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一百三十四回 袁紹來襲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爲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其灌、滕之徒歟中的灌是灌嬰,高祖劉邦之潁陰侯;滕即滕公,夏侯嬰,汝陰侯。

灌嬰奮勇無敵,曾經數次生擒敵將,更有很多上將被其斬首,這一點是趙雲比不上他的,只有黃忠可以匹敵。而若論文的方面,則黃忠卻遠遠不及夏侯嬰,只有趙雲與其相類。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黃忠、趙雲是否就是劉備的潁陰侯、汝陰侯?

陳翎斟酌了半晌,這纔開口說道:“子龍心貫金石,義薄雲天,翎不敢阻。”

“然公孫伯珪被袁紹所戕害,子龍對此,心中難道竟無半分爲舊主雪恥之意?”陳翎沉聲問道。

趙雲勃然大怒,挺身而起,橫眉盯向陳翎,手指微顫着。

陳翎此言是在質疑他的人品,在公孫瓚死後,難道就這麼一走了之?

這個問題,趙雲不是沒有想過,而是公孫瓚與他之間,“君君、臣臣、…”,有太多糾纏,實在難以說清楚。

公孫瓚即死,從倫常綱理上來說,趙雲已經是自由身,可以爲公孫瓚報仇雪恨,也可以放下此事,一走了之,另投他人。

這是一般、平常人的處事之道,而在趙雲這種將義理上升到道德規範、約束行止的人身上,這樣的處世之道卻是行不通的,他會覺得慚愧的。

更兼陳翎在這之前還讚了一句“義薄雲天”,幾乎就像是在抽他的臉!

滿面通紅的趙雲,握緊雙拳,逼視着陳翎。

一陣掙扎之後,趙雲慨嘆一聲,竟向陳翎深深一揖,然後緩緩坐了下去。

他忍住了!陳翎心中幾乎憋不住想大吼起來,你來辯呀,我就等着你來啊!

趙雲重新坐下之後,望向陳翎笑道:“子儀口尖舌利,能言善辯,雲知之矣。”趙雲說完此句話之後,接着說道:“伯珪公,”趙雲說着向公孫羽一禮,繼續說道:“伯珪公兵敗身亡,非戰之罪,實乃袁紹兵勢太強,無法抵抗。”

“觀當世諸侯,能與之相抗衡者,惟有曹操。”趙雲說道。

陳翎、公孫羽靜心傾聽,沒有打斷趙雲的說話。

趙雲接着說道:“雲原本爲一白衣,率義從隨伯珪公征戰,以討不平。”

趙雲爲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

公孫瓚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

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爲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時劉備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托。

趙雲將過往娓娓道來,陳翎、公孫羽皆是早知此事之人,不過此時,只能相應的拊掌扼腕了。

趙雲說完往事,直視陳翎開口言道:“在袁紹來襲之前,雲已有離開之意,只是心慮伯珪公安危,故此暫留左右,以策萬全。”

陳翎感慨着說道:“子龍真乃忠義之士。”

陳翎此言不是諷刺,趙雲知公孫瓚非明主,但還是留下來了,他只是想在最後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個臣子的本分。然後就是爲了踐諾,要去追隨劉備劉玄德了。

陳翎對此還能說什麼,只能深深向趙雲一禮,說道:“子龍,保重!”陳翎說完,攜公孫羽回府衙,打算薦公孫羽入仕。

趙雲站在酒肆外,抱拳拱手目送兩人離去之後,便攜上武具,翻身上馬向着沛國郡而去。

回至府衙,諸葛瑾見陳翎來到,急道:“子儀,你來的正好,公臺有急報稟來,袁紹攻入濟南郡了!”

陳翎駭然,急問道:“主公何在?”

諸葛瑾覷見公孫羽在側,答了句主公剛剛備馬出征了,便問道:“此是何人?”

