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不足
24日晨,劉備軍全軍拔營,進抵虎牢關前。
自滎陽出發,走過30裡大平原後,就可以看見連綿土山,兩山中斷處,一個關隘當山而立,那就是虎牢關。關後,山路直通成皋城。關西側,淺淺的汜水河繞了個彎,涓涓向南。故此,虎牢關又被稱爲汜水關或者成皋關。
北瀕黃河,南依嵩山,當東西交通要衝,唐初李世民在此以3000雄兵大勝竇建德10萬大軍,即著名的“虎牢之戰”。如今,劉備帶着近三萬大軍逼來,對壘呂布的幷州7萬鐵騎,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遠遠地,才從望遠鏡中看到虎牢關的影子,劉備立即勒住了馬繮,眯起了眼睛,打量着地形,說:“此地甚佳,瑞棟,立即在此立營。”
輔助軍團的迅速地行動起來,一排排固定好的木柵欄被敲進了土裡,再用工字釘連接好相鄰的木柵欄,不一會,一條3里長的拒馬線在青州兵身後樹立起來。柵欄旁,幾個望樓拔地而起,迅速地向兩邊擴展。
虎牢關上,軍旗飄揚,牛角號轟鳴。見到劉備大軍到來,呂布開關而出,揮軍迎敵。
好一個呂布,胯下赤兔寶馬,如火焰燃燒,火紅的戰袍順風抖動,更增添威勢。黑色的皮甲,皮甲上嵌着金色的金屬甲片,一閃一閃,亮晶晶。手中的長戟散發出絲絲寒氣,如狼的目光掃過,象錐子般紮在人身上。
劉備深深地嘆了口氣,此地據虎牢關5里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適合部隊的展開,更適合騎兵的突擊。幷州鐵騎,幷州鐵騎真的那麼厲害嗎?
“瑞棟,加快立營,第六軍團迅速進入營內,做好防守準備。”劉備揚聲命令道。
“雲長,你帶14軍團在左翼展開;翼德,你帶第15軍團在右翼展開;炳元(管亥),你帶鐵甲軍團居中,前進100步,穩住陣腳;第一第二軍團由我指揮;孟德兄,你和我同在中軍照應。”
劉備說完,不放心地叮囑道:“元直(徐庶),大營內交給你指揮,那是我軍最後一道防線,我軍一旦接戰不利,將退向大營,你注意接應。”
徐庶不悅的斥責說:“主公,雖然預留後路是正確的,但主公未接戰,先想到失敗,以此種心態迎戰敵軍,軍中士氣如何振作?主公平生經歷百戰,未嘗有一敗,幷州騎兵,小敵也,連這都戰勝不了,如何能縱橫天下?還望主公振作精神,去摘取勝利的榮耀。”
劉備猛然覺醒,厲聲回答:“元直教訓的是,今日之戰,不勝,則死。擂鼓,鐵甲軍,前進。”
緩慢、沉重的鼓聲響起,配合着鐵甲軍重重的腳步,“隆、隆、隆、隆”,一步步,彷彿踩在人心頭一般。
近了,鐵甲軍逼近了傲然挺立在陣前的呂布。
