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社鼠(八)

這一晚上到底喝了多少酒,王洵自己也數不清楚。只記得自己稀裡糊塗地被封常清拉着把整個安西的地形地貌,完完整整地過 一遍。哪裡可以屯兵,哪裡適合扼守,哪裡適合主動出擊,諸多他這個級別根本不需要記住的軍事概念,隨着葡萄酒一起,帶着幾分熾烈,一盞接一盞灌進了他的肚子裡。同時,他還稀裡糊塗地被封常清逼着說了很多豪言壯語,許下了很多自己可能永遠也不會履行的承諾,然後稀裡糊塗地醉去,人事不省。

醉夢裡,偏偏又回了長安,還是像當年那樣,終日聲色犬馬,無憂無慮。然而朝廷卻終於發現了他的才幹,派他去做一個守門將領。王洵領了印信得意洋洋地走馬上任,爬到敵樓之上,卻猛然看見長安城已經被包圍了,門外黑壓壓地,一片騎着駱駝的人潮。

“我還沒學會怎麼打仗呢?!”到了此刻,王洵才豁然發現,自己在白馬堡大營中學的東西居然一點也都沒記住。想要把責任推脫掉,城上城下,卻又無數道期待的目光看過來,匯流在一起,重若千鈞。

“二郎,小心!”關切的聲音來自白荇芷。她背後,就是崇仁坊內的祖宅,已經傳了整整四代,雕樑上的彩漆都日漸斑駁。

“你是我的男人啊!”恍惚間,他走入了自己的睡房。丫鬟紫蘿打來熱水,對着鏡子喜滋滋地替他整理頭髮,絲毫沒把外邊震天的喊殺聲放在心上。

“二郎,你祖先相如公當年只有十八歲,卻已經帶着五百綠林草莽,硬對上了大將軍衛文升的五千鐵騎!!”頭髮沒等梳理完,鏡子內又出現了雲姨的面孔,擔憂當中,略帶幾分恨鐵不成鋼。

“不用替他擔心,我封常清看好的人,絕不會差!”矮個子封四叔走在雲姨身後,手按刀柄,豪情萬丈。

周嘯風、趙懷旭、李元欽,蘇慎行,一個個安西軍的將來陸續出現,靜靜地看着他,讓他感覺到自己肩膀上沉重無比。“你們都錯了,我真的什麼都不會啊!“王洵大聲喊叫,眼前的人卻瞬間煙消雲散。他依舊孤獨地站在城門上,門外是滾滾而來的大食黑潮。

“我真的不行啊,不行啊!”大叫一聲,王洵翻身坐起。額頭之上,冷汗淋漓。是在做夢,好可怕的夢!長安城怎麼可能會被大食人圍困?即便對方舉傾國之兵東來,還有安西擋四鎮在前面呢!

正迷糊間,眼角處突然瞥見了一縷刀光。“誰!”王洵立刻清醒了過來,翻身滾下牀榻,同時將手探向了掛在牀頭的橫刀。

刀不在了,只剩下了一個空蕩蕩的皮鞘。剎那間,所有酒意從王洵身體裡消失,所有肌肉都緊緊地繃了起來。好在持刀者的反應還算及時,“我一個!”回答的聲音堅硬且古怪,一聽,就不是出自中原之口。

王洵戒備地提着刀鞘,定神細看,這才發現自己平時讀書的地方,坐着一個身材矮小,四肢卻非常結實的中年人,正拿着一塊白布,不緊不慢地擦拭着自己很少用到,也很少打理的那把橫刀。

“十三,是你,你怎麼還沒走…….”他遲疑地問。迷迷糊糊地想起,昨天晚上,就是這個人將自己扛回寢帳的。只是沒有料到,此人將自己送回來後,居然在寢帳裡守了一整夜。

“將軍您忘了?十三從昨天起,就已經是您的人了!”放下橫刀,十三膝行上前,衝着王洵再度施禮,“從今往後,就請主人多多關照!”

