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蜀中說客至

當滿寵被龐統手下軍士推上來的時候,龐統上上下下仔細的觀察了一番,只見此時滿寵的頭盔已經在戰鬥中丟失,頭上的發纂略微有些鬆散,臉上身上也多少有寫血污,可是這些都不能掩蓋他身上的威嚴之氣。只見他細眉長目,兩眼雖小卻炯炯有神,兩條眉毛斜斜指向鬢角,與脣邊的兩撇鬍子相映成趣。說是相映成趣,並非是他的鬍子有什麼可笑的地方,脣邊與頜下的短髯,配合他薄厚適中的嘴脣,恰好爲他增添了幾分忠厚剛毅的氣質。

這邊龐統還在觀察,身邊的衆將卻喧譁起來:“大膽敵將,如今已經被擒,見到大帥爲何不趕快跪地求饒,或可放你一條生路。”

滿寵冷冷的看了他們一眼,略有痛心的說:“我滿寵只恨未能及時識破爾等詭計,也未能堅持己見苦勸主帥,今日之敗,乃是自取,就算死在爾等之手也是應有之報,又何須貪生怕死,諸位的好意,我自當謝過,日後見到我家的主公的時候,諸位只需照此行事,定然會爲我主諒解。”

他看似平和的回答,卻是暗藏刀鋒,意指荊州軍必敗,又影射在座衆人都是貪生怕死之輩,荊州衆將如何就聽不出來,一時間紛紛聒噪起來。

此時的龐統也表現出一副沉靜的姿態,對滿寵說:“滿將軍一身高超武藝,又有過人智謀,正是我主急需的人才,只要您能誠心歸降我主,我主也定然不會負了將軍,何苦自尋死路呢?”

滿寵卻是嘿嘿一笑,面向衆人慨然回答:“大丈夫當死則死,何須多說廢話?!”

龐統似是覺得對滿寵已經再沒有辦法,只能最後在詢問了他一句:“難道滿將軍真是就是一心求死?既然您有求仁之心,我就滿足你的願望吧——來人,送滿將軍!”

兩邊的士兵自然不會對敵人心存什麼好感,隨着一聲令下,已經有人拉住滿寵雙臂,帶他向門外走去。滿寵神色自若,絲毫看不出一絲情緒上的波動,反而隱隱帶着一種解脫的感覺。

眼見兩名士兵就要將滿寵押出門去,突然聽到後面龐統一聲招呼:“且慢!”兩人停住腳步有將滿寵轉了回來,卻見到龐統已經從中間的帥案上下來,幾步的功夫他已經到了滿寵面前,也不答話就將佩劍拉了出來,滿寵卻只是淡淡的望着他不置一詞。

果然龐統手中的寶劍並非是想着滿寵的身體,不過是擦着他的衣服將滿寵身上的綁繩割斷,滿寵依舊沒有動作,龐統已經寶劍回鞘,然後恭恭敬敬的在滿寵面前深施一禮:“滿將軍真是丈夫,在下失禮了。”然後繼續言辭懇切的說:“我對將軍只有崇敬之情,而無傷害之意,剛纔一試,更見高風亮節,統只恨不能隨侍左右。既然滿將軍志向不易,我又怎可強人所難,如果將軍不嫌棄的話,可以在我軍中修養幾日,讓我略盡一下地主之儀,多多與將軍親近幾日,要是將軍不願,現在儘可離營而去,再無人敢阻攔將軍。”

滿寵聞言直視龐統雙眼,似乎要從中找出言不由衷的地方來,但是不知是慶幸還是失望,此時龐統的雙眼明亮透徹,沒有一絲的雜質在裡面,不由的讓滿寵在心中微微的嘆息一聲,他又何嘗不知道龐統心中的實際想法,說是不想自己歸降,這種話又有誰能信,想到自己的一生不過就是想做一個忠臣良將而已,主公和曹將軍也都沒有過虧待自己的地方,要自己放棄一切的準則去歸降對方,心中多少有些不安。可是他心中又隱隱的有一種感覺,不止是爲了報答龐統對自己的禮遇尊敬,單是就歸降程玉來說,自己似乎也會有更光明的前途。

