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

“子建莫不是前次在荊州爲劉封所獲,心中對其懼意已然揮之不去?待我等看清了形勢,那益州之地又豈能爲父親所獲?”

曹丕聽聞曹植竟口出此言,自然是不能放過這挖苦曹植的大好機會,曹丕心中明瞭,曹操既然有此一問,那多半便是對益州已然有意,所問者,乃是如何取益州,曹植此時竟然出言建議其暫且觀望一番,顯然是與曹操心中所想背道而馳。

“植尚且年少,不如兄長這般雄才偉略,益州之事,植實在是無甚良策,還請父親恕罪。既然兄長如此篤定,倒不如此番出征機會,便讓給兄長,植在鄴城靜候佳音即可。”面對曹丕的詰問,曹植竟然少見的並未反駁,只是向曹丕微微一笑,而後轉向曹操,拱手賠罪道。

此番言論,自然又是引得身後的衆臣一陣議論之聲,就連立在曹植身後的楊修也是頻頻對曹植以眼色示意,但曹植依舊是好似並未看到一般,將這番話說完後,便靜靜的站在堂前,不再出言。

對於曹植這番言論,曹操心中雖也是有所驚異,但卻並未如同其他人一般,曹植聰慧,曹操心中自然知道,他又怎能不知曹植如此說來,不過是想要從這場可能發生的益州爭奪戰之中抽身出去,而曹植之所以如此做來,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他並不好看坐擁近百萬雄兵的魏國能夠在劉封與劉璋手中取得益州。

曹丕與曹植,一人主戰,一人抽身,曹操心中對於此事也是頓時多了幾分興致,劉封的本事,曹操確是親身經歷過,在此之前,他最爲豔羨之人乃是孫堅,只因其生出了孫權那般全才,而見識過劉封之才後,曹操只覺劉備能在亂世之中收得此子,方纔算是萬幸之事。

但在曹操心中,劉封雖是有些本事,但此時卻還遠遠未到使得其有所顧忌的地步,益州此時生了戰亂,曹操若不做一番嘗試,反倒顯得其有些畏首畏尾,於是,曹操看向二人,口中言道:“既然你二人各執一詞,那便如此罷了,子桓率大軍八萬,將領隨你挑選,即日發兵,先取漢中,再圖益州,不知子桓可有信心?”

曹丕萬萬沒能想到,想來不願讓其單獨掌兵的曹操竟然將這重兵交於其手中,當下喜出望外,向曹操拜道:“兒臣定當竭盡全力,將益州之地攻下,獻與父親!”

“此話倒是不必說得如此滿溢,爾等若能將漢中之地取來,縱使不能得益州,也算你大功一件,張魯在漢中近日頗有些不臣之心,這一年餘竟又將我等之仇敵馬超引入漢中身居高位,想來對我等早有防備,子桓此去當不能魯莽行之……”

曹操將漢中形勢略略向曹丕說了一番,而後便擺手使得衆人散了開去,至於曹丕選何人爲將,如何使用那八萬大軍,曹操並無興致知之,他心中只是想要看看,曹丕比之張魯如何,比之劉封又如何,若是劉封當真如曹丕所言那般,一時半刻也未能將益州拿下,那便說明曹植高估了劉封……

若是換做數年之前,曹操遇此變故多半是要親自出徵,但自其年過六十以來,曹操日漸感到身體大不如前,他心中隱隱感覺自己會在這數年之間大限將至,於是不敢再屢屢親征,而是想借此機會考驗曹丕與曹植一番。

若是此番曹丕能戰而勝之,那便是曹植所預估之事有誤,若是曹丕損兵折將而回,那便是曹植深謀遠慮,一次次這樣的考校,會讓曹操的心漸漸傾斜,直至其臨終之前確定這位子究竟要傳遞給誰。

“劉封,若是你當真有本事,那便速速將那益州之地取了,做好準備,莫要讓曹丕在你手中討了便宜,若當真如此,纔算是我沒有看錯了你……”

是夜,曹植遙望西方的夜空,口中喃喃言道,曹操爲何將曹丕派出而將自己留在鄴城之中,曹植心中自然是知曉,但即便如此,他還是願意選擇這個看似被動的角色,絕大部分原因,自然便是因爲其對劉封能力的判斷,還有一小部分原由,便是曹丕若是領兵出征,那個其日思夜想並且在曹丕府中鬱鬱寡歡的甄氏,定會被獨自留在曹丕府中……

……

不只是張魯,曹操,一日後的襄陽,諸葛亮也是面色陰沉的坐在府中,趙雲,簡雍,糜竺等人皆是坐在其府中,顯是商議着什麼。

“劉封此子,當真是可恨之極,這一載我軍頻頻騷擾而不反攻,原來竟是在謀劃此事,能夠想到自那興古鳥道入南中,再自南中入蜀,除去劉封,倒也算是再無旁人,依軍師之見,我等該當如何,是否趁其荊州守衛空虛之際,全取荊州之地,斷其後路,如此若是其在益州並未討得便宜,便距離覆滅不遠矣……”

簡雍此時正在侃侃而談,言罷,眼見坐在主位之上的諸葛亮依舊是眉頭不展,便微微嘆了口氣,不再出言。

“龐統一直在江陵城中守衛,乃是我等皆知之事,劉封此人做事縝密,自然不會減少江陵守軍,若是此時貿然發兵攻取江陵,一旦不能得逞,反而會使得劉封在穩住益州局勢後對我等進行夾攻。”

諸葛亮只一言,便將簡雍所出計策駁回,簡雍眼見諸葛亮之言頗有些道理,倒也未曾出言反駁。

“那依軍師之見,我等該當如何處之,便任憑劉封對我等形成合圍之勢?”

“劉封之事,不再理會便罷,此時不但我等知曉,曹操,張魯,孫權等人也會知曉,益州,數日之間便會成爲風雲際會之地,我等得目標,如今已然不在益州。”

諸葛亮一出此言,衆人皆是有些不明所以,看向諸葛亮。趙雲更是頗有些不解的問道:“若是按照我等之前所謀劃,益州,確是我等下一步即將謀取之地,如今便因劉封之故……”

“我等的目標,如今在北方,而非西方……”

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16章 先鋒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3章 父子相見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11章 救駕第377章 終親往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452章 說服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469章 稱帝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174章 取關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09章 妥協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511章 擒徐晃第91章 孫權之謀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67章 點將出徵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63章 探虛實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66章 斬使立威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1章 千人守城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82章 不可貌相第45章 出使江東第19章 領罰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32章 救弟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67章 點將出徵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99章 出逃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21章 以退爲進第171章 出使第66章 斬使立威第153章 詔命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59章 再得伊人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134章 巧取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157章 拒絕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31章 浴血第364章 垂釣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22章 大軍壓境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342章 轉移劉禪
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16章 先鋒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3章 父子相見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11章 救駕第377章 終親往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452章 說服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469章 稱帝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174章 取關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09章 妥協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417章 名正言順第511章 擒徐晃第91章 孫權之謀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67章 點將出徵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63章 探虛實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66章 斬使立威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1章 千人守城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82章 不可貌相第45章 出使江東第19章 領罰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32章 救弟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192章 兵臨蒼梧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67章 點將出徵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99章 出逃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21章 以退爲進第171章 出使第66章 斬使立威第153章 詔命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59章 再得伊人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134章 巧取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157章 拒絕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31章 浴血第364章 垂釣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22章 大軍壓境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342章 轉移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