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虎口拔牙(上)

周瑜自是在一路上都是在期待着荊州軍,畢竟像周瑜他們這樣的人物,自是在偶有所得之後,自是希望一切事情的發展會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的。

而且爲了能夠給予荊州方面,充分的考慮時間,他自是一路上都在給着鄧瀚他們機會,不過顯然鄧瀚面對着周瑜他們的感覺,自然也就像是之前周瑜對於零陵城的感覺一樣,很顯然是一個yòu餌,雖然周瑜這個yòu餌擺放的是如此的美味豐盛,可是荊州兵卻是不像周瑜他們有着能夠滿足了從容佈置所需要的兵力。

對於桂陽城中的兵力,周瑜雖然不能夠清楚的把握其具體的數目,不過從探馬們刺探到的消息中,也是能夠看出荊州兵馬屯集在桂陽城中的定然不會多的。

可是即便如此,周瑜卻也不會認爲荊州軍會讓他如此輕易的趕到零陵城下,順勢而收取了零陵的。當然對於零陵城中的一萬多守軍的情況,自然早就被周瑜得知了。

雖然雷銅也是益州有名的將軍,不過像原先的益州將軍,更多的也多是在天府之國的範圍之內耍一些窩裡橫,卻是雷銅的本領也是不能夠給周瑜帶來更多的麻煩的。雷銅到了荊州也不過是一個平常的將軍而已,在他的率領下,或許已經經過了荊州軍事整訓之後的益州兵的戰力能夠上升一個臺階,不過畢竟一個平常的將領在指揮着像荊州兵馬這樣的部隊中,卻也很可能不會發揮出荊州兵的戰力的。

但是守城之戰,卻是在有時候本來就不需要守城的將軍有什麼太多的huāhuā腸子的,以拙破巧,安步當車,不需要太顧及地方的影響,自己按照咱們自己的打仗,卻是會有些意外的收穫的。

就像此時在零陵城中的雷銅他卻是沒有什麼包袱了。太守鞏志自然趁着之前周瑜故意緩慢行軍的時候,讓零陵城中的百姓能夠走的,願意走的自然也都已經前往武陵等地方先去躲避一二了,故而此時零陵城中卻是隻剩下了這些荊州將士。

雖然如此一來,自然是顯得零陵城中有些空曠,而且要是戰事不利的時候,卻也不會有什麼勞役百姓的支援,不過雷銅倒也沒有什麼可懼的。

周瑜自是沒有在他選擇下令攻打零陵城之前等到桂陽城中的那些守軍的遠道突襲,雖然這樣的結果總是讓周瑜有些xiǎoxiǎo的遺憾,而且對於零陵城中百姓逃離家園的事情,之前江東兵也沒有去阻攔,卻也是周瑜防止出現一些什麼意外的事情。不過他自是明白只要零陵城一到手,總是能夠讓一些個民衆迴歸他們的屋舍的。

已經有了衡陽城下的教訓的,周瑜自然也不會再犯什麼猶猶豫豫的錯落,而且以周瑜所料,即便是他們大軍在攻打零陵城的時候,張飛等人會來搗luàn的話,自然也有徐盛和陳武兩人所部的江東兵,總是能夠讓他沒有後顧之憂的。

周瑜自是指揮着手下的十萬大軍不惜犧牲的攻打着零陵城,而城中的雷銅雖然並沒有什麼長才,不過正是因爲他知道自家的的長短處,卻是嚴絲合縫的按部就班的做着防守的事情,並沒有什麼投機取巧的心思的,這樣一來,江東軍在攻城的時候倒也沒有什麼可以尋找的便捷,只能以硬碰硬,全憑着人命來填這零陵城牆上下之間的高度了。

雷銅這些手下將士自然都是跟着他多年得益州兵,如今這些益州出身的將軍穿戴着荊州出產的披掛,享受着和荊州本地兵士一樣的待遇,而他們雖然客居這荊南之地不知許久,可是荊州人如今隨着當地實力的擴張,這對於雖然不是本地,但是同屬於劉備麾下的兵士,也是相當的有着包涵之心的,畢竟這勢力大了,耳濡目染之下,市井百姓的眼光也是多少會有些開眼的。