“亮盾”,管亥大聲吼叫,一霎時,鐵甲軍翻腕亮出了梭形鐵盾,銀亮的光芒照向了呂布,呂布眯起了眼,用手掌擋住了光亮。
梭形鐵盾有60釐米寬,110釐米高,上方是個魚尾狀的梭尾,方形的盾牌下方是個尖尖的梭頭,盾牌兩側,各開着半隻碗形的豁口,兩制盾牌靠在一起,正好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孔。
“豎盾”管亥再度發令,鼓聲中,鐵甲士兵調整着步伐,一晃眼,3000名士兵組成的六道鋼鐵長城樹立起來。每十名士兵的鐵盾連成一排,排與排之間相隔一米左右,鐵盾下方的尖形梭頭備狠狠地紮在泥土中,士兵們身子斜斜地頂住盾牌,一手扶盾,一手拎起了短柄戰斧。
呂布的士兵仍未動作,立馬在兩軍陣前,呂布的戰袍獵獵飄揚,帶着滿臉的不屑,他靜靜看着鐵甲兵佈陣。
“第一軍團士兵,全軍進入鐵甲陣。”劉備高聲下令。
第一軍團士兵聞令起步,稍後,進入軍陣的槍兵紛紛在盾兵身後站立。“樹槍”——隨着管亥的命令,盾牌上方魚尾處,盾牌連接出的圓孔上,架上了一排排錯落的長槍。整個陣型彷彿一個鐵甲刺蝟般,伸出着無數的鐵刺。
呂布面色一寒,手中的長戟緩緩的舉起。
“刀兵,分列兩翼;弓兵,上弦。”格鬥兵迅速奔向陣型左右,六道鐵盾間隙中,弓兵們開始繃緊了弓弦。
“這是什麼陣型?”曹操揚着馬鞭,指點着鐵甲兵陣型詢問:“這種陣型似乎並不出自孫子八陣。”
孫子八陣不是後世認爲的魚鱗、鋒矢、鶴翼、偃月、方圓、雁行、長蛇、衡軛等陣法。孫子兵法原來記載的八種陣法爲:方陣、圓陣、錐行陣、雁行陣、鉤行陣、玄襄陣、疏陣、數陣、及火陣、水陣。
方形陣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時代極爲盛行,主要是用兵車組陣,漢代已經不流行這樣的陣法。曹操本身就是個陣法專家,在《孟德新書》裡,曾有專章講述行軍佈陣之法。青州兵以盾牌組成方形陣,然而,這個方陣每排士兵錯落有致,行伍編制與孫子車陣完全不同,曹操立刻察覺到那些相異點。
劉備緊盯着呂布的行動,打着馬虎眼說:“這是脫胎於孫子方陣的新練陣法。”
曹操淡淡地誇獎道:“孫子八陣是一切陣法鼻祖,玄德公能推陳出新,演練出新陣來,真不簡單呀。”
于禁插話說:“孫子八陣,也不見的個個實用?”
劉備假裝沒聽見此話,緊緊盯着呂布的行動,只見呂布持戟,在頭頂上搖晃,呂布所部,立即軍陣隨即開始活動,做着衝鋒前的準備。
曹操仍放不下於禁的話題,詢問道:“文則,此話怎講?”
于禁傲然回答:“我曾仔細研究過孫子兵法,時代不同了,孫子基於車戰基礎上所做的孫子八陣,必須加以變換才能夠實用,然而,其中有些陣法,比如雁行陣,我至今未找見他的實用性在哪?
