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

西域開發計劃的第六點,組織流民建設起西域二州十六郡的城池。本來,西域只有三十六國,人口也不過六七十萬,所以城池數量也不超過四十座。經過了三國聯軍的野蠻入侵,西域的三十六國不復存在,人口也從七十多萬人口驟降至二十萬餘,他們的城池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就算沒破壞,他們的城池大多數也都是用沙土夯起來的,十分低矮,根本守不住城。不僅城池的城郭基本上毀壞殆盡,而是城中的民居也被戰火燒成一片廢墟。

但現在,西域人口數量不超過百萬人口的歷史即將要被改寫,即將有五六百萬人口進駐西域。只有四十座被毀壞得不像樣子的城池,就無法供五六百萬人口居住。當然,劉範還主要把流民安排在屯田制上,可能只有幾十萬人不參加屯田,也不住在屯田上,而在城池裡居住。但就是這幾十萬人,也不是區區四十座小小的城池可以滿足的。

而且,西域之地在劉範眼中,不僅是安置流民、開展屯田的寶地,還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不論是西北三州的賦稅,還是手工業產品的出口,亦或是商業貿易,都必須依靠絲綢之路。而西域建設完成之後,就會成爲絲綢之路的一個商業貿易區。所以,建立起足夠的城池,以供商人們的交易,就成爲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但西域不同別的州郡,土壤是很珍貴的,而大多數土地又被沙漠覆蓋。而現在東漢大多數,還是用泥土夯成的磚塊,以構建城池。就連洛陽城、長安城、南陽城和鄴城這樣的大城池,都主要是用泥磚夯成,只有在宮城、城門、箭樓、甕城等重要的防禦設施,纔會使用青磚。爲了加強泥磚的堅固程度和凝聚力,還用糯米汁參雜其中。

但西域連土壤都沒有,恐怕不能生產泥磚。而且,西域還沒有經過開發,誰也不知道哪裡有適合燒製紅磚的土壤和礦藏。劉範無奈不已,爲今之計,只能在涼州把紅磚運送過去了。紅磚比起青磚來說,產量大,容易生產,造價也十分低廉,關鍵是紅磚比青磚更加堅硬,不容易斷裂。但只有紅磚也還不行,必須要把紅磚砌在一起才行。用糯米汁肯定不行。涼州本來就不豐產米麥,更別說糯米了。西域的城池那麼多,用糯米汁來把磚塊砌在一起,肯定不夠。爲了快速構建城池,劉範冥思苦想,回想起來了水泥的生產方法。水泥的生產很高大上,也十分繁瑣困難。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黏土和石灰石,加上鐵礦粉,然後再將這些原料磨碎,按照一定比例,也就是石灰石百分之八十、黏土百分之十五、鐵礦粉百分之五。將三種原料混合,混合物稱爲生料。然後再將生料用一千四百五十度的高溫進行煅燒,最後得出的煅燒物稱爲熟料。最後一步,就是用熟料和石膏以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五的比例混合,才能得出成熟的水泥。

水泥的生產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迴轉窯,就是以一定的角度傾斜,之後不停地旋轉,也稱作旋窯。另一種立窯,技術難度太大,劉範不可能實現,只能使用迴轉窯。迴轉窯又有兩種,一種是溼法,另一種是幹法。溼法需要加入大量的水。幹法只需加入百分之五的水。

水泥原料,也就是黏土、石膏、石灰石和鐵礦粉不難找到。馬鈞很快就在涼州幾個郡找到了數十個礦山,因爲這些礦產在漢代也有應用,鐵礦自不必說,黏土和石灰石還經常被崇信道家昇天的術士採用,用來製造長生不老藥,或者是探尋鍊金術。

由於時間緊迫,劉範趕緊下令讓馬鈞用重金招募了三萬人,去開採那些礦產,然後再將之鍛造成幹法水泥。水泥的煅燒,又要求溫度超過一千四百五十度,所以劉範又採購了一大批的煤。

馬鈞和官營工廠的一百多個工匠,有了劉範的指導,很快就依據正確的比例,生產出了合格的水泥。生產水泥,會造成工人的健康嚴重危害。在後時大多數生產水泥的工人,壽命不會超過六十歲。劉範知道這一點,但也沒有辦法,只好給工人更高的工資,聊勝於無。

水泥的製作,也成爲劉範眼中的重要的秘訣,決不能泄露出去。劉範又下令,讓錦衣衛盯緊水泥的生產過程,不能把這麼高大上的方法泄露給其他人。當然,水泥成品也可以作爲出售的商品,可以以低於夯土建屋成本的價格,賣給商人們,給劉範創收不少。

於是,劉範在涼州高調地展示出了水泥,並用水泥和紅磚建起一座房屋,所需時間不過一兩天。水泥的橫空出世,又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儘管水泥怎麼來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水泥超優良的性能已經讓所有人驚呆了。比起夯土,水泥更加堅固,更加耐用,也能大大縮短修建房屋的時間,節省很多人力物力財力。

眼下,劉範還不能把水泥出售,因爲西域還需要更多的水泥。但只依靠官營工廠,依靠劉範自己的力量,生產水泥可能還是不夠。於是,劉範將水泥的製法以高價出售給甄家、糜家、蘇家和張家這四個涼州最有實力的商家,以及另十家比較有實力同時又比較可靠的商家,讓他們代爲生產。同時,劉範警告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嚴防死守,讓刺史府派專員去監管,更暗中安插錦衣衛到這十四家商家中,嚴防水泥製法的泄露。

有了大商人的幫助,又有官營工廠的實力擺在那裡,相信水泥的量產勢必不會太過困難。另外,除了水泥,建築所需的紅磚,劉範也交由更多的實業商人代工。涼州的商人,財富超過十億錢的,只有甄家、糜家等兩家。超過五億,有蘇雙和張士平。超過一億錢的,有三十七家。至於財富以千萬、百萬計的,就有超過三百多家。他們這些人,大多數在劉範的商業改革中崛起,從分文未有變成鉅富。

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四十一章 美麗邂逅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
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敵我難辨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四十一章 美麗邂逅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