故而這些益州兵,對於如今的零陵城自然也是當做了自家的家園一樣的看待的。對於趕來的江東軍,此時的守軍將士們卻也多有些不服氣的。

儘管守軍的人數少,不過他們卻是相信既然在衡陽城上,同樣出身於益州的那些個袍澤能夠扛着比他們這一萬五千人面對的江東軍還要多出一倍的數目硬生生的殺傷了那麼多的江東人,同樣是一起出川的兄弟,也同樣受過荊州的恩惠,如何能夠比他們的兄弟們差了呢?

雷銅對於將他和他的部下當做了伴着零陵城的yòu餌,對於從桂陽那裡傳來如此的命令,任是哪一個將軍來說,卻也都是相當的不好理解的。畢竟和江東軍單單一比之下,他們的命運結果如何,卻是要更多的看他們的造化了。

不過雷銅卻也不是那種沒有骨氣和傲骨的孬種的,益州除了多出狂士之外,卻也更多的生養了不少的義氣深重的兒郎的。

雷銅武功不高,領軍打仗也只能算得中間一般,而跟着雷銅的這些益州將士們卻是知道他們的將軍,在對待他們的時候,那可就像山裡的竹子一樣,直通通的。

而今的雷銅或許對於將他留在零陵城這樣的命令始的時候,有些想不通,不過既然當了一個將軍,卻是早就有了戰死沙場得覺悟了。

零陵城上的反擊力度自是十分的堅強的。守軍的將士們的士氣卻是沒有因爲在開戰之前,周瑜所宣佈的打擊反抗,善待投降的事情稍有鬆懈,更是沒有因爲周瑜的大軍對於零陵城的圍城之事而有所動搖。

不過這樣的表現,終究是不會阻擋了如今周瑜對於荊南四郡的比得之心的,畢竟在衡陽城下已經損失了江東大量的兵馬,而今往後,卻是不容的他再有其他的選擇,不然的話,那十萬餘隨着周瑜進軍荊南之後,卻是再也不可能魂歸故里的將士們的鮮血便全都白流了。

也正因爲這樣,周瑜自是不得不再做那萬骨枯槁堆積之上的那個大都督。非如此,卻是不知道還要有多少的江東的將士會壞在這荊南之地,卻也不知道還要耗費多少的力氣才能夠讓他輔助孫氏成就大業的願望實現呢

周瑜自是指揮着全軍一擁而上,畢竟城中的荊州守軍數目不多,與其和他們做反覆糾纏的廝殺,卻是不如一鼓作氣勢如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零陵城拿下,也好震懾一些荊南的其他荊州兵馬。

對於周瑜在零陵城下的戰事,隱蔽在山林之間的徐盛和陳武兩個人自是通過探馬的回報得以瞭解的相當的清楚的。

“大都督,卻是如今也有風林火山之意了啊”徐盛說道。

“再是儒帥,再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譽,不過情勢bī迫到了如今的這個地步,卻也容不得周都督,不釋放他心中的猛虎了”

“子烈卻也說得是啊”徐盛思索了一下陳武的話,然後言道,“眼下都督自是要全力拿下零陵城,我們兩個人卻是要好好的爲都督解除後顧之憂啊”

“正是如此,雖然到了如今這個時候,那些善打突襲埋伏的荊州人還沒有出現,不過以我所料,他們自然不會輕易的放過我們這一次出兵的”陳武說這話的時候,自是有些想到了之前在衡陽城外遭遇的那一夜的húnluàn了,畢竟那個時候的他們並沒有想到荊州兵馬居然會費那麼多的事兒,借道湘水繞遠來給他們營救凌大營的援軍來了個近乎完美的伏擊,卻是那麼不爲人所知而來,事成之後,卻還很輕鬆的就跑了。

