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

不過在和軍議司衆多參謀與將領商議過後,王爭意識到,這個法子想的很美好,但卻不切實際。

首先這次戰爭只是入口之役,並不是事關國運的鬆錦之戰,皇太極不會盡起傾國之丁來打一次入口之役。

其次盛京是建奴權利中樞所在,清軍起碼會有那麼一兩支兵馬駐守,對於如今的登州營來說,僅僅是這一兩支的兵馬就足夠頭疼,最大的可能是盛京打不下來,所有人都要搭在那裡。

既然奇襲盛京不可取,那就要退而求其次。

王爭這次帶着登州營來遼東,可不是爲了觀賞風景,打一些無關輕重的小城小莊來的,他要讓建奴徹底的傷筋動骨。

這次登州營的最終目的,其實是在極東之地的建州衛。

建州衛,那裡是建奴的老家,也是他們興起的地方,萬曆三十一年起,老奴酋努爾哈赤興建城堡於此,定名“赫圖阿拉”。

雖然眼下清朝的國都是盛京,但在大部分八旗子弟的眼裡,真正的興運之地,還是赫圖阿拉。

即便是如今,皇太極即爲稱帝時,也將赫圖阿拉親封爲“興京”,寓意爲“龍興之地”,很顯然,那裡在所有韃子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攻打盛京,更多的是對皇太極的影響,而攻打這個地方給韃子造成的影響卻是以全族來衡量。

試想,若是努爾哈赤的啓運之地被毀,宗族被殺光,甚至祖墳都給刨了,上到奴酋皇太極,下至每一個建奴,他們會是如何想法?

況且之前已經打探清楚,現在建州衛那邊並沒有多少清軍駐守,居住的大都是奴庭親族成員,這可是一塊肥肉。

登州營並沒有在中左所地界久留,修整一晚與其餘諸部會和後,王爭便是下令全營開拔,務必要悄無聲息的潛入到建州衛。

這個時候,登州營平日的訓練成果便是顯現出來,登州營徹夜兼程、悄無聲息的溜過金州,大約在七日左右,總算是來到險山堡。

這裡原是明軍駐守的屯堡,但被清軍攻下後,清軍將堡內居民盡數內遷,毀城而去。

這是強制性的,不論你願意不願意,都要走,要是實在不想走的,那也行,你可以把你的腦袋留在這裡。

所以當登州營的兵士們抵達這裡時,乍一眼看上去,沒人覺得驚訝。

登州營走的基本都是海邊,雖說會多繞一些路,但勝在絕對安全,一路而來別說遭遇清軍,就連斥候馬兵都沒看見一個,只是一片片的斷壁殘垣。

有些是原來村落居民被遷走後留下的破落房屋,有些則和這險山堡一樣,曾是大明軍將駐守的所在。

不過這所有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在這片片黃沙之下,兵士們只要稍稍搜索一番,總是能輕易的尋到悽悽白骨。

所以現在看見的兵士們早就司空見慣了,根本懶得費力氣去搜尋,這些地方自打被清軍毀了就一直荒廢到現在,不會有敵軍和任何有用的東西。

看了一眼即將落山的太陽,兵士們都是大口喘着粗氣,連續趕路這麼多天就連董有銀、黃陽這幾個千總將官都有些吃不消,別說其他的兵士們了。

當即,王爭下令在這險山堡遺址上安營紮寨,第二天的夜裡,登州營再次踏上了東進的道路。

過了險山堡就是寬甸了,王爭帶着兵士們先後經過長奠堡、永奠堡、大奠堡、寬奠堡等地,這些地方比起險山堡也好不了多少。

還是從被救下的遼民口中瞭解到,這寬奠六堡是萬曆年間的遼東總兵李成樑所建,互爲犄角,駐重兵防之,原本用意就是爲了防止女真做大危及邊境。

不過時過境遷,往日威名赫赫,讓建奴談之切齒的寬奠六堡,早已被瘋狂的清軍毀壞殆盡,如今剩下的不過是掩埋在枯骨黃沙下的不甘忠魂罷了。

經過寬奠六堡再向東,就來到了建州衛的地界。

其實真正來說,現在已經沒有建州三衛這個建制了,早在老奴酋努爾哈赤立國後金的時候,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將其廢除。

進入建州衛地界後,登州營的速度慢了下來,夜裡趕路,白日休養。

......

就在王爭率登州營已經深入建奴腹地的時候,中原剿匪卻傳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捷。

自從洮州兵敗後,除李自成親統的六隊,張獻忠、混天星、羅汝才、過天星等一些有名望的義軍首領紛紛降明。

洪承疇料定自成必奔潼關,孫傳庭審時度勢,兩人定計,設三伏於潼關南原,官軍每五十里立一營,同時下令臨洮總兵曹變蛟率部斷其尾。

十月的時候,李自成果然率闖部趕到潼關南原,官軍伏起,闖軍措手不及大潰不止,死傷遍野。

有傳言闖賊李自成在此役中身受重傷命不久矣,就連妻女都失散了,闖軍輜重俱失,李自成僅與劉宗敏等七騎突圍,匿於商洛山中沒了聲息。

洪承疇和孫傳庭立即將捷報蓋上加急大印,八百里上呈到京師,朝野歡慶,街巷炮竹聲彷如春節一般,人人皆言流寇將覆,天佑大明。

崇禎皇帝看着兩份急報擺在自己眼前,他不知道自己是該哭還是該笑。

這兩封急報都蓋着八百里加急大印,一封是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大破闖賊於潼關南原的捷報,另一封卻是清軍深入京畿各府,一路攻城拔寨,喪師辱國,各地連連告急的呈文。

這個時候,崇禎早就把深入敵後的登州營忘乾淨了,他揉了揉生疼的腦袋,嘆了口氣道:

“承恩吶,你說,朕該如何決斷...是讓洪承疇繼續搜捕闖賊,還是調他回防京師啊...”

王承恩想了想,躬身說道:“皇上,京師不是有盧督臣率各鎮勤王大軍正在趕來,想必就快到了。”

不等王承恩的話說完,崇禎起身怒聲道:正在趕來,正在趕來...”他重複幾句,拂袖喝道:“不要再和朕說這四個字,朕早就煩了!”

王承恩嚇得大氣都不敢出,連聲道是。

說着,崇禎忽然想起什麼似的,回身道:

“傳旨,命高起潛爲監軍,統率關寧軍與盧象升的各鎮援軍會合,督促盧象升進軍!”

王承恩心裡咯噔一下,他對高起潛這個人很瞭解,分明是個膽小如鼠、心胸狹隘之輩,讓他去做監軍,王承恩於公於私都是不願意的。

正在遲疑,卻聽崇禎加重語氣“嗯?”了一聲,王承恩立刻趴在地上,連連叩頭道:

“遵旨,奴婢這就去擬旨。”

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
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