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

袁紹兵敗自刎身亡,這一消息傳至南皮溫侯呂布軍前,衆人聞之皆驚。

呂布所想的是鄴城袁紹一死,曹操降其衆之後,能得以猛進河北。

在此一刻,沮授還在抵禦己方侵攻,而曹操隨時都可能出現,征伐之前自己所取得的翼州之地。

駐紮在聊城的張遼,駐紮在河間樂成的郝萌,駐紮在平原城的周泰,都可能爲曹操帥大軍攻襲。

呂布失措顧盼間,見陳宮沉思凝神,似有所得,乃問道:“公臺,以你之見,現在該如何是好?”

陳宮卜一聽聞袁紹兵敗之事,心中方寸大亂,恰逢南皮將下之時,曹操攻陷鄴城,這對己方實在算不上什麼好消息。

曹操本就佔據兗州、司隸、豫州、徐州等地,現在攻陷鄴城,盡降袁紹其衆之後,勢力更見浩大,幾無可敵之人。在此刻此地,翼州之中只有自家主公能與其相爭。

縱觀曹操、己勢,降袁紹其衆之後,翼州曹軍少說也有十萬以上的軍卒,相比之下,主公呂布麾下週泰、張遼等將所帥的兵卒,加上主公的騎軍六千,也不過止有曹軍一半而已。

此景此境之下,陳翎出兵征討幽州諸郡,青州高覽率軍出戰遼東,委實分散了軍力,實屬兵家大忌!

念及於此,陳宮暗歎一聲,細思其中的破敵之策,恰主公呂布問詢過來,陳宮愁眉不展,拱手向主公以及中軍麾蓋之下的各將言道:“主公,袁紹既已然身死,莫如傳此消息令沮授得聞,是降是戰,在無主之下,沮授就算有陳平、張良之能,也無力翻天。”

呂布聽罷,然其言,遂令呂玲綺在成廉的護佑之下,縱馬向城下而去。

沮授戰於城頭,看覷呂布將卒攻勢逐漸緩和下來,不明所以,小心吩咐左右仔細提防,之後向呂布中軍望去。

此時呂布中軍處,隨着陳宮將袁紹身死的消息傳揚開來,柳毅、公孫羽等將皆聞,一時興奮不已,知南皮再無可能抵禦己軍的侵攻,遂放緩攻勢,以待南皮主將沮授聞知此事之後,決斷之。

敵軍臉上似歡笑似憐憫的表情爲沮授所見,心中爲之一沉,沮授暗暗道着,難道是…

恰此時呂玲綺一馬當前,來至城下。其身後宜霜、孫翊侍護左右,成廉引一軍以備不測。

呂玲綺仰望城牆之上的沮授,抱拳開口言道:“沮公,鄴城已爲曹操所破,你家主公袁紹兵敗身死…”

呂玲綺沒有再多說下去,已經沒有了那個必要。

此刻的沮授身形顫抖,伸手指向呂玲綺,淚盈哽咽着說道:“此話當真…”沮授心中已經相信袁紹的確已經身死,不是陳宮惑亂南皮城中計謀。

若是主公袁紹無恙,在呂玲綺上前告知自己的同時,陳宮必定會令衆軍趁此機會,奮力殺上城去,而不是現在這般似進不進的攻擊態勢。

陳宮已經念及曹操兵勢浩大,不是現在溫侯呂布所能抵禦,因此纔會如此,他想盡降南皮城中軍

卒,以供與曹操爭戰之用。

想到這裡,沮授心灰意冷,再無復有戰意。

自己是降是跟從袁紹而去,對於現在正抵禦呂布大軍攻擊南皮的將卒來說,是事關生與死的問題。

沮授身影單薄,煢煢孑立,站在城頭瞭望鄴城方向,心中亂成一團。

主公既死,自己應該死節相隨,或者爲其報仇雪恨。然而此時攻擊南皮的大軍是呂布軍勢,非是曹操,自己就算有怨恨之情,也不能將其視作仇寇,呂布攻入翼州也是諸侯相爭,不得已爲之。

主公如何死的,不是很清楚,但肯定是曹操圍城之下,陷入絕境,戰死、被斬而死,都有可能。

如此一來,自己似乎只有以死相殉,以酬主公之恩了。沮授念及此,抽出佩劍,擎天舉起,看視了一眼還在抵禦呂布軍勢攻擊的將卒,心下不忍,就待說話,忽聽城下呂布之女呂玲綺急言勸道:“沮公,我聞你之子沮鵠脫出鄴城,此刻正在向此地而來,沮公,切莫因一時得失而自毀與親人相聚的可能。”

沮授悲苦間,聽得呂玲綺如此言道,暗贊其乃是有情有義之人,遂回道:“大將軍身死,授已無心理會這些,只求汝父能善待吾之麾下,不再多言。”沮授說着向左右下令,命南皮守城將卒放棄抵抗,向溫侯呂布投降,以報臨死之前,呂玲綺善意提醒。

看着沮授不爲所動,呂玲綺心中暗暗着急,沮授有王佐之才,乃是先生親口所言,若能在此招降此人,對於父親將來對戰曹操,有莫大臂助,不能讓他在此自刎而死。

呂玲綺想到這裡,暗中懸戟挽弓,向着城頭之上的沮授看覷過去,只等沮授再次舉起寶劍,就射將過去。

看着左右紛紛離去,轉達自己的命令,沮授最後望了一眼南皮城,擎劍就向自己頸部刎去。

沮授此舉爲呂玲綺所見,暗暗禱告了一聲道:“若能得沮授來降,此箭射中其手中之劍,若是不能,就此作罷!”呂玲綺挽弓疾射,一支箭矢脫弦而出,向着城上的沮授而去。

曹軍攻入鄴城,大肆殺戮袁軍士卒,城中火光沖天,黎民百姓生靈塗炭。

曹操看着如此之境,心中感慨萬千,嘆息不已,忽有人來稟報道:“袁紹帳下顏良、文丑攜一小兒從內城中殺去,看覷逃跑方向,應是準備投呂布而去。”

曹操聞知大怒,文丑斬殺自己長子曹昂,曹安民兩人,豈能這般就讓他逃脫了去?