“子烈,往日之事卻也無需太過放在心上的,我們卻還是要先將我們如今的任務做好纔是啊”徐盛言道。

安慰着陳武,徐盛也多少有些不爽的,畢竟董襲與他們幾個人也算是同時到江東孫氏的帳下效力的,雖然沒個人的xìng子都各有分別,不過對於這樣一起同生共死的袍澤兄弟,當然也會多生出些別樣的情緒的。

“不過子烈,當**們可是在深夜中向着凌大營的方向行軍,可是那些荊州軍埋伏你們的時候,卻是選擇的位置是不是太過巧妙了些,一是讓你們能夠看到凌大營的地方,二則是和大營那邊同時也有着衡陽城守軍的襲擾,總是讓我們於夜sè中查探不清荊州方面的情報”

“而近些日子裡,我們自然是消滅了不少荊州軍的探馬,使得他們對於我們的行蹤並沒什麼知覺,可是這兩天似乎我們的探馬斥候回報的也比之前發生的意外多了一些啊?”

“文向如此說,莫非你以爲那些荊州兵也有可能早就悄悄的綴在我們的左近,就等着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個機會,來對付我們呢麼?”陳武卻是有些緊張。

“或許現在,我也應該希望我的直覺有錯,不過我們卻是都知道的在荊州的部隊中,卻是有一支名叫無當飛軍,全是由蠻人組成的部隊的,而今我們這些自以爲隱秘的藏身之地,在那些傢伙的眼中,可能就像是兒戲一般啊”

“文向,你可不要疑神疑鬼的,我們這邊也是有擅長行走于山林間的高山族人勇士的”陳武卻是說道。

“可是這裡畢竟是荊南啊”徐盛自是提醒着陳武。

此時的兩個人自是還在緊盯着周瑜那方面的攻城之勢,畢竟只要周瑜那裡能夠快速的將零陵城拿下的話,他們這裡卻是不需要繼續做這樣的埋伏之事。儘管此時的他們也多少想到了或許他們本來就不該做出這樣的埋伏之事的。

只要周瑜那裡謹慎一點,或許他在攻打零陵城的時候,也能夠引來桂陽城的荊州守軍的襲擊,而這麼一來的話,或許徐盛和陳武兩個人倒也可以別出機杼,也做一把偷襲桂陽城的事情。

不過對於周瑜的籌謀,他們也是相當清楚的,在荊南這裡,荊州方面最大的弱點,卻不是什麼城池的存在,而是因爲荊州的可用兵力太守,只要能夠將荊州一方的有生力量加以殲滅了,這荊南之地對於他們來說,不啻於探囊取物。

而在荊南各地的荊州兵馬中,眼下自然也就是桂陽城中的六萬兵馬和長沙城中的八萬兵馬還能夠成爲江東席捲荊南的阻礙,至於其他地方,像零陵這裡,這卻是眼見的就要成爲江東兵馬的手中之物了。

故而這般一想的徐盛和陳武兩個人的心中,卻也多了幾分鎮定。

看着隱蔽在零陵城通往桂陽和衡陽兩地的必經之路兩邊的部將們,徐盛和陳武自是也增添了幾分的安心,畢竟如今的他們也是以逸待勞,而他們手中的兵馬可是足足的五萬,想來荊州方面在桂陽城中也就只有六萬人,再是守城的張飛,張任,鄧瀚等人膽大包天,也不會選擇領着全部的守軍來從後來掩殺他們的。

徐盛和陳武卻是這般的想法,畢竟他們終是沒有見識過無當飛軍的威力,而且別說無當飛軍了,或許他們連江東他們自己組建的那支山地部隊的真實能力,也是沒有見識過的。

若是他們稍有些這方面的防備的話,或許後來的徐盛和陳武兩個人也不至於看到那般的慘狀。

從零陵城方面過來的探馬自是向着徐盛和陳武在山林間埋伏的地方走去,從探馬回報的情報中,兩個人自是已經知道了周瑜的大軍還在攻擊着零陵城,儘管城中的兵馬不多,可是這些益州兵卻也表現的相當的悍勇,居然就能夠將零陵城的城牆撐住。

