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心灰意冷

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自幼就開始引導劉禪的那些思想,到如今十數年,劉禪竟然一直對自己陽奉陰違,他的思想根本就沒有轉化成自己想要的爲劉備的基業一生奮鬥上去,而是一直想要伺機擺脫諸葛亮的控制,也正是因爲這樣,最後纔在和劉封聯繫上之後與劉封一拍即合。

在信中,劉禪對諸葛亮等人十分坦誠,他承認了自己許久之前就已經和劉封開始聯絡,只不過是隱去了糜夫人和他的護衛首領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更是向他們說明了這一次跟隨劉封前往荊州乃是自己的決定,並非是劉封強迫於他,更不是被劫走。

不多時之後,關羽和張飛也看完了信中內容,張飛率先發難,徑直走到了陸遜面前道:“劉封這廝當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我江東少主劉禪纔不過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怎能寫出如此縝密的書信,定是劉封遣人冒充了我家少主筆跡所爲,你今日若不能好生解釋一番此事的緣由,告知我等少主如今的所在,你便走不出這間屋子!”

張飛那洪亮的嗓門,彷彿要把屋頂都震得塌了下來,他的本意當然是嚇一嚇陸遜,畢竟當年張飛可是曾經憑藉着自己的嗓音直接將魏軍唬得一絲都不敢上前的,陸遜看起來不過是一介書生的模樣,張飛自然要嘗試一番。

但是讓張飛失望的是,雖然他的聲音將屋中數個江東的副將都嚇得不輕,但是就站在他面前的陸遜卻是紋絲未動,就連面上的微笑也沒有停下,就像是在看着張飛演一場獨角戲一樣,這樣的神情,反倒是讓張飛面上十分的不自然,一時間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益德將軍所言,其實不用問在下,其中筆跡或是寫法,孔明先生想來一看就知真僞,若劉禪少主當真被我家陛下所害,我到此處來又有何用,只需將這個消息放出來,江東大軍想來必然會不戰而潰,這其中的道理,孔明先生和諸位將軍不會不知,如今我家陛下命我攜帶江東少主書信而來,不爲其他,只因江東少主乃是我家陛下之弟,此事當今中原無人不知,既然江東少主親自投了我荊州,再無心與荊州一爭長短,若是諸公再有所圖謀,自然也是並無不可,但是自今日起,切莫在打着江東少主的旗號,玄德皇叔一共只有二子,如今皆在荊州,孔明先生想要與我主對抗,怕是要另立旗號纔好。”

陸遜的這一番話,雖然面對着的是張飛,也是在回答張飛之前所言,但是看着的卻是諸葛亮,顯然,諸葛亮是這裡的龍頭,江東的態度,全部都在諸葛亮一人身上,這一套說辭,自然是劉封臨行時所教,以劉封對於諸葛亮的瞭解,他知道劉禪親自所寫的書信對於諸葛亮的打擊有多大,也知道諸葛亮此人的軟肋所在。

關羽和張飛忽略的一點是,劉禪在書信的最後用十分懇切的語言勸說諸葛亮,想要讓諸葛亮成爲他一輩子的老師,並且有言在先,一旦因爲這一次他跟隨劉封回到荊州而造成了諸葛亮有什麼性命之憂,那麼不論是什麼原因,劉禪都是會自刎以隨諸葛亮而去的。

關羽和張飛沒有看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諸葛亮卻是明白,因爲當他確定劉禪乃是被劉封擄走之後,第一個想法正是自己實在愧對已經入土爲安的劉備,一旦劉禪不能救回,事不可爲之下自己理應一死了之,只有這樣,他才能不讓自己的後半生在無盡的愧疚中度過。

劉禪雖然年幼,但是諸葛亮卻也知道他一直秉承着自己所教誨的言出必行的思想,所以這短短的一句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也正是這句話,讓諸葛亮更加深刻的相信這封信的確是出自劉禪本人之人,而並不是在劉封的強迫之下寫下。

諸葛亮知道,他和劉封的關係,不論從哪一方面說都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如今劉禪既然已經完全落到了劉封的手中,那麼按常理來說劉封的目的一定是讓諸葛亮越早死去越好,所以按照他的利益來看,他是絕對不應該讓劉禪寫上這樣一句畫蛇添足的話的。

但也正是這句話,讓諸葛亮心中隱隱猜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劉封除了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江東之外,他對於劉禪的兄弟之情,也許的確是真的,劉封和劉禪雖然並沒有所謂的兄弟之實,但是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樣,在報答劉備當年的知遇之恩?

一時間,無數個想法在諸葛亮的腦中徘徊,他不能一死了之了,劉禪的性命已經和他的性命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但是江東之地和江東的數萬精銳人馬該何去何從,是僅僅憑藉這一封書信就歸降了劉封的荊州,還是拋開一些和劉封戰鬥到底,拼個你死我活。

思來想去,諸葛亮也只是想出了一條,那就是一旦自己的劉封拼死廝殺的話,說不得,到最後獲取最大利益的只能是曹植的魏國。

至此,諸葛亮心中的天平已經漸漸的開始了傾斜,他心中想到,或許自己這些年的堅持,的確是有些過猶不及,最終在自己百年之後給劉禪帶去的,也極有可能是身死國滅的結局,如此一來,自己豈不是變相害了劉備唯一的親子,他既沒有享受到自己期盼着的生活,也沒有實現劉備生前的目標。

“不錯,這封書信,的確是少主所寫,其中所言,這十數年來就是與他朝夕相處的我也從未聽過,想來的確是少主的心聲……可笑我一廂情願,到頭來卻是如此。”

見關羽和張飛等衆人在陸遜出言之後都定定的看着自己,諸葛亮長嘆一聲,將這書信的真僞說了出來。

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527章 論江東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293章 醒來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197章 回信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0章 打頭陣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37章 一戰成名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293章 醒來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52章 辯駁第158章 獻圖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74章 非汝不可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281章 難與易第79章 再至柴桑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83章 促膝長談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12章 發難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5章 剿匪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52章 辯駁第102章 戰況第79章 再至柴桑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158章 獻圖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36章 終見曙光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71章 出使第268章 對峙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376章 僵局第153章 詔命第99章 出逃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153章 詔命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40章 打頭陣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52章 辯駁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376章 僵局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281章 難與易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29章 收歸賬下第60章 危情初現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22章 大軍壓境
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527章 論江東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293章 醒來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197章 回信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0章 打頭陣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37章 一戰成名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293章 醒來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125章 功敗垂成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52章 辯駁第158章 獻圖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74章 非汝不可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281章 難與易第79章 再至柴桑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83章 促膝長談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12章 發難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5章 剿匪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453章 旁觀者清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52章 辯駁第102章 戰況第79章 再至柴桑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158章 獻圖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36章 終見曙光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71章 出使第268章 對峙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376章 僵局第153章 詔命第99章 出逃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153章 詔命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40章 打頭陣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52章 辯駁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376章 僵局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281章 難與易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29章 收歸賬下第60章 危情初現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22章 大軍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