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

崇禎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大順軍攻陷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殉國,忠心耿耿的大內總管王承恩一同吊死。

甲申國難,天下震驚,延綿了兩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國,最終居然毀在了一個販夫走卒的手裡,北直隸幾乎全部都是望風歸降大順。

眼下的形勢,山東軍尚歸屬於明廷,而李自成深得民心,又是第一個拿下北京城的草頭王,已然是佔盡先機。

在有識之士的眼中,李自成繼位稱帝,已然是天命所歸。

江北一帶,只有河南、山東、湖廣幾地巍然不動,其餘幾乎盡皆歸降,大順佔據了江北的大片江山,李自成馬不停蹄的下詔招降平西伯吳三桂與安東候王爭。

大順許諾二人爲王,並且犒賞軍銀百萬,以求正統。

五月十五日,一匹快馬趕至南京腳下,守城的山東軍什長看見對方是來自京師的緹騎,自然不好阻攔,只是稍加盤問便放其進城。

此緹騎名爲李若鏈,乃是南鎮撫司堂上指揮,他進城後來不及驚歎於南京城的繁華,被直接帶至南京皇城武英殿。

當時王爭還並不知道這回事,覺得李自成並不會冒險再去北伐,與李巖、顧君恩等幾個幕僚府的文臣們商議。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殿上山東軍幕僚府大臣們都是震驚不已。

如今距離安平滅鄭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整個江南都握在山東軍的手裡,王爭動用大批軍力,大刀闊斧的把江南原明軍裁的裁,改編的改編,全部都整改成外系兵馬,已然是江南的絕對權威。

積攢了多年的衣甲和兵器不斷裝車裝船發往各地,原本就繁華的江南,現下由於有了一個統一勢力的掌管,更加變得欣欣向榮,趨於安穩。

這個統一勢力,便是王爭麾下的山東軍。

山東軍戰兵一系控制了各地的皇親王府,並且每一個城鎮的將官都是由王爭親自指派,鄭芝龍等人死後,王爭遂向原鄭氏家將洪旭拋出了橄欖枝。

洪旭奉命帶着殘餘的鄭氏水師停泊在太湖,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只能投降山東軍,其麾下的鄭氏殘餘水師被改編進入原本的兩支山東水師編制內。

鄭氏殘餘水師的不斷改入編,使得山東水師威勢大漲。

巨型戰船近百,中型沙柏戰船數以千計,海上的攤子也越來越大,不得已,王爭下令在安平原鄭府處成立海事局,傑姆爲副局長。

海事局下有船舶司、海運司,專管水師戰船兵械與海上貨運之事。

山東軍雖然對原鄭氏宗親趕盡殺絕,但卻對鄭氏殘餘勢力不斷拋出橄欖枝,顯露出招攬之意,大批投降的崑崙奴都被妥善安置下來,不過現下王爭正在爲他們的編制而犯愁。

原鄭氏僱傭的西班牙洋槍隊經過協商,決定無條件爲王爭效力,誰都知道,其實所謂的協商不過是個臉面問題,王爭那邊就是赤裸裸的在威脅。

這個人不像鄭芝龍,他不會與任何人去協商什麼事情,也不會僱傭其它軍隊,給下面傳過去的意思很簡單,這支洋槍隊要麼在麾下效力,要麼就去死。

王爭看中的只是這支洋槍隊手中的遂發火槍與早期西方加農炮,如果普及全軍,山東軍便會在這火器崛起的時代中迎頭趕上,對戰力絕對是很大的提升。

換句話說,山東軍並不缺少精幹的匠戶,甚至還有傑姆等一批的洋人在其中安家落戶,實在不行就卸磨殺驢,自己研究也並不會花費很大的周章。

這支洋槍隊的首領明白這個道理,沒有微詞幾句,便讓傑姆轉達效勞之意。

山東軍和鄭氏大爲不同,鄭氏不過是個海商集團,山東軍卻是各方面齊備的嶄新政權,海陸大軍何止五十萬,差的不過是個名頭,兩方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鄭氏之所以每年花大筆錢金銀僱傭他們,除了鄭氏對這點錢並不看在眼裡以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鄭芝龍本身。

鄭芝龍信奉天主教,對西方傳教士尤其尊重,最注重的便是道義和交易問題,人家來當僱傭軍,而自己直接翻臉不認人強取豪奪,根本不是這個道理。

京師緹騎李若鏈進入武英殿的時候,王爭和幕僚府文臣正在商議如何拿下臺灣。

沒錯,就是如何拿下臺灣。

山東軍已經佔據了整個江南,和大順決戰之前,自然不能在屁股後面放着一個臺灣島。

原本鄭氏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達成協議,荷蘭東印度公司掌控臺灣,在大員修築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兩城,駐防近兩千人。

交易內容是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只與鄭氏合作,並且雙方是平等交易,可以讓鄭氏人自由出入臺灣,二者皆與日本交易,謀取暴利。

眼下的日本幕府統治無力,各藩正處於混戰,只許荷蘭人與其交易,鄭氏拿下了交易權,這也是能富可敵國的一個原因。

鄭芝龍除了因爲發放海上令旗收取厘金,剩下的進賬大頭便是與日本、荷蘭等國的交易,山東軍眼下奪過了令旗之權,所以並不打算放過臺灣。

在王爭印象中,臺灣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鄭氏爲了自身利益卻縱容荷蘭毛夷佔據臺灣,實在可恨。

當時面對臺灣方面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來的洋人使者,王爭呵呵冷笑不止,將那份協議扔在地上踩了兩腳。

王爭只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山東軍必取臺灣,除非你們繳械投降,否則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荷蘭東印度公司那邊雖然懼怕鄭氏,但並不代表對這個新生的大陸政權感興趣,商談破裂,那洋人也沒有多留,直接罵罵咧咧的離開。

就此,山東軍算是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徹底成爲死敵。

按王爭的計劃,山東軍將打一次閃電戰,出動全部兩支水師,載着戰兵四大營,從四個方向包圍臺灣島,一日之內拿下臺灣。

此次作戰計劃山東軍只出動戰兵,而且連日期和登陸地點都已經找好,目的就是爲了讓荷蘭這些老外看看眼下中原漢人的實力。

你不低頭,就只能死。

聽到北京城破的消息後,王爭雖然沒什麼吃驚,但還是比較意外李自成會北上這件事。

這次就連歷史上北京城下和談的事情都沒有了,看來李自成還真是狗急跳牆,拼了命的想要拿下北京和自己分庭抗禮。

李若鏈恭恭敬敬拿出聖旨,高聲道:

“安東候、左都督、山東總兵王爭接大明皇帝聖旨!”

王爭立即走下來,帶着一派山東軍文武將吏恭恭敬敬的半跪在地上,抱拳說道:

“臣王爭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東候王爭,勇冠天下,立得赫赫戰功,卻受冷遇,此皆爲朕之過,今順賊北上,京師當不存矣...”

“...着封爲一字齊王,賜鐵券世襲王爵,朕並賜國姓,以彰正統,齊王麾下內外文武諸系兵馬,皆爲大明朝廷之軍,統帥天下兵馬,復我大明江山。”

這是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
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九十八章:我們是文登營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一百八十六章:其實就是缺銀子了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