曹操速令夏侯惇、夏侯淵、典韋三將率虎豹騎於後追殺,務必擒殺此兩將,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不然幾人各自提頭來見。

命令剛傳下去,又有來人報,言道,袁紹長子、次子袁譚、袁熙率衆來降。

曹操聞之喜怒不定,沉吟半晌,問向侍候在側的郭嘉言道:“奉孝,袁紹生死不明,現在其兩子來降,其中或有詐乎?”

郭嘉輕輕搖頭,對曹操言道:“聽聞袁紹三子頗受其喜愛,方纔來報文丑、顏良兩將

攜一人脫城而走,許就是此人。現在袁紹勢窮,長子袁譚、次子袁熙,激憤之下,或可能來向主公投誠。”

曹操然之,乃令袁譚、袁熙兩人進帳。

待袁紹兩子進帳之後,曹操不等袁譚、袁熙參拜,便問道:“文丑、顏良兩人所攜走之小兒乃是何人?”

袁熙受制袁譚,被挾而來,不甘心就此伏地曹操,乃立於一旁,不作回答。

袁譚聞聽曹操見問,上前恭敬回道:“曹公,文丑、顏良所攜帶之人正是我倆之三弟袁尚。”

曹操聽罷,心中暗忖道,原來如此!

本初應該是有所醒悟,不是己之敵手,乃遣文丑、顏良兩人將最喜之三子送出,而眼前袁譚、袁熙兩人則是不滿其父所爲,乃向自己投誠。

袁譚、袁熙,袁紹兩犬子,既無聲望,又無才智,何堪一用。

曹操心念於此,正待令左右將其兩人收監關押,又聽有人來稟報道:“曹仁破內城而入,擒住其軍師田豐,發現袁紹以及夫人劉氏屍首,究其原因,應是爲自刎才致如此。”

曹操在聽罷此消息之後,整個人震驚了。

袁紹是該死,可不是該由他自我了斷,而是應該由自己處置,行刑之後這才能死啊。

袁紹與自己是交好,但在亂世之中,你征討於我,我討伐於你,不過是這亂世常態。

能攻陷鄴城,殺入城中,袁紹的生死已經操控在己手,現在來稟的消息言道着袁紹自刎而死了,這算什麼?

自己戰勝袁紹之後的喜悅心情,被這一消息打消了一半多。

袁紹應該向自己投降,然後等自己收服了他帳下文武大臣之後,尋一緣由,由天子賜死,這纔可以去死了。

袁紹帳下大將文丑、顏良兩人,雖然自己兒子曹昂爲文丑所害,但若能歸順自己,忠誠於自己,自己也不妨寬以待人,用其勇武,征戰四方。

袁紹帳下軍師謀臣,田豐、沮授等輩,皆是一時良臣俊傑,若能得其所助,統一天下的大業,想必會更加容易些。

現在呢,袁紹他自刎而死了!

曹操惱恨的將眼前案几上的東西全部掃落,厲聲怒斥道:“袁本初昏聵平庸之輩,豈敢如此!?”

袁紹的死,令曹操羞怒異常,袁譚、袁熙兩人聽得自己父親身死,本來傷心垂淚不已,現在見曹操如此發憤,急忙收聲戰戰兢兢的侍立在下。

曹操短暫失去理智,令帳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其中惟有郭嘉鎮定如常,在爲曹操收拾案几之時,郭嘉吩咐左右,將袁譚、袁熙兩人扶將下去,好生對待。

袁紹已然死了,那麼現在前來投誠的袁譚,貴爲其長子,當爲田豐、文丑、顏良等文武所共奉,承其職,掌其權,是爲其主。

雖然袁譚這個君上已經無軍無勢,根本不能算作諸侯,但對主公曹操招降其帳下文武有着相當大的幫助,故此,郭嘉才如此爲之。

(本章完)

正文_第六百一十六回 戰事轉變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五回 攻戰城下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四百二十二回 天縱之才正文_第十二回 目的何在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五百零五回 良將在側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一百五十四回 曹軍攻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五百三十六回 龐統用計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一回 灘塗之戰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七十九回 押解糧草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一百一十二回 鄴城議事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回 攻城大戰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六百八十回 孫翊問策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一百八十九回 昌平一戰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三十九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四百三十八回 真人蒙身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四百四十六回 汗血寶馬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五百八十五回 臨戰前夕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六百六十七回 進退兩難
正文_第六百一十六回 戰事轉變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四百九十三回 夜襲攻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五回 攻戰城下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四百二十二回 天縱之才正文_第十二回 目的何在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五百零五回 良將在側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一百五十四回 曹軍攻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五百三十六回 龐統用計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一回 灘塗之戰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七十九回 押解糧草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一百一十二回 鄴城議事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回 攻城大戰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六百八十回 孫翊問策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一百八十九回 昌平一戰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三十九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四百三十八回 真人蒙身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四百四十六回 汗血寶馬正文_第六百五十九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五百八十五回 臨戰前夕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六百六十七回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