雁型陣,需要排列成大縱深的雁行,如何在這種大縱深中傳達軍令,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人們常說雁行陣是一種弓兵陣法,實際上雁行陣是最不適合作爲弓兵陣法的。
戰陣之上使用弓兵,就是要大面積覆蓋敵軍衝鋒的路徑,給敵軍最大的殺傷,這就要求集中使用弓兵。而雁型陣法卻反其道而行之。弓箭射程有限,以大縱深排列弓兵,這樣,當雁行陣頭部(V字形頂部)弓兵,夠的上射程射擊敵軍時,雁型陣底部士兵卻受到射程制約,無法射擊。當敵軍衝擊到雁行頭部,開始屠殺無法近戰的弓兵時,此時雁型陣底部的士兵才能夠射擊上敵軍。
弓兵射擊,受到的制約因素很多,比如,同樣的射擊角度,要求拉全滿的弓,士兵一緊張,拉成了半滿,這射擊距離就大不相同。雁型陣以大縱深排列,是一種最容易讓弓兵相互誤傷的陣法,後排的弓兵很容易射倒前排弓兵,敵軍突入時,兩翼的弓兵很容易相互射擊。
同樣,這種以大縱深排列的陣法,由於它每層分散用兵,也不適合步兵組陣,這個陣法無法集中使用力量,大縱深有導致它變陣困難……”
劉備打斷了于禁的滔滔不絕:“呂布的軍隊開始熱身,文則,你認爲它會先攻擊我們那裡。”
開玩笑,不能再讓于禁說下去了,這個三國時期第一練兵專家,其對軍事的瞭解非同一般,曹魏精兵全出自此人之手。如果不是他曾經投降了敵國,估計,歷史絕對不會對他輕描淡寫,然而,即使這樣,歷史也給他重重留下了一筆。如果讓他再說下去,劉備的軍陣,再也不是秘密了。
中國陣法發展,最璀璨的時候是宋朝,宋軍對外戰爭的累戰累敗,其步兵在戰爭中拙劣的表現引起了全國性的反思,不久,在中原又出現了一股重新起用陣法對付遼,金騎兵的潮流,但由於宋的兵權大都由文官掌握,他們哪裡懂得什麼叫實戰。於是乎,一套套根據孫子八陣誕生的奇形怪陣出現了,典型如:車輪陣,衝方陣,常山陣,八卦陣,風揚陣,龍飛陣,太乙陣,五花陣,彎陣,直陣,長虹陣,握奇陣,當頭陣,滿天星陣,重霞陣,六花七軍陣,等等,諸如此類。
拿着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排列着這些璀璨的古代陣法的宋兵,居然打不過從來不知道陣法是何物,也不講陣法,甚至連文字都沒有的野蠻人。從這個實戰效果看,排列這些陣法,比沒有陣法更糟。
在那個古人說的話絕對不可更改的漢代,于禁敢於疑古惑今,怪不得此人能成爲三國第一練兵專家。可惜,從歷史記載上,看不出于禁喜歡使用何種陣法。
此時,呂布猛然把鐵戟揮下,馬蹄聲轟然響起,兩隊幷州兵聯袂而出,突向了青州兵兩翼。
“呂布統兵,不如徐榮多矣”,曹操嘆道。依劉備結成的這個鐵陣看,兩翼是最靈活的鐵拳,隨時可以縮入中央陣營,或者發動突擊。呂布的兩翼齊出,對付普通陣營,也許是步高棋,然而,青州的兩翼,完全在中央陣營的庇護下,突擊兩翼實在不是高明之舉。
“若有硬戰的勇氣,應該派出大軍正面撼動青州兵鐵甲陣,兩翼,只排斥牽制兵力就可。兩翼隨時可以變陣,中央甲陣變化不易,是個防守陣式呀!”曹操感慨道。
劉備舉起望遠鏡,觀察這突擊敵軍:“左翼結成緊密陣型,防守;右翼以疏陣排列,放敵軍進入陣地。中軍弓兵,開始射擊右方敵軍。”