不說陳翎介紹公孫羽與諸葛瑾相互認識,卻說駐平原的沮授,手握重兵,覷得濟南防守薄弱,便命文丑、顏良兩將,從高唐出兵,一攻向濟南郡的著縣、一襲向歷城,打算一鼓作氣,擊潰陳宮所轄的防軍。

濟南郡治所在東平陵,本來是郝萌一軍駐紮着,但呂布源源不斷從北海派兵遣將過來之後,這裡成爲陳宮的住所。

隨着徐盛、廖化兩人的到來,陳宮便令郝萌、廖化兩人將一萬餘軍卒進駐歷城;徐盛同樣將一萬餘軍卒駐防著縣,張遼則是留在東平陵策應,以防袁紹大軍。

袁紹大軍的啓動,給濟南郡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濟南郡的西面是曹操所下轄的泰山郡,此時的駐守大將乃是于禁,見袁紹兵勢攻向濟南郡之後,他便開始在泰山郡與濟南郡邊界上佈置重兵,打算趁機火中取栗。

這一方面是曹、袁還在同盟中,既然盟友袁紹準備攻向青州了,那麼作爲盟友,理應配合一下。

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于禁並不打算派遣軍士進入袁、呂兩勢的攻戰中,而是準備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在顏良、文丑兩將帥兵來攻之前,由於袁、呂兩方皆視其爲敵手,在平原郡,在濟南郡,沮授、陳宮兩人互派細作,打探消息。所以當顏、文兩人提兵來戰的時候,陳宮已經通過密報,得聞了此事。

當下陳宮向北海派出急使,稟報袁紹來擊,同時向主公呂布求援。

於後陳宮與張遼相商,決定由張遼帥大軍援向著縣,以求擊潰文丑之後,從後包圍顏良,盡殲其軍,與此同時,陳宮自己向歷城而去,主持那裡的攻防。

如此一來之後,著縣有牙門將軍張遼、城門校尉徐盛兩人,帥二萬軍勢對陣同樣帥二萬餘軍士的文丑;在歷城,青州別駕陳宮、典軍校尉郝萌、奮武校尉廖化三人,將一萬兵卒對陣顏良所帥的二萬餘軍伍。

張遼、陳宮兩人分別之時,陳宮對張遼言道:“剛剛進入秋收之際,敵軍便襲向我方,吾料袁本初爲此早蓄謀已久,準備大軍就食於道,取濟南郡內的糧食爲己用。”

張遼抱拳問道:“軍師可有良策以退敵?”

陳宮搖頭,解釋道:“袁紹剛滅公孫瓚,氣勢正盛,兵堅甲利,其銳不可擋。就算有小小的受挫,也只會以爲是旁門左道,不加理會。而吾出奇謀破敵,若是成功還則罷了,若其中有失,影響的可不止是士氣啊。”

陳宮指着眼前的莊稼,說道:“若用火攻,敗敵何其易也,然隨之而去便是這些糧食。吾等無糧,自有北海運來的糧食可用,但此地的田農,將以何食?”

張遼深有同感,說道:“如此說來,爲今之計,只有固守城池以待敵勢氣墮,方能出城邀戰?”

陳宮頷首道:“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顧克之。文遠,在吾看來,在顏、文兩將身後,袁紹不久必來!慎之,慎之!”

張遼記下陳宮所言,抱拳帥軍而去。

陳宮待了一會,長嘆了一聲,暗道,袁紹佔着地利,現在更借天時,此戰若想勝出,大不易!

更兼曹操在側,就算勝了,也得防備其從泰山出兵,征伐青州。

若是那種狀況出現,主公、自己等,以疲憊之軍還能再戰而勝之麼?

