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關天險

那御車的兩匹牡馬也端的神俊,從灞陽北行到馬邑,曲折不下三千里,只行了半個月。若是呼蘭出的盡是這樣的神駿,那就要防備呼蘭迂回奔襲的鐵騎了。

見車跡遠逝,徐汝愚喟嘆一聲,轉過身來,望着來路上的雜亂馬蹄、車轍痕跡,有感於半個月來的辰光。怔了半晌,折入西邊的密林中,林地裡雪少,徐汝愚繞了幾圈,見自己留在地面上的痕跡由深變淺近乎難以辨認,又掠回原處,隱身藏於一株巨木之上,暗忖:吳夢離來,則是他想殺我;蒙圖或是文先生來,則是吳夢離欲殺我。

相聚半月,倆人竟不識彼此姓名,說來別人也難以置信,或許都心裡明白,自此一別再無相遇飲酒暢談的時候了。

遠處傳來雜亂馬蹄,徐汝愚望過去,蒙圖與那個文先生並駕齊驅從一座矮坡後轉過來。行到離別處,兩人翻身下馬,細辨雪上的足跡,尋到密林中,密林中積雪甚少,鋪滿舒鬆的針葉,足跡越尋越淡,蒙圖惱道:“這廝怎恁的奸滑?”

文先生定睛望着林中苔地,說道:“他離了我們,必定會去馬邑城中落腳,我們趕過去,吳爺不是交待我們去城中辦些事情?”

“在城中辦事,公子知道怎麼辦?”

“又不需你我動手,我們只當巧遇他,將我這跨下的坐騎贈給他即可?”

“吳爺不是讓我們除掉他嗎,文先生爲何要贈他坐騎?”

文先生嘿嘿一笑,說道:“馬邑城裡知道我們底細的人雖不多,但也不是沒有。他與我們有干戈,再騎上千金難買的神駿,他怕是連忻州地面都走不出去。”

蒙圖皺了皺眉頭,說道:“既然公子這麼敬他,他若屈死你的狡計下,怎會心甘?你這些年卻越來越不像中原人了。”

“親手殺人是殺,借刀殺人是殺,蒙將軍,你這些年卻越來越不像呼蘭人了。”

蒙圖瞪了他一眼,鼻腔冷哼一聲,踏鐙上馬,一夾馬腹,一溜煙的向馬邑城馳去。文先生倒也不惱,緊隨其後而去。

徐汝愚見兩人離去,從巨木上游身下來,暗忖:這馬倒不錯,只是不知道這馬邑中有什麼人能將馬送回江寧去。

江寧急缺良馬,尋遍轄地,所得良馬不過三千匹,純血良駿也只有珏兒那匹棗紅馬,改良馬種更無從談起,文、蒙所乘的青色大馬肌腱發達,蹄質堅韌,沒有一星斑駁雜花毛,正是可用作改良馬種的純血馬。

自己離開江寧之時,才決定成立北五郡司,雖然馬邑地理位置重要,卻也不敢肯定會有重要人物此時已潛到馬邑來。

想了一陣,決定先去馬邑一觀形勢,至不濟收了馬先回武陽。如此想來倒對不住半月來肝膽相照。尋了一處高處,辨定馬邑城的位置,到天黑後向馬邑潛去,從殘破不堪的北城牆潛入城中。

百年前,舊朝在忻州與呼蘭相爭,兵出三路,一路出偏關,一路出寧武,一路出代邑雁門,三路軍合於黑駝山下,擊敗呼蘭鐵騎。後三十年,陳規在黑駝山東南擇地置馬邑,又向北拓地五百里置朔州府,爲雁門、寧武、偏頭三關外圍屏障,而呼蘭只得退避到平城、陰山一帶。

就是舊朝時的名邑重鎮,如今已殘破不堪了。

生苔的青瓦屋頂積着雪,徐汝愚拂袖掃去積雪,屈腿坐在山脊上,望着東北、西北三面的層巒疊嶂,夜月如水,遠處的山巒只留下一道淡淡的黑影。

那山巒中的亭臺、烽火哨崗大多廢棄,馬邑城也多年未曾修葺。

徐汝愚嘆了一口氣,暗忖:馬邑殘破不堪,如何拒得了呼蘭鐵騎?