“子烈,這樣看來,我們也該加強一下我們的佈置纔對啊,那無當飛軍卻是要比雷銅的那益州兵馬更要強大一點纔是吧”徐盛在密林中和陳武說道。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卻是在林間傳來一個,兩個什麼東西從空中刺過的聲響。

“敵襲,啊――”啊聲並沒有完全的發散出來,卻是已經戛然而止了。

聞聲之下的徐盛和陳武自是連忙起身。不斷的向着部下探問着外圍發生的事情。

雖然此時節,于山林之外,還是陽光明媚,不過在林間穿過層層疊疊的枯枝叉丫遮掩之下的林中景sè自是讓人橋不清楚的。

身在內圍的徐盛和陳武卻是也只能看到遠處影影綽綽的一些個影子,這些影子卻是一個個動作敏捷的往來穿梭於樹木之間,林木上下,而他們手中或有不足半人高的短矛,或是身着藤甲,執刀明杖的或是追趕着江東軍的將士,或是幾個以阻的分進合擊於林間。

看着這人能夠如此接近到徐盛和陳武兩個人于山林深處jīng心準備的立足之地才爲他們的兵士發現,自是足見這些人的戰力jīng強了。

一個個來襲的兵士,卻都是長的是虎背熊腰,人高馬大的,自然人人都是勇士,不過這些人的面目卻都是形象猙獰,或又有面具遮掩,儘管此時也是光天化日,可是於林間猛地這麼一竄出,卻是能讓許多人被他們的裝扮給嚇到的。

“大家不要驚慌,且先和相鄰的袍澤兄弟聚在一起,結陣而迎敵”驚慌之中,卻是徐盛大聲的呼喊道。

此時的不少江東兵,自是已經有些慌luàn不堪了,不過聽到自家主將的聲音指揮下,倒也爲身體本能所控制,向着身邊的袍澤弟兄們靠攏,來jī勵他們各自的心情。

“諸軍聽令,來襲之敵不過是荊州鼠輩,藏頭lù尾故意如此使然,大家莫要害怕”徐盛自是大聲的指揮着突逢這等變故的近身兵士,讓他們安定下來。

而另一邊的陳武,卻是趁着這個時候去調動相距不遠的一些弓箭手,對着那些還在戰場上縱橫飛掠的來襲之敵加以shè殺。

而那些來襲的人,顯然也是看到了此時江東軍士的變化,不過儘管他們已經察覺到有箭矢對準了他們,這些人卻有夷然無懼的在追殺着那些倉惶之下,並沒有進入到江東軍結成的陣勢裡的那些散兵遊勇。

見到這些人如此的藐視自己,不用陳武下令,這些弓箭手們卻是一個個的將滿含着他們怒氣的箭矢shè向了那些在疏落的光芒中,不作停歇的身影。

眼看着弓箭及身,可是那些人不僅不躲閃,還主動的將身子湊上前去,時間箭矢飛彈,而沒有掛落在那些人的身上。

有那不信邪的江東弓箭手,自是不忿之極,片刻之間或有人將腰間的一壺箭shè出,也沒有能夠shè到了一個來襲之人,這樣的場景自是讓有幸見到這般場景的江東兵士都有些心中惶惶。

“這些人不過是有些好衣甲,不足爲慮”徐盛自是爲了安撫將士們,而如此說,不過儘管如此,可是此時來襲之人的兵甲都是有些刀槍不入,自是讓他的話語並沒有太多的作用的。

“不知道是荊州軍中,那位將軍至此,竟然能夠直奔我等存身之地,倒是佩服啊”不動聲sè間,陳武自是開口道。以他所料,之前這些人突然而至,顯然荊州方面也是存了擒人先擒王的心思,不然也不會在他處還沒有聽到有什麼受襲的響動,而他們這裡卻是佔了這先手了。

“呵呵,陳將軍健忘啊,居然這麼快就把俺給忘了,俺這次來可是特意爲了你們二位的啊”遠處一陣吼聲傳來,雖然停在衆人耳中像是在吼,不過知情的人自是明白,來人也就只是稍稍的用了正常的聲音罷了。