陳宮至歷城,廖化、郝萌迎入。

見兩人正在積極的徵發徭役修葺城池,陳宮露出讚許的眼神。

郝萌是戰場廝殺老將了,能做到這一些,可說應該的,而廖化僅僅參加過一次戰鬥,更兼他的出身,一直爲其他將領詬病,也能安心如此,就非常不容易了。

相比之下,主公溫侯呂布帳下魏續、宋憲、侯成三人就有些,…

陳宮暗暗皺着眉,放下這些無來由的想法,巡視城中各項事項,確保萬無一失。

高唐至歷城與高唐至著縣的距離差不多遠,陳宮騎馬而來,身旁僅帶着數衛從,這才比起張遼快上一些。

不過隨着時間推移,顏良的軍勢,已經在望,陳宮站在城樓上觀看着對方安營下寨,驀地想起一事來,心中焦急,不禁開始爲駐守在著縣的徐盛,以及正趕往那裡的張遼擔心起來。

文丑帥二萬大軍向著縣而去,帳下有韓猛、馬延等將,許攸、華彥爲參軍。

若是對陣溫侯呂布,文丑或許有怯戰之意,畢竟呂布那匹夫,不似常人,僅以一人之力,就能搦戰關羽、張飛、劉備。但若是名聲不顯的徐盛,那麼就讓他來領教一下自己的厲害吧。

在平原郡內,從容進軍,待過了邊界,進入濟南郡,文丑就令士卒緩行,以防或可能出現的偷襲。

此刻,身在著縣城中的徐盛,看着帳下的都尉、軍侯吵鬧紛紛,心中急欲想出城一戰,可陳宮的命令已至,只好繼續留在城中,等待張遼的到來。

張遼進軍甚爲急速,麾下一萬士卒,經過大半年的操練,現在皆爲勁卒、精兵。

若不是瞭解到陳宮的謀略,心中視文丑爲跳樑小醜的張遼說不定緩行以養軍力,待等到著縣,便與文丑對陣廝殺。

文丑、張遼兩人的軍勢差不多同時至著縣,文丑覷見城中來援,不敢直接攻城,安營下寨,安排兵卒休息,以待次日來戰。

徐盛接張遼入城,就在城門邊上,抱拳問道:“將軍,軍師之意如何?”

張遼驅馬前進中,回首過來,向着徐盛說道:“以逸待勞。”說完這句便不在說話,雖然路程不多,但還是需要歇息下,明日可是苦戰。

徐盛有些失望,伴隨着前進,說道:“文丑區區二萬軍勢,軍師何必畏懼如虎?”

張遼呵呵一笑,說道:“文向,公臺告誡我道,袁本初或許就在文丑一軍後面。”

徐盛聞之,哈哈一笑,說道:“不可能,倘若我是袁紹,只會前往歷城,而不是此地。”

張遼頷首,說道:“離別之時,公臺曾經言,若不能

守則棄城,在東平陵城下一決雌雄!”

徐盛聽罷,哦了聲說道:“原來如此,軍師是決定由主公帥大軍至濟南,一戰而潰其軍!?”

張遼回道:“正是如此,現在你們所做的便是儘量打擊敵軍士氣,若有戰機,可出城破文丑一軍,然後麾兵指向歷城。”

瞭解到整個作戰籌劃之後,徐盛心中大定,不在多言,引張遼來見原來駐守在這裡的將尉。

翌日,文丑防備了一夜偷襲,沒有想到張遼、徐盛兩人根本無心於此,懷着鬱悶之氣,狠狠盯了許攸、華彥兩人一眼,正是此兩人諫言自己應該有所準備的。

現在呢?

在兩人口中,文武兼備之才的張遼、徐盛兩人,見着自己帥大軍至,不敢夜間出城偷襲,只是加急着的在穩固城池防禦。

撐起中軍大蓋,左右偏裨將校簇擁着自己向城下而去。

那裡已經有軍士在準備攻城工具,井欄、衡車,雲梯?

雲梯很少,那東西在很久以前,就不怎麼用了。

井欄爬上弓弩手,使勁向城中射去,壓制射擊,滅了敵軍的弓手之後,衡車砸門,破開城門,麾大軍殺入,用不了多久就能下城,多簡單的事情。雲梯實在太慢,太耗損戰力了,文丑如此想着道。

井闌,戰國時期墨子所發明,楚王用井闌去進攻宋國,墨子用火來防禦井闌的進攻,井闌行動力很慢,往往很容易被破壞,井闌是移動箭樓,可攻擊城牆上敵軍的攻城兵器。架上它,任何兵種都可遠射。一般搭至三層半高,底下安上滑輪,居高臨下移動掃射。

特點:範圍廣,對動態打擊力強;

弱點:移動慢,沒近身作戰能力。

此刻站在城樓上觀看文丑軍勢的張遼、徐盛兩人臉色沉重,本以爲敵我兵力相當,固守城池應該很容易,現在看來,的確是有失欠妥。

兩人準備着的防守作戰謀劃是以文丑攜雲梯攻城爲主,其他兵士衝擊城門而制定的,現在看到文丑所攜帶着的攻城器械,兩人相視一眼,張遼沉聲說道:“軍師未及料到此,此是失策之處。”

看着徐盛同樣沉重的面容,張遼言道:“既然如此,文向,你我倆人出城廝殺一陣再說其他,首要目標便是摧毀那些攻城器械!”