“我的人?你怎麼會是我的人?老子要你一個鬍子拉碴的大男人什麼用?趕緊出去,該到哪忙活到哪裡忙活去!”王洵氣得差點沒暈倒。這是哪跟哪啊,喝一頓酒,居然喝出了這麼多麻煩來!

十三嚇得向後縮了縮,委委屈屈地提醒道:“將軍大人昨天親口說過的。從昨天晚上起,十三就算您的人,可以跟着您一道做官,做大官!您是天朝的將軍,不能出爾反爾,封節度當時在旁邊聽見的,他可以替十三作證!”

“喔!我記起來了!”被對方如此細緻的一提醒,王洵終於約略想起了些具體情況。昨天晚上有人把十三搬來勸阻封四叔繼續狂飲,而封四叔卻突然想到自己此番出使蔥嶺以西諸國,身邊正缺少一個得力侍衛,就將十三轉送給了自己。

當時這個叫十三的傢伙好像還不很情願。直到封常清許下給他落大唐戶籍,並且升他做大唐的旅率,才終於改變了主意,歡天喜地的答應了下來。

見王洵終於肯認賬,倭人十三揚起臉來,不依不饒地補充:“十三既是您的屬下,又是您的族人。當然要守在您的身邊了!況且您昨晚又沒給十三分派寢帳,十三不在這裡,還能到哪裡去!”

“好了,好了,我喝醉了,行了不?”王洵自覺理虧,丟下刀鞘,用手指輕輕按摩自己的太陽穴。葡萄酒味道雖然好,蓄醉之後,頭卻疼得非常厲害。視線之內,很多東西都是斜的,來來回回不斷晃動。

十三見狀,立刻乖巧地站起,走到王洵身邊幫他按摩頭頂的穴道。一邊拍着馬屁,一邊低聲請求道,“十三既然算是唐人了。是不是該有個姓氏?否則,大人您終日十三,十三地叫着,肯定也不順嘴!“

“哦!”王洵的神智還是不太清醒,順嘴迴應,“那你準備姓什麼?”

小心翼翼地看了王洵一眼,十三給出了一個早已準備好的答案,“屬下,屬下準備,準備姓王!”

這個倭人在其本國出身極其寒微,所以連姓氏都沒有。此刻既然跟了王洵,改做王姓也理所當然。只是在王洵的印象裡,此人的想法應該沒有這麼靈活纔對?怎地剛剛做了唐人,思路就變得如此清晰?

“姓王啊。不錯!可我這個姓氏,並不算怎麼尊貴!”帶着幾分玩笑的口吻,他試探着詢問。

十三果然上當,立刻得意洋洋地說出了內心真實打算,“昨天晚上十三想了一整夜到底該姓什麼纔好!今天突然想起來,將軍大人姓王,十三也可以跟着姓王。日後回了故鄉,十三就跟人說,這個姓氏來自大唐的一位貴族將軍。誰再敢欺負十三,就是跟大唐過不去,就是蔑視整個天朝……,”

“撲哧!”沒等對方把話說完,王洵已經憋不住笑意。低下頭,用手指着對方的腦門數落道:“好你個十三,肚子里居然藏着這麼多花花腸子。虧得封四叔一直把你當個老實人!說,你還打着什麼歪主意,還不給我從實招來!“

“沒歪,沒歪,都是正經主意!”王十三跪在地上,滿臉堆笑,“您這麼年輕就做了四品將軍。日後肯定還能再升官。十三現在是旅率,日後說不定也能借您的光再升幾級。到那時十三就向您告兩年假,租一艘大船回故鄉去。穿一身將軍鐵衣,挎一把橫刀……”

畢竟是化外蠻夷,十三雖然唐言說得日漸利落,卻還沒學會如何掩飾心中的野望。被王洵一問,就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將自己的夢想一一托出。王洵聽着聽着,心中便也涌起了幾分豪氣,將手臂一揮,大聲打斷,“租什麼租,看你那點兒志氣。要買,自己買一艘三層樓高的大海舟,直接僱人開回家門口去!讓你當年的同伴看看,我王十三,又回來了!”

