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

高起潛爲監軍,十月底,督關寧大軍十幾三萬,號稱五萬出京,兵未至,皇令先到。

原來是崇禎皇帝下旨,嚴令總督天下兵馬的盧象升不可貽誤戰機,速與建奴決戰,將其驅趕出京畿之地,以保社稷平安。

盧象升接到聖旨,仰天哀嘆,連道不可,欲與崇禎平臺相見,但崇禎不許,反倒再次下旨,令盧象升速與建奴決戰。

不得已,盧象升召集衆將連連商議後,定下十一月份出兵......

就在盧象升整軍備戰的時候,千里之外的建州衛,被建奴尊號爲“興京”的赫圖阿拉城十幾裡外皇覺寺。

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一座雕像建在皇覺寺不遠處高聳而立,雖飽經風霜,卻堅挺依舊,這座雕像的主人騎着高頭駿馬,披着八旗鎧甲,頭上戴着的也是避雷針頭盔。

下方用滿文和漢文刻印着數個大字,這時候一支約莫數十人的小隊伍悄悄行進到這附近,見到四下無人後這纔將目光放在這雕像上。

只見這雕像下刻着的赫然便是——“天眷大清文武從昌運高皇帝”十二字。

即使是再不明事理的人,見到這一行小字也能明白這座雕像代表的人是誰,正是讓天下漢人提起便咬牙切齒的老奴酋努爾哈赤。

王爭擡起頭看着雕像上神態自得,自信環身的努爾哈赤,卻是狠狠的啐了一口,正要下令將雕像砸毀,卻立刻意識到如此去做的大爲不妥。

這是在清朝皇覺寺門前的奴酋雕像,砸毀的動靜太大,難免會打草驚蛇,不能爲了自己一時的快意斷送了全盤謀劃。

登州營自從進入建州衛地界後,便規定了行軍路線。

王爭統帶兩總,其餘三總分別由黃陽、董有銀、高亮三將統帶,白日進入深山紮營,夜晚走出行動。

這麼做雖然安全性大大提高,卻使得登州營潛入到赫圖阿拉城下比預期多花了一倍的時間,到了現在,除了最後三日的保命糧以外,登州營只剩下了十天的糧食。

這個消息被王爭封鎖下來,只有登州營的高級將吏才知道,他們每一個都清楚的明白,這次登州營真的是背水一戰。

這是場豪賭,若勝,可以大捷聞名天下,若敗,自當身死名烈,王爭儘管敬仰,但心中卻不想當個受萬人敬仰的烈士,他的野心大着呢!

若是攻不下赫圖阿拉,那整個登州營的精銳將盡數喪失在建州,以往擁有的一切,都將化爲過眼雲煙!

登州營這個大機器用超負荷功率在運轉,這造成的效果也是建奴絕對意想不到的,僅僅用了三天,登州營各部便完成了在赫圖阿拉城外的合圍,而且逐漸逼近。

十月二十一日,登州營秘密將皇覺寺封鎖,扣押寺內所有僧侶後,這裡便臨時成爲王爭召集衆將的地方。

王爭穿着鐵甲在大雄寶殿上來回踱步,看了一眼神像,回頭問道:

“亮子,你說的可是真實情況,這消息若是不屬實,大家可全都要死在這裡!”

高亮聽到後,立刻抱拳道:

“稟將軍,末將所說都是實情,據軍士們連夜觀察,赫圖阿拉城並沒有實行宵禁,而且就連夜晚,也沒有關閉城門!”

見到衆人驚異的神情,高亮怕大家不信,又是保證道:

“末將願立下軍令,若情況不屬實,便不回登州!”

王爭點點頭示意知道了,但心裡仍然不敢相信。

他已經料到赫圖阿拉有重兵防護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絕不會想到,建奴竟然自大到這種地步。

事實上,王爭早先已經在寺院的和尚口中瞭解到虛實。

清軍在赫圖阿拉城內駐軍並不多,只有鑲黃旗甲賴額真一名,被皇太極封爲“興京將軍”,下轄牛錄額真十名統帶清兵三千。

除此之外,城內還有巴牙喇護衛營三百餘員,不過自從遷都後,巴牙喇營唯一負責的便是汗王宮內的努爾哈赤親族,向來在汗王宮內不出一步,對於城內情況更是不聞不問。

經過數十年的鏖戰,清兵早就不將明軍放在眼裡。

在他們的印象中,赫圖阿拉這個名字代表的是“天眷興盛”,就連一些八旗族人都是禁忌,更別提中間還隔着大半個遼東的明軍,就算前線後撤幾百裡,他們也不可能打到這裡來。

不過這三千清兵與一個巴牙喇護衛營,還是足夠頭疼,若是強攻不說能不能攻得下來,損失慘重是一定的。

如今得到赫圖阿拉城根本沒有設防的消息,王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好像所有人都以爲這是一塊硬骨頭,沒有人敢去啃上一口,等你狠下命來上去啃了一口,卻發現是一塊肥肉。

王爭同衆人細細的討論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損耗拿下赫圖阿拉,畢竟這裡雖然不設防,但在城內的也是三千清兵,不比三千水賊。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出來的都是久經陣戰的精銳,人數又多於清軍,所以大家並不懼怕清兵,都是躍躍欲試,不斷的請戰。

將領們激動是因爲看見了天大的功勞可以奪取,但身爲主帥的王爭卻需要審時度勢,儘管心情一樣激動,卻要盡力去平復。

商議半日,最後還是黃陽提出一個點子。

赫圖阿拉城內住着的是努爾哈赤親族,城外也住着上萬人,這些人多是一些不被待見的漢人、蒙古人。

這些人在城外整日車水馬龍的熱鬧,登州營兵士想混進去也很輕鬆,只要搞上一身破破爛爛的衣物套在身上,那些守門的旗丁怕是都不會仔細瞧上一眼。

城雖然進不去,但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到城下卻很輕鬆。

這個點子提的極好,王爭沉吟半晌後也是採納下來,又在衆人面前誇讚了黃陽幾句,不過他仍是不驕不躁,並沒看出來什麼十分高興的神情。

赫圖阿拉不似盛京那樣有八道城門,只有兩道城門爲鑲黃旗駐守,城樓也並不算高大,頂多只有十丈左右,這與城高池深的蓬萊城形成鮮明對比,。

王爭不明白,從這樣一座簡陋的城池走出的野蠻政權,居然能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從這種落後地方走出的軍隊,竟然能號稱戰無不勝。

歸根結底,還是現如今的明朝腐敗到了根子上,崇禎皇帝即位後雖然勤政,但終究大廈將傾,難以挽回。

若王爭沒有來到這裡,現在這赫圖阿拉城下仍舊會一直相安無事下去,直到韃子入主中原...

潛入的行動中雖然戰士們刻意避免與外人接觸,但天下終究不會有太過順利的事,就在第七天。

登州營剛剛完成合圍潛入,王爭還沒來得及下令總攻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
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