徐盛頷首,抱拳跟隨張遼下得城池,開始集結軍勢,準備出城征戰。

城門緩緩打開,文丑騎馬上藐視之,手中大刀展顯處,城下大軍隨即開始列陣,以待張遼、徐盛兩人的衝擊。

在正門,也就是面向文丑,對着西方的乃是張遼一軍,徐盛則在側面。城門太小,雖然不是盡出城中兵力,但數千人馬的擁動,城門看似很寬大,卻還是小了。

文丑爲什麼不直接衝擊城門?

半渡而擊,用在這裡同樣有理,假如文丑現在麾軍殺過去,張遼直接關閉大門,上城樓去防守了,吃虧的是自己;要等他出了一半左右,再提兵上去廝殺,首尾相連,銜着追殺,最好能擊潰,那麼兵敗如山倒之下,順勢取城,便輕而易舉。

張遼出八千軍士,背靠着城牆就開始列陣起來。

此是冒險之舉,張遼也是自知,但也很無奈,破天戈在手中持着,巡着馬,策步上前,指向文丑,張遼喝道:“文丑,吾乃張遼張文遠是也,聞你乃是河北名將,可敢一戰否?”

文丑仰天大笑,旁顧左右言道:“螢火之光何以與日月爭輝?”

時韓猛、馬延兩將在側,兩人皆抱拳道:“末將不才,願斬張遼之首級獻於麾下!”

許攸參贊軍事,向文丑出口言道:“張遼非無名之將,韓猛、馬延汝倆人非其對手,還不退下!”

韓猛、馬延兩將皆怒,大聲喝道:“若不能斬殺張遼,請砍下某之頭顱!”

許攸哼哼冷笑不已,覷向文丑,看他如何決斷。

文丑點將,言道:“子遠所言不無道理,汝倆人一起去吧。”這是文丑爲韓猛、馬延兩人所迫,逼不得已才如此行事。

張遼雖非猛將,但其名聲已顯,確在韓猛、馬延兩人之上,文丑自忖着,一人或是不是張遼的對手,但兩人一起上的話,肯定會將張遼斬殺。

至於武將之間搦戰的規矩,早在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圍戰溫侯呂布之時,便破了。

從那時起,自仗武勇的,對名聲看得重的,纔會一對一沙場決勝。其他的那些,譬如現在的韓猛、馬延,就隨它去罷。

韓猛、馬延兩人馳馬出陣,一持大刀、一持長槍殺奔向張遼。

張遼見之,透過兩人的身影向文丑看去,但見文丑此刻悠閒非常,似乎對此成竹在胸。

張遼呵呵輕斥一聲,破天戈提在手中,策馬迎了上去。

文丑大意,竟然賣兩將於吾!

呵呵,張遼心中平靜一片,絲毫沒有因對上兩將而心存怯意。

胯下白馬奮蹄突進,張遼收回視線,專注在韓猛、馬延兩人身上。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二十二回 前後始端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正文_第十九回 許褚奪勢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一百一十八回 出使兗州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二百六十回 誰是敵手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四百零七回 劉備來襲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八十七回 城外埋伏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三十一回 許褚破門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七十九回 押解糧草正文_第二百七十二回 臧霸先攻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五百八十一回 天外流星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六百六十三回 陽平關前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三百一十三回 毒士賈詡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六百八十三回 強弓怒射正文_第四百七十九回 竟然如此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五百一十六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二百六十回 誰是敵手
正文_第二百二十二回 前後始端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正文_第十九回 許褚奪勢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一百一十八回 出使兗州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二百六十回 誰是敵手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四百零七回 劉備來襲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八十七回 城外埋伏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三十一回 許褚破門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七十九回 押解糧草正文_第二百七十二回 臧霸先攻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五百八十一回 天外流星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六百六十三回 陽平關前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三百一十三回 毒士賈詡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六百八十三回 強弓怒射正文_第四百七十九回 竟然如此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五百一十六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二百六十回 誰是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