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百零七回 劉備來襲

許昌這城,地處荊州、司隸邊界區域,孫策是不會攻過來,但曹操,尤其是劉備隨時都有可能從襄陽那邊攻擊而來。

如此,告別了徐盛之後,陳翎進入許昌城內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令哨探四出,打探消息,看劉備是否已經開始進軍此處了。

之後,陳翎命陳震、審配兩人重新修葺城池,爲籠城作戰而準備。

呵呵…

與劉備野戰?

就憑自己帳下止有的周泰、張郃兩大將?

十萬大軍雖然聲勢浩大,但在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大將面前,陳翎只擔心自己能否在此戰中存活下來。

除了此兩件事情之外,還有一最爲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囤積糧草。

糧草不會嫌多,只會生怕少了,陳翎自思過,之前雖然少有籠城戰,但若是真的到了那般地步,惟有如此方能支撐到援軍抵達。

三日後,甄宓在夏侯恩的護衛之下,一家人等除去了夏侯氏、福兒之外到了許昌。

接入甄宓之後,陳翎自忖嘆息着,想必再想回幷州已然是不太可能。

夏侯氏、福兒去了鄴城,這是意料中的事情。

之前與曹操爭奪兗州之時,幷州自然是必須提防的緊要地帶,但在將曹操驅出中原之後,此地幾欲與幽州相同,是爲呂布的後方。

於此處囤積重兵,如同被賊窺視一般,這其中更有陳翎前車之鑑在,呂布如何能夠安心留陳翎在此?

許昌的市街得曹操之益,很是廣大。

這原本是爲帝都所在,格局豈能太小?

正是因此,走上街道的陳翎,在他的心中充斥着一股濃濃的諷刺意味。

既然爲帝都,其他諸般農事則相對不夠重視,帶來的後果便是此刻面前之景象,原本應該聚集於此販賣糧食的商鋪、店面,差不多全都門庭冷落車馬稀,無人理睬。

這些原本爲朝廷供奉吃食的店家,有的關門大吉,有的跟隨去了長安,少有留在此地繼續開業的。

如此,陳翎籌劃中的糧草大事,落空

了。

從幷州攜帶而來的糧食,夠用三月之久,然在當時看來足夠的糧食,如今在陳翎來說,確是最大的危機。

向鄴城求助?

可以,不過待諸葛亮、諸葛瑾兩人從繁忙的諸多“大事”上抽出時間,閱覽陳翎的書信,然後將此事提上朝堂商議之後,陳翎,不敢想象今日發出的求助糧食的奏摺,會在何時起到作用,然後有大將押赴着送過來。

事急從權,如此,沒有郡縣管轄之權的陳翎,向許昌周邊縣鄉貼出告示,命其將原本送往鄴城的賦稅全部送之許昌城中來,以此爲軍伍之用。

這是在呂布由諸侯轉變爲皇帝之時的混亂期,職權不明晰,陳翎知這純屬難免之事。

不過就算如此,陳翎亦提筆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往鄴城,以明辨是非,省得呂布再次以爲自己肆意妄爲,而加以指責。

時至建安九年五月上旬,劉備將蜀中大事託付給了法正之後,親至荊襄,提大軍十萬征討呂布,他所行軍的目標所在,首當其衝,屯兵許昌的陳翎是也!

如今劉備文武,不止有着川內的張任、嚴顏等名將,亦包括着原來的二位兄弟,張飛、關羽,以及趙雲、黃忠等。

而他的謀臣軍師,則是由龐統、徐庶、陳登、馬良等人組成。

劉備整支軍勢,上將十數員,大將數百,驍將無數,這般聲勢直接攻向鄴城都足夠了,何況止有十數將佐的陳翎?

陳翎接報,劉備以趙雲、魏延爲前鋒大將,率軍三萬先行出發,沿着新野、博望這一路線向許昌而來。

與此同時,烏戈國國主兀突骨另帥一軍隨後進發。兀突骨帳下有蠻將土安,奚泥、阿會喃、董荼那、金環三結、木鹿大王、楊鋒、忙牙長等,其兵勢約有五萬餘。

如此,劉備整個攻襲許昌大軍就已經達十五萬之上!

