳旭。

陳旭尚且沒有任何動作,典韋當即跨步上前,空手奪下那人武器,而後反手將其生擒。

後面的黑甲衛見狀,更是齊齊抽出了武器,將陳旭死死保護了起來。

呂布等人更是厲聲大喝,讓關中士卒準備衝鋒。

至於呂布自己,更是催馬上前,對着陳旭說道:“賊人居然敢趁着這個時候刺殺,主公何不下令殺入城中,再屠一城?”

呂布這一番話,更是讓許多人差點嚇得昏迷過去。

這場突變嚇住了所有人,劉璋更是臉色蒼白無比,再次跪倒在地說道:“大將軍明鑑,此人絕對不是我所指使。”

其餘益州文武亦是惶恐無比,他們真的害怕陳旭一怒之下,下令將自己等人屠戮殆盡。

而此時,那個被典韋反手生擒的人,扭了扭自己身體,卻是痛得青筋暴起。

可是他倒也硬氣,毫不畏懼的破口大罵:“旭賊挾持天子,羞辱公卿,無故犯我城池,又何必做出這樣一副嘴臉?”

“巴蜀之地自有忠義之士,吾只恨未能將你擊殺在此,天命如此,徒呼奈何?”

典韋聞言大怒,雙手猛然用力,就將那人肩膀生生扯了下來,血淋淋的場面使得益州文武心驚膽戰。

“啊!”

那人雖然硬氣,可是被人活生生撤掉手臂,亦是痛得大叫了起來。

陳旭臉上卻仍舊帶着笑意,可是眉心之間卻有一絲掩飾不住的戾氣,宛若一頭擇人而噬的猛虎。

陳靜之死對他打擊太大了,哪怕此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他心中戾氣仍舊未能完全消散。

“殺了!”

仔細打量了那人一眼,陳旭臉上笑意始終沒有消散,隨後只是淡淡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殊不知,他這種不悲不喜的姿態,威懾力要遠遠超過勃然大怒,使得益州文武更加惶恐。

典韋卻是沒有想太多事情,拔出腰中佩劍,一顆碩大的頭顱沖天而起,直接滾落到了劉璋身旁。

血液從腦袋裡面緩緩流出,刺客仍舊虎目圓瞪,臉上帶着痛苦與憤怒的神色。

劉璋見此情形,更是嚇得癱軟在地,隨後急忙爬起來說道:“大將軍明鑑,此事真的與我無關。”

其餘益州文武亦是紛紛出言應和,只有田豐一動不動。

環視衆人一眼,陳旭看到了立於一旁的田豐,眼中這才閃過一道溫情,卻並沒有上前敘舊。

只見他大笑兩聲,親自將劉璋扶了起來,道:“吾固然知道,此事與使君並無關係。”

笑過之後,陳旭當即接過印綬,而後對劉璋進行好言撫慰,並且任命其爲振威將軍、順侯,就連劉璋的幾個兒子也都有封賞。

接管了整個犛牛,得到了劉璋其餘麾下的效忠以後,陳旭當即讓劉璋書寫文書,幫助關中軍招降其餘郡縣。

縱然有人死忠劉璋,可是聽聞陳旭並未虐待劉璋,反而對其封官封爵之時,亦是紛紛投降。

卻說陳旭領軍進入犛牛,安排好城內一應事務之後,就讓人將張任放了出來,並且待其甚厚。

待張任洗漱換過衣服之後,陳旭誠懇的問道:“如今劉季玉已經投降,將軍願降否?”

張任因爲劉璋之事,早已心灰意冷,推遲道:“敗軍之將,難以擔當重任,只願歸隱田間。”

陳旭早有準備,繼續說道:“將軍之才我自知矣,何必如此自謙?劍閣失守,非戰之故也。”

說到這裡,陳旭語重心長的道:“可能將軍還有所不知,貴師名下三位師弟都在關中任職。”

“將軍若是願意助我成就大事,師兄弟四人聚集一起,豈不會成爲一樁美談?”

張任此時卻驚訝了,問道:“我還有三位師弟?”

不外乎張任感到驚訝,他年齡最大,離開童淵最早,也算不上真傳弟子,自然不知道其餘幾位師弟的事情。

陳旭見張任舉動,當即心中暗喜,急忙將張繡、趙雲、徐賢的事情道來。

雖然陳旭也十分疑惑,徐賢到底是何方神聖,可是陳宮發來的戰報,卻絕對不會有假,他也只能將這種疑惑壓在心底。

張任想念自己師傅,還想要與師弟們相聚,又耐不住陳旭以及益州降將紛紛來勸,最終還是投降了。

可以說,若不是劉璋將其囚禁,恐怕就算劉璋投降以後,張任也絕對不會投降。

劉璋先傷其心,陳旭再奪益州,才爲勸降張任打下了基礎。

除此之外,被留在成都的鄧賢,得知劉璋、張任先後投降的消息以後,沉默良久終究還是投降了。

大勢如此,哪怕鄧賢有滿腔忠義,又能如何?

