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

一路感嘆唏噓着,劉範一行人終於越過了函谷關,進入弘農郡。函谷關是個分水嶺,函谷關以東,路上的流民越來越少了。因爲朝廷不讓流民過函谷關和虎牢關。成功進入三輔的,都是冒着生命危險翻山越嶺的。

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劉範一行人正式進入雒陽城,去了劉焉的官邸住宿了。劉焉欣喜若狂,連忙把劉範一行人三千多人迎進府裡去,又叫人去找來蔡邕、黃琬、盧植、劉虞等人來,一起商討大事。劉範一看劉焉這麼忙碌,就知道有大事要發生了。

果然,等蔡邕、盧植、黃琬、劉虞四人來了併入座,劉焉一開口就讓劉範吃了一驚。劉焉坐在上首,興奮不已,他微笑着道:“今日請四位來,想必四位也都知道。犬子於本月有了長子,但還沒有名字,故而勞煩四位來商量商量。四位中,蔡老丈,是犬子的岳父;盧老父,是犬子的師父;伯安兄,是犬子的伯父;子琰,是犬子的表親。四位都是犬子的長輩,均可暢言。依老夫之見,老夫的孫兒應取名爲仁!孔子曰:仁義禮智信。”

話音剛落,盧植搖搖頭道:“不好不好!依老夫之見,宜應取名爲武!子楷是武人,日後更少不了領兵作戰,若老夫之徒孫取名爲武,日後也好承繼父業,深追父望!”

劉虞不同意盧植的說法,道:“不可不可!我朝歷來以孝治國,以文撫民,怎可妄要兵事?國家之大事,除了祭祀就是兵事,且兵事素來爲不祥之事,豈可輕言?而且,老夫之侄孫,是漢室貴胄,血脈承襲自漢孝武帝,若他取名爲武字,豈不是與其祖先之名相沖撞了麼?爲老夫的侄孫的未來起見,老夫建議,應取名爲彬!意即彬彬有禮,與我宗親之身才足夠相配!”

“如今天下萎靡不振,災亂四起。正是要用兵戈清掃天下之際,正是武人用武之時。且治世之中方能清談禮儀;亂世之中,誰講禮儀之重?既然這武字有所冒犯,那就應取名爲勇!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亦至焉!”盧植道。

劉焉道:“不好不好!這天下取名爲勇的還少麼?雖然這個字好,但奈何天下男子,有一半人已經取過!若取名爲勇,那天下人必定會笑話我劉家不知尊貴,白白讓天下人恥笑。依老夫之見,不若取敏字可好?敏者,意即聰慧也!”

蔡邕道:“依老夫之見,這敏字也早已被天下人取厭了,無甚新意,不能體現出宗親之家之尊貴。若欲尊貴,則應如子楷之弟劉璋、劉表之子劉琮,取一個玉字旁的字,方能實線。依老夫所見,不若取名爲鈺!”

劉虞搖搖頭,道:“這也不好!鈺字過於軟弱無力,空有尊貴之意,而無半點血氣方剛之寓,於今大爭之世,並無半點裨益。依老夫之見,還是取名爲瑀好,有玉在左,又有大禹爲右,可預示日後貴不可言!”

見三個白髮蒼蒼、垂垂老矣的老人爭得如此有趣,黃琬也來了興致,他插嘴道:“不可不可!大禹治水,還是因爲其父親鯀被舜帝治罪。若取名爲瑀,那豈不是暗示子楷日後要有凶兆麼?依我之見,不如取名爲揚!揚者,高升、光大也!不僅預示着日後子楷之子將高高升起,更可預示他日後可將子楷之業發揚光大!豈不妙哉?”

盧植道:“不可!揚字也有飛揚跋扈之意,更有驕傲自持之意。取爲名字,容易致使人驕傲自滿、性情自重!依老夫之見,最好是取名爲堅!堅字有牢固剛強之意,更有堅毅堅持之意,足可爲名!”

劉焉道:“不好!堅字過於剛強。依老夫所見,如今世態炎涼,世風日下,故爲人處世之道,必須外身圓滑,內心方正!此乃外圓內方之理,故而老夫之孫兒,宜應取名爲方字!”