聞聽此言,王十三登時兩眼放光,“對,買,要買的!要買的!十三有自己的俸祿了,立了功還有賞金可拿。攢上兩年,肯定就能買得起!”

“到時候我也去你家鄉逛逛!”王洵笑着伸手,將十三從地上拉了起來,“別跪着了。趕緊到伙房去要些吃的來,咱們一起吃早飯!”

“我?”十三還沒有完全適應自己的新身份,猶豫着問。猛然間,想起自己已經是安西軍的旅率了,不再是那個被送來送去的倭國奴隸,立刻喜得眉開眼笑,“將軍大人稍等,十三這就,不,屬下這就去給您準備早點。不,屬下立刻去吩咐人,把您和屬下的早飯端進來!”

說着話,他整個人已經竄出了帳外,手腳靈活得宛若一隻猿猴。

“這傢伙!”看到對方那歡天喜地的模樣,王洵心裡也有幾分高興。昨天晚上的那些醉話可以先不去想,反正封四叔身體還健康得很,沒有十年八載,無需考慮安西軍的權力交接。況且王洵到現在也無法相信封常清在說那些話時,神智是否還足夠清醒。畢竟眼下安西軍看起來人才濟濟,無論怎麼輪,也輪不到自己一個後生小輩來掌管大權。

倒是西行前的一些準備,需要抓緊時間去做了。他王某人現在已經不是老哥一個,隨時可以來去自由。那些活着到達安西的前飛龍禁衛,那些不小心捲入他與楊氏之間漩渦,有家歸不得的民壯,還有那些曾經與他爲敵,後來又主動投效到他麾下的部落戰士,都指望他來謀取前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人已經圍繞着他形成了一個小圈子,日後將隨着他的升遷而身價倍增。亦會隨着他的失敗而瞬間落魄。

趁着王十三去傳早飯,此刻無人前來打擾的功夫,王洵強迫自己打足了精神,將最近需要做的事情一一謀劃。大夥剛剛分到手的田產和牧場是不能沒人管的,雖然這些土地遠不及中原肥沃,無奈數量足夠多。若是打理好了,有的人將來即便不幸因傷退役,也可以在疏勒河畔做個小地主。守着幾百畝良田和數頭耕牛過好日子。而繼續跟在他王某人鞍前馬後的弟兄們,也會因爲名下的土地、牧場產量充足,減少幾分後顧之憂。

此外,對於屬下一衆部落武士的訓練,也需要更加抓緊。雖然這些武士個個在馬上都是好身手,然而行軍打仗畢竟不是賽馬打獵。跟李嗣業麾下的陌刀隊、段秀實麾下的斥候營相比,這些部族武士簡直就是羣烏合之衆。與前兩者一對一單挑,絕對不會落於下風。雙方各出一夥人對戰,則十場中至少要輸掉七場以上。若是一旅對上一旅的話,根本不用打,王洵麾下的那些武士會被人虐得連北都找不着!

還有就是關於嫡系隊伍訓練、補充和軍官的選拔問題。眼下不止是安西軍,整個大唐各軍鎮,都存在着將多兵寡的麻煩。以王洵目前中郎將的身份,理論上說至少可帶足一府兵卒,麾下設兩個別將,四個校尉,八名各司參軍以及旅率、隊正若干。校尉以下各級軍官,只要他舉薦,上面便會一概照準。根本不會做任何干涉。而事實上,他麾下的兵將加在一起,才勉強能湊夠一個團。(注1)凡是識得幾個字,在弟兄們中略有人望者,如民壯頭目魏風、朱五一等,都直接做了軍官。但大部分軍職卻依舊空在那裡,根本找不到合格人選。

帶着這樣一支缺兵少將的隊伍出去,沿途若是遇到大麻煩,肯定應付不過來。即便路上不跟馬賊、大食人的哨探或者地方豪強的家丁起衝突,到了出使的各個目的地,也會給大唐臉上抹黑。所以,要麼將他們留在軍中,一個都不帶。要麼就抓緊出行前最後這些天,打造出一夥精兵強將來。