馬邑若失,呼蘭鐵騎就能直達雁門關前。

想起《十五郡地理志》中寫雁門關的句子:代邑北四十餘里,有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飛雁出於其間,故名雁門。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於雁門山絕頂築關城,路穿城而過,異常險要,乃千餘年來戍邊重地,雁門關城,周長二里,牆高二丈,石座磚身,雉堞爲齒,洞口三重,曰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上築樓臺,曰雁樓,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天險”。西門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石匾一方,橫書“地利”。小北門未設頂樓,但磚石結構,格外雄固。門額石匾橫刻:“雁門關”三字。

呼蘭鐵騎過了雁門關,就能直抵北地名城北唐。

荀燭武募徵流民十五萬,原先要北上屯邊的,卻在北唐突然掉頭南下,突襲秦州河東府。

徐汝愚怔怔望着浮在屋頂積雪上的月色。

這馬邑城中倒也有江寧的探子在裡面,不過徐汝愚卻不知道如何去找他們,捱過天亮,抓過一團雪在臉上胡亂抹了抹,飄身下了坐了一夜的屋頂,在長街上信步閒走。

這十多年來,褚師密在呼蘭絕漢俗、興胡俗,馬邑與平城之間的商貿就敗落下來了,馬邑也不似徐汝愚幼年來時的那麼興盛了。

長街盡頭,有一酒家,牌額上書“遠菊”,新漆的隸書,這牌額似乎剛做沒幾日。靈念一閃,徐汝愚想起商南的遠菊樓來,擡腿邁進店裡,裡面只是一般的食店佈置,看情形即使有酒也只是濁酒。幾個跑單幫的漢子三兩湊在一起胡吹北地的風情,見徐汝愚進來,擡頭瞄了一眼,又各自吃餅喝湯胡吹了。

徐汝愚走到裡角坐下,要了幾張薄餅就着小米湯吃起來。

駝鈴聲響,一隊馬幫穿過店前過去。馬背上駝滿貨物,正緩緩北關門行去。

徐汝愚拉過跑堂的問道:“內邊與呼蘭早絕了邊貿,除了私幫,怎會有這麼大馬隊經過馬邑啊?”

跑堂指着外面的馬隊說道:“這就是代邑韓家的私幫,韓家在呼蘭、荀家都說得上話,雖說只是一個私幫,這汾郡境內,除了投靠青鳳將軍的豫南馬幫之外,就屬代邑韓家馬幫勢力最大了。”

韓家的事倒聽說過一二,代邑位於幽冀、呼蘭、汾郡三地的交境,這韓家的能量倒不容小視。徐汝愚心想:褚師密絕漢俗、興胡俗,除去跑單幫的,只有少數私幫能往來平城與馬邑之間通商牟利。私幫進入平城的路線受到嚴格控制,倒是返回馬邑,卻自由得很。呼蘭可以藉助私幫將眼線布到中五郡中,而十五郡的各派眼線卻滲透不進呼蘭。

徐汝愚笑了笑,說道:“十年前,我隨家父來過此地,那時也沒見曾到韓家擁有這麼大的馬隊。這過去的已有一百多匹馬,還有許多沒過去的呢。”

“可不是,昨天就聽有這次足足三百匹馬。這幾年來,韓家在天域的買賣越來越大了,這次還上算厲害的,上個月,韓家的車隊從平城回來足足有四百輛大車。”

徐汝愚吃了一驚,問道:“這馬隊在哪裡過夜,怕是好幾家客棧才容得下這麼多人?”

“韓家的馬隊、車隊在城外過夜的,清晨穿城而過,從來不在城中逗留。”

還要再問,有人相喚,徐汝愚道了聲謝,就讓他離開,吃過薄餅,馬隊還沒有走完,就與店中的食客一起擁在門口張望。

護在馬匹兩側的健勇體勻骨壯、糾糾雄武,持的大多是朴刀鐵戟之類的重器,暗忖:若有韓家這隊人馬相助,呼蘭要奪馬邑可謂輕而易舉。

馬隊過去,護在隊尾的是十餘騎騎士,穿着半身皮甲,鐵矛鐵劍鐵胎弓分懸駿馬兩側,氣息微微,都是難得好手。

“韓家武備整飭,關外的馬賊一定又避而遠之了,快點收拾收拾,跟在韓家車隊的後面。”

徐汝愚聽有人提起平城與馬邑之間的馬賊,微微一笑。

旁邊一人悄聲說道:“韓家便是沒有這些護衛,馬賊也不敢動他的。”

“就你知道。韓家最忌旁人說他與呼蘭有牽連,小心夜裡挺屍。”話音未落,卻見前面一名騎士勒繮停下,掉頭望來,眼中的寒光讓人心悸。

徐汝愚低下頭來,避過那人的目光。

那人策馬過來,停在徐汝愚面前,說道:“你可認識文先生?”