幷州兵近了,太快,太快,弓兵三輪射擊才過,射空箭的弓兵尚來不及更換箭矢,如雨的箭林中,幷州軍在右翼撞進了青州兵陣中,左翼,一波接一波的騎兵彷彿衝擊磐石的怒濤,一浪接一浪的撞擊着關羽的步兵陣。
“中軍,槍兵齊出,夾擊右翼敵軍;弓兵,支援左翼。”
一晃眼,中軍陣彷彿變成一座不停吞吐着閃電的堡壘,那閃電,就是第一軍團槍兵。一排排槍兵排列着整齊的隊形,自中軍陣突出,如閃電般刺入戰圈,刺入幷州鐵騎側翼。頓時,青州兵右翼變成了一個吸收生命的大漩渦,一口攪拌着血肉的大圓鍋。
無主的戰馬在亂衝亂撞,騎兵和步兵砍殺擊砸、戰線犬牙交錯,人肉、馬肉,人血、馬血混着泥漿和野草,煮成一鍋暗紅色的肉粥。
痛苦的呻吟、慘烈的尖嚎,劍矛相擊、刀斧互斫,鋼鐵的撞擊聲刺得耳膜發痛;咚咚的鼓聲和嗚嗚的號角聲點綴其間,共同交織成一片可怕的轟鳴。
“夠了,吹軍號,命令第一軍團槍兵緩緩收陣,穿過中軍,支援左翼。”劉備命令道。
突然,對面幷州兵陣營吹響了進攻號,幷州兵空羣而出,直撲中軍陣。
左翼酣戰未息,右翼戰鬥即將結束,中軍槍兵齊出,正是最薄弱的時候,呂布催馬帶着全軍撲向了中軍。
“前令取消,第一軍團槍兵,繼續在右翼戰鬥,第二軍團槍兵,全體入陣。”劉備迅速地指揮身邊的第二軍團槍兵進入中央陣型,看了看鏖戰中的左翼,劉備面現焦灼之態。
曹操一揮馬鞭,下令道:“元讓(夏侯惇),你帶1000人馬,支援左翼。”
呂布突入了,閃電般衝來的呂布大戟突刺,前排,三名鐵甲兵轟然倒地。呂布一撥馬,自缺口出衝入,長戟揮動,連連斬殺多名甲士。
“補陣!盾兵,圍殺”劉備一喜,緊急下令。
呂布面前的士兵略略回讓,引呂布更加深入,軍號響起,後排盾兵拔盾而出,團團圍攏了呂布,一霎時,一層鐵圈緊緊地裹住呂布。
“萬勝”,士兵們發出歡呼,前排盾陣缺口,迅速被補住了。
“萬勝”,盾牌稍微傾斜,一排槍兵自盾後閃出,十名槍兵突刺馬蹄,十名槍兵突刺呂布的腳,十名槍兵舉槍,想把呂布架在馬上。
呂布一提馬繮,赤兔馬人立而起,算錯了高度的槍兵突刺落空,呂布的人立的馬上揮戟輪了個圈,盪開了所有的兵器,不等剩餘槍兵補位,赤兔馬馬踢落下,狠狠地踢在一個盾牌上。
盾牌兵搖搖欲墜,呂布在馬上長戟一探,盾牌兵咽喉冒血,踉蹌倒地。
好一個赤兔馬,好一個呂布,只見他一提繮繩,自盾牌圈中竄出,80人圍殺,居然沒能殺得了他?
遠處看不清楚,近看,赤兔馬果然雄壯,高大粗壯的身材果然像是出雲馬。
顧不得那麼多了,陣中使用弓兵容易誤傷,可是如果讓呂布在陣中攪和,後果不堪設想:“弓兵,準備射擊,射死他。”
見到弓兵圍攏上來,呂布一蕩戟。赤兔馬自前排盾兵頭頂一躍而過——呂布脫圍了。
劉備心中暗暗一嘆:“真猛將也。”
脫圍而出的呂布變的飄忽不定,不時出現的前陣,擊破幾個盾兵,閃身飄走,漸漸地,像剝洋蔥皮一樣,鐵甲盾陣被緩慢地一層一層地剝落,隨之涌入的幷州騎兵像貪婪的狗熊一樣撕扯、啃噬眼前的青州鐵甲軍。士兵們的拚死抵抗,在呂布面前是那麼脆弱不堪。
“必須拖住呂布”,劉備狠下了決心,緊了緊手上的臂盾,跳下馬來調整了一下馬的肚兜:“來吧,讓我們來一場英雄之戰。”
跳上馬去,劉備高聲命令:“拿我的戟鉞來。”
戟鉞,是一種類似長戟的兵器,不同的是,他的橫支是一個大斧,斧前端有槍刺,斧面另一頭是一個短鉤。這種鉤掛特別多的兵器,最適合對付長戟,以及沒有馬鞍的騎兵。