兩人就這樣對視半晌,最終還是滿寵低下了頭,他已經決定放棄自己心中的執着,於是對龐統說:“龐大人的心意,我也知道,對於大人的厚望,我也無以爲報,如果您要是不嫌棄的話,我願意歸降,助大司馬成就不世功業。”

曹仁的敗軍終於在洛水之濱停下了腳步,再退下去就已經到了弘農,可是一路之上並沒有什麼險要的地方作爲阻截敵人的陣地,憑藉自己剩下這點殘兵敗將,自然不過是自取其辱。他這邊穩定下來以後,陸續開始有在宛城逃散的曹軍歸隊,雖然人數並不是很多,但聊勝於無,總是讓大家的心境稍微可以放鬆一點。

不過也有軍兵帶來了滿寵降敵的消息,牛金聽後十分不滿,對曹仁說:“大將軍待滿寵不薄,他平日裡又總是一副忠君愛國的樣子,想不到到了真正的時候,竟然如此沒有骨氣。”

曹仁擺了擺手對他說:“唉,還是我對不住他,畢竟又有幾人會將投降作爲光榮之事,如果不是我當初沒有認真聽取他的意見,又怎會有今日之敗,說來還是我對不住他,人各有志,只是將來當作敵人就是。”

但是滿寵投降這樣的事情對於曹仁來說打擊還是非常大的,他們一直以來就是搭檔,彼此之間的本領也知道,滿寵對於地理形勢之類比自己還要擅長,加上荊州軍現在的全面優勢,恐怕憑自己這些殘兵敗將不過是耽誤了大事,於是曹仁給曹操寫信陳述這次失敗的經過,並請曹操馬上派人支援。

曹操此時還與馬超相持不下,但是聽到荊州軍擊敗曹仁的時候,馬上決定自己帶領大軍回援,只留司馬懿等原來就是本地的軍隊防衛馬超,手下有人勸他不可對馬超掉以輕心,他回答說:“馬超盡其所能也不過是一條豺狼而已,再厲害也就是一時的優勢,早晚必爲我所敗,程玉卻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猛虎,現在他的人馬已經突破了我在外圍佈置的防線,如果不能儘快的作出反應,恐怕就算我能很快的打敗馬超,到時候也不過是變成一條喪家之犬。”軍中的有識之士與他的看法大多相同,就連作爲地方官員的司馬懿都請求曹操馬上回兵救援,自己一定會傾盡全力保住土地不失。其實曹操的心中如果能徹底打敗程玉的話,就算土地因此損失一半的話對他來說也是值得的。

現在曹操還能控制的土地,恐怕從南邊望去,已經可以看得到北方的邊界,因而曹操說到就到,龐統這邊還沒有修整過來,曹操帶領的人馬已經也到了洛水之濱。

龐統知道曹操此人決不簡單,就連自己心中的偶像人物主公程玉遇到他都不能說保持全勝,實力已經可見一斑,當年自己在主公軍中作爲主簿的時候也曾經與他鬥過智,並無完全的把握,何況現在曹操身邊還有“算無遺策”的賈詡在,自己的一切行動不得不慎上加慎,因而也改變推進狀態爲步步爲營,力爭不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

人和人之間實在是沒有辦法比,很明顯,張遼在突然之間失去了老天的眷顧,龐統這裡還可以推進,他那裡卻一直沒有尺寸之功,面對虎牢關而毫無辦法。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張郃那裡高奏凱歌。

