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

文丑勒馬持刀相擋之時,他身旁無數的士卒向着太史慈襲殺過去。

仰臥躺倒的太史慈深吸一口氣,摒棄所有的雜念,將全部精神專注於這一箭。

這一箭若能射中文丑,射死射傷文丑,趁着文丑自己所傷,敵卒慌亂之時,自己可站立起身來,揮戟廝殺,可若是不能,短時間內就只能狼狽躲避文丑的追殺,而不能再有機會射出另外一箭了。

陰翳的戰馬底下,太史慈“蓬”的一聲射出了此箭,無暇看覷是否中的,太史慈翻身搶過一戟持在手中,向着已經近在咫尺的敵卒殺了過去。

“將軍中箭了,將軍中箭了!…”在無數敵卒的驚呼聲中,太史慈看着他們潮水一般的涌向文丑,太史慈見之心中暢快淋漓之極,“哈哈…”大聲的笑了起來。

事已不可爲!

看着眼前的數孫將,從朱桓、宋謙、謝旌等將的臉上望過去,逢紀心底一陣失落,難道自己要兵敗於此了嗎?

不甘心吶,實在不甘心吶!

明明只要待文丑迴轉過來,自己便能以他爲前驅,隨後掩殺過去,但就是緣由他去南門,現在這處竟無一人能擋孫策帳下諸將。

營地中的火焰越燒越有席捲一切的可能,逢紀看顧着逐漸陷入包圍之中的衆人,忽開口言道:“向南門徐徐退去。”

衆士卒茫然回顧逢紀,這裡是中軍大帳處,若是丟失了此地,相彷如就是在說我等已經兵敗了。

逢紀恨鐵不成鋼,大聲喝着道:“看看你們的周圍,除了你們自己之外,已經沒有其他人等會過來彙集了。”

“旗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你,還有你!”逢紀撥劍在手,號令着就近的數人喝道,“你們快過來將這面大旗斬斷,然後抗着向南門退過去,與文丑將軍匯合。”

自斬大旗,意喻不祥,數名勁卒面面相覷,在逢紀嚴厲的喝斥聲中,恨恨咬牙,各自拔出自己的佩刀向着那粗入兒臂的旗杆斬去。

一下、二下…

就在這幾人拼命自砍帥旗的同時,朱桓、宋謙、謝旌等孫將躍馬持着兵刃猛烈的突擊向逢紀的陣勢。

無數的兵卒在此一刻,爲阻截敵將喪生他手,前赴後繼,青州兵的悍勇在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他們毫無畏懼死亡之意,他們敢於直面死亡的來臨。

這支兵馬是文丑至青州之後操練起來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青州人,少有河北人氏。

於後壓陣的逢紀沉默了,在袁紹帳下之時,河北兵卒雖然同樣悍勇,但那是在勝利在望的情況之下,當他們陷入不利戰局之時,除去少數的兵卒之外,餘者很有可能便會潰退。

他們不像現在的這些自己的部下,有着一往無前的氣勢,明知撲上去只不過是爲敵將增添一份榮耀而已,但他們就是永不言敗,彷彿在他們的攻擊之下,他們能夠取得勝利似的。

逢紀踉蹌着後退,他手中的劍身依然乾淨如昔,沒有帶上

任何一人的鮮血。

若是換身在他日,逢紀說不定會爲此而自豪,自己亦有了一支敢戰,紀律嚴明的精兵,但在此刻,他只期望着像這樣士卒能夠少死一人便少死一人,這樣的士卒若是能夠存活下來,便是爲將來的勝利多加上一份勝算。

就在逢紀前進不能,後退不行之時,那數名砍帥旗的小校過來稟報言道:“軍師,帥旗…砍了下來,我們就此撤吧。”

逢紀聽得這一句話,心中一震,接着轉身過來,向着這數人喝道:“速走,不要遲疑,只要與文丑將軍匯合…”逢紀話還沒有說完,相隔着裡餘,自南門那裡傳出的話語聲,逢紀還是清楚聽道:“將軍中箭了!將軍中箭了!…”

逢紀臉色慘白,若是孫策帳下的大將爲文丑所斬,所射傷,只會立即拖下去,好給予他家人一個交代,但若是自己這一方的大將,譬如說就是文丑,那麼不管是敵方還是我方的兵卒,都會大聲的叫喚起來。

一方面是以此來威懾己方,你看看,你家的大將都快要死了,你們餘下的這些人是否考慮投降?

而在自己一方來說,文丑被敵所趁射中要害,無論是出於搶救還是提醒衆軍,都得大聲的吶喊出來,原本的攻勢會退縮防禦,原本相持不下的局面,就在此一刻被打破,無主將在側的衆士卒,已經無心與敵廝殺,只是會一心將文丑架離戰亂之地,待等到了安全之處後,方纔會安定下軍心來。

這一聲“將軍中箭了”無疑指的就是文丑被敵將所射中,生死不明!

無暇思索以文丑之勇,是誰將他射中了,逢紀在稍一遲疑後,便大聲的令道:“速速退向南門!”

此時去往南門不止是爲了與文丑匯合,更有救其性命的意思,逢紀在駐守大帳無望的情況之下,只能退出此地,希祈南門那邊的武將不會似這裡的幾人勇烈。

但這有可能嗎?

既然能射傷文丑,那此將的武藝至少在與文丑伯仲間,逢紀倉忙行走中,腦海中閃爍出甘寧、太史慈兩人,以及孫策的身形來,接着便在越來越慘烈的戰鬥中,消失不見。

文丑、逢紀軍中的大旗在移動,毋庸置疑,他倆人想匯合在一起,然後是戰是逃已經不重要了。

在這般的大軍面前,他倆人已經是無路可逃!