想到這些事情,王洵立刻連飯都吃不出味道了。將十三帶着親兵辛辛苦苦傳來的飯菜隨便劃拉了兩口,就又急匆匆地去找幾個好朋友商議。私下裡,大夥都把西去出使當作一個難得的建功立業機會,故而也就不做任何保留,全心全意地替他謀劃。衆人拾柴火焰高,再加上有薛景仙這個官場老手於旁邊指點,很多隱患迅速得到了解決。只有兵力問題是個真正的麻煩,但在封常清的刻意關照下,周嘯風、李元欽和趙懷旭等人,都強忍着“肉疼”,從各自麾下割了幾十名精銳併入了王洵的嫡系部曲。雖然依舊不能足額,但勉強將兩個團的架子給搭了起來。

有了這羣精銳的加入,王洵在白馬堡學到的本領也就找到了展示機會。在方子騰等飛龍禁衛的幫助下,照搬當年的練兵手段,很快就將兩團人馬操演得有模有樣。雖然對上李嗣業、段秀實等人麾下的精銳,肯定依舊會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然而嚇唬嚇唬外行和沿途馬匪,卻已經綽綽有餘了。

人一忙起來,日子過得就快。大半個月之後,薛景仙終於找不到藉口繼續於安西軍中逗留,只得起身回長安覆命。封常清也按照先前的私下約定,順水推舟地點了王洵及其所部兩團兵馬,負責護送欽差大人東返。至於護送到何處爲止,何時回安西軍中繳令,一概聽從欽差大人的安排,任何將士不得擅做主張。

見到下手的目標距離自己越來越遠,老太監邊令誠也覺得十分無奈。他跟王洵本來沒什麼不共戴天的大仇,置對方於死地也不過是順應某個大人物的要求。既然王洵在封常清的庇護下躲離了他的勢力範圍,也就不能算他沒盡力辦事。況且薛景仙這廝明顯是仗着背後有太子殿下撐腰,護定了王洵。作爲一個聰明人,邊令誠實在沒有必要爲了給朋友一個交代,把自己日後的出路也給堵上!

終於到了離開的這一天,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監軍邊令誠兩個,親自帶隊給欽差薛景仙送行。臨別之際,封常清跳下坐騎,走到王洵等人面前,將他們身上的武將常服一一扯整齊。然後望着大夥,鄭重叮囑道:“前路山高水急,諸君多加小心。無論走到哪裡,記得,你們都是我安西軍的弟兄!”

王洵笑了笑,鄭重抱拳施禮,“節度大人保重。諸位將軍保重!我等走了,咱們後會有期!”

大多數弟兄都不知道此行的真正目的,然而作爲安西軍的一員,他們卻隱隱感覺到了一股異樣的離愁別緒。跟在王洵身後,衝着大夥肅立長揖,“節度大人保重。諸位將軍保重!”

“去吧!”封常清笑着揮手,花白的頭髮在朝陽下顯得格外清晰,“老夫帶着這數萬將士,就站在你們身後!”

“四叔你……”好端端地,王洵突然覺得眼裡有股溫熱的東西在涌動,想說幾句叮囑的話,張了張嘴巴,卻發現根本找不到任何恰當的言辭。來安西軍,並非他的主動選擇。離開安西軍,也不是他自己情願。冥冥中,彷彿有一雙大手在推着他走,一步步遠離長安,遠離故園,遠離一切他自己所依戀的地方。

到底哪裡纔是終點,只有老天知道! 今後還有哪些磨難在路上等着他,知道答案的,也只有老天。從兩年前的那個秋天起,王洵就像做了一個長長的夢。總不相信遇到的事情都是真的,卻始終無法從惡夢中醒來。

“走吧,看你那點兒出息!”封常清又慈祥地笑了笑,宛若在看着自己即將出門歷練的嫡親子侄,“既然生爲男兒,就別婆婆媽媽。記住,有些責任與生俱來,無論怎麼逃,都是逃不掉的!”

“侄兒記住了!”王洵輕輕點頭,將涌到眼角的淚水憋進了鼻孔。“四叔保重。”

說罷,轉過身,衝着弟兄們奮力揮手,“上馬!”

