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雙管齊下

當日深夜,成都城中的萬千百姓皆已入眠,而身爲這一城之主的劉封府內的廳堂之中,卻依舊是燈火通明,衆人正齊聚在此,商討着此番攻佔上庸之戰。

其實對於劉封爲何沒有選擇直接就近出兵漢中,趙雲與馬超等人心中都是十分疑惑,但已經跟隨在劉封身側不短時間的他們知道,當劉封與龐統,徐庶三人皆在此地的時候,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就一定是最爲有利的。

並且對於上庸,趙雲有着十分迫切的願望,畢竟當初上庸對於劉封來說乃是唾手可得之地,之所以未能拿下上庸,只不過是爲了保全趙雲的名聲罷了,故而趙雲十分想要在這個一載之期一到的時刻便幫助劉封將上庸之地拿下,只有這樣,他心中才不會絕對對劉封有所虧欠,若是上庸不親自取來,則此事一定會是趙雲心中永遠存在的一塊心病。

所以,當聽聞劉封想要將上庸之地取來之時,趙雲的雙眼之中登時便滿是寒光,而這樣的神情更是向左右在場之人宣佈,此番攻取上庸之地,主將須得是趙子龍方可。

對於趙雲與上庸之間的糾葛,馬超也是早已得知,故而一看趙雲那樣的一副神情,馬超也只能是無奈的笑了笑,一看就是不再想要與趙雲爭奪這主將之位了,馬超現如今最大的興趣,便是看着之前他從羌人處來回來的戰馬幼崽一匹匹的長大,變成一匹匹真戰馬,他正在默默的等待着再過些時日自己的騎兵當真能夠與曹軍的虎豹騎相媲美,甚至超過曹軍的虎豹騎。

劉封對於趙雲心中的訴求自然也是知之甚詳,並且早在其收到曹植書信的時候,攻取上庸的人選與過程便早已在他的腦中形成了。

將此番出戰的目的介紹了一番之後,劉封霍地站起身來,面向自己面前的數個將領下令道:“此番出征上庸,以趙雲將軍爲主帥,魏延,孟達輔之,汝等率精兵六萬之數,今夜整軍,明日清晨出發,直取上庸,取上庸之時定要採取突襲之法,趙雲將軍對於上庸之地已是十分熟知,到時爾等聽趙雲之命行事便罷,攻取上庸之地後,只在上庸留下一萬守軍,而後直接前往魏興郡,若是能將魏興一郡之地拿下,爾等此番便算是大功一件!”

簡單的姍姍數語,劉封便將此番趙雲等人的任務佈置了下去,他知道,以趙雲對於上庸之地和諸葛亮大軍的瞭解,自己對於此戰並不需要插手太多,若是太過干預,反而不能讓趙雲放手施爲,既然已然決定要讓趙雲在上庸之地找回自己的場子,那劉封自然也一定要給予趙雲最大的信任和自由度,而這,就是劉封的馭下之術。

正當趙雲面上滿是感激的拜謝劉封想要離去之時,劉封卻是擡手將衆人制止住,而後轉頭看向一臉無所事事模樣的馬超,言道:“孟起將軍且慢離去,此戰你也是要攜我益州精騎參與其中的。”

馬超聞言滿臉的驚訝之情,按照之前劉封的佈置,突襲上庸,而後攻取魏興,已然是十拿九穩之事,此時再讓馬超參與其中,馬超便不知到底劉封乃是何意,上庸周圍崇山峻嶺,馬超所率的騎兵大隊並不能發揮出自身實力,所以馬超一時間並未出言,只是驚訝的看向劉封。

“孟起將軍莫要驚訝,此番子龍將軍自上庸攻取曹氏手中的魏興,還需孟起將軍配合一二。”