黃琬道:“方字不好!我看子楷極意創新,因創新而得之利,甚倍於從前!如子楷重農之時不忘重商,如此涼州才能於區區幾月之間恢復,並超越他州。因此,依我之所見,宜應取名爲新字!子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字,亦有銳意進取、革故鼎新之意。而創新者,於此大爭之世之中最爲緊要,用新爲名字,豈不是貼合時務,大妙哉?!”

劉虞道:“不可不可!祖宗之業,豈敢輕廢?若取名爲新,豈不是要鼓勵天下人一齊違背祖宗之法?別的名字尚可,唯此字不行!”

然後五個人又開始了激烈的爭論。全程下來,劉範就沒插上過一句話,不是因爲不想說,而是因爲根本追不上他們五個飛快的語速和思維,又在五人的建議中猶豫不決。劉範也想明白了,反正他也說不過他們,不如就讓他們繼續說下去。五個人,個個都是劉範的長輩。本應莊重自持的他們,卻爲了區區一個字爭論了大半天。劉範唏噓不已。

就在劉範神遊天外之時,五人突然停止了爭論,一齊看向一個人的劉範,十隻眼睛都瞪得像個銅鈴似的。劉範嘆了口氣,正在自飲自酌,正端起一杯茶接近嘴脣時,卻發現上一秒還吵吵嚷嚷的廳堂之中,已經靜了下來。劉範轉顧四望,見劉焉、劉虞、盧植、黃琬五個人十隻眼睛都在盯着他的眼睛,嚇得茶杯都歪了,茶水潑灑出來。

看到五人不再爭論,而都看向他,劉範本能地就知道大事不好了。劉範小心翼翼地道:“五位長輩,可都討論出來小兒的名字了?又爲何如此看我?”

劉焉嘆了口氣,道:“唉!範兒啊,我們五人各自都有各自的主意,也爭論了半天了。再爭論下去也沒有結果。我們有五個主意,既然你是孩子的父親,那就由你來選擇吧!”

“啊?什麼?你們不再談談麼?讓我決定?”劉範驚訝不已。這四位可都是長輩,不好惹的主,不論選誰的,都會惹得另外三位不高興。這還如何選擇?條條路都是四路啊!

盧植道:“子楷,你父親的主意是,取名爲方,寓意品行方正;爲師的主意是,取名爲堅,寓意堅韌堅毅;你伯父的主意是,取名爲瑀,寓意如大禹般傑出;你岳父的主意是,取名爲鈺,寓意尊貴;你表兄的主意是,取名爲新,寓意革故鼎新。此五字均有寓意。你覺得哪個好?”

劉範笑道:“五位選的都好啊!我都不知如何選擇了!”

劉焉道:“不行!你必須選出其中一個來!此事容不得推辭!”

劉範苦惱不已。情急之下,靈機一動,劉範就道:“有了!既然五位長輩也爭持不下,那不如抓鬮?”

“抓鬮?”五人異口同聲地道,驚詫不已。

“不錯!正是抓鬮!”說着,劉範趁他們五人不注意,立即抽來幾張紙,在上面寫上了劉焉、劉虞、黃琬、盧植、蔡邕取的名字。

劉範將寫着字的紙折成一模一樣,道:“如此,即讓上天爲我兒取名,最是公平,五位還有別的意見嗎?”

劉焉等五人面面相覷,都沒有反對。劉範將紙團放在手中,搖了搖,又隨意地灑在桌子上。五個紙團已經看不出寫着什麼了。劉焉等五人紛紛聚集到劉範的桌前。這是激動人心的一刻,這更是對他兒子影響一生的一刻。劉範手心都冒汗了。面對桌上五個一模一樣的紙團,劉範茫然失措,不知該撿哪一個。盧植催促他道:“快呀!”

劉範被激醒,只好嚥下一口口水,閉上眼睛,伸手望桌上摸去。終於,劉範微微顫抖着的手,碰到了一個紙團,劉範便抓起來,就這個了!劉焉、劉虞、蔡邕、盧植、黃琬五人比劉範還激動,紛紛低下身子大眼瞪小眼地盯着劉範手中的紙團。

劉範慢慢地張開紙團,十二隻眼睛一看,只見皺皺巴巴的紙上寫着一個正楷的大字:堅!

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二十四章 親切攀談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一百零三章 女神來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捨命相救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
第九十九章 妻妾成羣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二十四章 親切攀談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夢如幻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一百零三章 女神來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捨命相救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