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

“嘭!”

一聲怒吼,伴隨着猛擊桌椅的聲音,一名體格粗壯的黃臉大喊站起身,眼中泛着滾滾驚雷。

賀人龍披着陳舊鐵甲,頭上的鐵盔插着幾根翎羽,看起來有些異域壯漢的模樣,他身上這副鎧甲也不同其餘大明軍將那樣是個裝飾品,上面佈滿了刀痕與槍洞,坑坑窪窪的,很顯然是飽經風霜。

起碼來說,賀人龍與其他軍將最大的不同是他能做到如今的位置,完完全全就是當年一筆筆戰功殺上來的。

不說一般的賊寇,僅是縱橫中原的巨寇大匪,不知道有多少都折損在這位驍將的手中。

由於作戰起來敢打敢拼,常常率領家丁衝在第一線,有如癲狂,所以他在明軍和流寇中也有了個響噹噹的名號——賀瘋子。

此刻,這個賀瘋子雙眼通紅,回身問道:

“劉烈,你說的可是實話,當真是山東的王爭全殲了我延綏軍四千多人!?”

聽到這話,儘管劉烈心中有些準備,但依然是被雷鳴般的聲音下的一顫,下意識的哭喊道:

“是啊賀帥,庶子王爭欺人太甚!卑職率領本部兵馬前腳進駐新城,他後腳便帶着山東軍殺來,趁着小的們不備,竟是做出了這等違背良心的舉動!”

“您可一定要替延綏的將士們做主哇賀帥~~!”

賀人龍正在氣頭上,根本沒想那麼許多,正要出聲說話的時候,卻見身側正襟危坐的一名軍將出來說道:

“劉烈,你小子說的話前言不搭後嘴啊,王爭無緣無故的爲何要招惹賀帥,難道...”

話沒說完,就被暴躁的賀人龍揮手打斷,只聽他不分青紅皁白的吼道:

“劉國能,你不要忘了你以前是幹什麼的,這是我延綏鎮和山東軍的事,輪不到你來插手!”

這可真是瘋狗,逮着人就狠命的咬上去。

劉國能覺得事有蹊蹺,本來準備了一肚子的問話全被賀人龍這一句話憋了回去,漲紅了老臉坐回去不再吱聲。

劉國能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若是提起“闖塌天”這個名號許多人卻是如雷貫耳。

早年,陝西大旱,民不聊生,劉國能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一同揭竿而起,攻州破府,闖塌天之名傳遍荊襄,可以說是資格最老的一批農民軍首領。

崇禎九年冬,劉國能與蠍子塊等十七營進窺潼關,因巡撫孫傳庭扼守甚嚴,劉國能力退衆議,率蠍子塊等十七營等轉而向南挺進。

崇禎十年,闖塌天聲威大振,直趨江北。

時任五省總督熊文燦設明軍數道,邀各鎮客軍相擊,劉國能寡不敵衆,敗走黃陂,轉寇河南,參將李春貴立功心切督兵來追,卻被劉國能反手擊敗。

這種互有勝敗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計圍剿農民軍,劉國能接連被官軍擊敗,部下士氣降到谷底。

此時崇禎帝命熊文燦督軍剿賊,劉國能此時因數敗窮困潦倒,又深深恐懼被張獻忠或李自成吞併,最後在走投無路之下,率殘餘的十二營義軍在義州就撫於五省總督熊文燦。

劉國能與張獻忠和羅汝纔等人不同,就撫以後他便再無二心,從來不再提起反叛朝廷的事,並且時常以忠義自詡,對待昔日義結金蘭的流寇兄弟毫不手下留情,數立戰功,很快就從區區守備累官至副總兵。

不過無論他如何的努力,在官軍中始終還是不受待見,儘管副總兵的職位在這裡面一堆參將和遊擊中不低,但依然沒什麼話語權。

聽到賀人龍呵斥,劉國能雙拳緊握,最終只能是後退一步不再說話。

其實話說回來,左良玉爲何之前對張獻忠一路窮追猛打,到山下後突然一反常態的任其溜走,這件事其實與賀人龍有關。

楊嗣昌初任督臣總理剿賊的時候,苦於無兵可用,知左良玉驕橫跋扈不聽命令,而當時賀人龍率領的延綏軍驍勇敢戰,遂許諾他,事成之後奏報崇禎皇帝授以平賊將軍的封號。

楊嗣昌是誰,那可是當今皇帝眼中的紅人。

賀人龍大喜,率領延綏軍每戰皆爲前列,成了剿滅流寇的急先鋒,但後來楊嗣昌絕口不提此事,讓賀人龍憤然而走。

來到河南境內後,他仍然感覺心中不快,便快馬加鞭的遣人通知左良玉事情原委,左良玉自然大怒,從此後對楊嗣昌的命令拒不執行。

這纔有了在張獻忠將滅之際,左良玉卻按兵不動的事情。

這等不爲大局着想,充滿小孩子幼稚氣息的舉動,卻發生在大明的兩位大帥身上,委實是讓人哭笑不得。

營帳中的軍將們此刻都是被賀人龍嚇住,連聲的附和,說那王爭真不是個東西,連官軍形成已久的規矩都敢壞,不識好歹。

聽着這些迎合自己的話,賀人龍更加覺得自己佔理,況且他對劉烈所說的話深信不疑。

王爭爲了那點錢財竟然將自己手下四千多兵馬殲滅,這筆賬要是不算一算,怎麼都是有損他賀大帥的威名。

......

崇禎十三年六月十四日,開封城下聚齊着數不清的兵馬,看樣子至少要有幾萬之衆。

不過不同於那日通許縣外被闖軍伏擊,這次來的卻是其餘到河南援剿的各鎮兵馬,城上的山東軍兵士也有些奇怪,心道這些人不去追剿流寇,來開封城做什麼。

城下一排騎着馬的軍將打橫,各地的副總兵和參將有十幾個,至於遊擊將軍和守備之流更是數不勝數,不過多是跟着大部隊走的打醬油角色,爲充名頭罷了,其實自身根本沒什麼部隊。

別看來的明軍氣勢洶洶,號稱數鎮大軍,其實主力也就是剛從湖廣退出來的延綏鎮,有不到兩萬的兵馬,其餘濫竽充數的貨色加起來也只有幾千雜兵。

城頭兵士看架勢不對,早在外頭地平線上揚起塵煙的時候就叫來南門的方面軍將高亮查看。

高亮見到後大爲吃驚,早早下了守城的命令,回去奏報王爭後,此刻正在女牆上坐鎮,朝下面喊道:

“來的是那部分兵馬,咱們是山東王總兵的部下,都是官軍,莫要傷了和氣!”

無論語氣怎麼樣,但這話說出來,高亮總歸是覺得有些像前一陣子新城裡的禽獸,頓時心中覺得噁心。

過了這麼些天,賀人龍的暴脾氣沒下去多少,還是那副興師問罪的模樣,故作和氣的喊道:

“啊,原來是山東的客軍,我延綏鎮也是客軍,這可是幫你們守開封來了,你們可以走了!”

說到這裡,賀人龍又是道:

“現在這年頭,河南可不太平啊!”

儘管是裝着和氣的樣子,但賀人龍的演技實在太過拙劣,高亮越看越是謹慎,索性大聲的喊道:

“賀總兵,這等自欺欺人的話就莫要多說了,究竟是所爲何事還請儘早告知,不然在下可沒功夫在這閒聊,咱們還要去巡城呢!”

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五十二章:反轉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
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五十二章:反轉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