徐汝愚擡頭望去,說道:“倒見過幾面,卻不知他的名字。”

“文先生既然說你與公子有緣,說出他的名字倒不是不敬。文先生乃是平城尉,我韓家能與呼蘭做買賣,文先生出力甚多。”

徐汝愚聽見有人小聲輕喚“文先勇”,偏頭看去,卻見趙景雲站在左手角隅裡向自己示意。徐汝愚未料到趙景雲會親自來馬邑,心想:說不定有眼線將自己的行程傳回江寧去了。微微一笑,轉過頭來說道:“我倒與文先生也有緣,不知他現在是否潛到馬邑了?”

圍在周圍的食客聞聽此言,立時避到一邊,看向徐汝愚的眸光多有不屑與忿恨。

那人臉色微微一變,說道:“文先生讓人送來的信中有提及,在下韓止善,你喚什麼?”

徐汝愚毫不介意他的輕視,隨口說道:“李佑,怕是污了韓爺的耳朵。”

韓止善冷哼一聲,說道:“文先生說李爺欲歸中原,怕你路途勞頓,讓我韓家在路上遇見李爺,就送李爺一匹腳力與一些盤纏。你在這裡等一會兒,我隨後讓人送來。”說罷,策馬趕上馬隊。

徐汝愚遙遙望着駿馬揚起的飛塵,高聲說道:“恭敬不如從命,韓爺替我謝謝文先生。”不理衆人充滿敵意的目光,徑直走回店中,對掌櫃說道:“這二樓可有客房?”

掌櫃有心不應,不敢出言拒絕,低頭說道:“這大清晨,李爺住什麼店?再說我這店也只有跑單幫的漢子纔看得上。”

“這馬與盤纏不知韓止善幾時能讓人送來,我好清靜,還是在房中等他。”

掌櫃無奈,向圍在四周的人歉笑着,在前面領着徐汝愚上了樓。

過了一會兒,窗櫺嗶嗶作響,徐汝愚打開窗子,趙景雲翻身上來,禮畢說道:“景雲見過大人。”

徐汝愚笑道:“你怎會在此地?”

“我到武陽後,探子發現有人御着六匹純正血神駿經過武陽野外,我倒沒見過三對純血良馬,江寧正爲改良馬種頭疼,我跟過去才發現大人。那幾人的修爲好生高強,我無法靠近與大人聯繫,只有暗中跟來。洛伯源、彭慕秋等人也潛到城中,大人是否召他們來見。”

“暫時不要。”徐汝愚問道,“這店的牌額可是你們新寫了?”

“因爲無法接近大人,只得想出這招讓大人知道江寧有人在城中。不過江寧在馬邑的眼線只是幾個跑單幫的漢子,出不了什麼大力。”

徐汝愚點了點頭,說道:“你們可知道文先勇這人?”

趙景雲說道:“文先勇投附呼蘭不過這十幾年的事,初時他是荀家的門客,不得志就投附呼蘭。襄樊會大鬧汾郡之時,呼蘭趁荀家從北線調兵之際,出兵侵馬邑。而後將馬邑歸還荀家,只是約定兩家在平城、馬邑駐兵不得超過三千。荀家雖索回馬邑,卻因駐兵之限,將馬邑當作廢城,但是呼蘭卻將平城視爲重鎮,文先勇出任平城尉將近八載。”

徐汝愚說道:“呼蘭鐵騎其疾如風,侵奪僅有三千駐兵的馬邑易如反掌。”

“這附近大小馬賊不下萬人,但大多受呼蘭暗中轄制,文先勇明裡只轄平城三千鐵騎,加上平城與馬邑之間的馬匪倒有一萬五千餘人。”

“呼蘭若從忻州南侵,這文先勇便是呼蘭的前軍了。你可查出這幾日與我同行的那公子的身份?”