正在此時,一羣黑衣黑皮甲的騎兵出現的呂布身後,這羣騎兵有七百餘人,隊伍整齊,滿臉殺氣。
“這是……陷陣營嗎?”劉備不覺驚叫失聲,看來,以精兵突擊是呂布心中最佳的戰略,沒有了高順,呂布還是組織起來了一支精騎。
“來吧”,呂布已經出動了王牌,戰鬥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全軍突擊,勇士們,用敵人的鮮血染紅你們的戰袍,不勝,則死。”
青州兵爆發出了怒吼:“不勝,則死”。
劉備催馬衝入中軍陣,沿途斬殺着落單的幷州騎兵,四處尋找着呂布。
曹操熱血沸騰,拔劍而起,大呼:“我軍,全軍支援左翼。”
此刻,右翼,張飛已解決了面前的敵兵,揮軍攻打併州兵側翼;左翼,在夏後惇的支援下,關羽穩住了隊形,開始反擊。中軍,隨着第二軍團生力軍的加入,士兵們與陷陣營展開了對攻。
劉備在尋找着呂布,管亥也在尋找着呂布。連續擊破盾陣,讓管亥心中焦灼,魯鈍的管亥也看出,此次戰役的關鍵是纏住驍勇過人的呂布。
“呂奉先,休走,泰山管炳元在此。”首先尋見呂布的管亥大叫着,艱難地驅散周圍的幷州兵,逐漸接近呂布。
呂布撥馬傲然而立:“泰山管炳元,一個家奴而已,也想與我呂布交手嗎?”
劉備突然出現在亂軍叢中,接口道:“三姓家奴呂布,你也有資格說別人嗎?你現在的爸爸姓什麼?”
呂布暴怒,揮戟命令身前的士兵讓開,催馬準備衝向劉備。
管亥大聲邀鬥:“三姓家奴,管某人面前,休得衝撞我家主公。來來來,我倆大戰300回合。”
戟矛相交,轟然作響,管亥與呂布的兵器撞到了一起。不等管亥反應過來,呂布抽戟,閃電般刺出。隨後,戰局陷入一面倒的斬殺之中,呂布戟如閃電,管亥左遮右擋,勉力支撐。
“炳元,刺槍”,劉備提醒道,管亥恍悟,借一個機會撥馬衝出,脫離了戰局。
呂布晃一晃戟,衝劉備發出了一聲冷笑,提馬準備衝擊劉備。對面,劉備居然奸笑着看着他,似乎巴不得他動手。
呂布一轉腦袋,看到衝向遠處的管亥舉着長矛,高速像他衝擊而來。
一般人常談起武將的“馬上十八般武藝”,其實,這都是文學家編出來矇騙人的,也許,正是國人都受到矇騙,一旦自己成爲騎將,都去學什麼馬上的十八般武藝,才導致大漢騎兵越來越無用,最終只能用來唱唱戲。
人奔跑的速度一般是每秒8米左右(30公里/小時),奔跑的馬的速度約爲每小時65公里左右(香港賽馬協會測定),相當於20米/秒。武將騎馬衝鋒,對馳而過,在相錯而過的那電光火石的一刻,相對速度達到每秒四十米。也就是說,僅僅一秒鐘的事件,武將舉起的槍尖,要滑過40米的距離。而人的身體寬度最多隻有一米。
人的神經反射時間是0.4秒,這意味着,人大腦想做出一個動作,這個想法通過神經傳遞到肌肉,肌肉再感覺到人腦的意識,準備做出反應,時間需要0.4秒。這0.4秒的時間,足夠戰馬跑出16米。沒有一個騎兵舉着16米的長槍衝鋒,以便在衝刺的一瞬間,用這樣的長槍完成他的變化攻擊。所以,真正的騎將交手,戰馬交錯而過的時間裡,只夠武將完成一個準備好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刺槍刺擊。
最重要的是,戰馬的頭頸一般在騎兵的胸前,如果想在馬上揮舞長兵器變換招式,那麼,只有把雙手高高舉起,才能保證兵器不被馬頭阻擋,順利的完成動作。在戰馬靜止的情況下,雙方可以用馬頭的遮攔,變換身軀,變化招式。
