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最好的計策

讓劉封沒有想到的是,龐統見劉封有此一問後,竟然是徑直走到了劉封的身前,低聲答道:“這便是統爲何將此事當面稟明,這需要相助之人,正是主公,此番若是想要此事能夠成功,則需要主公親自在荊州坐鎮一些時日,有些場合若是主公能夠親自出面,或許可以收到奇效。”

龐統的這個要求,可以說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劉封的預料之外,但既然龐統忽然之間提到了此事,劉封自然是不能置之不理,聞言後當下便在原地思索了起來。

劉封知道,龐統若是明知此事並不能換回合理的代價,是絕對不會不辭辛勞前來此地的,加之益州此時可以說已然是進入了正規,運轉十分良好,此番出征涼州又是馬超與趙雲兩人率軍前去,可以說劉封除了在益州坐鎮等候消息之外,在此間並無必須要做的事。

衆謀士自然也是聽到了龐統所言,但事關劉封親自前往,包括徐庶在內的衆人皆是未能出言,他們知道,這樣的事情只能由劉封親自拿主意才行,莫要說是在自己的領地之間穿行,前次爲了招募趙雲,敵人的城池劉封都潛入了進去,故而這回到荊州之事,對於劉封來說也確實並不是爲難之事。

“士元先生以爲,此去會耗費多少時日?”劉封略略想了片刻,並未當時便給出答覆,而是淡淡的問道。

劉封心中雖是對於此事也十分看重,但今時不同於往日,特別是在如此多的謀臣眼中,若是事事遇到困難便要由劉封親自出馬,劉封麾下的將臣多半會滋生出不作爲之心,這是劉封不願意看到的,故而他依舊是想要讓龐統將他必須要去的理由說出來,只有巨大的回報,才能讓如今的劉封親自前往配合一個計策。

而龐統對於這種種情形,心中自然也是早已經做了準備,他自然也知道此時和劉封剛剛自立門戶之時三人坐在一起便可以將一件大事敲定下來不同,服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畢竟荊州與益州這廣袤領土的發展,已然並非是他們幾個肱股之臣便可以左右的,這需要全部劉封的臣子共同去努力。

“自主公到達荊州之日起,半月之期,不論成敗,皆會有一結果!”對於此事,龐統早在出發之前就做了不少的佈置,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只要龐統一聲令下,諸多事宜盡皆會開始行動,故而龐統才能在劉封的面前面不改色的說出了半月之期的承諾。

劉封聽聞這半月之期,這才微微的點了點頭,面上顯出一絲笑意,但卻並未立即便答應此事,而是向龐統言道:“士元先生的三條計策,如今已然是說出了兩條,只是不知這第三條計策又有何種玄機,不如先生先將這第三條計策說出,待我等探討一番後,再做出決議不遲。”

劉封如此一說,朝堂之上的謀臣們這纔想起,之前龐統所說的這條妙計才只不過是第二條計策而已,而龐統的第二條計策,顯然是比之第一條計策高明瞭不少,所以衆人對於這第三條計策皆是十分感興趣,一時間皆是聚精會神的準備看看龐統到底還有何良策。

其實經過這前兩條計策,這些謀臣已然是對龐統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之前也皆是自詡甚高之人,但他們心中也都是有數,就算是讓他們代替龐統在荊州坐鎮,江東發生了這等變故他們多半也不過是靜觀其變而已,能夠想到利用江東自身的變故做一番大事之人已然是鳳毛麟角,而將這等大事籌謀得如此之好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龐統不但是做到了這些,還一下子帶來了三條計策,他們心中又怎能不服。

龐統自然是能夠領會劉封的心意,於是轉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之上,看向衆人道:“此番周瑜蒙難,既然我等都能夠打探出其中細節,那與周瑜交好的江東將領們自然對於其中因果原由也是心知肚明,此時又不能前去探視周瑜,被孫權遣人日日監視,正是這些人等心中十分不滿之時,我等若是能夠利用好這些人的心理,靜靜等待周瑜死去,一旦周瑜身故,而孫權立即將周瑜的權利收到自己的手中,那些原本與周瑜走的頗爲相近之人定然是人人自危,到了那時,我等的機會也便來了。”

這條計策一出口,衆人不由得又是一番交口稱讚,龐統雖然只說了一半,但其中意味已然是十分明顯,抓住江東這些臣子與孫權離心離德的當口,加之這些人原本便是與周瑜想法一致,認爲劉封乃是比諸葛亮更能夠令人信服的盟友,那麼暗中將這其中的一些人招募到近在咫尺的荊州乃是十分可行之事。

這條計策既沒有第二條那樣冒險,又不會像第一條那樣被動,加之龐統原本就在周瑜麾下任職,與江東那些和周瑜相熟的將領也是十分相熟,只要抓準時機,趁着周瑜死去江東朝堂之中十分混亂的時機前往江東招降,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斬獲,而此消彼長之下,對於劉封實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好處的。

劉封聽到這裡後,冷眼旁觀堂前衆人的反響,一看便知衆人皆是對於這第三條計策頗爲贊同,於是出言道:“士元先生這三條妙計,皆有其可行之處,不知諸公以爲應當按照哪一條計策行事方是對我等最爲有利之舉?”

果然,劉封此言一出不少的謀臣都是爭相說出了第三條計策的好處,幾乎將一邊倒的認爲應當採取這第三條計策行事。

“元直以爲如何?”劉封聽罷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而後轉向徐庶,輕聲問道。

“庶以爲,第三條計策雖也頗爲可靠,但卻不能使得江東傷筋動骨,如今以我等的實力,若是決意要參與到此事之中,便不如按照第二條計策行事,一旦成功,江東再無對我等造成威脅之可能!”

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8章 兵甲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27章 使者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73章 論斷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158章 獻圖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34章 巧取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278章 邀戰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2章 江東來使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143章 入襄陽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186章 戰策第136章 四郡定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50章 萍水相逢第17章 誘敵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93章 孤注一擲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80章 幕僚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49章 救美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78章 脫離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87章 真真假假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7章 收編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17章 誘敵第72章 暫且離去第176章 拔寨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27章 使者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86章 戰策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279章 服衆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1章 千人守城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章 千人守城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31章 浴血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158章 獻圖第278章 邀戰第93章 孤注一擲
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8章 兵甲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27章 使者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73章 論斷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158章 獻圖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34章 巧取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278章 邀戰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61章 公瑾之邀第42章 江東來使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143章 入襄陽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186章 戰策第136章 四郡定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50章 萍水相逢第17章 誘敵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263章 陽平關之戰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93章 孤注一擲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80章 幕僚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49章 救美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272章 一石二鳥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78章 脫離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87章 真真假假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7章 收編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17章 誘敵第72章 暫且離去第176章 拔寨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27章 使者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86章 戰策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279章 服衆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1章 千人守城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章 千人守城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31章 浴血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158章 獻圖第278章 邀戰第93章 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