雖然當日曹彰徐晃退兵的時候希望是保存兵力,以利再戰,可是失去了壺關天險,整個幷州就如同放開了大門的寶庫,任由張郃隨意取用,張郃也知道主公這一戰的目的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削弱敵軍,甚至他想一戰而定天下,所以只有能削弱敵人實力而又保全土地人口才是上策,所以他派出一隻偏師牽制曹彰的主力讓他不敢輕舉妄動,自己則帶領人馬奇襲幷州與各處的郡縣,雖然在幷州遇到了劉曄的阻擊而沒能一戰奏功,但是其他的地方卻鬥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更是控制了長城沿線的土地,與幽州的沮授張燕等勝利會師,他本就是北路軍的統帥,有權調配兵馬,於是張燕也帶領人馬加入了西征的行列,連沮授都派出自己的而已沮鵠助戰。

會合了三路人馬以後,徐州軍更是勢不可擋,張郃甚至有餘暇使用當年未完成的戰略構想,派出張燕帶領一半人循黃河南下略定河西郡等地,自己則帶領剩下的人將幷州曹軍圍困在幷州上黨等地。

這些各地戰報都傳回到許昌,讓程玉也着實高興了一番,雖然看情形荊州豫州兩路人馬都已經很難再建大功,但是自己三路出兵的目的本來就在於多點牽制一點突破,既然幷州那邊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就將戰火由幷州開始燃起吧。

就在程玉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卻不知道,益州竟然派出了使者趕赴了駐紮在湘鄉附近的周瑜軍。

此時的周瑜剛剛結束了又一輪對武陵的攻擊,這幾年來,這已經成爲他的第一要務,當年伯符就是死在那裡,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將武陵奪下來爲他出一口惡氣,更何況現在那裡已經是自己的江東軍唯一的出路。

他這邊也聽說了北面程玉勝報連連,在替自己的姐夫高興的同時卻也更急迫的想要奪取武陵,雖然伯符死後自己已經再無心去和他爭些什麼,但是就算投降,也要面子上更好看一點,何況如果姐夫兵敗的話,總該輪到孫家出頭了吧?

這個時候益州的使者突然來訪,讓周瑜不明其意。但是兩國相爭不斬來使,聽聽他說些什麼卻也無妨,於是周瑜命人將使者帶進來。來人進到帳中首先不卑不亢的對自己做了一番介紹,原來是蜀中名士秦宓,周瑜不知道敵人都打些什麼算盤,乾脆開門見山的說:“秦學士由遠道來我江東,不知所求爲何?”

秦宓一聽,昂然而坐對周瑜說:“宓此來特爲江東社稷弔喪耳。”

周瑜身後的衆武將一聽大怒,紛紛拔刀亮劍,就要斬殺秦宓。周瑜知道對手越是張狂,定然越有所圖謀,於是揮手讓他們下去,溫然問道:“我還不知道江東爲何需要弔喪,請秦先生爲我說明,不然請您試一下我的寶劍。”

秦宓微笑說:“益州和揚州兩地,雖然土地廣闊,可是人口稀少,尚且比不上北方的一個大郡,江東和蜀中之所以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小王國,不過是靠北方列強彼此殺伐不休,無暇南顧,如果再有十數年應該就可以形成足以與中原相抗衡的實力。可是如今東萊的程玉由自己區區一郡之地,竟然發展成爲北方最龐大的勢力,就連當年強悍如袁氏兄弟現在也不過一個屍骨早已經涼透,另外一個也變成了行屍走肉。曹操當年的風頭,一時無匹,可是卻在程玉手下不斷的吃敗仗丟土地,如今已經被趕到關中去了。眼下程曹兩家又在開戰,不用想已經知道勝負,程玉平定北方以後定然不會就此罷休,益州和揚州都是他下一次的目標,雖然你周瑜與他有親戚關係在,但是孫家在江東數十年經營的基業就完了,怎麼能不趁着現在來爲你們弔喪呢?”

周瑜聽了已經大概知道他下面想說的內容,但還是饒有興致的問道:“既然情況這麼危機,那麼秦先生有什麼教導呢?”