陳翎不敢託大,何況此刻既然烏戈國國主兀突骨已經顯露行跡,那麼沮授那處的刑鐐就該出來與他相爭,看看當初自己與沮授兩人所煉製的刑鐐,到底是否能夠將其擒拿下來?

急報送出之後,陳翎加緊亦加快了城池修整,護城河必須拓深拓寬,城牆必須加高加厚,…然這一切還沒有完全準備就緒,趙雲、魏延兩將就已經先行抵達許昌城下了!

建安九年五月十五,趙雲率軍於許昌城下建立營寨,其方圓約有數十里,這是爲後來的劉備,以及蠻王烏戈國國主兀突骨所準備的。

營寨的建立花費時日整整用了三日,這三日之間,趙雲遣使進入許昌,勒令陳翎棄械投降!

陳翎當然不肯就範,乃聚將佐商議大事。

據昔日曹操所坐之高位,陳翎感受着這座位的不愜意,看向底下兩列文武。

左爲尊是呂布軍中的特列,是故周泰站於陳翎左側,而陳震則在右首。

兩人之下依次是,張郃、高覽、郝昭、柳毅、曹性、文稷、馬岱、夏侯恩;審配、賈逵、辛毗、王昶、薛蘭、公孫羽等。

有點人才濟濟的意思,陳翎如此暗忖着,可一想起城外劉備的軍勢更見豪華,心氣就變得莫名浮躁起來。

先不說趙雲,卻說關羽前來搦戰,自己派遣誰去迎戰?

之後張飛、黃忠等,自己又遣何人爲戰?

還有在這期間的各種陰謀詭計,防不勝防,簡直就彷如是捅了馬蜂窩一般。

且不說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徐庶、陳登、馬良,就算是較弱一些的張鬆,鄧芝、黃權等,哪一個是易與之輩?

有些坐立不安,陳翎咳了一聲開口說道:“劉備來勢洶洶,諸位可有妙計退其兵?”

陳翎話語剛落,便有一人出列拱手爲禮,向着陳翎言道:“大將軍,吾有一計可退劉備十萬大軍!”

衆人聽得此聲,轉首望過去,便見此人一笑意,正是此前一向不怎麼顯山露水的公孫羽公孫文起!

公孫羽是與柳毅在陳翎剛剛兵諫溫侯呂布之後,便立即從鄴城出,投向陳翎的謀士之一,這事在呂布看來,或許只以爲兩者是緣由曾經有過一段共事纔會如此,但在公孫羽來說,比之在溫侯呂布麾下做事,還不如在陳翎帳下來的合心意。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八十一回 君臣奏對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四百回 如疾如徐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三百一十二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四百九十五回 證錯了道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一百五十四回 曹軍攻戰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四百八十三回 無理取鬧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四百一十二回 以一擋千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六百一十六回 戰事轉變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四百三十一回 兵強馬壯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四十五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四百九十五回 證錯了道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一百九十回 度遼三將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二百二十四回 諸侯林立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六百七十六回 進逼長安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四百四十七回 呼之欲出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一百八十六回 邊塞豪傑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四百一十五回 世事難料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回 賞罰分明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
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八十一回 君臣奏對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四百回 如疾如徐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三百一十二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二百零一回 對陣柳城正文_第四百九十五回 證錯了道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一百五十四回 曹軍攻戰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四百八十三回 無理取鬧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四百一十二回 以一擋千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六百一十六回 戰事轉變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四百三十一回 兵強馬壯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四十五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四百九十五回 證錯了道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一百九十回 度遼三將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二百二十四回 諸侯林立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六百七十六回 進逼長安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四百四十七回 呼之欲出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一百八十六回 邊塞豪傑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四百一十五回 世事難料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回 賞罰分明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