“褚師密有十六子,只有五子成年,文先勇是三公子澤系的人馬,雖然隔得遠,景雲不能細辨,那人十之八九便是公子澤。褚師密諸子中最有實力繼承王位的,乃是長公子泯、二公子濟,四公子撫,倒是這三公子澤自幼體弱多病,拜天域武尊褚師端卻習不得武。其身側那位頭戴高冠的人名爲蒙離,呼蘭偏旗將軍,呼蘭諸將之中只有他是三公子澤的親信。”

呼蘭有二十四位偏旗將軍,這三公子確無實力爭奪王位。

徐汝愚點了點頭,緩緩說道:“那就是他了。”又想起一事,問道:“蒙離可是褚師端的弟子。”

趙景雲搖了搖頭,說道:“褚師端授徒只收呼蘭族人,蒙離授姓之前只是褚師端的隨待。當年馬邑之戰倒是他的成名之戰。”

徐汝愚說道:“蒙離極可能是博陵吳族後人,他報給我聽的化名爲吳夢離,你暗中留意此事。”想了片刻,又說道:“褚師密有五子,四子成年各領一路兵馬,其中長公子領兵駐在幽冀東北的燕城,燕城有四位偏旗將軍,擁鐵騎二萬、僕旗步卒六萬,此路軍圖幽冀北境;四公子撫領兵駐在渤海城,渤海城中有四位偏旗將軍,擁鐵騎一萬、僕旗步卒六萬、水營一萬,此路軍爲呼蘭控制渤海百濟兩族,又可從丹東出水營襲幽冀;二公子濟撫領兵駐在五原城,六位偏騎將軍,擁有鐵騎四萬,僕旗步卒八萬,除去綏遠城中褚師端親領綏遠軍之外,此路軍實力最強,刺肅川、秦州,又控西陲諸國。五公子剛成年,三公子澤麾下只有一位偏騎將軍,你作何感想?”

“在世人眼中:呼蘭尚武,褚師澤不諳武學,自然不爲其父所喜,我想至少荀開泰、蔡逸會這麼想。”

徐汝愚不掩欣賞之色,點頭說道:“北五郡司第一批人手應布在平城、馬邑、雁門、寧武、代邑、北唐這一線,你仔細安排。”又說道,“韓家頗爲可疑,若有確證,不妨暗通荀、蔡兩家予以雷霆一擊。”

趙景雲問道:“韓止善適才說及白先勇贈馬……”

徐汝愚笑了笑,將這半個月發生的事說給趙景雲聽,又將林中偷聽到的文先勇與蒙圖贈馬借刀殺人的談話也說出來。

趙景雲嘆道:“若非敵我,褚師澤爲人真讓景雲仰慕。”又笑道,“文先勇雖有點急智,不過也太小瞧大人了。大人慾將他送來馬做何處置?”

徐汝愚說道:“文先勇不知我的身份,贈馬之計也算了得。我不是貪圖他這匹馬,就不會進馬邑城遇上你們。讓彭慕秋換跟我一樣的裝束,騎着馬去幽冀轉一圈,然後讓君家將馬兒送到江寧去。”

“大人是想將幽燕蔡家的眼線吸引到馬邑這邊來。”

“不可不防啊,馬邑在忻州之外,背倚雁門、寧武、偏關三關天險,此時馬邑的防備形同於無,僅倚三關天險的防禦顯得單薄了一些。讓君家將我的身份告訴北靜王。”

趙景雲不知徐汝愚的身世,見他將身在馬邑的機密報知北靜王蔡逸而不報知荀開泰,心想其中定有別的秘辛,一併應承下來。又說道:“文先勇、蒙圖藏在城中,伯源、慕秋也都在城中,大人是否有意以有心算無心,先除掉褚師澤的一臂再說?”