只有嚴顏一人,卻是站在成都城牆上面,任憑寒風吹亂了自己的衣襟,卻也沒有絲毫動作。

過了許久,他才忍不住悲泣道:“若非因我先丟失巴郡,主公又怎會落得此等下場?”

哭過以後,嚴顏當即面朝南方跪在城牆上面,自刎而死。

當陳旭領兵回到成都,得知嚴顏自刎的消息以後,又是唏噓又是疑惑,劉璋亦是暗暗垂淚。

至於其餘關中將領,對於嚴顏更是敬重有加。

陳旭隨後來到嚴顏墳墓前面,看着那個光禿禿的墳頭,悵然嘆道:“嚴老將軍何至於此?”

他想不通,在歷史上投降張飛的嚴顏,在這個時代爲何會如此剛烈。

其實陳旭所不知道的是,嚴顏到底有沒有投降張飛,卻是一件很有爭論的事情。

雖然演義中如此記載,可是南宋文天祥,在元朝統治者要其投降之時,寫下了一首浩然千古的《正氣歌》。

其中有這樣四句詩:“爲嚴將軍頭,爲嵇侍中血。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

這四句詩,分別謳歌了四位忠義烈臣,爲首的就是嚴顏。

不僅如此,嚴顏的出生地在後世被稱爲忠州,實際上也是因爲嚴顏與巴曼子而得名。

巴曼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巴國的將軍,爲了平定巴國的內亂,請楚國出兵幫忙,答應事成後以三城相謝。

後來,巴將軍對來討城的楚國使者說:“巴國國土我無權給你們,巴國百姓也不願做楚國奴隸,我有一個更貴重的東西,請你拿去酬謝楚王吧。”

話畢,巴曼子自斬首級,血噴三丈餘高,身子久久不倒。

楚王得知實情後,長嘆一聲:“如此忠臣,惜不忠於我。”

正是因爲這兩個忠臣,李世民纔會將此地賜名‘忠州’。

蘇東坡也寫過一首與嚴顏有關的詩,其中說道:“劉璋固庸主,誰爲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碪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爲。”

能被李世民、蘇東坡、文天祥三人,認爲乃是忠臣表率的嚴顏,又豈會真的投降劉備?

其實後世還流傳着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張飛感念嚴顏恩義,沒有殺他,而是以客卿之禮待之,可嚴顏也沒有投降。

後來劉璋兵敗,成都易主,嚴顏自刎而死。

歷史到底如何,陳旭自己也並不十分清楚,他只是靜靜站在嚴顏的墳頭,看着那些新堆上去的泥土。

而他的思緒,卻飄向了涼州,想起了戰死的陳靜,指甲也是深深陷入手掌之中。

第270章 交鋒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948章 蘆葦蕩第650章 九錫第486章 授課第291章 戰鼓響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39章 船毀第86章 甦醒第62章 孤膽英雄第424章 橋蕤第460章 大捷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794章 三策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682章 不安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580章 抉擇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637章 衝突第948章 蘆葦蕩第957章 鬥陣(下)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821章 諸葛亮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487章 臨江仙第66章 攻破濮陽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41章 白馬失守第309章 劉備第894章 決戰日第319章 邀戰第353章 烏龍第773章 破劍閣第229章 交易第373章 王承第39章 王延之謀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207章 於夫羅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121章 戰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145章 回馬槍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551章 凱旋第244章 碰撞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789章 屠城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399章 密信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9章 援兵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226章 百態第55章 假借天命第873章 勝者第108章 破敵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249章 匯合第366章 內亂第560章 反心第72章 華雄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813章 婚事(上)第29章 薦文昭第332章 書信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61章 斬赤龍第638章 諸葛至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35章 燒糧第925章 改名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534章 憂慮第949章 東風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378章 殺眭固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267章 捷報
第270章 交鋒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948章 蘆葦蕩第650章 九錫第486章 授課第291章 戰鼓響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39章 船毀第86章 甦醒第62章 孤膽英雄第424章 橋蕤第460章 大捷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794章 三策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682章 不安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580章 抉擇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637章 衝突第948章 蘆葦蕩第957章 鬥陣(下)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821章 諸葛亮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487章 臨江仙第66章 攻破濮陽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41章 白馬失守第309章 劉備第894章 決戰日第319章 邀戰第353章 烏龍第773章 破劍閣第229章 交易第373章 王承第39章 王延之謀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207章 於夫羅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121章 戰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145章 回馬槍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551章 凱旋第244章 碰撞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789章 屠城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399章 密信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9章 援兵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226章 百態第55章 假借天命第873章 勝者第108章 破敵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249章 匯合第366章 內亂第560章 反心第72章 華雄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813章 婚事(上)第29章 薦文昭第332章 書信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61章 斬赤龍第638章 諸葛至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35章 燒糧第925章 改名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534章 憂慮第949章 東風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378章 殺眭固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267章 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