“上馬——!”王十三扯開嗓子,用極不標準的唐言,將命令傳了出去。

兩個團的將士迅速跳上坐騎。跟在中郎將王洵身後,護住欽差大人,緩緩向東走去。漸行漸遠,將無數雙關切或者憎恨的目光,遠遠拋在了背後的羣山深處。

隊伍前頭,有數面猩紅的大旗高高地挑了起來。“安西”“大唐”“中郎將,王”。宛若數團跳動的火焰,點燃了整個秋天。

第三卷 破陣子 終

注1:唐代一團兵馬爲三百。由一名校尉統率。

第4章 光陰(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不周山(七)第5章 春曉(七)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社鼠(三)第3章 早寒(一)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不周山(二)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雙城(中)第5章 春曉(三)第1章 笳鼓(一)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笳鼓(三)第2章 天河(七)第4章 霜降(五)第2章 殘醉(一)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天威(一)第2章 天威(三)第2章 天河(八)第6章 大唐(九)第5章 異域(四)第4章 光陰(四)第4章 光陰(四)第2章 霓裳(二)第2章 霓裳(六)第2章 礪鋒(八)第3章 國殤(一)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破軍(二)第3章 壯士(五)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殘醉(四)第6章 驚蟄(七)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壯士(五)第1章 笳鼓(一)第1章 笳鼓(三)第1章 羽衣(四)第3章 壯士(一)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看劍(四)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陽關(四)第4章 光陰(二)第1章 長生殿(三)第6章 驚蟄(二)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正氣(二)第2章 礪鋒(七)第5章 紫袍(五)第5章 雙城(三)第1章 羽衣(八)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霜降(六)第3章 霜刃(五)第3章 國殤(四)第2章 天河(三)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正氣(二)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秋聲(三)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陽關(七)第6章 驚蟄(三)第5章 紫袍(七)第4章 霜降(五)第2章 殘醉(四)第3章 陽關(六)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國殤(五)第2章 初雪(一)第4章 樓蘭(二)第2章 霓裳(四)第3章 霜刃(二)第3章 國殤(二)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破軍(三)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不周山(三)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六)第2章 礪鋒(七)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早寒(一)第5章 不周山(八)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長生殿(一)第2章 初雪(三)第6章 驚蟄(一)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社鼠(三)第2章 霓裳(六)
第4章 光陰(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不周山(七)第5章 春曉(七)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社鼠(三)第3章 早寒(一)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不周山(二)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雙城(中)第5章 春曉(三)第1章 笳鼓(一)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笳鼓(三)第2章 天河(七)第4章 霜降(五)第2章 殘醉(一)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天威(一)第2章 天威(三)第2章 天河(八)第6章 大唐(九)第5章 異域(四)第4章 光陰(四)第4章 光陰(四)第2章 霓裳(二)第2章 霓裳(六)第2章 礪鋒(八)第3章 國殤(一)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破軍(二)第3章 壯士(五)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殘醉(四)第6章 驚蟄(七)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壯士(五)第1章 笳鼓(一)第1章 笳鼓(三)第1章 羽衣(四)第3章 壯士(一)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看劍(四)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陽關(四)第4章 光陰(二)第1章 長生殿(三)第6章 驚蟄(二)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正氣(二)第2章 礪鋒(七)第5章 紫袍(五)第5章 雙城(三)第1章 羽衣(八)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霜降(六)第3章 霜刃(五)第3章 國殤(四)第2章 天河(三)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正氣(二)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秋聲(三)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陽關(七)第6章 驚蟄(三)第5章 紫袍(七)第4章 霜降(五)第2章 殘醉(四)第3章 陽關(六)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國殤(五)第2章 初雪(一)第4章 樓蘭(二)第2章 霓裳(四)第3章 霜刃(二)第3章 國殤(二)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破軍(三)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不周山(三)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六)第2章 礪鋒(七)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早寒(一)第5章 不周山(八)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長生殿(一)第2章 初雪(三)第6章 驚蟄(一)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社鼠(三)第2章 霓裳(六)