秦宓何嘗又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全然在周瑜的胸中,只是他覺得憑藉眼前的形勢應該能夠說動周瑜,於是繼續說:“眼下我們兩軍並非是什麼解不開的仇恨,正需要同心協力渡過難關,我家主公知道周都督的志向,只要您不對我軍加以牽制,任由我軍進入荊州,甚至可以您再領一路人馬,兩路夾攻,程玉必然不會想到,突然之間就算不讓他滅國恐怕也可以奪回大量的土地,到時候彼消此長之下,徐州軍恐怕連曹操都不能再抵擋的住,天下又陷入到人人都有機會的情況下去,對於孫家來說,這不是最好的後果嗎?”

第5節 驕兵第十八節第1節 敗退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3節 理念第4節 試探第9節 巨弩第9節 出使第6節 義士第9節 巨弩第7節 平叛第7節 絕境第9節 緩衝第1節 假假真真第4節 求醫第1節 試探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8節 說客第6節 孔融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四節第8節 復仇第1節 失城第1節 霸王定計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9節 巨弩第9節 出使第7節 清野第2節 煉丹原料第4節 混戰第7節 溫侯第2節 中伏第2節 規劃第9節 選擇第2節 規劃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8節 逆襲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4節 大戰第5節 狂歡第10節 治療第8節 請降第1節 “妥協”第5節 對策第8節 再會第6節 人才第8節 指路第9節 貂嬋第3節 反戈第8節 恢復第十一節第5節 終第1節 失城第9節 緩衝第2節 妙才第7節 任命第9節 利益第7節 襲殺第8節 恢復第4節 雙雄第6節 險地第4節 北顧第1節 擴軍第4節 死地第2節 約定第8節 恢復第5節 陡遇強敵第2節 背叛第7節 平叛第1節 誘敵第7節 退兵第8節 倒戈第3節 備戰第十八節第4節 登位第7節 凱旋第2節 回顧第十三節第8節 希望第4節 轉變第7節 絕境第10節 擔憂第2節 潰散第9章 集結尾聲第7節 起兵第10節 叛亂第6節 反撲第1節 賣主第6節 區別第3節 退敵第7節 遊擊尾聲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8節 嚮導第1節 失敗第5節 擾敵第5節 二劫
第5節 驕兵第十八節第1節 敗退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3節 理念第4節 試探第9節 巨弩第9節 出使第6節 義士第9節 巨弩第7節 平叛第7節 絕境第9節 緩衝第1節 假假真真第4節 求醫第1節 試探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8節 說客第6節 孔融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四節第8節 復仇第1節 失城第1節 霸王定計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9節 巨弩第9節 出使第7節 清野第2節 煉丹原料第4節 混戰第7節 溫侯第2節 中伏第2節 規劃第9節 選擇第2節 規劃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8節 逆襲第3節 大興三路兵第4節 大戰第5節 狂歡第10節 治療第8節 請降第1節 “妥協”第5節 對策第8節 再會第6節 人才第8節 指路第9節 貂嬋第3節 反戈第8節 恢復第十一節第5節 終第1節 失城第9節 緩衝第2節 妙才第7節 任命第9節 利益第7節 襲殺第8節 恢復第4節 雙雄第6節 險地第4節 北顧第1節 擴軍第4節 死地第2節 約定第8節 恢復第5節 陡遇強敵第2節 背叛第7節 平叛第1節 誘敵第7節 退兵第8節 倒戈第3節 備戰第十八節第4節 登位第7節 凱旋第2節 回顧第十三節第8節 希望第4節 轉變第7節 絕境第10節 擔憂第2節 潰散第9章 集結尾聲第7節 起兵第10節 叛亂第6節 反撲第1節 賣主第6節 區別第3節 退敵第7節 遊擊尾聲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8節 嚮導第1節 失敗第5節 擾敵第5節 二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