“敢問主公,如何配合,主公但有吩咐,超無不從命。”雖然馬超依舊是不太明白如何利用自己所統率的騎兵去配合趙雲,但劉封既然下令,雷厲風行的馬超自然沒有不遵從的道理。當下雙手抱拳看向劉封,只等着劉封發話。

劉封見得馬超一副緊張的神情,不由得笑言道:“孟起將軍不必如此,此番斷然不會讓孟起將軍前往上庸的山嶺之中,孟起將軍也並不用與子龍將軍一道出發,只要我等算好時日,大概子龍將軍取了上庸之時,孟起將軍便率五千輕騎兵出漢中陽平關,但卻並非是想要自漢中攻取雍州,孟起將軍一旦進入曹氏領地之內,幾乎定然會遭遇埋伏,此時將軍只需做出先鋒部隊之狀,將伏兵盡數引出,堅持數日,返回即可,此番孟起將軍之要務並非是殺敵,而是將敵軍伏兵牽制住,其二便是保住自身騎兵,不損一兵一卒,方纔算是完美。”

“伏兵?超謹遵主公將令,若漢中之外當真有些許伏兵,超定會將其盡數引出!”顯然,馬超對於劉封這伏兵之說十分疑惑,但劉封既然說此處有伏兵,那馬超心中便相信此處確是會有伏兵。

兩路兵馬盡皆安頓完畢後,劉封又與趙雲和馬超二人商定了一下進攻時間,便放二人前去準備了,劉封相信,如此一來,既可以得了上庸與魏興之地,又可以看看曹植是否當真在漢中邊境出設有伏兵,乃是一舉兩得之計,劉封甚至想到,一旦馬超發現曹植並未設下伏兵,自己還可以留下後招,直接派遣黃忠率漢中守軍前去,便又可以在雍州之地攻伐一番。

而就在劉封連夜派兵的時候,遠在襄陽的諸葛亮與江東的孫權皆是並未閒着,同樣,一隊隊人馬正整裝待發,彷彿北方有着無盡的寶藏正在等着他們前去好生探索一番。

但不同的是,孫權確是派遣了年輕的右都督陸遜想要就近在合肥北上,但諸葛亮卻並非下令此戰的主帥張飛自襄陽直接再次攻取距離十分之近的南陽。

此時,張飛依舊在與諸葛亮做着最後的爭辯。

“軍師爲何非要與那陸遜爭奪合肥之地,就算得了合肥,與我軍領土相距也是不近,無法呼應,不如再趁此機緣將南陽拿下,再做打算。”

“我軍雖在與孫權的爭奪之中佔了不少便宜,但益德又怎能不知,我軍已然再經不起損失,故而此番出征,半分也冒險不得。”

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28章 一年之約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第219章 搶先一步(第二更)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566章 大殺器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2章 智勇退敵第392章 厚禮第337章 後手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72章 三計出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6章 終見曙光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6章 女匪首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548章 如何稱霸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58章 返程第9章 策馬送計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299章 行動第14章 一觸即發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64章 一拍即合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482章 人盡其用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135章 退敵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560章 兵臨潼關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73章 論斷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27章 論江東第51章 見於堂前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39章 問計第33章 歸心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27章 使者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497章 要挾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345章 識破第17章 誘敵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4章 戰神揚威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520章 襲魏營第251章 馬超之痛
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28章 一年之約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第219章 搶先一步(第二更)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566章 大殺器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2章 智勇退敵第392章 厚禮第337章 後手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72章 三計出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6章 終見曙光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6章 女匪首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548章 如何稱霸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58章 返程第9章 策馬送計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299章 行動第14章 一觸即發第355章 暗礁隱現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64章 一拍即合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482章 人盡其用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135章 退敵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215章 一載之功(第二更)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560章 兵臨潼關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73章 論斷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27章 論江東第51章 見於堂前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39章 問計第33章 歸心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27章 使者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497章 要挾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345章 識破第17章 誘敵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4章 戰神揚威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520章 襲魏營第251章 馬超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