第5章 山雨欲來第2章 拜營第13章 豬狗之徒第3章 延陵荒地第4章 普濟報捷第9章 東海窘境第1章 孤軍東進第11章 歷陽水營第20章 無心之失第10章 伏牛山中第4章 賜名青焰第8章 玄機瞳第2章 溧水夜蹄第9章 襄樊會衆第8章 義安戰事第9章 老祖殯天第3章 護田之爭第12章 得隴望蜀第13章 初戰清江第8章 論衡天下第6章 前途渺茫第11章 青衣命途第16章 背腹之患第8章 後山草堂第4章 東有大洋第3章 別來無恙第12章 百人奪城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7章 御精奇術第6章 朧月弓第8章 玉案嶺第2章 故計重施第13章 體悟之術第12章 大衍數陣第2章 溧水夜蹄第12章 百人奪城第3章 重塑山河第7章 御精奇術第1章 夜抵宣城第7章 芥子須彌第4章 樓挑明月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章 長河幫第12章 焦土第8章 酒樓說戰第7章 芥子須彌第2章 昭武九姓第3章 景雲論戰第3章 襄樊會第3章 雁潭路遠第11章 改經換脈第4章 普濟報捷第10章 與子同袍第5章 樊族歸附第10章 伏牛山中第4章 東有大洋第12章 樂清軍議第3章 生機第11章 絕壁行遲第3章 百夷王族第9章 大局已定第7章 雨夜飭軍第9章 襄樊會衆第13章 普濟出兵第14章 入主漳臺第3章 重塑山河第4章 普濟報捷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9章 樊族易幟第10章 揮軍直入第7章 將侵江寧第4章 江津渡第5章 夜遁第16章 布疑第4章 計算佳人第0章 青鳳紀事第2章 溧水夜蹄更多內容盡在中州亂世錄第9章 刺客第9章 大局已定第6章 廣陵對峙第4章 鳳陵酒話第1章 奇兵奪營第8章 荊南特使第12章 樂清軍議第12章 大衍數陣第3章 西京鉅變第2章 舟行江上第7章 閉關脫身第3章 新豐城下第1章 長河幫第2章 湖心小島第10章 小兒女態第14章 入主漳臺第9章 公良之死第7章 覆巢之下第4章 江津渡第18章 梯山爲田第3章 枋山議和
第5章 山雨欲來第2章 拜營第13章 豬狗之徒第3章 延陵荒地第4章 普濟報捷第9章 東海窘境第1章 孤軍東進第11章 歷陽水營第20章 無心之失第10章 伏牛山中第4章 賜名青焰第8章 玄機瞳第2章 溧水夜蹄第9章 襄樊會衆第8章 義安戰事第9章 老祖殯天第3章 護田之爭第12章 得隴望蜀第13章 初戰清江第8章 論衡天下第6章 前途渺茫第11章 青衣命途第16章 背腹之患第8章 後山草堂第4章 東有大洋第3章 別來無恙第12章 百人奪城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7章 御精奇術第6章 朧月弓第8章 玉案嶺第2章 故計重施第13章 體悟之術第12章 大衍數陣第2章 溧水夜蹄第12章 百人奪城第3章 重塑山河第7章 御精奇術第1章 夜抵宣城第7章 芥子須彌第4章 樓挑明月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章 長河幫第12章 焦土第8章 酒樓說戰第7章 芥子須彌第2章 昭武九姓第3章 景雲論戰第3章 襄樊會第3章 雁潭路遠第11章 改經換脈第4章 普濟報捷第10章 與子同袍第5章 樊族歸附第10章 伏牛山中第4章 東有大洋第12章 樂清軍議第3章 生機第11章 絕壁行遲第3章 百夷王族第9章 大局已定第7章 雨夜飭軍第9章 襄樊會衆第13章 普濟出兵第14章 入主漳臺第3章 重塑山河第4章 普濟報捷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9章 樊族易幟第10章 揮軍直入第7章 將侵江寧第4章 江津渡第5章 夜遁第16章 布疑第4章 計算佳人第0章 青鳳紀事第2章 溧水夜蹄更多內容盡在中州亂世錄第9章 刺客第9章 大局已定第6章 廣陵對峙第4章 鳳陵酒話第1章 奇兵奪營第8章 荊南特使第12章 樂清軍議第12章 大衍數陣第3章 西京鉅變第2章 舟行江上第7章 閉關脫身第3章 新豐城下第1章 長河幫第2章 湖心小島第10章 小兒女態第14章 入主漳臺第9章 公良之死第7章 覆巢之下第4章 江津渡第18章 梯山爲田第3章 枋山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