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29章 哀默第84章 晚來風第14章 添柴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136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一)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124章 不爭是爲爭第205章 天下安(五)第76章 雍涼風雲(二十三)第38章 心緒不寧,且換浮生半日閒第9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五)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153章 兩個賊人(下)第118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上)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48章 異鄉異客不獨第99章 雍涼風雲(四十二)第31章 的盧第12章 隨君去第49章 愁苦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38章 際會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第79章 神威(中)第47章 意外第9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三)第137章 匆匆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97章 雖無長阪坡第120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40章 閃要快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123章 孔雀未必東南飛第127章 引蛇不成?第25章 日記最終卷之一臨第75章 疾(中)第41章 迷局第165章 料敵第159章 別離第116章 山雨欲來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61章 雍涼風雲(八)第139章 見面,聞名,閃第48章 將無將(一)第115章 再戰衡陽城(五)第33章 一紙詔書到,衆說紛紜第102章 吹第82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終第9章 男人們的事情第75章 雍涼風雲(二十二)第13章 吾爲先行第18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一)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45章 我要做大媒(中)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30章 動靜第34章 西行漫記(七)第118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上)最終卷之二終第13章 風起第60章 雍涼風雲(七)第87章 雍涼風雲(三十)第68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三)第47章 恍惚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21章 揣測第90章 雍涼風雲(三十三)第9章 春日評第69章 傻瓜做不做第128章 選也難,不選也難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45章 我要做大媒(中)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10章 山雨欲來(一)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91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四)第209章 十年磨一劍,風光照九州第15章 拜會第26章 斜陽第114章 山雨欲來(五)第16章 疏不間親第11章 家有賢妻第72章 雍涼風雲(十九)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84章 迷霧重重,山雨欲來第3章 吹皺一池春水第153章 餘音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22章 西北望第21章 羨慕,嫉妒,恨麼?第68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三)第57章 怎麼辦呢?第14章 無題,也是詩第40章 理萬機,家國事,內外有別第48章 將無將(一)第154章 繞樑
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29章 哀默第84章 晚來風第14章 添柴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136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一)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124章 不爭是爲爭第205章 天下安(五)第76章 雍涼風雲(二十三)第38章 心緒不寧,且換浮生半日閒第9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五)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153章 兩個賊人(下)第118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上)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48章 異鄉異客不獨第99章 雍涼風雲(四十二)第31章 的盧第12章 隨君去第49章 愁苦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38章 際會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第79章 神威(中)第47章 意外第9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三)第137章 匆匆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97章 雖無長阪坡第120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40章 閃要快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123章 孔雀未必東南飛第127章 引蛇不成?第25章 日記最終卷之一臨第75章 疾(中)第41章 迷局第165章 料敵第159章 別離第116章 山雨欲來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61章 雍涼風雲(八)第139章 見面,聞名,閃第48章 將無將(一)第115章 再戰衡陽城(五)第33章 一紙詔書到,衆說紛紜第102章 吹第82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終第9章 男人們的事情第75章 雍涼風雲(二十二)第13章 吾爲先行第18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一)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45章 我要做大媒(中)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30章 動靜第34章 西行漫記(七)第118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上)最終卷之二終第13章 風起第60章 雍涼風雲(七)第87章 雍涼風雲(三十)第68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三)第47章 恍惚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21章 揣測第90章 雍涼風雲(三十三)第9章 春日評第69章 傻瓜做不做第128章 選也難,不選也難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45章 我要做大媒(中)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10章 山雨欲來(一)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91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四)第209章 十年磨一劍,風光照九州第15章 拜會第26章 斜陽第114章 山雨欲來(五)第16章 疏不間親第11章 家有賢妻第72章 雍涼風雲(十九)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84章 迷霧重重,山雨欲來第3章 吹皺一池春水第153章 餘音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22章 西北望第21章 羨慕,嫉妒,恨麼?第68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三)第57章 怎麼辦呢?第14章 無題,也是詩第40章 理萬機,家國事,內外有別第48章 將無將(一)第154章 繞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