孫權如此想着,號令衆將用命,努力向前突進,務放一人走掉。

陳翎似乎不殺俘,朱然、桓階兩人爲他俘虜之後,沒過幾日就放了回來,在他倆回來的同時,帶着一封來自他的書信。

在這書信上,他陳翎寫到,朱然乃是二流,抑或是三流之將,不值得爲此交惡了伯符、公瑾兩位,故而遣回。

而桓階此人,他是這麼評價的,“荊南信多君子,雖美歸田鳳,清屬桓階,賞德標奇,未過此子。”是而,若想要回此人,需一郡一城來換。

也就是說在陳翎他的心目中,桓階乃是值得以一郡一城來招攬的高士,

非是其他平庸之流。

這算是他們文人之間的相互吹捧,孫權知曉的事實就是不比被囚禁在監牢中朱然,桓階他日日陪伴着陳翎出入無忌,參與着小沛諸將臣的庭宴。

這算什麼?

桓階他還是我孫家之臣,非是你的…,你的佐官輔吏!

這是對孫氏的羞辱,這是對我以及大兄的侮辱。

他在小沛城下一戰就勝過了己方,就已經這般猖狂得意,若是再讓他取得了徐州、豫州之後,他張狂的模樣不知會怎樣?

孫權默默想着,向着守候在側的孫河一點頭,示意他不必守衛自己,可自行前去尋求斬獲。

孫河,字伯海。父親族子。

少時便爲父親心腹從討四方。長兄東渡,又跟隨着平定吳、會,從討李術,術破,拜威寇中郎將。

此戰的全盤作戰籌劃是陸遜,誰會想到區區一小將,竟有如此之智算?

自己聽聞的同時,亦感吃驚不已,不過還好,自己不顧兄長勸阻,力諫行此一戰事。以現在眼前的情況來看,陸遜此子雖然年幼,但的確有大才,他日當是自己左膀右臂。

不顧此次陸遜沒有過來一看他自己所佈下的計略,甚爲遺憾。

朱桓持兵刃靜靜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現在的戰事已經無需自己親自上去廝殺,就憑自己的麾下的就能逼迫得逢紀不斷後退。

當然他本來就是在撤向南門,不過有着太史慈、韓當兩位大將在彼的南門,真的是他逢紀所選擇的好退路嗎?

朱桓本是餘姚長,爲當地人民解決瘟疫,又招募士卒,討伐當地山賊,所到之處,山賊都平定,後來爲蕩寇校尉。

爲蕩寇校尉之時,朱桓統領士兵二千人,統管吳、會稽兩個郡的軍隊,整合遺散的士卒,一年之間,就有一萬多人。

後來丹陽、鄱陽的山賊蜂擁而起,攻陷城池,殺害地方官員,到處安營聚集。朱桓統領諸將,到各處征討賊衆的營寨,所道之處隨即平定,遂被任命爲裨將軍。

朱桓爲人高傲,不喜歡爲人所驅使,而又善養士卒,輕財重義,與人一見,數十年不忘。

能在孫策麾下效力,也是得益於孫權的舉薦。

猶是感激,雖然對孫權爲人頗有微詞,但朱桓還是盡力盡心的做到他所能做到的一切。

此戰中,孫權是爲唯一的主帥,太史慈、韓當兩人則是他孫權從主公那邊借來一用的大將,文丑世之猛將,朱桓雖然在數次青、徐兩州的交戰中見過此人,有過照面,但沒有真正交過手,心中隱隱有種渴望,但既然孫權已經佈下了太史慈這樣的猛將,就毋需自己去戰文丑了。

只不過,這心底不知爲何總有一絲遺憾之意。

搖搖頭,將這一絲雜念從心底徹底抹去,朱桓伸手向前一展,喝道:“前擊!”

衆軍在他的號令聲下,如同是一羣過山羚羊,向着退卻中的逢紀軍勢撲了過去。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六百五十五回 竟有此事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二百二十二回 前後始端正文_第一百二十二回 在水一方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一百五十五回 北地槍王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戰之中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五百六十回 攻下綿竹正文_第五百八十一回 天外流星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六百二十回 泰始二年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陳平理事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二百一十一回 班師回朝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四百二十一回 迂迴突襲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五百四十二回 趙雲出現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六百七十一回 一個夢想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八十一回 莒縣瑣事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六百一十四回 酣戰不已正文_第三百七十二回 代漢塗高正文_第四百二十二回 天縱之才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五十二回 進軍方向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一百六十九回 袁紹敗績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四百六十四回 諸將爭功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九十二回 管亥投降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二百八十三回 誰在佞言正文_第六百八十五回 好戰者亡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三百四十五回 大軍潰退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
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六百五十五回 竟有此事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二百二十二回 前後始端正文_第一百二十二回 在水一方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一百五十五回 北地槍王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戰之中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三百六十一回 羣雄並起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五百六十回 攻下綿竹正文_第五百八十一回 天外流星正文_第一百一十一回 青州治中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六百二十回 泰始二年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陳平理事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二百一十一回 班師回朝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四百二十一回 迂迴突襲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五百四十二回 趙雲出現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六百七十一回 一個夢想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八十一回 莒縣瑣事正文_第三百七十三回 避席而走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六百一十四回 酣戰不已正文_第三百七十二回 代漢塗高正文_第四百二十二回 天縱之才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五十二回 進軍方向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一百六十九回 袁紹敗績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四百六十四回 諸將爭功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九十二回 管亥投降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二百八十三回 誰在佞言正文_第六百八十五回 好戰者亡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三百四十五回 大軍潰退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