而在戰馬衝擊的情況下,這個姿勢是投降的姿勢,因爲它把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廣闊胸部敞開,如果在騎兵衝刺的那一刻,誰做出揮舞兵器變換招式的動作,敵手正好刺向他無遮無掩的胸部。這員武將最後的命運,只能是擺着最優美的造型,順利地中槍,成功地自殺。
劉備常年進行刺槍比賽,管亥是其中的佼佼者,以管亥的長處來作戰,正好與呂布相持。而一旦呂布在與管亥相鬥的過程中攻擊劉備,劉備正好藉此理由加入戰鬥,與管亥合擊。
戟這種帶鉤掛的兵器,兩馬相交衝鋒時,一旦戟的旁支鉤掛到什麼地方,再要抽出兵器來,需要很大的力氣。幸好漢代橋式馬鞍並不流行,馬鐙在晉纔開始裝備軍隊,這樣一來,馬上武將身邊可以鉤掛的東西不多,而沒有馬鞍和馬鐙,兩將戰鬥,把對方打下馬來是最簡單的方法。所以,可以鉤拉對方下馬的兵器——戟,在漢代就很流行。
劉備軍隊的優點就是擁有了橋式馬鞍以及馬鐙,馬*領在馬背上坐得很穩,戟的鉤掛戰術不見得對劉備騎兵有用。然而,呂布能夠在沒有馬鞍馬鐙的馬上,做出格鬥動作,這說明呂布的騎術非同凡響;戰馬跳躍間,把戟準確地砍在別人手臂上,這說明呂布的反應力曠古絕今。
不僅如此,能用戟這種鉤鉤掛掛的兵器斬斷別人手,而自己還在堅持騎在馬上,這說明呂布的氣力和運戟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也因此,戟這種兵器放在別人手裡,或許對劉備騎兵沒有危害,然而到了呂布手裡,很難想象它的威力。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劉備看着管亥持槍逼近。
不遠了,管亥身子稍稍做出傾斜——這是他最得意的一招,駿馬奔馳中,身子突然前傾,加長攻擊範圍,出人意料的刺倒敵人。
呂布長戟晃動,目光閃爍,戟尖對準了管亥的矛尖。剎那間,管亥加速了,身子隨長矛刺出而前傾,中了。
可惜,在那電光火石的一刻,呂布以戟的月牙擋住了管亥的突刺。藉助奔馬的衝擊力刺出的這一槍,力道雄勁,即使以呂布之勇,也不禁在馬上晃了晃。
管亥奔馳而過,呂布目光閃了閃,繼續立馬在原地。
劉備心中暗自不安。以常人的看法,靜止的馬匹要連續承受奔馬的衝擊力,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爲了奪回主動權,就必須開始催馬奔跑,藉助馬的衝擊力對打。那樣,戰局就轉換成管亥所熟悉的刺槍表演。而呂布靜止不動,想幹什麼?
管亥的馬快速奔馳而至,長矛閃電般刺出,只見呂布的長戟滑過——他攻擊的目標居然是管亥的馬蹄?
震驚,劉備禁不住催馬上前,準備接戰。
一般騎將都愛惜馬匹,對好馬尤其愛護。騎將之間,不攻擊對方馬匹已是相互默認的規則。歷史上,關羽在黃忠馬失前蹄後,准許黃忠換馬再戰就是一個例子,呂布身爲天下第一將,居然攻擊對方馬蹄?
“轟”的一聲巨響,管亥的馬被砍斷前蹄,頹然倒下。呂布長戟閃電般刺下,戟落,血出。
劉備頓時雙眼通紅,暴喝一聲:“三姓家奴,敢傷我大將,休走,看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